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88400000011

第11章 王蒙:从单纯到“杂色”(3)

早在1980年,王蒙就说过:“是的,46岁的作者已经比21岁的作者复杂多了,虽然对于那些消极的东西我也表现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但是,我已经懂得了‘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道理。懂得讲‘费厄泼赖’,讲宽容和耐心,讲安定团结。尖酸刻薄后面我有温情,冷嘲热讽后面我有谅解,痛心疾首后面我仍然满怀热忱地期待着。我还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毕竟不可能一下子变成现实,懂得了用小说干预生活毕竟比脚踏实地地去改变生活容易,所以我写小说的时候,比起来用小说揭露矛盾、推动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我更着眼于给读者以启迪、鼓舞和安慰。”在差不多同时期的《撰余赘语》中,王蒙又进一步谈到自己曾经是契诃夫的崇拜者,曾经迷恋过“反庸俗”的主题,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发现“任何伟大辉煌浪漫的事情里都包含着平凡、单调、琐碎乃至其他貌似庸俗的东西”,因此对于“反庸俗”的作品和言论,“我开始抱一种怀疑和分析的态度了,我要看一看,它究竟代表的是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充满理想的奋斗精神,还是一种不着边际的孤芳自赏。”不难看出,同50年代初出文坛的王蒙相比,复出后的王蒙对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庸俗等等命题的看法已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不再认为两者是互不搭界、形同水火的,理想只有基于现实的土地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根基,世俗化的满足与精神化的追求并不矛盾。王蒙的这种思考不仅落实为《夜的眼》中陈杲“民主与羊腿是不矛盾的”的感慨,而且落实为《杂色》中曹千里“一切伟人与骏马都必须吃饭(草)”

的内心独白。在《深的湖》中,一班春游的青年就一篇小说的写法发生了争执。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在女主人公赏红叶时却告诉后者20米外有人在卖黄花鱼,作者以此来证明女主人公的高雅和男主人公的庸俗。然而在王蒙笔下的“我”看来,契诃夫虽然自己不愿亲自去排队买黄花鱼,但他多病的身体却需要动物蛋白质的补充:“至于我自己,我爱红叶,我不希望我在看红叶时受到黄花鱼的干扰,但我希望在食堂或者家里的饭桌上,隔长补短地有干烧黄花鱼出现。”从王蒙后来与王干的对话来看,《深的湖》中的这段描绘应属有感而发。王蒙将赏红叶和吃黄花鱼当作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个极端的代表,来表现普通人的正常的生活态度,可以说用心良苦。而这一方面的信息,在人们热衷于谈论王蒙作品中的“少共”情结的时代,通常却被忽略了。

王蒙推崇一种充满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取向,应当说与靠边站那段时间被打入生活的最底层、饱受了生活的艰辛有关。在90年代创作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中,钱文这个人物是带有作家自叙传色彩的人物,至少可以说是作者的较可靠的代言人。“季节”系列多次写到堕入底层的知识分子在饥饿状态下对理想、对生活的重新认识。《失态的季节》在写到郑仿因吃三海粥而导致肠胃虚弱时,作者用一段非叙事话语评价道:“再高明的理论,再伟大的信仰,在最平凡的吃喝拉撒睡问题没有解决以前,也显得是多么苍白,多么匮乏,黯然失色了啊!”而当钱文迫于生活想将北京市粮票换为全国粮票却遭人厌恶的冷眼时,作者写道,钱文从此认识到了自己可能是并且已经是多么的渺小:“他必须正视自己的渺小,承认自己的渺小,这可以帮助他保持清醒,帮助他不去说那些自欺欺人的大话和去做自欺欺人的事。即使他常常批评别人,他也常常问自己,我不会同样的渺小吗?如果说以后,钱文比旁人宽厚一些,冷静一些,他应该感谢这个拒绝换给他粮票的人。”在《狂欢的季节》中,当钱文和东菊面对“下一顿吃什么”这惟一的可以议论的话题时,作者同样用充满理解同情的笔调写道,在一个乱世里,“除了活,活下去,一天三顿饭,还能选择什么呢?”可以说,是生活教会了钱文这样的知识分子将自己的眼光从充满了霞光的天空拉回了布满苦难的大地,使他比旁人更宽厚,更冷静,更入实,更不那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由钱文反观王蒙,他在《躲避崇高》中肯定是生活先亵渎了神圣、然后才出现了王朔的玩世言论和玩文学便变得不难理解。王蒙早看清了伪神圣、伪崇高的面皮,这时出来一个顽童式的王朔,同这种伪神圣和伪崇高开了回玩笑,在王蒙那里真还有深得我心之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王蒙对于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实际上也包含了自我认同的成分在内。这种自我认同,又是以王蒙的自我否定作为基础的。王蒙从“青春好像一条河,流着流着成了浑汤子”中看出了王朔对“青春常在”、“青春万岁”一类浪漫与自恋的毫不客气的揶揄与讽刺,而“青春万岁”恰好又是王蒙人生和创作的一个阶段的代名词,故对90年代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便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自我否定。

