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99400000003

第3章 林徽因大事记(1)

林徽因与凌叔华在“八宝箱”事件中的矛盾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赴京参加林徽因的演讲,搭乘邮机飞至济南上空时,由于天气恶劣导致飞机触山,失事身亡。这对徐志摩而言,是生命的突然逝去,但对林徽因与凌叔华而言,则是“八宝箱”事件的开始。

1925年,徐志摩因与陆小曼的恋情闹得沸沸扬扬,心力交瘁,遂决定于3月去欧洲寻访泰戈尔,同时以避风头,求得冷静。出访之前,徐志摩将日记与文稿存放于一个小提箱中,交给被他视为同志的女性朋友凌叔华保管,并曾戏言:“你得给我写一传,若是不能回来的话,这箱里倒有你所需的证件。”据传箱中所存日记、文稿与他的情感生活以及当时的文坛牵涉很深,故这个小提箱被学界称为“八宝箱”(或称为“文字因缘箱”、“百宝箱”)。

1925年7月,徐志摩欧游归来。归来后他与陆小曼的情事出乎意料地顺利,两人并于1926年10月在北平结婚,自然也就没顾得上取回箱子,加之箱中所存“情事”不便于新妇观瞻,所以把箱子存在凌叔华处,也不失为徐志摩明智的选择。1928年秋,凌叔华随新婚夫婿陈西滢去了武汉大学,那么这段时间“八宝箱”下落如何呢?“八宝箱”事件发生后,凌叔华在1931年12月给胡适的信中对此做了交代:“后来我去武昌交与之琳,才物归原主。”由此可知,当时“八宝箱”已经通过“之琳”之手回到了徐志摩处。这个“之琳”很容易让人想到文坛名人卞之琳。卞之琳直到晚年才看到这信,知晓此事,他明确否认“八宝箱”曾经他的手。考虑到当时卞之琳尚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无缘结识凌叔华与徐志摩,故此言应当不虚。经学者考证,“之琳”乃“丽琳”之误,此人即曾与金岳霖同居的外籍女友Lilian Tailor。凌叔华离开北平时,她的母亲依旧留守旧居,金岳霖和丽琳当时正借居在凌家,凌叔华托丽琳转交“八宝箱”,也合乎情理。据林徽因所言,徐志摩曾从凌叔华母亲处取回过“八宝箱”一次,发现箱子上的锁不翼而飞,徐志摩将此事告诉林、梁夫妇时,丽琳也在场。还是根据凌叔华在1931年12月给胡适的信中所言,徐志摩失事前几个月,沈从文“答应给他写小说,所以把他天堂地狱的‘案件’带来与他看”。由此推测,沈从文阅后,“八宝箱”又到了凌叔华手中。

徐志摩死后不久,与徐志摩关系紧密的林徽因、陆小曼出于个人原因,都想得到这个“八宝箱”,而胡适、孙大雨、叶公超等人出于整理出版的需要也想得到“八宝箱”。但这时想再从凌叔华那拿到“八宝箱”,可就要大费周折了,于是就引发了“八宝箱”风波。当时,陆小曼身在上海,又不谙文坛世故,自然缺乏得到宝箱的能力。而林徽因则通过致信胡适,提起徐志摩“康桥日记”之事,并言及徐志摩曾有意将那个时期的日记给她收藏,赢得了胡适的支持。因此“八宝箱”风波中矛盾的焦点也就集中在林徽因与凌叔华二人身上了。

