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8600000057

第57章 附录《光明日报》与上海交大的情愫(4)

1942年6月17日,集中营在移闽途中,第六队的囚徒发难,在赤石镇发起暴动,特务们惊恐万状。特务头子张超经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批准,决定对集中营其他各队的所谓“顽固分子”来一次大屠杀。各队特务队长奉命立即开列出本队“顽固分子”名单,报送集中营总部批准,然后秘密处决。女囚队的几个特务头目也接到了通知,他们经过紧急磋商,共提出了李捷等8个“顽固分子”,其中也包括沈锐。当讨论到沈锐的时候,训导员邓永澍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沈巧年幼无知,思想也比较单纯,是可以‘感化’过来的……”总之他列举了几条理由,竭力为沈锐说情。最后,沈锐的名字便从“顽固分子”名单上被除去了。

6月19日,大屠杀的枪声响了,75个革命志士,其中包括女囚队的7个妇女,倒在血泊中。沈锐终于幸免于难。

女囚队的姑娘们陷在一片无法形容的悲痛中,她们咽不下饭粒,睡不着觉。朦胧中,老是看到那七个朝夕相处的姐妹,血迹模糊地站在她们面前。

事后,邓永澍把为沈锐说情这件事,悄悄地透露给了她,他原以为沈锐一定会感激他。不料当沈锐听到了这段话以后,顿时放声大哭,边哭边喊:

“让我去死好了,干吗要我活着……”平时冷静沉着的沈锐,此刻变得完全失去了理智,几乎哭得晕过去。

这情景,直吓得邓永澍目瞪口呆。

整整几天,沈锐整日昏昏沉沉,不思饭食,难以言状的痛苦,深深伤害了姑娘的心。

不久之后,邓永澍调走了。他离开后,还曾经多次来信,说他还在继续想办法,要帮助沈锐跳出苦海,希望与他保持“友情”,沈锐再也没有理睬他。

15年之后,即解放后的1957年,沈锐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她被打成了“右派分子”,罪状之一,就是说她在集中营里与特务“乱搞男女关系”。

那些反右的英雄们,从沈锐写给党组织的个人自传中,摘取了其中的一部分材料,运用他们惯用的颠倒黑白的卑劣手法,炮制了这条“罪状”。在一片歇斯底里的批判、训斥声中,任凭你怎样辩白,也无济于事。历来倔强的沈锐,泣不成声,她在集中营里没有想到过自杀,而此刻她真想立刻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自由啊自由,在这世界上,难道还有比自由更可贵的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关在铁丝网里虚度时光的沈锐,真是痛苦极了,她怀念皖南的生活,想念孤苦伶仃地整日在富人家里辛苦劳作的母亲,她是这世界上惟一的亲人。如果母亲知道她惟一的女儿如今被关在囚室里,过着非人的生活,老人将会怎样痛苦万状呢!所以,沈锐从被俘关进集中营以后,就没有写过一封家书,虽然她多么想知道母亲的哪怕是一丁点消息。

越狱!逃跑!这个念头,曾经不止一次地涌上了沈锐的心头。

但是,铁丝网重重,特务坏蛋时刻严密监视的集中营里,一个女犯要逃跑是很困难的,尤其对沈锐来说,更是如此。一个人地生疏的单身姑娘,在江西、福建等地都没有一个可寻的亲友,惟一的母亲远在武汉沦陷区,千里迢迢,人海茫茫,如何去寻找?即使她能万幸逃出集中营,她又身无分文,甚至连一套掩护身份必需的便装也没有。曾经有人向她建议:你要逃出集中营,最稳当的办法是采用“苦肉计”,在集中营里找个地位低下、政治上不反动的一般办事人员,如文书、庶务、收发之类的人,和他结婚,引开特务对你的注意力,然后设法逃出集中营这个魔窟。难道只有这条路了么?沈锐怎么也不甘心。当她想到自己将和一个陌生的毫无感情的男人去结合,牺牲姑娘纯洁的爱情,这是多么可怕啊!她绝对不能这样出卖自己,就是死在集中营里也决不走这条路。

沈锐曾经逃跑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皖南刚被俘不久,逃跑没有成功。

第二次是在集中营里。一个认识的新四军男同志写条子给她,约她一起逃跑,不慎条子被一个叛徒发现,告了密,两个人都被关了禁闭。1944年春天,剧团在铅山县的一座古庙里演出,第三次逃跑的机会又来了。原来,和沈锐在一起的女同志顾莲英,在庙里的香客人群中偶然遇到了过去新四军五团的一个炊事员。这个炊事员也在皖南事变中被俘,以后从国民党的训练总队开小差逃了出来。他答应帮助她们逃出集中营。顾莲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沈锐和陈秀英。一天夜间,有的特务嫖妓女去了,有的特务喝醉了睡大觉,她们3人由炊事员带着逃出了铅山县城。天下着细雨,四周漆黑一团,路泥泞不堪。走不多久,4个人就走散了。沈锐和陈秀英在一起,走在途中,后边特务追了上来,把两人又抓回剧团。

