登陆注册
22647200000018

第18章 紫砂茶具紫壶与收藏(2)

到哪里去买紫砂壶呢?地方不少。比较高档的地方是拍卖会,其次是各地文物古玩商店(近年来私营古董店甚多,亦不妨一去)、工艺美术用品店、紫砂壶专营店、地摊、制壶艺人家里(这当然要有人介绍)、紫砂壶工厂等等,博物馆的商品部有时也有紫砂壶出售。即使博物馆不卖紫砂壶,也是必去之处,因为博物馆(不是所有博物馆)有真品展示。学习鉴别紫砂壶必不可少的就是参观博物馆,增加自己的感性知识。特别是那些紫砂壶藏品较多的博物馆,如南京、上海、镇江等地的博物馆,更是在必去之列。在参观的过程中还要仔细观看、阅读有关资料,或仔细听讲解人员讲解,或当场找有关人士咨询。总之,对一件作品的各方面情况都要进行了解,了解得越详尽越好。一般来说,博物馆的展品是不能动手摸的,这对于保护展品是必须的。然而对于学习来说却是非常不利的,在不能动手摸的情况下(甚至往往还有玻璃相隔),更需要仔细观察,去领略作品在造型、颜色、题款、钤印等处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神韵和气质。这种特殊的神韵和气质正是真品与仿制品、赝品的根本区别。真品看得多了,你才会练出一双识别真假的慧眼。如果有条件,还要交几个收藏家为朋友。现在的紫砂壶收藏家与古代可能有所不同,古代的收藏家有的东西多半秘不示人,而今天的收藏家多半愿意与人分享。如果你交上这样的朋友,比如结识大画家唐云(藏有八把曼生壶,名其斋曰“八壶精舍”。其人已作古。),算是你的幸运,你将来很可能成为鉴别“曼生壶”的专家。当然在得到允许观看紫砂壶时,有很多规矩。一件珍贵的藏品未经允许就动手去取,不仅是对收藏者的不尊重,也是自己素质缺乏的大暴露,您与这个收藏家朋友的关系,也快结束了。按规矩,先征得主人同意,此后,也不要自己去取(除非主人让你自己去取)。珍贵的紫砂壶藏品的摆放位置也各有不同,多半放在博古架、百宝格一类的柜中,也有放在几案上的,有的则装在盒里。主人将藏品取出来,一般要将它放在桌上。桌子要稳、要大、要平。最好铺上毛毡、胶皮之类的东西,有时也可以用一个里边垫有绒布的浅托盘(木制,平底,大小适中)盛放藏品。如果主人不是将藏品放在桌上或托盘中,而是欲递给你(一般行家都不这么做),你也要示意说“您先放在桌上,我自己取,以免摔坏了”。一件易碎的藏品通常是不允许互相传递的。这是因为越是珍贵、易碎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人们心理上的紧张。而人们在心理紧张的时候,往往产生错误判断而出问题:主人把藏品递给你,不放心,怕你抓不牢,就不会放手;你也怕自己拿不牢而失手,这样两人就同时使劲,这时壶盖若系得不牢或没有系绳,就可能掉下来。另外,当你发现主人迟迟不肯撒手时,你可能改变主意:我不接这把壶了,让他拿着吧,免得他不放心。这时他也想,考验这么一会儿了,看来他已拿牢了。两人的想法谁都没说,所以就有同时撒手的可能,同时撒手就会酿成收藏上的悲剧,而责任实在不知是谁。——这就是我所说的观看、购买藏品的规矩。这种规矩,在拍卖会看样或别的场合购买紫砂壶(或是买别的易碎品)也一概适用。紫砂壶拿到手里观察,最要紧的是壶盖。通常为保护壶盖,往往在壶盖、壶嘴和壶把之间系一根橡皮筋,这个橡皮筋并不牢靠,最好在观察壶的时候先将壶盖取下放好,否则壶盖极易打破。古代的壶配上现代的新盖,会不伦不类(当然原本就找不到盖的另当别论);即使新壶配新盖,难度亦极高。前面说过往往比制一把壶还难,成本还要高。因为制壶是壶身与盖用一块泥,一起制成,一起干燥,一起烧制,否则就很难相配。也有人执壶时先用食指按住壶盖,然后再观察,然而此法终不如拿掉壶盖更牢靠。执壶要用两手,右手执壶,左手托在下面保护。壶把或提梁,都是制壶时后安上去的,其强度毕竟不会很高。对于名贵壶来说,这种执持方法一方面可防止脱手,另一方面也分散了壶把或提梁所受的力。有些壶在壶盖与壶口之间,还有一个壶胆。壶胆遍身小孔,是清理茶叶时用的。壶胆放在壶口内,不太注意的看不出来。取下壶盖时,若没注意到里边的壶胆,便将壶拿起翻过来观看底款,壶胆就会脱落摔碎。我之所以写这一段话提醒读者,是因为我有过摔坏壶胆的经历。幸好当时是把低档壶,赔给卖主点钱了事。要是古壶或是大师的作品,弄不好就得吃“官司”,除非让你赔多少钱你都认可。

