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15200000044

第44章 忠诚谦和雄才大略(3)

最后,房玄龄对“贞观之治”还有一项较大贡献,那就是对历史和经籍图书进行了整理。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重视历史的皇帝,他有一句名言是:“把铜片当作镜子,可以帮助人来整理衣装;用古代的历史经验为借鉴,可以让人明白历史是如何更替的;用别人的行为作为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因此,唐太宗一直重视记录历史。而且重视人才的唐太宗,从其还是秦王时身边就开始云集着才子,号日“秦府十八学士”,而房玄龄为十八学士之首,所以修订史书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房玄龄身上。从贞观三年(629年)起,房玄龄遵从唐太宗的指示着手对两晋、北齐、北周和梁、陈、隋六朝史进行编纂。房玄龄是齐、周、梁、陈、隋五朝史的总监,是《晋书》的监修。五朝史修成于贞观十年(636年),《晋书》最后完稿于贞观二十年(646年)。同时从贞观三年(629年)起,房玄龄开始对唐国史和实录进行编纂和修订。在对唐国史进行编写的时候,房玄龄坚持忠于事实的写作手法,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按照他原来的面目进行写作,不夸张好事,也不掩盖坏事。更不会因为皇帝的喜好而改变历史。其中《贞观政要》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要想看一看修的同史,房玄龄与魏征不许唐太宗看。于是唐太宗就问:“为什么自古以来当代国家的历史,都不许当时的帝王亲自过目?”房玄龄回答说:“国家的历史都是按照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写的,其中当然会涉及到皇上所做过的好的事情和不好的事情,自然不能给皇上看。”唐太宗解释说:“我没有干涉的意思,我想看一看国史,主要是想借鉴一下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以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并没有想影响史书的编写。”听了唐太宗的解释,房玄龄和魏征才同意唐太宗看当朝的国史。可见,房玄龄对史书编纂的严肃态度。房玄龄不仅编订了史书,而且为适应科举适度的变革和唐太宗的要求,组织众儒对《五经》进行了讨论,最终校刊了统一的《五经定本》。

以上这些就是房玄龄在朝廷效命期间,为国家所做的主要贡献,这些贡献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房玄龄也是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房玄龄到病故之前,一直尽职尽责地担当着宰相一职,多次想要向皇上辞官,但皇上因为对他的信任,一直不允许他告老房玄龄经常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人,只要发现有很好的才能,就一定会给唐太宗推荐。还乡。太宗说:“国家长期任用你,一旦突然没有贤良的宰相,就像一个人失去两手。你如果精力还不衰弱,就不要这样辞让。等到自己感到确实衰老无力的时候,再向我奏明吧。”晚年房玄龄由于议政操劳国事,真的体弱多病了。但太宗真的离不开如此良相,于是准许他卧床在家里处理政务,后来房玄龄的病情加重了,连在家中处理政务也做不到了,唐太宗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十分着急,命令将房玄龄的轿子一直抬进玉华殿来,与太宗相见,结果君臣两人一见,情如潮涌,相对涕流不止。唐太宗实在放心不下房玄龄的病情,于是将其留在了宫中,安置于偏殿,命令御医进行诊治,御膳进行伺候。并找专人负责向太宗通报房玄龄的病情,太宗听到房玄龄病情有所好转,心情喜悦,但如果听说病情恶化,则哀叹不已,戚容愁苦。在房玄龄病情恶化后,太宗更是无时无刻不惦记房玄龄的情况,竞命令将帝居玉华殿与偏殿之间的宫墙统统凿开,连成一庭,以便随时可以向太宗报告房玄龄的病情。但尽管太宗对房玄龄无微不至地进行照顾,无奈情不敌病,太宗的照顾并没能留下房玄龄,不久,一代贤相房玄龄在玉华殿病故,享年69岁。

忠诚谦和雄才大略

我们刚刚回顾了一下房玄龄光辉、辛劳的一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房玄龄能终生稳居相位,做出如此有成就的事业呢?追根究源是因为房玄龄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识。那么我们就从他的处世之方和他的治国之方上来分析他的思想吧:

首先是他的处世之方,身处在宰相职位上,房玄龄能够一直得到皇上的信任,在群臣中树立极高的威信,是因为他忠于皇上、忠于国家,为人谦和的处事原则。

身为宰相,这个职位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在宰相之下是群臣是天下百姓,而在宰相之上就是一国之君。在下群臣都会注意到你的一举一动;在上,皇上是决定宰相生死的唯一人物。所以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对于宰相来说就非常重要。而房玄龄凭借自己忠诚谦和的个性,很好地平衡了这一关系。皇上是宰相之上的唯一一人,宰相的命运是由皇上来决定的。如果身为宰相,过度地表现自己,必然会引来皇帝的猜疑,认为宰相要夺权篡位,从而引出杀身之祸;当然,身在相位,却拿不出相应的作为,也是很难让皇帝信服的。所以既要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又要取信于皇上。这就需要两者兼顾。既要让皇上知道自己的本领,又要让他放心,身为一朝之相不会对皇上构成威胁。房玄龄一直以一颗忠诚的心对待皇帝,皇帝自然非常信服他。曾有小人诬告他谋反,太宗根本不予理睬。相反房玄龄屡次上书辞官,唐太宗都婉言相留。