剧团里的特务震怒了。特务总干事汪光复坚决主张把两个姑娘枪毙,剧团全体保她俩人,后经边上人好说歹说,才关进了禁闭室。整整关了二个多月。

第三次逃跑的失败,使沈锐陷在巨大的痛苦里。她想以绝食一死求得解脱。但想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自杀是怯懦者的表现,我应当勇敢地活下去,继续与敌人斗争。她又从痛苦中挣扎着站了起来。

往后的一段日子里,沈锐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她被列为“顽固分子”,严密监视,动辄挨斥,没有一点自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党被迫解散集中营,释放政治犯,沈锐才跳出了魔窟。

沈锐18岁被关进集中营,整整关了5年,出狱时已经23岁,万恶的法西斯牢狱吞噬了一个姑娘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她走出集中营,重新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她往哪里去?去武汉沦陷区看望母亲吗?根本不可能。放在她面前的惟一的一条路,就是赶快回到部队去,回到解放区去。她恨不能长出两只翅膀,飞向那光明的天地,飞到她在集中营里无时不想念的同志们身边。

她决定从闽北走到福州,在那边设法搭海船去上海,再找关系去苏北。

一路上,她又遭遇了各种惊险,近乎乞讨地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济助,总算到了福州。

来到福州后,沿途上就听说的不幸消息得到了证实,福州往上海去的轮船已停驶多年,如今海面上海盗横行,而且海域里还到处都有日本人留下的水雷,只有少数木帆船冒险出海航行。她独自来到海边,眺望着茫茫大海出神,怎么办呢?接连几天,她在海边徘徊,希望能侥幸探听到一艘去上海的帆船。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一天,她在海边遇到一个50多岁的男人,晤谈之下,才知道他也想搭船去上海,而且他认识几个船老板,可以找到出海的帆船。这使沈锐喜出望外。这个男子是个基督徒,在吃饭的时候,嘴上念念有词地做祷告,显得十分虔诚。从教会学校里出来的沈锐,对这一套是十分熟悉的,她为了取得这个男人的帮助,就告诉他,自己也是基督徒,原是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流亡学生,如今日本人投降了,她要从上海转回老家。并且跟着他一起做起祷告来。那基督徒不禁大喜,对沈锐分外关心,告诉她一定可以找到出海的帆船,劝她不要着急。

过不几天,他们果然找到了一艘即将由福州开往上海的帆船。虽说是条帆船,船体倒不小,可以乘坐几十个人。那时候,坐帆船在大海里航行,确实是十分危险的,但急于奔解放区的沈锐也顾不得这些了。果然不出所料,帆船在航行途中十分不顺利,铺天盖地的大浪,把木船一忽儿掀到半空,一忽儿跌落下来,在浩瀚的汪洋大海里,它如同一只木制的玩具,任凭海浪摆弄。坐在船上的人个个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幸而途中没有遇到海盗与水雷,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帆船如此在海上颠簸了12天,谢天谢地,终于平安抵达了上海;经过这12天的折磨,人人疲惫不堪,仿佛就像个半死人似的。

到上海后,沈锐就四处奔走,寻找去苏北解放区的关系,跑了几天,依然没有头绪。那个基督徒对沈锐十分关心,他看到这个20多岁的姑娘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就带着她去买了一件旗袍,一件大衣,还买了双皮鞋,把衣衫褴褛的姑娘粗粗打扮了一下。沈锐本来就长得秀气,经这一打扮,更显出了她的俊秀端正。她十分感激这位基督徒雪中送炭的援助。

不料有一天,这个看来比她至少大30多岁的男人,呐呐地向她吐露了心曲:“主(上帝)在梦中告诉我,你是一个很好的姑娘,我爱慕你,我恳求你赐给我爱,让我们结合……”

沈锐听了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基督徒沿途这样关心她,却是另有所图。

她便冷静地告诉他:“先生,我十分感激你一路上给我的帮助,这一点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但你说的这件事,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年龄相差太大,而且相互之间一点都不了解,怎么可以冒冒失失地就结合呢?……何况我现在又急于要回家去,根本就没有心思谈这类事,希望你原谅,我们以后可以做一个朋友……”

沈锐这席话十分诚恳,说得基督徒顿时语塞,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连连低声嗫嚅:“祈求主原谅我……唉,我们年龄确实相差得太大……”

以后,基督徒再也没有提这件事。

幸好,沈锐经过多方奔走,终于找到了去苏北的关系,她很快离开上海,经苏南渡过长江,到达了当时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城。

饱经磨难的沈锐,当她踏上解放区的土地,看到了第一个新四军战士时,不禁泪流满面。啊,她终于回家了。

记得那是1946年春,我们在淮阴相遇,她是那样的激动和欢愉,清秀的脸上泛着红晕,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她几年来的遭遇,急迫地希望早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她服从组织分配去了山东。解放战争爆发,她报名参加支前工作,不辞劳苦地奔走在山东战场上,作为一个女同志,工作在火线上,其艰辛可想而知。有一次她险些陷入敌军重围,幸亏她的丈夫及时报信,才幸免于难。解放后,她进入上海,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依然一如既往,勤勤恳恳,做出了显著成绩。她对待事业,对待同志,还是那样热情,坦率,真诚,只是比过去更成熟了。生活在她面前,展现了一片灿烂的图景。