但王蒙“躲避崇高”的含义,并不是提倡躲避所有崇高、信仰、理想。他不满于王朔的,恰恰是王朔在倾倒澡盆里旧的污水时,将孩子也倒掉了。他所反对的是将理想、信仰、崇高绝对化。

在他看来,理想、信仰、崇高是好的,但脱离现实土壤、趋于绝对化的理想、信仰、崇高是不好的,甚至造成一种伪善的风气;当百分之一的人口是革命者的时候,革命是伟大而悲壮的、理想的,但当百分之三十、五十甚至九十的人都宣称自己是革命者,或被要求成为革命者的时候,革命就贬了值,革命就成了过日子的惟一出路。所有人革命的结果是除了革命就是反革命和不革命,这就容易滋长一种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作派和思维。

“季节”系列小说重点所写的,其实就是一批过于单纯、盲目信仰、对理想和信仰缺乏基本的反思能力的知识分子如何由恋爱的季节走向失态、踌蹰、狂欢的季节的过程。在1951年,周碧云设想的“全面发展的人”无一不是献身者、就义者、大智大勇者,除了党的生活、组织生活,她根本没有想到世上还可能有一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在1955年,钱文私下里直觉地喜欢“胡风分子”的书,但凭着对党的忠诚却更加激烈地批判声讨胡风们,并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两面派,从而经受着灵魂的撕裂的痛苦。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纯粹的人,其结果只能造就虚伪的人;要求所有的人都为理想、信仰献身,其结果有可能造成对理想、信仰的背叛。

在《郑重的故事》中,王蒙甚至就庄子提出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做了一通发挥,认为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就是掌握着精神霸权的精神霸主,看穿和否定了精神霸权,人类的许多悲剧如希特勒法西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可以避免。王蒙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推崇的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他曾多次提到,“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是可以的,“王麻子剪刀,别无分号”却是不可以的,“党同”是难免的,而“伐异”则是愚蠢的:“这里的问题在于承认价值标准的多元性与选择取向的相对性。人各有志,人各有境,应该允许百花齐放与多元互补。你选择了‘越名教而任自然’,不等于人人或所有的士人都必须以你为样板。如果选择了入世,而且是在入世的努力中为百姓为国家以及从长远利益上说是为朝廷做好事,清正廉明而不是蝇营狗苟,那就没有必要视若雠仇。”在《一嚏千娇》中,王蒙甚至采用元小说的形式,借探讨小说视角的机会,鼓励人与人间的一种换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对于任何一种文学创作和价值取向,王蒙首先总是看取其中的合理成分,然后再指出其不足。这或许正是他既不排斥张承志、也不排斥王朔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蒙对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还源于两人在处世态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一定的同构关系。王蒙和王朔,其实都是入世很深,对社会的缺陷看得很透的人,但他们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创作同现实社会之间构成紧张的对抗关系。他们更愿意采取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游戏的方式去指陈社会的弊端,从事于一种打擦边球的工作。从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形态来说,王蒙的《球星奇遇记》《郑重的故事》等作品与王朔的《千万不要把我当人》