起初,胡适以征集徐志摩资料之名,向凌叔华讨要了“八宝箱”。后来,胡适把整个箱子都给了林徽因,让她帮着编个目录,以便日后出版,时间是1931年11月28日晨。林徽因读到徐志摩日记后,感觉凌叔华扣下了其中一部分。三四日后,林徽因从张奚若处得知,凌叔华那里还有徐志摩的“康桥日记”,且曾给叶公超看过,即有索要一阅之念。12月6日,北平公祭徐志摩,林徽因和凌叔华在那一天见过面,或许是当时的环境多有不便,二人未提及此事。第二天,凌叔华登门向林徽因索要徐志摩的书信,说要编章《志摩信札》。林徽因认为旧信多为英文,且全在天津,恐一时拿不出来,即便拿出来也不便于公开,故而谢绝了,同时表达了想看看凌叔华扣下的徐志摩日记的想法。凌叔华含糊承认后,林徽因与之商定12月9日去取。谁料凌叔华竟失约出门,只留下一张纸条,说明日记未能找到。林徽因对凌叔华的借故回避颇为生气,而凌叔华后来得知宝箱日记经胡适之手为林徽因所得,亦颇为不快。12月14日,凌叔华送来了“扣留”的日记,不过这本日记仍旧不全,它起自1920年11月17日,末尾恰巧断在徐志摩结识林徽因前一两日,林徽因怀疑这是蓄意所为,更加生气。后来,在胡适的施压下,凌叔华交出了最后半册日记。据胡适所言,这最后半册日记尚有四页不全,并致信凌叔华讨要,至于是否讨得,尚无文字可稽考。

就这样,“八宝箱”到了林徽因手中由林徽因代为保管。而林徽因对这些资料的处理态度是:不宜出版,也不必急着用这些材料作传,现在要做的“只是收储保存”。这一态度在她给胡适的信中有明确的表述:“据我意见看来,此几本日记,英文原文并不算好,年轻得厉害,将来与他‘整传’大有补助处固甚多,单印出来在英文文学上价值并不太多(至少在我看到那两本中文字比他后来的作品书札差得很远),并且关系人个个都活着,也极不便,一时只是收储保存问题。‘传’不‘传’的,我相信志摩的可爱的人格永远会在人们记忆里发亮的,暂时也没有赶紧的必要。”后来,随着林徽因的早逝以及“文革”的到来,“八宝箱”里的东西也就没了。

“八宝箱”是没了,但根据时人的言论,大抵还能得知箱子里究竟放了什么。据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中所述的清点情况,里边有“一堆日记簿(有满的一本,有几行的数本,皆中文,有小曼的两本,一大一小,后交叔华由您负责取回的),有两本英文日记,即所谓Cambridge日记者一本,乃从July 31,1921起。次本从Dec 2nd(同年)起始,至回国止者,又有一小本英文为志摩一九二五年在意大利写的。此外几包晨副原稿,两包晨副零张杂纸,空本子小相片,两把扇面,零零星星纸片,住址本”。(Cambridge:康桥。July:7月。Dec 2nd:12月2日。)

在这些日记中,“康桥日记”是重点,据凌叔华所言,其中有不宜让陆小曼看的内容。此外,据林徽因致胡适之信所言,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说过箱中还曾有“雪池时代日记”。林徽因回国后,与父亲住在雪池,开始与梁思成交往,徐志摩回国后亦常至雪池寻访找林徽因,“雪池时代日记”所记当是这一段时间之事。不过,这部分日记后被陆小曼烧了,故不在箱中,估计是因为其中也有不宜让陆小曼看的内容。而陆小曼的两册日记,应当不是1925年徐志摩离京赴欧之前放进去的。因为据《小曼日记》第一篇可知,陆小曼以前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开始记日记是听了徐志摩的话,而她的第一篇日记则开始于1925年3月11日。因此,肯定是后来放入的。据凌叔华所言,这些日记写在陆小曼与徐志摩热恋期间,其中有不少骂林徽因的话,不宜为林徽因所阅。不过这些日记出版后,并未见“不少骂林徽因的话”,估计已经做过了技术处理,不是原貌了。