以上所说都是观壶之法。在收藏过程中,如果不会观壶,不经常观壶,您的鉴赏力是无从提高的。这一点十分重要。只有大量仔细观察古代作品和名家名作,将这些观察的各种结果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将来才能辨别仿作或赝品,才能分清作品的档次品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然这种比要靠形象记忆,要靠对作品神韵的把握,不可能真拿个原作去对比(如果有这种条件也不妨加以利用)。你的头脑就是一台计算机,“储存”的信息量越大,“提取”时就越容易。如果什么信息都没有“储存”,或所“储存”的信息不准确,将来就没法正确利用:或无法“提取”,或导致错误。

除了可以结交收藏家为朋友外,如果有可能,再交个制壶艺人作朋友也很好。制壶艺人有自己的长处:了解材料和制壶的工艺,有时还知道行业内部鲜为人知的一些情况。比如制壶艺人之间的辈份、师承关系、相互仿制的情况,各人所长、所短等等。这些对于紫砂壶的收藏,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三种朋友也是必要的,这就是藏友。藏友的鉴赏水平如果高于自己更好,如果不高于自己,也应该与自己同等水平。这样在鉴赏收藏的过程中,可以有人与自己互相切磋、讨论,避免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从而也就避免认识上的偏颇。可以集两个以上人的智慧,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收藏上也是管用的。有了收藏前的物质的、心理的、知识的各方面的准备,我们就可以“上路”了。

如以上所说,收藏要从低到高、由浅入深,这是个规律。辨伪也要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比方说先看“泥”,如果有一把壶,所用陶土并不是产自宜兴的各种泥料,那么这把壶就不是我们所说的紫砂壶,后面的事就不用说了。也有些紫砂壶,在紫砂泥中掺入普通黏土,这是明显的掺假作法,我们也须提高警惕。“辨泥”一项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本书开头就曾讲过紫砂泥的各种分类和品种,其颜色极为丰富,并不都是紫色。所谓紫砂壶,是说以紫红色者为其代表。甚至于紫红色也代表不了紫砂壶,所以有的书干脆称之为砂壶,似乎更为准确。因为近代以来,多半都称为紫砂壶,我们也就约定俗成了。紫砂壶的质量性能首先决定于原料的质量与性能,其次决定于生产的工艺过程。所以我们鉴壶,必须从“辨泥”开始。前文已作介绍,不再赘述。