其实有不少相同之处:荒诞不经的情节,无处不在的调侃,轻松游戏的创作态度。只不过王朔的“玩文学”是一种游戏到底的态度,王蒙的“玩文学”总不免带一丝苦涩味。王朔的流行离不开其小说的幽默味和调侃味。王蒙实际上也是一个长于幽默和调侃的作家。他曾创作过一个名为《买买提处长轶事——维吾尔人的黑色幽默》的短篇。作品第一节便以舞台上相声表演的形式道出了买买提处长青春常在的秘密:赛买提处长之所以老态龙钟是因为他常板着面孔,而买买提处长之所以青春常驻是因为没有一天不开玩笑。在下面的叙述中,买买提处长遭到小将们的一顿暴打,并且制服后襟上被涂上“黑作家买买提”的大字,面对其他幸免于难的作家、诗人,买买提却能用热烈而兴奋的口吻喊道:“你们不承认我是作家,人民承认。”叔本华曾说:“俏皮话是硬把两个极不相同的实在客体压入一个概念,耍字眼却是借偶然的机会把两个概念压入一个词儿。这样也能产生(概念与实体)双方之间的差距,不过更肤浅而已,因为这种差距不是从事物的本质中,而是从偶然的命名中产生的。”买买提的幽默介于说俏皮话与耍字眼之间,正是通过自己的机智和幽默,将“作家”和“黑作家”、“人民”和“小将”压入同一个词中,从而造成一种喜剧性的矛盾,将一种极不利于自己的处境转化为有益于自己的处境。当然,这种生存策略,又是那些主张以死抗争的批评家所不耻的。王朔作品中也多有这样的幽默和反讽,如为王蒙所引用的“本党的宗旨是……”一段,就是将“两个极不相同的实在客体压入一个概念”中以造成乖谬,从而达到调侃和反讽,只不过王朔的玩主们不像买买提一样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显得有点“肆无忌惮”和“厚颜无耻”了。但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王蒙对王朔的一定程度的认同,多少带有一点惺惺惜惺惺的味道。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总体上,王蒙和王朔还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在《躲避崇高》一文里,王蒙在肯定了一番王朔的同时,最终又指出了“毕竟或迟或早人们仍然会想念起哪怕是受过伤的、被仿制伪劣过也被嘲笑丢份儿过的狮、虎、鲸鱼和雄鹰”。这儿出现的诗化的比喻说明,即使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蒙的身上也还存在着一个理想主义的魂。从创作于90年代的《春堤六晓》

来看,王蒙在叙述自己一代人的经历时,仍保持了刚复出文坛时的那种基本判断。鹿长思在将自己的一代归纳为热情的一代、理想的一代、苦难的一代后,甚至对儿子辈所封的“自作多情的一代”也形成了一种达观:“自作多情的一代应该感到满足,他们活了,做了,斗争了,爱了也恨了——就是说多情过了,希望了失望了再希望又再失望了,而希望永远与失望同在,多情永远与麻木共存。他们过了许多有意义的日子,至少是自以为有意义的日子。”这种总结与《布礼》中钟亦成对自己一代人人生经历的总结是大同小异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躲避崇高》及作者后来所写的《沪上思絮录》等系列文章提倡的是躲避伪崇高,作者也清醒地指出了“人文精神的失落”这样的命题可能引出的对过去时光的浪漫化,以及用“人文精神”一统天下可能暗含的危险。当然,与他的大多数同代人一样,过深的有关历次政治运动的记忆仿佛就像一个灰色的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他们,使他们的创作和思考总是显得格外的沉重,哪怕像王蒙这样的老顽童,即使创作游戏文章时,也难以像王朔们那样坦然从容。

同类推荐
  •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
  • 美丽的托斯卡纳

    美丽的托斯卡纳

    《美丽的托斯卡纳》是美国知名作家、诗人弗朗西丝·梅斯继《托斯卡纳艳阳下》后的又一力作,记录了她定居托斯卡纳十年的日常生活。杏黄色外墙,玫瑰红壁画,面朝山谷的房屋。亚平宁山脉迤逦绵延,橄榄林成片,朴实悦目的农舍散落其间。有星,有月,有春日欣然的嫩绿,有夏日晴朗的凉夜。在家,种花植草,美味随手即得,出街,招呼连连,温情时时可遇。一束花,一个笑脸……半是主人,半是房客,不忍春日的冷雨,便飞温和的南方;不喜夏日的干炎,便赴灵秀的水城。这样,生活了十年。
  • 独坐小品