另外,在“文革”后,沈从文曾对卞之琳说,“八宝箱”里的内容实际是些和武汉大学一位女教授相关的文字,并不涉及几位疑神疑鬼、提心吊胆的女士,她们是空闹一场。沈从文所说的几位女士指的是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等人,而他未点名的“武汉大学一位女教授”当是袁昌英,她在伦敦期间确实和徐志摩有过交往,但这一说法缺少旁证。此外,还有传闻说宝箱日记还牵扯到了胡适、张歆海等名人的许多闲言碎语。陆小曼在后来刊印出来的日记中,曾言及张歆海有时独自来,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不等催他三四次都不走,而且还跟陆小曼说头回见面就爱上她了。看来这一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至于关于胡适的“闲言碎语”,在现存的日记中并无明显的内容。

在这次所谓的“八宝箱”事件中,各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苦衷。林徽因的理由是徐志摩曾对她说过,要将“康桥日记”给她,与她保存的徐志摩那时写给她的信一起收藏。同时,由于“康桥日记”中有一段涉及她本人的私生活,不愿让这份日记落到别人手中,她的积极索要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凌叔华的理由则是徐志摩曾嘱咐让她保管,并且她也需要这些资料来作传记,出于允诺朋友之责,她的推辞也不无道理。而陆小曼作为遗孀,从法理上也有获得文稿的充分依据,在情感上她想为亡夫整理日记文稿出版也合乎常情。可惜她的身份既不为传统的徐家所接受,也不为关系复杂的文坛所接纳,自然只能低姿态地隐忍。而胡适要求凌叔华交出宝箱日记,以便于编目整理,也不算过分,但作为文坛与学界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立场直接影响了“八宝箱”的归属。最后的结果是,聪明的林徽因得到了胡适的支持,在“八宝箱”事件中始终占据主动,而凌叔华在“节节败退”之后才想到陆小曼,自然留不住“八宝箱”。

由此,矛盾的双方在事件前后的表现也有不同了。在事件过程中,林徽因是强势的,但也是理智的。1932年农历正月初一,林徽因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批判了凌叔华扣留日记之举。而在日记基本得全之后,作为“胜利者”,林徽因未再提及此事。1936年,她在编选《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时,还摒弃前嫌,选了一篇凌叔华的小说《无聊》。1948年9月,赵清阁登门拜访林徽因,林徽因还与赵清阁谈到了凌叔华。而凌叔华在事件过程中,进退失据却又不得不有所隐忍,即便心有不满,亦较为保留。故凌叔华对此事一直不能释怀,直到晚年致信陈从周论及这段波折时,依然有讥讽之语。至于陆小曼,她也曾求助于胡适,但得到的回应颇为冷淡,故只得就手中所存材料进行精心整理。就这样,在“八宝箱”事件中最无助的陆小曼反而成了最认真整理徐志摩日记文稿之人。

关于“八宝箱”事件,后人立场不同,评说也各有不一,好在通过这样一件曲折的历史事件,我们能真实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文人们虽不完美却率真的性情,也算为这一不圆满的历史事件取得一个还算满意的定论吧。

因《软体动物》公演而引发的论争

1929年9月,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教授余上沅、熊佛西等人,以戏剧系当年毕业的谢兴(章泯)、张兰璞(张寒晖)等六位同学为核心,组织成立了一个小型演剧团体——北平小剧院,借以实验推行他们理想中的小剧院运动。北平小剧院的院长由余上沅担任,副院长兼秘书由熊佛西担任。他们采取业余演出的形式,不以赢利为目的,注重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在当时北方剧坛很少话剧活动的情况下,惨淡经营,先后排演了《伪君子》、《压迫》、《醉了》等剧,大大活跃了北平的话剧舞台。

1931年7月10日、11日,北平小剧院借用王府井大街帅府园南面的协和医院礼堂,连续两个晚上上演了一出讽刺喜剧《软体动物》。该剧由赵元任根据英国剧作家哈伯特·亨利·戴维斯(H·H·Davies)的名作《The Mollusc》(《软体动物》)改编而成。除了译剧的赵元任外,主创人员还包括导演熊佛西,舞台设计余上沅、陈治策,主要演员则是马静蕴(饰白太太)、邓承勋(饰白先生)。故事主要讲述:女主人公白太太本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富家小姐,颇有才干,但自从她嫁给白先生后,便恃白先生之宠爱而变得处处偷巧装懒,连陪丈夫下棋、散步、逛公园都认为是一种负担,最后被彻底地懒惰化(软体化)了。剧情虽然较为简单,但讽刺有闲、有钱阶层由于懒惰而走向堕落的意旨颇为鲜明。