宜兴所产的陶土,都含有多量氧化铁,少则百分之二,多则百分之八九。再和以各种色土,经过氧化焰加以焙烧,胎质便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黑紫、褐、赤、黄、绿等多种颜色。在明代中期以前,当地陶工只用嫩泥(是接近地表的一种黏土)烧造陶器,还没有开始开采石骨,所以烧成的颜色比较单调。即如清吴梅鼎《阳羡茗壶赋》所说:“名山未凿,陶无五彩之文”。紫砂泥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不仅产地有所不同,古今亦有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对古代紫砂陶残片及现在的紫砂泥等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进行过研究和比较,证明了上面的结论,然而对于紫砂壶的肉眼观察来说,似乎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只能通过对紫砂壶色彩的观察,大致作出如下判断:作品色彩越丰富,说明作品的年代越晚。另外,我们曾谈到一些出土的古代紫砂壶,这些壶的胎质都较为粗糙。如文献上所说有所谓“银沙闪点”,这是时大彬时期紫砂壶泥质的特征。说明古代练泥技术较为落后,所用筛孔较粗。一般来说,凡是遇到胎质较为细腻的作品,其年代不会太早。即使是调砂作品,其所用沙粒可以较粗,然而其基本泥料亦因练泥技术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在对紫砂壶胎质的观察中有时需要借助于各种放大镜,将观察的结果与历代紫砂壶的标准断代器进行比较,就可作出胎质方面的正确结论,即可因其胎质判其真伪。鉴别紫砂壶的材质的另一方面,还要考察它的烧制情况,紫砂壶烧制之前的材质是一回事,经过不同的烧成温度、不同的火焰气氛(如氧化焰和还原焰之不同),烧成之后的材质将会是另一回事。因为烧制的过程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胎质细密,烧成温度高,所成制品则硬度高,反之则硬度低,这一点可以通过敲击壶身听声音而区别。声音尖脆则表示硬度高,声音粗、浊则表示硬度低,不过敲击时要十分小心,通常是用壶盖与壶身两者轻碰而听音,绝对不可用力,以防碰坏。至于价值较高的壶,或是出土文物,更要倍加小心。在敲击前,必先征得所有者的许可,否则,也是一种鲁莽行为。古代紫砂壶因胎较粗或烧成温度偏低而声音不脆,现代紫砂壶则相反,这不仅靠观察可以看出来,凭敲击所发出的声音也能感觉出来。敲击听声音的方法,还是鉴别陶瓷器皿是否损坏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刚刚产生的新裂痕,肉眼有时较难看清。一件作品有了裂痕,通常称之为“冲”,敲击时就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当然如果经过修复处理(通常以502胶水涂于缝隙处),这一招(听声音)也就失灵了。

了解了紫砂壶的颜色、胎质、烧制情况以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审视它的器型了。我们已经知道,紫砂壶的造型种类十分繁杂。某种意义上说,紫砂壶的艺术主要是造型艺术,一把壶整体映入眼帘,我们第一步就是将它的造型进行归类。紫砂壶的分类方法并非一种,我们可以用不同方法同时进行。比如看它的大小,就大致可知是属于大型壶、中型壶还是小型壶这是以容积进行分类;从它的外形,就大致可知是光货还是花货;是几何型还是筋纹器;是圆形还是方形;是执把式还是提梁式;是硬提梁还是软提梁……等等。我们知道紫砂壶与其他陶瓷器皿一样,其造型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紫砂壶中的象生器(有的也称为塑器),最早见于供春的树瘿壶。供春生活在明正德年间,他在侍奉主人吴颐山在金沙寺读书时,偷偷地向金沙寺僧学到的制壶手艺。至于他看见寺中古银杏树上的瘿结而获得灵感,从而创造了千年传颂的树瘿壶,或许是无意当中的偶一为之。因为我们从明代出土的紫砂壶作品中,还未能找到这种纯粹摹仿自然的象生器造型,象生器的大量出现应从清代初期(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其杰出的代表为陈鸣远。再比如提梁壶,我们知道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那件,相当有特色。除此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提梁壶,不管是竹节提梁还是梅桩提梁,或是相传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的东坡提梁壶,都是清代以后的作品。至于那种将提梁与系钮用螺丝等固定在一起的硬提梁壶,则多属于清代晚期。还有人们所说的软提梁壶,其产生的年代亦在清代,因为这种所谓的软提梁是相对于与壶身一体而不能活动的硬提梁而言的。软提梁的提梁本身并不软,它多半用银、铜、铁丝或管制成,也可用竹、藤为之,总之都不算软。真正软的提梁壶,明代出土作品也有,但那通常并不称为提梁壶,而称为带系壶,也就是说壶上有两个或几个“鼻”,这几个“鼻”通常是用来系绳子的,所以称为“系”。明代出土的紫砂壶中,至少有两件是带系的作品。特别是我们曾介绍过的那件四系扁壶,显然是由游牧民族背在身上装水的其他器皿发展而来,现代军用水壶至今还留有它的影子。壶身上的四个系是为了穿带背在身上而设,并不是用来执持的。