    独坐小品

    这二年我写小说较少,散文写得较多。写散文比写小说总要轻松一些,不要那样苦思得直眉瞪眼。但我还是习惯在沙发里坐着,把全文想得成熟了,然后伏案著笔。这些散文大都是独坐所得,因此此集取名为《独坐小品》。
  • 京密河札记

    京密河札记

    这需要加倍的努力,加倍的投入,但收获往往又不是加倍。事倍功半的年馑屡屡发生。这曾经使我备感伤悲,也曾下决心退耕一亩地好专心致志地种好另一亩地。但这个愿望终究未能实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犹若一个有经验的农民,他绝不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种一种庄稼,目的仅在于防备颗粒无收。看来我种“两亩地”,动机其实也并不那么高尚,就像脚踩两只船的人,很令一些人看不顺眼,也很瞧不起。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十3

    十3

    研砚常常觉得自己是一口井。毫无生气,不起波澜。从温暖的阳光里坠落一根绳子,她义无反顾地伸出手。从她已然习惯的静默中逃离,向着阳光,坠入另一片静默。他们高傲地不屑着这个世界,厌恶着一切,逃避着万物的呼吸,在彼此的静默里相互靠近。在通向阳光的路程里,一个恋恋不舍,一个踌躇观望。以文字为生,以文字为药。他们这些人,擅长冷漠,擅长寻找同类。只有找到和自己一样冷漠的人,才能让自己的世界不那么单调,抱团不是为了取暖,而是结伴,结伴去往不那么厌恶的地方。仅仅是这一点,压抑着自己的厌恶。
  • 霸道总裁独爱美妻

    霸道总裁独爱美妻

    “需要我送你吗?”傅寒君关心的说到,“不用了,要拒绝就拒绝的彻底点,让我彻底的断了这份痴念也好,雪真的很美,希望以后你能和你爱的人一起看雪。”舒曼倔强的说到,也丝毫不想在他面前掉下一滴眼泪,然而转身便是泪如雨下。很久以后,每当冬天下雪的时候,舒曼都能想到那个她爱了很久很久的男人。
  • 恋爱曲线

    恋爱曲线

    虽然这是一本叫做恋爱曲线的书,但是书的内容并不令人感到温暖和雀跃。整体的感觉阴晦、诡异。原来人在产生了复仇情绪会有那么多奇怪的点子,人类真是又复杂又有趣。而疯女人和她的狗却几乎是本书里最为温暖的存在了。他们没有那么深刻的复仇之心,也许是因为疯了,反而显得单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溺爱宠妻:呆萌废柴七小姐

    溺爱宠妻:呆萌废柴七小姐

    在世界末日的那一刻,通往异世的黑洞开启。被伤透心的她终究选择离去。哎呀我靠,穿越了还一点都不幸运,被绑架,被强奸,然后还有了一个孩子。这还不算倒霉,孩子的爹地,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被绑进宫,还要给皇上做饭。一下子变成了保姆,真是上有老,下有小啊!!结果上天给他闹了一个大大的笑话,自己的儿子是新任太子有木有!新任皇上是当初强奸她的那个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渺渺与无期

    渺渺与无期

    疾病很疼很累我不愿你在世上活着痛苦也不舍你离去...
  • 童子礼

    童子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总共五章: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孔氏行辈与家谱、祭孔子文、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总体规划设计简介等。
  • 万王之轮回破晓

    万王之轮回破晓

    血月之灾,万族动乱。这片崭新大陆上只余下鲜红的基调。在这种战火纷飞的时代,一群种族各异的少年,最终走到了一起。“世间无主,我亦称王。”没有人可以解释究竟是世界改变了他们,还是他们改变了世界。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会让这片大陆,见到和平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