该剧公演后,北平的多家报刊作了评介。由于主创之一的熊佛西当时兼任着《北平晨报》副刊《剧刊》的主编,为扩大该剧影响,便利用这块园地展开了讨论,《剧刊》自然也就成为讨论最为热烈的刊物。1931年7月12日,即《软体动物》公演后的第一天,在《剧刊》第29期上,就发表了赵元任的《注音注调的〈软体动物〉》,主要介绍了这出喜剧的翻译过程。同期还有余上沅的《〈软体动物〉的舞台设计》,详述了在舞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7月19日,即《剧刊》第30期(《剧刊》是周刊),胡适发表了《〈软体动物〉的公演》,给予该剧很高的评价。7月26日,《剧刊》第31期发表了陈治策的《〈软体动物〉的幕后》,自暴了排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花絮。

北平小剧院属于实验剧团,戏剧探索的难度极大,而演出场地又是借用的,实验的条件极不充分,因此演出存在不足,甚至探索出现失败,那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作为该剧舞台设计的余、陈二人在他们发表的文章中,自暴了大量存在不足的舞台设计内幕。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推行戏剧实验诚为不易,平心而论,这样的实验戏剧哪怕多有不足,能够上演本身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因此,余、陈二人虽然自暴不足,但都不认为这次实验与探索是失败的,敝帚自珍的心态还是很明显的。之所以自暴内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宣传:一方面借此让国人知晓他们在戏剧实验上的努力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引起国人的关注,赢得同声相应与同气相求。若是碰到识趣的读者,自然会像胡适那样以褒扬作为回应;若碰到普通的读者或不做苛求的同人,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过去了;但若遇到较真的读者,那自然就会引起一番口舌了,而偏偏林徽因对戏剧是一个较真的专业读者,她随即写了一篇《讨论〈软体动物〉设计和幕后困难问题》,对该剧的技术性问题提出尖锐批评,发表在8月2日《剧刊》第32期。

林徽因对中外戏剧,不仅喜欢,而且谙熟。就中国古典戏曲而言,林徽因是梅兰芳的拥趸。就西洋话剧而言,早在1925年闻一多等人组建中华戏剧改进社时,林徽因与余上沅、熊佛西、梁实秋等都已是其中的主要成员,故彼此间皆较为熟识。若说到舞台美术设计,那更是林徽因的专长。林徽因曾于1927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受业于G·P·帕克教授的工作室,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的学生,而且她的成绩优异,深得帕克教授称赞,连后来闻名百老汇的史都华·钱尼在成名前都曾得到过林徽因的帮衬。这部喜剧开演的时候,林徽因恰因患肺病在北平西郊的香山疗养,故未能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关于舞台美术设计的一切,她都是通过阅读《剧刊》上的相关报道后得知的。或许是林徽因会错了余、陈等人发文之意,也或许是林徽因专业素养太强故要求甚高,更或许是因为彼此熟识故少做客套与虚饰,这使得林徽因的批评虽然在技术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在情感上过于尖锐,远出余、陈二人意料之外。这直接导致余、陈二人颜面有失,也使得原来颇为热烈的讨论也不得好好收场,因此二人不得不先后撰文回应。

同类推荐
  •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冷静的判断、敏锐的观察以及超凡的军事才能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从一介布衣走向权力巅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决绝以及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借鉴。
  • 谢志峰艺术人生