紫砂壶造型,经过了历代无数艺人不断摹仿与继承、改进与创新,最后多到令人目不暇接、无奇不有的程度。一些壶表面看是一把壶,实际还藏有品杯;一些壶与炉为一体可以加热烧火;一些壶还有保温功能。尽管如此,从文献记载到现实的流传,紫砂壶造型演变过程仍是有迹可寻的。比方说“曼生式”,是文人大规模参与制造紫砂壶的结果。虽然其中一些作品也是由古代紫砂壶演变而来,但古代完全没有的造型更是紫砂壶新时代的印记。这对于一个谙熟紫砂壶造型演变历史的收藏者来说,是很容易从中看出名堂的。

在审视、把握紫砂壶造型的同时,需要观察一下它的制作工艺水平。这实际上是观察紫砂壶造型的进一步。如果说审视紫砂壶造型是在对紫砂壶的整体进行观察的话,那么考察工艺水平则是对紫砂壶进行局部观察。当然局部观察也不排斥对整个作品的光洁程度、精确程度的判断,像圆壶的椭圆度,方壶的垂直度,再有提梁、壶把、壶嘴的剖面是否与水平面垂直,提梁或壶把与壶嘴是否在一条线上且通过壶盖中心,等等,必要时还要借助于简单的工具。对于紫砂壶的局部观察重点是壶盖和壶嘴,壶把和提梁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可以一目了然,没有多少可观察之处。对壶嘴的观察先看形状,是弯的还是直的?是一个弯还是两个弯?壶嘴与壶身连接处是方孔还是圆孔,是单孔还是多孔(多孔通常是七孔)?等等。至于壶嘴倒水时是否“尿裆”,没有经验恐怕很难看出来,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放上水,一试便知。壶盖配合好坏的检查方法,是捏住盖钮(的子)前后左右摇动,缝隙越小越好。然后再捻转盖钮,应感到轻松自如,毫无阻滞。几何型壶还要看盖钮是否端正。盖上的孔眼也应考察,可以提起壶盖,将子口扣在自己的嘴巴上,吹气试试通不通,气孔是否太小(吹气困难)。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与其时代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由粗到精向前发展的关系。虽然经过历史的演变、发展,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但是任何时代都会有技艺超群的能工巧匠制作出的精品,任何时代也都会有粗制滥造、勉强使用的东西。无论如何,历代大师的作品都会是精致的,而不会是粗制滥造的。尽管大师的作品本身也有品级上的区别,但即使是不太成功的作品,在工艺技术上,也不会不合起码的规矩——他门毕竟是大师,否则,只能是低档的冒牌货。

了解了紫砂壶制作工艺水平的同时,还要对其装饰手法进行考察。事实上,这两者有时是不可分割的。比如明代吴经墓出土的那件大提梁壶,在壶嘴根部周围有一柿形贴花装沛泥牛。这既提高了壶嘴与壶身的黏合强度,也增加了壶的装沛效果。至于时代华涵莪墓出土的那把时大彬所制三足圆壶,其盖上所贴四瓣对称柿蒂纹,其装饰效果更是十分突出,而工艺水平之精巧是自不待言了。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 世界艺术典故(下)