当然唐太宗对房玄龄的信任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房玄龄的人格品行中看到的。房玄龄虽不如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但他觉得皇帝言行上有不当之处时,还是会在唐太宗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突然问周围的大臣们:自古至今,得天下以后的皇帝们,当子孙们开始执政的时候,多数就开始天下大乱了,这是为什么?房玄龄在一边就回答道:那是因为开国之君是在沙场上赢得国家的,但赢得国家后年轻的国君是生长在平安的环境里的,在深宫之内享受着荣华富贵,又没有机会接触深宫以外的世界,体会不到人民的疾苦,自然久而久之,就丢弃了原来的治国方针。房玄龄说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警戒唐太宗不能够过份溺爱子孙。要给他们以适当的锻炼,避免因子孙荒淫无度而误国。

又如:从贞观十六年(642年)开始,到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对高丽发动了多次战争,这一战争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的灾难。对国家军事力量的消耗更是严重,其中在贞观十九年一次战役,仅战马就死掉了十之七八,可见这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已经重病缠身,但当他听到唐太宗打算再次东征的消息时,他对儿子说:“如今国家刚刚稳定下来,各项事业都在顺利地进行。应该注意国家的发展,而不要把精力放在讨伐东边的高丽国这件事上。那是劳民伤财,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这个事情将要成为国家的最大的祸患。皇帝含怒下了决心,下面的臣子们都因惧怕皇帝而不敢进言,我如果知道却不说,我就会含恨入土,死不瞑目的。”于是在唐太宗出征前,他仍然不顾重病,抱病写了《谏伐高丽表》,文章言辞恳切,将讨伐高丽国的弊端一一写出,劝皇上不要因为一时之气,不顾百姓安危而出兵征讨高丽国,这样做只会失去民心的。此表写得十分诚挚恳切,使唐太宗看后十分感动,叹息道:“房玄龄病危疲乏到这种程度,还一心忧虑着我们的国家,为国家操劳,能够做到这点,实在是太难得了。”

由此可见房玄龄对皇上的一片忠心,有如此忠臣唐太宗又怎会怀疑他会背叛自己呢。

而且房玄龄还十分注意自己的劝谏方式,不会全面否定皇上的意思,但会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如: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准备要任命李纬为民部尚书,派人去征求房玄龄的意见,房玄龄没有表示明确的态度,但是却说:“李纬长得是一幅好胡子呀”,唐太宗与房玄龄相处甚长,自然明白房玄龄说此人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于是便不再提拔此官员。房玄龄并没有当面否定唐太宗要提拔李纬的想法,而是在话语中巧妙的带出了自己的想法。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又没有在颜面上对皇帝造成影响。

对上房玄龄将忠诚放在了第一位,对下房玄龄为处理好将相大臣同僚之间的关系将谦和放在了第一位。房玄龄与杜如晦之间的深刻友情,是历朝历代大臣之间难得的。两人身为左、右仆射,正如前面所说的两人配合得极好,太宗每次同玄龄谋事,玄龄一定说:“非如晦不能决定。”等到如晦来了,用的仍是玄龄的计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两者合起来,即为完璧,每算不失。虽然因杜如晦病逝两人只在一起合作了两年的时间,但是两人却一起为唐朝共同制定了许多典章制度,而且在杜如晦去世后,房玄龄也一直坚持执行两人一起制定的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在历史上人们将两人誉为“房杜”,实为胜过“萧曹”的千古名相。房玄龄对待其他大臣也是一样的谦和,绝不居功自傲,总是给予其他人以最大的支持。《通鉴》载,肃宗时修过国史的柳芳说: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一生三十二年都奉献在宰相这个职位上,称得上是天下贤相。但他的成绩却从未见他炫耀。太宗平定国家动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讲自己的功劳。魏征、王跬善于向皇上谏诤言,所以房玄龄、杜如晦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曹、卫善于作战带兵,房玄龄、杜如晦就帮助他们发挥所长。这个品评将房玄龄谦和大度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其中说房玄龄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一句,最为贴切,表明房玄龄功劳极高,但事事谦退。和是谦的前提,只有这样的精神才可以使权臣信服,树立自己的威信。

