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8600000032

第32章 改革的春天(3)

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取得巨大成果:第一批,为“文革”中蒙受冤屈的83位教职员工进行了平反。为了把党的政策深入人心,邓旭初要求不仅要宣布平反,还要把喜报传到他们家的左邻右舍。在这83位教职员工平反的当天,交大校园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阵阵鞭炮,声声锣鼓,张张喜报贴到了他们家门口。“文革”中,造反派把“黑帮”、“反革命”等帽子硬压在他们头上,使他们一家人抬不起头来。一旦大红喜报贴上门,他们全家轻松,开心,脸上添了光彩。

继第一批之后,“脚步”一步快一步,陆续为106位同志平了反,1978年又为错划右派的366位同志平了反。在平反的同时,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得到落实。到1986年,为“文革”中受迫害的1065名教职员工进行了平反昭雪,撤销了“文革”中384人的错误结论,为66名错划为右派的教工和学生正了名,撤销了82名教工和学生党团政纪处分的错误结论;对解放后、“文革”前受各种错误处理的386人进行了复查。清理了353人的人事档案,清退了“文革”中被查抄的财物和被挤占的住房,补发了工资,为3568人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至此,那些积案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那些长期受压抑的知识分子身上的桎梏,被一举粉碎。

知识分子的政治大解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家对党的感情。

在教学中一贯认真负责的吴镇教授在“文革”中被打成走“白专道路”、“资产阶级权威”,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后,他信心百倍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被评为全国造船系统劳动模范,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从美国回国,工作积极的罗祖道教授,在“文革”中被诬陷为“特务”,非法关了3年,全家受到株连。平反后,担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他感激不尽,决心用毕生精力为我国固体力学事业的发展作贡献。1979年,邓旭初让他一人去美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这在当时需要一定的胆识。这一举措使他深深地被打动,罗祖道教授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得到很高的评价,为国为校取得了荣誉。动力机械系的一位教师得知恢复了20年前他所开除的党籍,流着泪激动地说:“时间已经过去20年了,现在组织上重新复查了我的问题,说明党的政策的伟大,今后我一定努力为党工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党员。”一声声,一句句道出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的心声。知识分子政治大解放所迸发出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于交大重振雄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分“讲师楼”

1977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人民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之中,纷纷声讨“四人帮”的罪行,一方面在拨乱反正,纠正十年浩劫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混乱。教育战线更是捷报频传,继8月上旬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会议上否定了教育战线上的“两个估计”之后,8月13日,北京又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不考试的做法,采取自愿报名,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统一进行文化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恢复高考,极大地促进了广大青年的学习积极性,1977年底,570万青年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273000名学子进入高校大门,成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幸运儿。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入上海交大,全校上下为之振奋,停滞了10多年的教学工作又得到全面恢复,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积极备课、试验、讲课,挑起了学校教学的重担。然而与中年教师勇挑重担最不相称的是他们的待遇问题,尤其是住房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工作。“文革”其间,“四人帮”扰乱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使这批中年教师做了十几年老讲师,按正常晋升,他们早应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并享受相应待遇,但他们十年后仍是讲师,工资、福利10年不变,最突出的是住房问题。“造反派”压缩教师住房,一套住房住两家人。中年教师压力最大,上有老,下有小,许多教师祖孙三代却挤在一间房子里。有的教师,甚至房间内一张桌子要“三用”——一日三餐当餐桌,前半夜子女做功课当课桌,后半夜当办公桌用于备课,改作业。

对此,邓旭初这位上任不久的党委书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深夜,这种“三代同室”、“一桌三用”的现象常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使他夜不能寐。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要改变他们的处境谈何容易。你说中年教师教学任务重,需要备课、讲课,住房既是生活条件又是工作条件,有人说工人也需要学毛选,改造思想。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地位是十多年来形成的,时间长了,习惯成了自然。

好在1977年的天已经逐渐变得晴朗,一天天向着有利于知识分子方面转变。1977年5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伟人的声音,震动了全国,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了党的阳光,邓旭初忧虑已久的心病逐渐消解了,他决心要借此东风,为知识分子,尤其是负担沉重的中年知识分子办件实事。

