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6800000013

第13章 家长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2)

妹妹用力往岸边扒,眼看就要逃出危险水域了,姐姐却用力把她推了下去。妹妹挣扎了几下,还是无济于事,最终河面平静了。

姐姐呢,不但没有获得父母的疼爱,却进了少管所。这看上去是在某一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片断却在现实的生活中上演。这对夫妇就在湖南长沙市郊,他们都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民办教师。而此时这两位老人吞下了自己一手栽种的苦果。

我们说,偏爱与溺爱是一棵病态树上结下的一对苦果,这一点都不过分。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于偏爱子女。而当今很多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这就要说到溺爱这个问题了。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溺爱却是孩子成长的最大毒药,是形成很多种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父母过度溺爱孩子不仅给孩子,也给整个家庭埋下隐形的忧患。

由于长期的溺爱,许多青少年缺乏生活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缺乏责任心。这种责任心的缺乏既表现在对国家、社会、他人,也表现在对家庭和自己。

一方面是严重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是很少有责任意识,不知道个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这不仅是一个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首先是个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过度的溺爱往往表现在对于孩子的很多不正确的行为不加以纠正,对孩子的种种过分的要求不加以制止,不教给孩子们如何给予和承担的义务而是一味地教他们如何索取。

我们的家长倾其所有付出了全部的爱,却常常困惑地问自己:我给孩子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生活环境,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努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呢?为什么还会出现出走、犯罪甚至自杀、杀人,酿成悲剧呢?

其实做一个好的家长,不完全在于你是不是为孩子辛苦了,是不是为孩子操心了,也不在于你文化程度的高低,能否辅导自己孩子的功课,而在于你是否了解孩子心中真正所需,并经常用简单、明了、有效、健康的方法引导、发展这种需求。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有其向上的、自信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一面。

而我们的一些家长对孩子是热爱有余,了解不足,从而很容易陷入溺爱的误区。

在北京中关村,一对教授夫妇苦心育子,一直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就是由于爱孩子又不理解孩子,引起儿子强烈的逆反情绪,夫妻竟被儿子用刀活活砍死!儿子在法庭上是这样说的:“父母是很疼我,但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

一名年仅6岁的儿童,竟用菜刀在母亲的后脑上连砍两刀。被砍的母亲是从湖南到广东做建筑小工的。平日里对孩子百依百顺,儿子在母亲的娇惯下胆子比天还大,常常早出晚归,进出游戏机室和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在她的溺爱下,发生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悲剧。酿成这些悲剧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溺爱,根本的问题就是父母不懂得爱。

前不久,在成都发生了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爱到尽头”的溺爱故事。一位18岁的花季少女准备就读卫生学校。她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决定对自己进行全面整容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由于自己手头的钱远远不够,她首先想到的却是让她一贫如洗的父亲去“卖肾”,这位父亲居然毫不犹豫答应了女儿的要求。此事幸好被人知晓后及时阻止,才使得这则举世无双的“溺爱经典”没能继续上演下去。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百般宠爱,从小种下自私、任性、随心所欲的祸根;有的家长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尽自己做父母的责任;有的家长是专横的爱,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待孩子缺乏民主、平等、人道的态度,而是一味的责备,像对待物品一样缺乏温情,挫伤了子女做个好孩子的心愿,使得孩子从小变得粗暴冷酷缺乏同情心。

而在这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任性,自制力差,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开口,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在进入社会后如果遇到挫折,假如别人不听他的,他就会觉得别人对他不公平,而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的结果使得一些孩子只知道享受别人的爱却不知道爱别人,自私、冷漠、依赖、懒惰、软弱吞噬了他们爱的心灵。要么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要么形成反社会人格。

一方面我们爱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昼夜操劳,奉献爱心。在笔者的家乡,走在街上到处都会看到背着一个小包给人擦皮鞋的中年人,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他们,说不定坐在重点高校附近的麦当劳吃着快餐,和同学聊着网络游戏的天之骄子,就是他们的孩子。

在中国有一种社会现象是很多西方心理学家都无法解释的,我们戏称作“擦皮鞋老少倒挂”。在看来该享福的50岁这一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擦皮鞋来供养大学生的,而在其他很多国家里,像擦皮鞋、送快餐这一类社会底层劳动却是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堂社会实践课。这种不对称被我们称作“老少倒挂”。

我们呼吁,父母不要给子女太多的溺爱,而把这种溺爱转移给自己的父母,把颠倒的孝敬重新颠倒过来。

把对自己子女的那种爱用来对自己的父母吧!

