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15200000061

第61章 安邦治国万世奇才(3)

此事一经《明史·刘基传》描述,一幅惊险刺激的画面立时展现在读谁知朱元璋与刘基及一行主要随员上得别船,尚惊魂未定,就听得天崩地裂的几声巨响,原先所乘之船已被陈友谅方飞来的炮火击得粉碎,水面只剩下一片漂浮着的碎木。者面前,请注意,这里用了几个时间性极强的词汇如“忽跃起”、“趣”、“仓卒”、“未坐定”、“立碎”等:

朱元璋与刘基正坐在同一艘指挥船上指挥作战,朱元璋坐在类似今天的沙发——矮脚胡床上,半依半靠,遥指前方,信心十足地对刘基正说着什么,刘基则微笑着侍立在朱元璋身旁,有问必答,面带微笑,一一给予解释……忽然,刘基收到了某种信息,预感到某种巨大的危险即将发生,便急切地要求朱元璋立即换乘别的战船。朱元璋虽然不明就里,但是经过几年相处,知刘基绝非荒诞鲁莽之人,事出必有因,便不多想,仓促地转移到别的船上,连胡床也未携带。谁知朱元璋与刘基及一行主要随员上得别船,尚惊魂未定,就听得天崩地裂的几声巨响,原先所乘之船已被陈友谅方飞来的炮火击得粉碎,水面只剩下一片漂浮着的碎木。朱元璋不禁被吓得目瞪口呆,惊出了一身冷汗。两眼呆呆地望着刘基,弄不清刘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奇迹般地救了自己一条命……

刘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能救了自己和朱元璋及众人一条命?有几种解说:

一是经验说。刘基凭借经验预感到己船已被敌人注意,有被敌方炮火袭击的可能,所以要改乘别船。此说有一定道理,但无法解释忽跃起、趣、仓卒、尚未定、立碎等时间性极强的描述。

一是演绎时空隧道说。持此论者认为刘基从另一倒流的时光隧道中看到了座船被炮火击碎的场景,所以即令朱元璋改换座船。君不见,传说中的包龙图能日断阳,夜断阴,就是因为他或许可以出入两种时光隧道。

一是神仙说。真天子自有六龙护驾。刘基即是辅佐真命天子的星主下凡,所以能如此这般。

这种解释最为省力,一切常理解释不了的均可照此办理。

陈友谅死后,其子理、太尉张定边等拼死突得重围,退守武昌。朱元璋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大军追击围困武昌达六月之久,终于令陈理不得不衔璧肉袒,率张定边等出城投降。树倒猢狲散,汉、沔、岳诸郡县也相继归降。至年底,朱元璋已将陈友谅原先的势力范围全部囊括手中,为以后夺取全国胜利扫清了最大障碍。

陈友谅既灭,朱元璋称帝的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长期追随、浴血奋战之诸将亦想早日封将人相,取得正式名分。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置百官,规定品秩,设中书省,以李善长为右丞相,徐达为左丞相,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都事,张昶为左司都事。次年七月,设太史院,以刘基为太史院使。太史院和太史院使以现代的观点看来,似属闲职。但是就当时当世来说,要沟通天、地、人,代君王祈福天地,为百官趋吉避凶,查人世运程,观天道变换,求国运昌隆,非太史官员莫属。因之,刘基所掌是很重要的“闲职”。而以朱元璋的观点,刘基能掐会算,能预知祸福,此职非刘基不能担任。当然,朱元璋绝不会将实际权力很大的官职给予追随尚短,只知指手画脚,而无赫赫战功的刘基,那样势必导致长期追随的众将心理不平衡,于帝业就太危险了。作为一代开国君主,只有知人善任,善于调动每一个臣下的积极性,才能令众望所归。作为臣下,要有自知之明,不能矫功罔过;低调臣服,才能讨得君王喜欢,保得禄位长久。刘基由仕元廷的不得意,到现如今的贵为吴王朱元璋的帝师,早已证明了:我行,所以我能;在元廷的不得意不是因为我无能,而是彼元廷无识人之能耳。人争一口气,故刘基得掌太史令,也是满心欢喜。朱元璋仍然要刘基参与军机,以备顾问,刘基也就继续发挥其所长了。

自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十月至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朱元璋对东侧的张士诚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攻势,取江北,收湖州、杭州,终于在平江(今江苏苏州)将张士诚俘获,使榻侧终无他人安睡。