1977年秋,上海交大正好有一幢40套住房的住宅竣工,每套建筑面积50平方米,实用面积也只有23平方米。但在当时有套这样的房子,已算不错了。许多教职工伸长脖子,踮起脚跟,都盯着这幢住宅,希望能分到一套。

初步方案出来了,学校房管部门按工龄、按资历、算家庭人口,提出一个平均分配方案,邓旭初找来房管科负责人,问他们:“你们摆来摆去的,贡献这条摆过没有?”邓旭初心里想到的是担任教学重任又住房拥挤的中年讲师,要为他们办好一件实事。但在那时,“文革”结束不久,教师地位低,如果把这40套住房只分给教师,就有可能闹出乱子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邓旭初在领导班子中进行讨论,仍然决定把这40套住房只分给挑教学重担,住房又困难的讲师,会议决定如下:第一,校领导要同心协力,下定决心,不因有困难而却步;第二,列举事实,向全校教职工说理,学校主要教学任务由中年教师担任,他们要搞好教学,白天上课,晚上备课,这就需要住房,住房是生活条件,也是工作条件;第三,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学校各级党组织、干部、党员,都要深入群众,说服教育。

邓旭初和交大党委下如此大的决心,工作如此细致,入情入理,使困难重重的分房问题很顺利地解决了。40套住房95%以上分给了中年骨干教师,后来这幢楼被群众称为“讲师楼”。

“讲师楼”的分配,充分表现出邓旭初和上海交大党委冲破极“左”思想影响的束缚,以事实说明了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决心。“讲师楼”的分配,极大地激发了中年教师的积极性,也使那些没有分到房子的知识分子再次看到校党委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真心实意。

“讲师楼”的分配,也为广大知识分子、职工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知识分子政策课,对于那些仍把知识分子当成“臭老九”的人敲响了警钟。“讲师楼”的分配,虽然还只是应急,没有根本解决教职工的住房紧张状况,但邓旭初和交大党委在分房问题上的观念,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得到光大,成为学校引进和使用人才的重要准则。

6.建立校务委员会

解放初期,交大曾建立过校务委员会,当时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校务委员会被取消,成立了“文化大革命办公室”,后来成立了上海交大革命委员会。“文革”后,上海交大百业待兴,但学校没自主权,事事请示上报。邓旭初在思考,学校缺乏自主权,这是全国存在的普遍事实,一年半载,难以改变。但如果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处处请示汇报,什么事也难干成。上海交大要想发展快点,要想走在前头,必须得到上级的支持,必须找一个强有力的人作为交大发展的后盾。于是,在邓旭初的脑海中再次萌发出成立校务委员会的念头。

1977年,为了解决学校归属问题,上海交大曾经给上面打报告:《关于我校领导体制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邓旭初把想请王震同志担任交大名誉校长的想法写了进去。为了推动上海交大的改革开放,六机部部长柴树藩提出请王震同志任上海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王震同志是当时主管国防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非常关心上海交大的建设。经柴树藩同志再三相邀,王老说:“你当副主任,我就当主任。”就这样,经国务院同意,上海交通大学破天荒地组建起全国第一家由国务院副总理任主任、政府部长和校党委书记分别任副主任的高校校务委员会,从而使交大改革开放提上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议事日程。

1978年5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王震同志出席,与会的还有国务院国防工办主任洪学智、五机部部长张珍、八机总局刘秉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六机部部长柴树藩和邓旭初等同志。王震说“交通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解放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获得许多科研成果。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正在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交通大学应加倍努力,抢挑重担,充分挖掘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扎扎实实地搞好各项工作,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新的长征中做出新的贡献。”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条件下,党和国家不啻为上海交大的改革开放打开一条快速通道,亮起一路绿灯,并引起从中央到地方众多媒体的关注。

校务委员会成立后,上海交大访美代表团的组建得到了王震同志的全力支持,并得到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上海交大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都得到王震、柴树藩同志的支持。一批新专业的建立,都得到他的首肯。文学、艺术学科的建立,当时不理解的人不少,而王震、柴树藩同志是积极支持的。