    世界艺术典故(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影视配音艺术

    影视配音艺术

    本书翔实介绍、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走进缤纷而隽永的配音艺术世界。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篇通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由原片及配音再创作,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旨在让学习者和创造者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第三篇详尽阐述了配音艺术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在写作中力求贴近实际,追求通俗与优雅、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 兵器和乐器的收藏艺术

    兵器和乐器的收藏艺术

    早期的时候,没有发现古人佩剑的实物资料,但从剑鞘的形制大约能看出古人是如何佩剑的。甘肃灵台西周墓中出土了一件带鞘的短剑,鞘是镂空的,上面装饰牛、蛇等动物花纹,在鞘的前端两侧有两个对称的小穿孔,这两个小孔应是穿绳系剑用的。在洛阳中州路春秋墓小山土的一件牛象牙剑鞘的一侧,凸出一块来,上面有三个小孔,这些小孔也是用来穿绳系剑的。看来,早期的剑多是先用小绳系住剑鞘,然后再以小绳的另一端系在腰间。最早的王彘,发现于春秋晚期,剑鞘上有了王彘,就不必再用小绳系挂了,可以将腰带穿过王彘彘的孔眼,直接挂于腰间。这种佩剑法在战国直至秦汉时期都非常流行,现在还能见到许多以王彘佩剑的实物图像。
  • 课外雅致生活-雕琢一方玉洁

    课外雅致生活-雕琢一方玉洁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收割人之神使

    收割人之神使

    大灾难发生,人类的科技力量撕开了一条通往另一个不同文明世界的空间裂缝,从此两个世界因为这条裂缝而互通,地球最后的幸存人类面对另一世界各种各样种族带来的压力,该何去何从
  • 校内鬼故事

    校内鬼故事

    此书讲述了有关校园里发生的鬼故事,一集~两集一个故事,
  • 宫少独宠超牛逼

    宫少独宠超牛逼

    苏瑶如愿以偿嫁给宫守成,但是这三年来,宫守成从来没有碰过她,有一天,她突然想明白了,觉定和他离婚,可是......
  • tfboys十年这约不见不散

    tfboys十年这约不见不散

    全球前三富的千金认识了他们心中的男神,当红偶像tfboys,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大家期待一下哦
  • 诸天万界美食群

    诸天万界美食群

    大学毕业后,林凡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饭馆,由于厨艺不精,饭馆每况愈下,时刻面临着倒闭的风险,直到有一天,林凡意外加入了一个讨论诸天万界美食的微信交流群,群里有爱叽歪的唐僧,有讨厌苍蝇的孙悟空,有高老庄养猪场的猪八戒,也有流沙河打渔为生的沙僧,以及爱做糕点的嫦娥仙子等,她们个个都喜爱美食,每天聊的不是美食,就是在聊美食的路上,而且他们大多数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名称。林凡的命运也在此跟着拐了一个弯......
  • 小狐重生记:霸道魔尊养成计划

    小狐重生记:霸道魔尊养成计划

    夜黑风高杀人夜,啊呸,到了苏叶这就变成了夜黑风高杀狐夜,堂堂九尾天狐居然死了一次才知道自己原来完全没有按照剧本走,罢了罢了,那就重新活一次,能把那个杀死自己的罪魁祸首养成傻白甜也不错,但是怎么这次轮到他不按剧本走了?
  • 我在地府做微商

    我在地府做微商

    一个穷屌丝,女友跟人跑,工作被开除,开个微商却遇地府黑白无常上门,达成交易,赚取不一般的宝物。为地府鬼众解决难题,获取意想不到的宝物和能力。从此,世界变得格外美好,清纯女总裁,火辣御姐,清纯学生妹,来到他的身边。和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十殿阎罗做生意,……赚取各类神奇宝物买跑车,买别墅,泡美女,发家致富,手到擒来。
  • 血海奇花

    血海奇花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片天……这个世界都不会少了一种人,他们或者身体老迈,无力维持生机,或者年龄尚幼干不动什么活,亦或者身体残缺无力劳动,每日衣衫褴褛的穿行于街市,他们就是乞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