随即,朱元璋以朱亮祖、汤和等率水、陆大军向南征讨方国珍。年底,方国珍乞降。

至此,朱元璋已占据了南部半壁江山,那些富庶省份为朱元璋北伐提供了有力支持。

徐达、常遇春着名将领率大军北伐,所到之处,无不披靡,元军守将,纷纷献降。

此间,刘基常与朱元璋促膝密谈。刘基竭尽所能,从用兵之道,到治国之道,无不侃侃而谈。朱元璋后来回忆说:“节此随军行,每于闲暇,数以孔子之言开导我心,故颇知古意。及将临敌境,尔乃昼夜仰观乾象,慎候风云,使三军避凶趋吉,数有贞利。”朱元璋绝非妄自菲薄之人,不会对臣下无中生有地乱加称赞,定是有所因而发。因此,可以断言,帝师刘基通过朱元璋对大明江山的深远影响,必将逐渐显现出来。

孔子学说中心点是“仁”。胡大海攻取浙东诸路时,朱元璋就严令将士“克城以武,安民以仁。”攻讨张士诚时,朱元璋饬令诸将“约束官兵,毋致掳掠,违者以军律论罪。”讨伐方国珍时,朱元璋也明令“三州之民疲困已甚,城下之日,毋杀一人。”徐达、常遇春北伐时,朱元璋令约束其属下将士“毋肆掳掠,毋妄杀戮,毋发丘垅,毋毁庐舍。”凡此种种,为朱元璋的军队树立了良好形象,为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带来希望曙光,致使大军所到之处,无不归降,极大地减少了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副作用。

同样,朱元璋也将仁运用到了敌方。如对平江城外张士诚母亲的坟墓,就下令“慎勿侵毁”。

传谕张士诚治下军民“无恐无畏,毋妄逃窜,毋废农业”。

在民族政策方面,朱元璋也体现了仁的思想。认为各个民族,无论蒙占、色目,“均同生天地之间”,凡“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其挥师北进,就是为了“使民皆得其所”。这种提法与汉人推翻蒙古人统治的狭隘民族观念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山东、河南诸州县纷纷降附。

朱元璋之种种“颇知占意”的举措,恰恰证明了是帝师刘基“数以孔子之言开导我心”。

朱元璋以前之所以接受朱升“缓称王”的建议,是不愿意过早树敌,以积攒实力。今既称王,就要气势宏伟地大干一场,于是,新王朝的种种筹建工作便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文臣中以李善长、刘基、宋濂出力最多。刘基着力最多的有以下几方面:

定都建都。明朝都城是南京。南京以前名应天府,应天府以前叫集庆。集庆本为路名,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改建康路置。治所在上元、江宁(今南京市)。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溧水、溧阳、高淳等地。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为朱元璋所攻克,遂成为朱元璋的临时权力中心,改名为应天府。应天府原系六朝古都,有龙盘虎踞,力揽四方之势。历代繁华,早已具有城市规模。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在此即吴王位,建中书省,置百官,已初具都城规模。从秦朝就传说钟山有天子气,但是旧城距钟山尚有一段距离,朱元璋为使子子孙孙永沾天子气,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时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刘基等人领命后,遂实地勘查,精心选址。经反复堪舆推论,至十二月才确定下来。

中国自古就讲究风水。堪舆学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人与自然相处要注意的必然结果。人从有巢氏的树居变为洞居穴居,进一步发展到地面居住,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活动范围。此后如何在居住方面趋利避害,是人类本能的反应。人离不开水,逐水而居又须不为所害;人离不开风,又不能为风所苦。地震、火山爆发、水灾、山体滑坡等罕见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平时容易发生的各种水火隐患,均是有心人注意和加以研究的问题。有心者以前代和当时的智慧,总结出各种规律性认识,乃形成堪舆学。附加的种种神秘色彩,只不过是自抬身价的外加包装罢了。

道家不等于堪舆家,但是与风水有很大关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元燕论,均离不开风水地理。刘基爱好广泛,博学多闻,结交中亦有三教九流之人。刘基以平生所学,推论各种利害,终于达成最终方案,报请朱元璋批准。十二月,朱元璋“命有司营建宫社,立宫室。”

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新宫落成。

《明太祖实录》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八月庚戌,朔。命拓应天(之)地。初,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近白下门外,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内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庳隘,太祖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迥凡五十里许,规制雄壮,尽据山川之胜焉。”