校务委员会成立后,许多有成就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校友,如王安、朱传榘、陈启元、葛守仁、顾毓秀等都相继回国,并得到王震同志、柴树藩同志的接见。这样对争取大批海外华人学者为祖国贡献力量起了重要作用。

80年代早中期上海交大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起带头作用,取得极大的成功,与王震、柴树藩同志的关心密不可分。王震、柴树藩同志担任上海交大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对推动交大改革开放,重振上海交大雄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7.解决学校归属

影响交大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学校的归属问题。

解放后,交大归属曾几度变化。1949年8月,学校归上海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高教处领导;1950年改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具体领导;1953年10月归中央高等教育部领导;1955年又改为教育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1961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原由国务院有关部领导管理的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高等工业院校划归国防科委领导,明确交大的任务主要是为国防工业服务,以造船业为中心,军用为主。对学校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招生条件保密要求作了规定;对715名教师进行了政审,整顿队伍,加强了保密制度。1969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上海交大自1970年1月起归海军领导。1970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将上海交大具体划为六机部领导。

归国防部门领导,当时对交大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有利的条件:如在经费、物质等方面得到了国防科委、海军和六机部的关心和帮助;海军拨给交大一艘潜艇及有关设备,供学校实验实习之用;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海军在粮食、副食品等方面支援交大教职工渡过难关。

但是,由于交大当时是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归造船工业部一个部领导,在学科发展、办学方向、招生就业、科研等诸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限制。学校专业设置必须与第六机械工业部造船对口,于是在内燃机专业前头,还得加上船舶二字。这就是上海交大被戏称“实为船舶工程学院”的由来。因此,在这样的领导体制下,显然是无法培育出适应性强又能作深造、发展的通才。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是把学校隶属关系从国防工办转到教育部。但在当时,由国防转向地方,这是绝对办不到的。

邓旭初认为,交大要取得大发展,必须打破狭窄的专业限制,摘掉造船的帽子,建设多科性重点大学。

为此,早在1964年3月,身为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邓旭初就专程去北京向海军有关领导反映情况。他说:在交大33个专业中有28个专业是为海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但有些专业较难对口。这些不对口的专业在工作中就较难得到领导的支持。在人员方面,由于国防院校严格的政治条件,限制了师资的选留,一批才华卓著而家庭出身不符合留师条件或因社会关系及经历较复杂的教师离开了学校。在招生中,一批成绩和思想很好的学生,也因家庭成分和社会关系问题被而拒之门外。在专业设置方面,由于主要服务于海军,使交大这所工科学校,虽然处于上海这样一个工业基地,却疏远了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大战场。例如,由于海军不需要锅炉专业人才,该专业停办了。实际上,大量的热能转换还是要靠锅炉。有些军用专业(如陀螺仪、消磁、水声等)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不厚,专业面太窄,出去找工作难,适应性差。对一般民用专业,由于投入的太少,也得不到很好发展。

交大向何处去?交大如何发展?这些问题萦绕在邓旭初脑海中,学校归属问题也再次“敲打”着他:不解决学校的归属问题,交大很难发展。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本书选取了世界上最卓越的26位文学家,介绍了他们的生命历程、主要作品、人生格言等知识,语言优美,图文并茂,知识性与可读性强。
  •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潜伏,在特殊战线

    潜伏,在特殊战线

    这是真实的人,这是真实的事;这是在旧中国上流社会声名显赫、能量巨大的一群人;这是在冷酷无情血雨腥风的世界,执着坚韧默默用信念支撑行动的一群人,邵飘萍、杨度、盒山、胡愈之、王昆仑、阎宝航、卢绪章、沙千里、翦伯赞、华克之……
  • 最艺术,最民国

    最艺术,最民国

    要认识一个时代,首先要认识这个时代里艺术家们如何生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艺术是时代的灵魂与气质,艺术家则是时代中云淡风轻的精灵。如果连艺术家都变得功利与世俗,这个时代是何种面貌,就不难想象了。在日下的“民国热”中,民国艺术家群体,几乎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领域。而如果说还有一个群体,能像民国时期文化学者们一样好玩可爱、趣味无穷,艺术家群体可谓当仁不让。本书选取了张大千、齐白石、李叔同、赵元任、徐悲鸿、丰子恺等艺术大师,以通俗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他们的精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热门推荐
  • 七月巫烟