不幸,1957年,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由于过去直率地给领导提意见,被卷进了反右斗争的风暴,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被错划为右派。当时她真是痛不欲生。不久,在是非颠倒的文化大革命中,她进一步遭受迫害,被诬陷为叛徒,无穷无尽的日夜批斗,轮番逼供,名为“隔离审查”,实为囚禁坐牢,弄得她心力交瘁,终至癌症突发,一病不起,于1967年6月抱憾离开了人世,终年只有44岁。

在她去世12年之后,即1979年3月,中国上空的乌云被驱散了,她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党为她恢复党籍,恢复名誉,还给了她的清白,正是:

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本文作者:肖谷;原载季音等编《女囚》,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

同类推荐
  • 安详辞世

    安详辞世

    1963年10月,波伏瓦在度假时接到朋友来电:母亲弗朗索瓦丝因摔伤住院。波伏瓦立即返回巴黎陪伴母亲。原以为母亲只是普通骨折,半个月后却发现她得了癌症,病情急剧恶化,波伏瓦姐妹隐瞒实情,轮流陪护,几周后,母亲去世,给姐妹俩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内疚和遗憾……本书是波伏瓦的自传作品,1964年在巴黎出版,作者在书中回忆了母亲的一生和母女俩之间的关系,也思考了家庭、死亡、妇女的社会地位等问题,对于研究波伏瓦的思想与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
  • 记取明媚时光

    记取明媚时光

    作者以雅致艳丽的文字讲述了51位明星的故事。从谢贤、狄龙、汪明荃到范冰冰、大S、小S,从上世纪60年代到新世纪,几十年的娱乐圈的人生沉浮跃然纸上。他们的爱与痛、喜与悲、繁华与苍凉,浸透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 文学艺术思想家成才故事

    文学艺术思想家成才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卓越人物中有腹藏治国良策的政治家,有胸怀万卷兵书的军事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吟诗作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有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样也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 黑白古天乐

    黑白古天乐

    "他演活了很多角色,但最成功的一出大戏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强大的内心、机遇、聪明、努力、坚持……他有的是什么?背水一战选择了主动面对公众承认自己的过失,赢得了机遇,带给他“知错能改”勇气的力量来自何方?
  • 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一个是清朝第一大词人,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是转世的活佛,却流传下来无数美丽的情诗。他们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他们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也是受尽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
热门推荐
  • 笨蛋,回头啊!

    笨蛋,回头啊!

    骗你呢,我没走,我一直在。笨蛋,回头啊。回头你就会看见我。
  • 东溪乡

    东溪乡

    书中分《青春寄语》《诗歌习作》《灯下漫笔》《夜读辑录》四部分。
  • 星女

    星女

    。星女是什么?星女是整个大陆三域所尊崇,相当于神灵,所以大陆女子都会修炼成为星女,星女在大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末世危机之病毒爆发

    末世危机之病毒爆发

    T市的生化研究实验室,因为一次不小心导致病毒泄漏,被病毒感染的人将不在是人而是,,,可怕的丧尸,导致了全球性的灾难,在这末世危机中最可怕的是否是人性与自私?最后的希望将在牺牲上发芽……
  • 大魔纪

    大魔纪

    帅的一逼不后宫,腹黑贱格却被阴。杀伐果断不夺宝,踏破虚空老认怂。方瑾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好人,但背上万古第一大魔这样的名头,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无辜。被师父阴,被师妹阴也就罢了,连传说中高洁如圣莲的仙道第一仙女没事也阴他两手,方瑾觉得纯洁善良单纯可爱如自己这般的人,应当叫做万古第一滥好人才对。说什么紫火焚天日,当是大魔降临?不是这样的,紫火焚天日,当是滥好人现身啊各位大哥大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潘先生的古董店

    潘先生的古董店

    古老的世家没落,君墨痕寻回家族12宝,和唐缘一起寻找古墓
  • 岑爱

    岑爱

    我曾爱过你那是千百年前的故事却是深深镌刻在骨头里的情思不会忘记你不是因为身份而是因为镌刻在骨髓里的情思禹炀:我的声音容貌蛊惑了众生,在你面前却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孩,我曾寻觅一世,这颗心终不曾跳动,遇见你它却不可抑制地小鹿乱撞。舟岑:我未曾有过恋爱,或许有人向我表白,我却胆怯拒绝,怀疑只是玩笑,遇见你,我知道,我等的那个人来了,他从星辰大海来到我身边了,我愿放下所有戒备,接受这份爱。
  • 我有无数兄弟系统

    我有无数兄弟系统

    我兄弟不多,也就一个诸天万界。你打我一下,我兄弟可能会搞死你。
  • 首席乐师

    首席乐师

    英石市交响乐团迎来了一位新的单簧管演奏员,整个乐团正式开启了天翻地覆的改革。这位演奏员,正是以博士学位毕业于维也纳大学音乐系的省委书记公子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