    谢志峰艺术人生

    本书展示了谢志峰先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叙述了谢志峰收藏的历史渊源及其文物收藏系列的精华,并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谢志峰收藏之外,还揭示了他在诗、书、画、陶艺等方面的综合艺术修养。
  • 米开朗琪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米开朗琪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震惊世界的伟大雕刻家、画家、建筑家米开朗琪罗(1475-1564),他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甚至超过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自从他的天才创造被十几位罗马教皇垄断之后,他也被迫卷入了宫廷内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感情漩涡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生于佛罗伦萨。十三岁从基兰达约(Ghirlandaio)学画一年,后从多那太罗的学生贝托多(Bertoldo)学习雕塑一年,主要靠自学。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李嘉诚的智慧

    李嘉诚的智慧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心人永远在别人前面,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有心人。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学徒,他勤奋工作、努力上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同时,他在这里凭借着“聪明伶俐”学到了很多的“赚钱技巧”,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
热门推荐
  • 七情六欲之美固执孤独之心

    七情六欲之美固执孤独之心

    让自己变得更完整,让自己变得更美妙,围绕着,我的花啊。
  • 丧厨

    丧厨

    地球突然爆发丧尸危机作为穿越者的黄一钊只能苟且偷生。被转化成丧尸的郑建立因真相而癫狂。他们将会碰撞出什么故事?
  • 末世星魂使命

    末世星魂使命

    星魂——星球之灵魂,每个星魂都有自己的使命。汇聚星球上成熟的灵魂和生命力(简称灵力)进化成更高级的存在是星魂的本能,守护、凝聚是星魂正确的强大方式。凝聚灵力是星魂吸收逝者的灵魂和生命力而星球上的使徒(星徒)的诞生要消耗星魂纯净的灵力。自上古恐龙一族和侵略星魂同归于尽后,星魂灵力入不敷出,再加上侵略星魂的遗留下来的侵蚀,地球星魂开始堕落。古文明的消失、星徒邪恶化加重、星球环境的恶化,最终星魂暴动、星秽出现、大进化开始。主角末日之前融合被星魂遗弃的堕落之源(星魂碎片)走上了一条星魂进化(净化)之路。
  • 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

    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糊涂仙子

    小糊涂仙子

    帮朋友试水,不要当真。最少二十字是真的烦
  • 许先生家的小猫咪

    许先生家的小猫咪

    许星辰:这道题不是给你讲过吗?林皎月:但你讲的是永远无法解开的几何爱情题啊。许星辰:所以你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吗?许星辰认识林皎月之后,几乎每天都在破例,打架逃课离家出走不在话下,而这一切只为她。后来,他是许先生,她是许太太。余生相伴,不急不慢。【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从校服到婚纱,从青涩到成熟。校园治愈系小甜文,你值得拥有!”
  • 玻璃面具:真假千金太难缠

    玻璃面具:真假千金太难缠

    『·冷玫瑰·』花诩泠-J国A集团的千金,性子如玫瑰般冷傲。『·非恐怖片,非穿越·』雨夜,油纸伞,一模一样的人儿……“你,究竟是谁?为什么跟我长得一模一样。”花诩泠不安地问道。那个她,唇若含丹,嬉笑声却似破碎的风铃般沙哑不堪:“我,我是谁啊?我……是你,而你,花诩泠又是谁啊?”“谁--我是谁?”渐渐地随着迷雾的消失,曙光到临,她似乎明白了什么『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莫名奇妙的出现一些诡异的事情--除非,是你的心里有鬼』『你不需要记得你是谁,你只要记得你是我的人就足够了』
  • 神天空

    神天空

    早雾初开,十八岁的刘行,玩命登上了后山山顶。从小炼体,刘行得到了个如耳惯耳的大名“超级炼体哥”!好名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原始征服

    原始征服

    一场核爆炸,让人类数千年积累起来的文明毁于一旦。气候的变化以及放射的污染,对地质物种都起了深远的变化。而幸存下来的人类,终于意识到人性的污染和所谓科技这柄双刃刀的巨大威胁,为了避免子孙后代重蹈覆辙,将残存下来的有限文明长久地封存起来,地球成为文明的禁区。人类,重回原始的蛮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