    七月巫烟

    狐狸,将军,书生的爱恨情仇关于爱情和成长的故事
  • 我家萝卜挖坑没

    我家萝卜挖坑没

    江顾且开始觉得自己可能是拔了个小萝卜,后来小萝卜摇身一变成了大总裁,可是小姑娘还是总喜欢动不动就脸红往他怀里钻,时不时就嘤嘤嘤,这样的小娇妻怎么治?江夫人委屈巴巴的戳着手指,眨着纯洁的大眼睛道“短期治疗肯定不行,要坚持长期治疗。”江医生松松白大褂的扣子,冷峻的眉眼邪邪的上挑“是吗?你是医生还是我是?我看你这病的不轻。”从此小娇妻季总就过上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日子。——小剧场一天季楠正穿着睡衣跟属下开视频会议,会议尾声的时候,季楠语重心长的嘱咐他们“我今天开会的事情千万别让江总知道了,也不是我怕他,只是这次会议很机密,你们懂吧?”属下们欲言又止,纷纷指向一个方向,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可是老婆我好像就在现场呢。”看到江顾且似笑非笑的眼神,季楠腿一软,手忙脚错的关了视频,往床上一趴,完了!她是不是该离家出走了。
  • 鹭仙引力

    鹭仙引力

    用实力结合引力与仙界,掌控核心科技,肆意畅行各个领域,轻狂过,霸道过,失恋过、受过伤,心碎过,但是作为一个男人就有权利化悲伤为动力,向着宇宙冲击过,向着仙界挑战过,生活就需要不断的强化,不断冲击,鹭清非仙非科学家,但是在引力魔方和郭英指点下一步步走上世界的巅峰,相安无事,天下太平,你若欺我,我必百倍奉还,不管你上头有什么人,我坚决直捣你的老巢。
  • 魔女事迹

    魔女事迹

    魔女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不祥的存在,但我认为他们是神派来的使者,所有世界空间,再度开战,七大魔女将带领学院对战蔷薇世界,和风之魔女夏娜若,七大魔女之首言之魔女夏娜卡,和风之魔女夏娜若,冰之魔女夏娜雪,影之魔女夏娜颖,速之魔女夏娜琪,火之魔女夏娜霜,梦之魔女夏娜梦
  • 我等你等了好久

    我等你等了好久

    四年前,她是人人望而不及的优秀学生。四年后,她是人人避而不及的问题学生。直到遇到了他,那个清冷高贵的少年。一点点融化了她所有的外壳,走进了她心里。鲜血淋漓的记忆,四年的心结是否能就此解开?
  • 相公莫方

    相公莫方

    山贼拦路?恶霸恐吓?恶女纠缠?不存在的。傅清婉【提起四十米大刀】:相公莫方!说!哪个龟孙儿吓着你了!莫方【梨花一枝春带雨】为,为夫无碍……
  • 神偷女帝

    神偷女帝

    不过一场繁华一场凉,江山依旧在,朱颜依旧俏。一个在现代社会靠"三只手"生活的美人儿,一觉醒来,穿越古代,因缘际会之下,她集齐传说中的五颗星珠,成就一代女帝之名。神偷女帝,不止有爱,更有情。男夫娇美,江山如画,女帝凤华,绝色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产后十八论

    产后十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来生莫忘

    来生莫忘

    莫忘还记得那个男人在自己耳边的细语。莫忘还记得那个男人在自己跳楼时候的无动于衷。莫忘...莫忘...像是魔咒般可是奇迹般重生后,莫忘却非要忘记那些过往。“我不欠你的,现在的我,是一个全新的我。”
  • 无限之超脱次元

    无限之超脱次元

    脱离了暗杀教室,赵浩窥探到了自己的一丝本质,窥探到了诸天轮印的一丝本质,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借助无尽次元世界之力,携带无边超脱之势,打破幻想与真实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