其次是房玄龄的治国之方。用雄才大略来形容房玄龄的才能一点也不为过。从他一生所作的功绩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房玄龄十分重视人才,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选材方式,他不拘一格,不在乎人才的出身,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这一套用人方式,在当时是十分可取的。第二,房玄龄注重以法令治国,同时他又注意使法令宽平,不让百姓受苦,鼓励那些应该奖赏的,惩罚那些有错误的,但最主要是让他们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第三,房玄龄对历史的严肃态度,绝不因为皇帝的意思而改变历史的本来面貌。最后,房玄龄能准确地看到事情发展的方向,因此他对事情总能有一个明确的估计。作为宰相主要是辅佐天子做好两件事,一是理阴阳,二是善用人,这两点在房玄龄身上都有充分的体现,可见房玄龄的才能之高,是真正将自己的思想融会在治国方针中,将整颗心都放在了国事之上。

谦和与大略,既是才能,更是气度,这就是房玄龄终身稳居相位的秘诀。

回顾了房玄龄的一生,总结了房玄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真正贤良宰相不仅要有高深的学识和思想,而且要有崇高的人格,才能胜任宰相这一职位。房玄龄用自己一生的忠诚、辛劳换得了唐太宗的信赖,为唐朝的昌盛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人民谋取了幸福。虽然一生操劳,但却名垂千古。

同类推荐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 霸业之基:管仲

    霸业之基:管仲

    管仲名夷吾,谥曰“敬仲”,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辅佐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宰相),尊称“仲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 李自成第五卷:三雄聚会

    李自成第五卷:三雄聚会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吉鸿昌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吉鸿昌

    1995年10月18日,河南省扶沟县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吉鸿昌诞辰一百周年大会。这次会议给每位参加会议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亲友等发了一件纪念品。纪念品是一个小小的瓷杯,上书有吉鸿昌烈士的一句名言:“做官即不许发财”,包装上有吉鸿昌将军的遗墨“国魂”二字。受礼者的感慨殊深地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有的说:干第二次革命,还必须牢记干第一次革命时广泛传颂的话:“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吉鸿昌一生表现出一个中国共产党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慨。
  •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倪徵奥的一生堪称传奇,东京大审判,他以凛然正气,将侵华日军战犯绳之以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他以高见卓识,贏得了国际法界的尊崇。
热门推荐
  • 英雄赋之流金岁月

    英雄赋之流金岁月

    狼烟起战鼓擂英雄逐鹿燃爆八方是英雄就有梦是梦想就应该耀动炽烈
  • 森林蛙语

    森林蛙语

    话说森林里有只青蛙,它生来与众不同,同自己的同胞生的不太一样。先说其腿,短小粗壮,不似同胞修长健美,后说其色,暗沉粗糙,不似同胞翠绿通透,但它的父母很爱她。青蛙到了上学的年纪,成功考入了森林动物大学,与小熊、小鹿、小独角兽成为了大学里很好的朋友。它们一起吃火锅,一起跳舞,一起上课,一起过生日,青蛙的生活很平静。但平静中夹带着的,却是由于青蛙自身缺点叠加而慢慢形成的暴风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暗黑纪元之末世血月

    暗黑纪元之末世血月

    尸族?幻术控制变小弟!虫族?炭烤甲虫美滋滋!龙族?载我扶摇九万里!我是谁?说来你不信……以前我是个屌丝,直到我被丧尸刨了一下。我以为我凉了,可斑爷居然给我送来写轮眼!于是……拳打小虫虫!脚踹小龙龙!我杨源!发誓要保护好身边所有的人!“牲口,你须佐能乎呢!顶不住啦!”“哦哦!这就来!”
  • 侯塔

    侯塔

    命运就是公平的裁决,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一个人的存在肯定是另一个人的救赎。
  • 契约也真心:瑾言慎荇

    契约也真心:瑾言慎荇

    十八岁,慕慎荇因为一个赌约,“牺牲色相”让我芳心沦陷!二十五岁,慕慎荇因为一个位子,‘英雄救美’让我心存感激,但下药的幕后黑手却是他!一周后,慕慎荇因为一个安心,‘威逼利诱’让我一失足成千古恨,亲手创作出自己的艳照门事件,一个月,慕慎荇为了一个孝心,我成了他的契约女友…
  • 我的23岁美女总裁老婆

    我的23岁美女总裁老婆

    莫名其妙多了一个美女总裁老婆,从此,车有了,房有了,存款也有了,但江飞却是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这是一个阴谋!
  • 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原籍江苏,佛学大师。逾八十载人生,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等事业。撰有《迷悟之间》、《吃茶去》、《星云禅话》、《舍得》、《宽心》等几十部著作。本书《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在参悟大师一生感悟的基础上,发一家之言,向大师致敬,同时也希冀读者朋友们在领悟大师慈心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活法有更深的觉悟。
  • 英国土地法悖论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英国土地法悖论研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英国土地法悖论是英国土地法发展变迁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17—19世纪,并对英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力图通过对英国土地法悖论现象本身、悖论形成的原因以及悖论发展走向的解读,来拓展对英国传统土地法特质的认识,并探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法变革的规律,以对中国当前的土地法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冷逸宏的坑爹冒险

    冷逸宏的坑爹冒险

    无止境的坑爹大冒险,该小说很恐怖,40岁以上读者谨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