(第二节)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黄金时节

人格及其人格障碍

人格是指在个人的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伴侣、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各种特性的配合形式;是由体格上的特性、精神上的特性、特殊能力、经验、气质、意志、品质等特性构成的有机整体。

所谓人格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

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人格的发育与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关系一直受到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对于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机制问题,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大多是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以考察的。

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只能是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格的发展又是通过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之中实现的。

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依赖一定的前提。儿童和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反映和适应客观要求而产生了新的需要,这一新的需要与其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便产生了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处理与解决,推进了他们人格的发展。随后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伴随着矛盾的不断产生与合理解决,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就会在此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和飞跃。

人格障碍则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时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着偏离常态的人格。它是一种介于精神疾病于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常常表现为怪僻、反常、固执、情绪不稳定、不通人情、不易与人相处、常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以自己的恶作剧取乐,常给周围人带来痛苦或憎恶等,但它又不能归属于精神病范畴。

人格障碍常常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样、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反社会型等。较多见的有偏执型、强迫型、情感型人格障碍等。让我们对此作进一步的认识。

1.偏执型人格障碍

它是以多疑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

其特点是:多疑敏感,不信任别人,易把别人的好意当作恶意、敌意;妒忌心强,对别人的成就、荣誉等感到紧张不安、挑衅、指责和抱怨;易感到委屈、挫折、怀才不遇,常常产生攻击、报复之心;骄傲自大,自命不凡,自尊心强,要求别人重视自己,追求权势;主观固执,好诡辩,经常抗议、反对他人的意见,不易被说服,即使面对事实证据也是如此;对别人缺乏同情心和热情,从不开玩笑,警惕性很高,常怕被人欺骗、暗算,处处提防他人;等等。

2.强迫型人格障碍

指因刻意追求完美而过分自我关注,带有不完善感的人格障碍。

表现为:遇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忧虑重重,谨小慎微,拘泥于烦琐细节之中;做事要求十全十美,追求完美无缺,反复检查、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否则会感到焦虑、紧张;过于严格认真,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对自己过于克制与关注,责任感过强,怕犯错误,思想得不到放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别人,妨碍他人自由;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思变通,遇到新情况不能灵活处理,显得束手无策,呆板,缺乏兴趣爱好和幽默感,没有创新精神;心里总是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平时焦虑、悔恨的情绪多,愉快、满意的情绪少。

总之,这类患者的个性常常表现为刻板、固执、拘谨、单调、惰性、犹豫、克制,易发展为强迫型神经症。

3.情感型人格障碍

它是指情绪始终高涨,或始终低落,或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表现为: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精神振奋,喜好交往,善于谈笑,给人乐观、诙谐的感觉,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周围环境的困难估计太低,做事常有大量的计划和设想,但缺乏深思熟虑,不够实际,有始无终,有时有明显的躁狂表现,因而又称为躁狂型人格障碍。

4.抑郁性人格障碍

其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精力不济,精神不振,多愁善感,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过高,对自己丧失信心,总是内疚自责,对一切不感兴趣,对生活充满悲观色彩,总是抱怨命运不好等。

5.双向(或称环性)情绪人格障碍

其主要表现是情绪变化不稳定,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在一定时期内交替出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两极性。情绪高涨时表现为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情绪低落时则表现为抑郁性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以上我们对人格的健康与障碍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对于青年期的身心发展问题愈来愈为心理学家们所重视。

青年期的身心统合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担负直接、完全社会责任的成年期的发展。

青年期,一般认为为13-20岁,其发展重点为认知发展,人格渐独立,两性关系建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青年期的自我发展,即如何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等一系列的问题。此外为什么人格的塑造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非常关键,人格塑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我们的家长在人格的培养上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呢?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接下来也会逐渐涉及。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研究个体的身心发展,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心理学家们把人生全过程分为若干个时期或阶段,而每一阶段在身心发展上,又各自有代表性的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E.H.Erikson)是美国着名精神病医师,在他看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

阶段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我们认为这一理论对于正确认识人格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此特别提出。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

“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麻木,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

“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同类推荐
  •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心理影响一生

