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8600000049

第49章 “伯乐”相马(2)

1980年3月,《人民日报》和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曾载有一则人事任命报道:中共中央书记处任命朱雅轩同志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当时,朱仅45岁,是全国高校最年轻的一位副校长,其职称仅为刚提升不久的讲师。

何以一个讲师能直接提为副校长呢?这就说来话长。

朱雅轩于1959年毕业于本校船舶制造系,留校任教,又曾去哈军工进修一年;原定留苏,到北京学了两年俄语,因中苏交恶而作罢。这就是说,他一直作为可深造的苗子,受到党和国家的精心培育。

1969年,他从学校被借调去从事某种型号的侦察卫星研制项目,任总体负责人之一。具体分工负责电子侦察,一干就是七年,成果卓著。正是在这七年中,他积累起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经验。1976年奉调回校任系主任,不久,任校科研处处长,全心全意地投入学校的管理改革,在邓旭初和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才能,常常有独到见解。为此,邓旭初去京跑各个部门联系工作,不仅伴有当时任副书记兼副校长的张寿,也带他同行,既对他作进一步的考察,历练,也兼作“高参”。

张寿和邓旭初一次出差北京在闲谈时,张寿说:“朱雅轩这个人不仅有主见,而且很厚道,他明知坐机关,影响其学术上的成就,却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十分难得。该给他多压点担子,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其实,张寿所说的,正是邓旭初最想听的话,他想给朱雅轩压担子,如果与副书记兼副校长的张寿看法不一致,这就很难办。现在好了,这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于是说干就干,两人商量之后,马上找朱雅轩谈心。

先是张寿开腔说:“我们认为你又红又专,想请来当副校长,协助我们工作……”不料,朱雅轩接上他的话头说:“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一切应听从组织的安排,以组织交办的任务为重;不过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时间是绝对的,社会工作做的多了,学术方面必然受到影响,我把学术等其他工作放在了第二位,因此,谈不上又红又专。”

当时,朱雅轩尚在科研处长任上,他冲着邓旭初说:“你曾对我说过,‘有人说我重科研、轻教学,其实非也!但我确是希望科研一定要出成绩。不但出成绩,而且要出大成绩。出大成绩,我宁可不要短效,而要长功。哪怕十年磨一剑也成。’”说到这里,邓旭初直点头,此话确实说过。

接着,朱雅轩说:“现在学校规定教师的工作量三分之二用于教学,三分之一用于科研。针对这一规定,有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说过,‘你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怎么搞出名堂?我进实验室,可以多少天没日没夜不出来。’因此,交大科研真要搞上去,就得创造‘没日没夜不出来’的条件,这就非有专职编制不可。现在全国高校都是教学科研打混仗,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根据粉碎‘四人帮’以来这几年与企业接触的实践,他们对高校最佩服的是信息灵通,开口全国,张口世界,最不放心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接了任务不能准时完成。你要准时完成,就得有专职编制。”

建国以来,大学从无专职的科研编制。但朱雅轩认为事在人为,可以争取。经过“文革”,不光交大人浮于事,几乎所有大学都超编,与其一个人工作量多人分摊,不如分流专职搞科研,何况专职科研编制除去带研究生,仍可兼职本科生的教学。同时,也不排斥搞教学的兼职科研。还可筹建跨系跨学科的组织,既有利于科研,又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完成国家所要求的: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承担起“两个中心”的任务。

接着,他又指出,真要几天几夜不出实验室,尤其是中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孩子谁抱,菜篮子谁提,煤炉子谁生,有病人谁来服侍……因此,还得采取解除其后顾之忧的实际措施。

朱雅轩的这番高论,如同人未上台,就发表了他的施政纲领。但在邓旭初听来,不仅无任何反感,就差举双手赞成。

最后,朱雅轩还居然引用了列宁的一段话作总结。这就是列宁在布尔什维克掌握了政权之后不久的一段话“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相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这就是说,要把交大搞上去,就得根据党和国家的总的发展方向,结合交大的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来规划交大未来的发展。

邓旭初何以那样看重朱雅轩?

1976年朱奉调回校任系主任,不久,任校科研处处长。

给邓旭初印象最深的,一是“讲师楼”的分配。邓旭初召开了一个分房座谈会。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中,朱雅轩发言,他说:“说是分配住房,其实对教师来说,不完全是住房,为什么?你想,一般职工下班回家,无非是吃饭睡觉。但当教师的一是没有坐班制,二也没有他的办公室,他回家,还得学习、备课、写作,因此,教师住房还兼有办公室的功能。我想把这个道理讲清楚的话,把住房先分配给中年教师、尤其是有贡献的中年教师困难户,大家会谅解的。更何况,只要把教学、科研,创收搞上去,有先有后,大家都有希望!”