以今日眼光看,南京古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了。城池四周长旧说九十六华里,实际上是六十七华里。城墙平均高为十二米,宽为十至十八米。城高或许和休宁人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有关,但外城周长一百二十华里,十八座城门,内城十三座城门的设计绝对和刘基有关了。南京城之后的明代北京城的设计修建,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南京城的影响,这是中国建筑史上公认的事实。

刘基为明朝开国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制定历法和律法。

在某些人看来,历法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每日按时工作学习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历法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比如,“按时”,按的什么“时”?这就涉及到授时,而授时恰恰属于历法范畴。用科学的语言说,历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根据天象来连续计数时间的方式。

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来看,在天象中,当以一日、一月、一年最为密切,因而日、月、年是历法的基本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也成为历法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历来是农业大国,调和季节的闰月法以及便于农业生产安排的二十四节气法均属于我国独有的历法要素。我国历来讲求天人合一,历法不准,就谈不上天人合一。因此,每朝每代均须制定历法和不断修正历法。

同类推荐
  • 霸业之基:管仲

    霸业之基:管仲

    管仲名夷吾,谥曰“敬仲”,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辅佐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宰相),尊称“仲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本书记述了吴起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描述了他领兵打仗的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军事家令人叫绝的改革方法、极高的政治才能和用兵如神的精彩事迹。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长征领导人5

    长征领导人5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热门推荐
  • 漫威之逆闪电

    漫威之逆闪电

    从地球199999诞生的逆闪电开始了他的反英雄之路;主角是不是穿越者,这是重点,是重点,重点,点......
  • 甘州八声

    甘州八声

    那个岁月,到处都是炼狱般的苦难。人在兽群里挣扎着,拼了性命找寻自己认定的信仰、公平、正义,就是想活的像个人。————一部中国西部三十、四十年代奋斗者的史诗。
  • 七之末

    七之末

    他落魄不堪,游走在都市的灰色地带,只为活着她出身豪门,对富贵荣华却视若无睹,一心求死当他撞破了她的秘密熟悉的城市变成了未知的世界。一切都在失去控制,一切都在分崩离析
  • 三月和你

    三月和你

    千金女上官奈喜欢上了T市A大的高冷校草徐泽辉,千金小姐放下身段来追求徐泽辉,他却对她的付出和爱视若无闻。直到那次他终于看到了她的心意。而上官奈的父亲却不支持这段恋情,一个双亲均无下落的穷孩子怎能配上自己的宝贝女儿!?正当上官奈被父亲逼的准备放弃这段缘分,徐泽辉背后的父亲终于现身了——E市的首富徐昀锦。这段恋情是该告终?还是继续?
  • 清史稿

    清史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静悄悄的大漠

    静悄悄的大漠

    大漠里,几个家族的恩怨情仇,给您好看……
  • 种族争霸

    种族争霸

    核战之后的新世界。
  • 神国道火

    神国道火

    修士隐于凡俗之间,修道学院立于人迹罕至之处。人活一世,匆匆百岁,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生老病死?神创世以来,无数亿万年,神迹常现,神恩常在,万物得沐神恩,竞相繁荣,众心归一。然而,万年前的那场天地浩劫,大地巨震,气候巨变,孽毒流行,世间生命在那场浩劫之后,十不存一。万年的恢复,世间稍有起色,而今又瘟疫肆虐,妖孽丛生。百姓惶惑,不禁要问:这一切到底为什么?我们的神呢?您不关心我们了吗?您怎么啦?您去了哪里?请跟随余六月的神奇人生,我们来看个究竟。
  • 山有沐曦

    山有沐曦

    男生心中的江湖:一剑破江山,快意泯恩仇。女生心中的江湖:我愿纵马踏歌天下,只愿与君执手天涯。书中的江湖:万变不离其中一场“剑气箫心,儿女情长”,但也自有一番味道。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经典。《古兰经故事》中所有的篇幅都是《古兰经》中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传闻轶事,主要是穆罕默德之前的历史人物,即历代先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国家普遍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确实,先知们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任劳任怨、积极进取、洁身自重、临危不惧、宽宏坚忍、劝善止恶、敬老爱幼、赈困济贫、意志顽强、信仰忠诚……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不光是每一个穆斯林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典范,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准则。同肘,从故事中讲述的古老部族的兴衰成败,告诫我们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