    心理影响一生

    拥有健康、成功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而心理健康则是幸福之本。无论你多么强壮、多么富有、多么渊博、多么伟大,如果受到不良心理的困扰,你人生的幸福就会受到影响。而许多原本一无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拥有健康的心理,反而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 情爱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情爱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书里有硌,有人物,有情境,从中可品散文之味;有诊断,有分析,有答疑,从中可探心理之妙;有建议,有方法,有对策,从中可寻自救之路。书中的故事,个个点击情爱中人关注的心理热点,处处剖析情爱中人难解的心灵困惑,时时导引情爱中人自救的心路历程。文学与科学融合,以散文笔法解析心理规律,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本书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
  • 心理知识全知道

    心理知识全知道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与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常识、法则以及正确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识自我的方法。全书分为:入门篇、认知篇、自我篇、情感篇、身体篇、人际关系篇、社会群体篇、快乐篇、男人篇、女人篇、恋爱篇、婚姻篇、梦境篇、调适篇、障碍篇、治疗篇。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能带给大家朴实无华而心有灵犀的阅读感受,并带给每个人幸福美满、和谐圆通的人生。
  • 女性心理学

    女性心理学

    内容包括:女性生理与心理健康、女性发展与心理年龄特征、女性职业发展与事业成长、女性的婚姻心理与家庭幸福、发展的女性观与现代两性和谐发展等。
热门推荐
  • 我才不要这似锦前程

    我才不要这似锦前程

    一觉醒来美男入怀,早已看破红尘的姚觅衾又沾染了这红尘,并沉沦于此,一发不可收拾。莫名的穿越,天选之子,这是巧合还是阴谋?既然如此,那便更不能如了这老天的愿!她不干正事,不屑王位,更不理会这身体的身世,世人都说她不学无术昏庸无度,但……当撩着撩着,心中的琴弦为谁波动着?终是彻底沦陷,入了这凡尘。她不是扮猪吃虎,只是懒得理人。开始认真的对待这个世界,想要脱身离去时,发现早已晚了。“殿下,这王位你得继承。”温柔的美男细语相劝。“殿下……”
  • 封氏物语

    封氏物语

    精通拳术的医生,寻找宝物的流浪者,一千岁的花妖郡主,畅销书美女作家......四个性格迥异的青年男女因为寻找四将军陵墓而相识,开始了一场无法预知的大冒险......
  • 从鬼族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从鬼族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无父无母,作为标准穿越模版的彭宇碌碌无为的生活着,看番是他唯一的爱好,可就当他半夜起来追番时,意外发生了。mvp——水杯
  • 21世纪的少年阴阳师

    21世纪的少年阴阳师

    杜阳是一个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幼年时期便发现自己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后被一位企业家发现并收养,天有不测风云,在杜阳十七岁那年,阴阳师离奇死亡,幕后究竟有怎样的惊天大秘密,杜阳以后得路将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微可入心

    微可入心

    燕微:如果这是一场梦,我不想醒来。张柯:?“因为梦里有你”“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你也不至于这么醉。”燕微:……“你知道我最知道什么神吗?“不想知道”“我最喜欢你的眼神”“那我宁愿双眼无神”……没法淡张柯(开窍了!):我喜欢你,长的像你不行,性格像你也不行,不是你就是不行,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有多么的完美,你有多优秀,只是因为,你,是你。燕微冷冷的:“嗯”“我回家了”
  • 逃离上将

    逃离上将

    先定个小简介,后期再改,毕竟故事的走向全靠灵感和文笔,万一写好了特NB的简介,结果故事却偏离轨道,那我就是纯属的标题党了。
  • 须弥神域前传

    须弥神域前传

    无尽的宇宙,一颗遭受天灾星球,四分五裂的大陆,上古战争的封禁,封禁的地方将突破牢笼,探索未知
  • 有个人可以想念

    有个人可以想念

    [花雨授权]说不清当知道哥哥的心脏,捐给的人已死了时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可她明明知道却还是执意地爱上——那个人的哥哥!可是她是自卑的,一个失去了声音的人,还能拥有一份完整的爱吗?就算够得着,最终也还是要放手的吧?
  • 天帝请落子

    天帝请落子

    少年苦难十六年,一朝问道,踏云作仙。是被漆黑的邪恶操纵,还是义无反顾投身黑暗的怀抱。当站在天神面前,亦能身躯挺拔,哪怕长枪被太阳蚀断,也能不屈地朝那人投去最后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