尽管这一说法不合乎常规,却又合乎人情,符合轻重缓急,人们平心静气地想想,45套住房数量极为有限,对1000多户困难户而言,杯水车薪,不管按什么标准也摆不平。不如权作一种“特殊奖励”,倒是无话可说。

邓旭初在一次会上把这个道理讲深讲透,果然获得了人们的谅解。邓旭初把朱雅轩当作“高参”,看来这件事起了很大作用。

二是就在朱雅轩任科研处长这一期间,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学校的管理改革,充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才能,开创了交大科研的一个崭新局面。

这才有了以上的任命。

就在谈心不久的当年,经过他多次去京陈述请示,国家教委终于首开纪录,给交大设置了科研编制。

当他被任命之后,他就按照他的理解和设想,甩开膀子干将起来。在校党委的统筹领导下,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相继建立起生物医学工程、系统工程、热科学、能源、环境工程和海洋工程等多个跨系委员会。又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科研项目的潜力和社会效应,择优发展,陆续成立了一系列专业研究所和研究室。

专职科研队伍也并非完全脱离教学,不少人仍兼有本科生教学任务。

两个中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原先的“船舶工程学院”,不仅重又恢复到“老交大”风貌,且日益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学科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向全国一流大学迈进。

与此同时,他又亲自抓了若干重点项目,如“358”雷达研制课题。这是“文革”延续下来、国家下达的一项重点军工项目,技术指标很先进,但搞了11年之久,仍裹足不前。经邓旭初认可,朱雅轩采取了经费下放、责任到人的措施,并由系主任亲自挂帅,令学校机械厂紧密配合,仅用一年时间,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国防工委和六机部的嘉奖。附带说一句,这一“经费下放、责任到人”的措施,从此,变为交大科研的常规。

在不少重大科研工程实施中,使邓旭初最难忘的是“121”垂直磁纪录仪研究工程的一段坎坷经历。这项工程是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也是一项高难度的高新技术攻关项目,在这个领域领先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且技术上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技术差距不下20年。如能有重大突破,将是对国家一大贡献。

同类推荐
  •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中的“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统治者开辟了新的王朝。开国功臣的人生在被封侯拜相后到达了鼎盛。皇帝赋予了功臣权力,同样也是皇帝,终结了功臣的性命。开国功臣大都经历了“两重天”的人生考验。建国前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左膀右臂,珍爱有加,建国后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可与他同患难,难与他共欢乐”这句话道出了两千多年来开国皇帝的共同心态。开国功臣在功高震主的忧患下,或者如韩信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如李靖般高风亮节,功成身退。他们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复望富贵?当我们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的真实命运与结局。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孙家栋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孙家栋传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中国历代贤能录

    中国历代贤能录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智慧,我编著了这本《中国历代贤能罗》,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不过,在开卷之前笔者要重申两点:首先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然而,也要看到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天神帝

    玄天神帝

    战神尊,灭神帝,罗玄一出,谁与争锋!!!
  • 腹黑将军

    腹黑将军

    巍巍太行,略显苍茫。无论多少豪杰,谁敢与我争锋!
  • 舞乐王妃

    舞乐王妃

    所谓爱情,不过是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只是若遇上的不止两个人,各自又该如何选择呢?这便是苏落最后要抉择的难题,,一个是叱咤风云的南宫堡少主,一一个是古色古香的当朝王爷,一场相识牵出一生羁绊。
  • 昭国往事

    昭国往事

    杀手穿越,惨遭换面,是奴是主,孰是孰非?皇位之争,往事谜团,棋局之中,谁主沉浮?民国年间,踏燕逐客哑娘刺杀八爷失败,穿越到了说书人口中那个鼎盛的昭国。换脸谜团,层层剥开,三位皇子恩怨情仇,逐渐露出真相。古今多少事皆埋风尘中,本书以上帝视角,开启昭国盛世中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声明:①本书首发,若有同名,纯属巧合②原创作品,严禁抄袭,证据说话
  • 三国某人

    三国某人

    我,叫独孤叶,我竟然重生了,而且成为了刘表的弟弟,一个未闻名的刘裕,没错是东汉末年的那个刘表,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内心是崩溃的。15岁时,我听到竟然要结婚!于是我在一个月前直接叛逃(当晚离家出走)。于是15岁的我去当教书先生了。刘表:站住,来人呐,把他给我抓回来!!
  • 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造谣无非是通过一些谎言的传播来达到造谣者的个人目的。中国古人之间的斗争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谣言这一武器。谣言往往都是一个新闻,新闻的特点就是引发议论的。一些专家胡说的话也被人传播,因为“专家”被认为是“事实”的代名词。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说服别人;有些人则是为了解放自己,抒发一下心中的不愤;另外一些传谣的人纯粹就是为了说而说了,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谣言就如同精神癌症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 诡之舞

    诡之舞

    本是魔大大学的考古学霸时简本拥有一份完美的人生,却因为一次同学们诡异的探险而卷入一场考古队与盗墓贼的风波。死难者之桥,血腥祭坛以及一名为凌月的后裔。围绕在他身边的疑团也被一一揭开。天生即拥有的轮回之门,能斩断一切虚妄的王之刃……“我到底是谁?”这是时简从始至终都还未解答的问题。
  • 笨贼伴侣

    笨贼伴侣

    隋朝隋炀帝即位以后,命令民工建造东都,开辟大运河。自此,百姓民不聊生。为了活口,苏韵雪不得不去做贼,潜入皇宫进行偷窃。竟意外遇到同行苏羽辰,两个笨贼劫富济贫,开始了他们的偷窃生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