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4700000001

第1章 寻求真理赴欧洲(1)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不仅是连接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和航运中心,而且是各种思潮广泛传播、相互争锋的交汇点。当时的上海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也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中心,吸引了无数胸怀强国梦想的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汇聚到这里。作为其中的一分子,1920年9月,年仅16岁的邓小平告别家乡四川,来到上海,准备赴法勤工俭学,到西方国家寻找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

(第一节)满怀憧憬别上海

1920年9月11日,天色阴暗,大雨如注,整个申城笼罩在茫茫雨雾中。

但在黄浦江岸边的法兰西码头上,却是热闹异常。大约90名年龄在15岁到25岁之间的青年学生撑着伞,冒着瓢泼大雨,排队等候登上小艇。他们大多身穿欧洲款式或美国款式的服装,这是又一批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他们之中有几位来自湖南和江苏,但绝大多数则是重庆留法勤工俭学学校的学生。其中,一位个子不高、圆圆的脸上充满了稚气的少年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年仅16岁的邓小平。

在前来送行的华法教育会工作人员、记者和学生们的送别和祝福声中,邓小平和同学们一起搭乘专供旅客登船用的小艇,沿黄浦江顺流而下,到达杨树浦码头,登上法国邮轮鸯特莱蓬号。

据当时与邓小平一起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江泽民(原一机部顾问,又名江克明)回忆,鸯特莱蓬号是当时一艘比较先进、豪华的轮船,常年往来于欧、亚、美三大洲之间。它长约50丈,宽约6丈,高10丈左右,约有几万吨。船的舱位分为3等,每个舱中可以容纳数百名乘客,其中一等舱的票价为800元,二等舱的票价为500元,三等舱的票价是300元,而这些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买的则是100元的四等舱(即无等统舱)船票。其实,鸯特莱蓬号上并没有什么四等舱,只是为了照顾这些贫穷的赴法勤工俭学学生而临时设置的。所谓的四等舱,就是货舱。在半明半暗的船舱里,到处堆放着各种货物,几排临时放置的简陋的双层床就是学生们的床铺了。由于货舱位于甲板下,仅在舱顶靠近天花板的地方有几个圆形的小窗口可供通风,因此舱内的空气非常混浊、潮湿,臭虫、蚊子肆虐,扰得学生们不得安宁。在航行中,一些学生只好把袜子套在手上,把裤脚扎紧,用毛巾把脸和脖子包住,只露出鼻子和眼睛,以求睡个安稳觉,另一些学生则买个躺椅到甲板上消磨时间和睡觉。用学生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四等无定卧室”,“天晴在船顶上、边上,落雨在梯隅及其他的空地方”。

学生们刚登上轮船,只听得一声汽笛长鸣,鸯特莱蓬号已经起锚开航,不久就驶出吴淞口,进入浩瀚无垠的大海之中。邓小平和同学们一起奔到甲板上,倚着高高的船栏,在大雨中无限深情地凝望着这片逐渐模糊的土地,眼中的泪水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此时他们的心中既有对告别故土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多的则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邓小平和同学们选择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为国家和民族寻找新的出路。

也许,一位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诗句正形象地描述了他们此刻既依依不舍又满怀憧憬的复杂心情和不畏艰险的坚定决心:

“她——船——在这茫茫的孽海,

黑魆魆的夜里潜行;

有时遇着暴雨,

有时遇着狂风,

欲阻止她前进。

前进,前进!

总要自信自任!

暴雨住了,

狂风不鸣;

无星无月,除了波涛声;

莫怕触着暗礁,

莫怕越出航线!

眼认清了,舵把掌稳,

东西南北,航他一个地遥天远。

呵,前面出现灯塔光,

照着她前行。

原来在这黑茫茫孽海里,

那些有险的地方,始有光明。”(第二节)少年邓小平:从四川来到上海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来到上海,也是他一生中重要转折的起点。

虽然,此时的邓小平只是一名16岁的少年,但他毅然决定告别家乡和亲人来到上海,准备去遥远而陌生的法国勤工俭学,以此为动荡中的中国寻找一条强国富民之路,这离不开家庭、师长的影响,以及自幼对四川此起彼伏的革命风潮的耳濡目染。

邓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中。作为家中的长子,双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并郑重地为儿子起名为“邓先圣”。5岁时,当时还名叫“邓先圣”的邓小平进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也许是因为私塾老师认为“先圣”二字对先人有失恭敬吧,孔夫子尚且被尊称为“圣人”,孟子也只被后人称为“亚圣”,一个只有5岁的小孩子怎能叫“先圣”呢,于是把邓小平的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邓小平一直用了18年。

邓小平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风起云涌的变革年代。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1年辛亥革命后,统治中国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制度虽然被推翻了,但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想之中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在“中华民国”这块空招牌下,经济上的横征暴敛,政治上的黑暗统治、军阀间无休止的争夺和战争,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强权控制使得中华民族走向了存亡关头。

为了挽救中国,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浪潮。

从保路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这些历史浪潮不仅冲击着沉睡的中国,也影响着闭塞的广安。

20世纪初年的风云激荡也使得邓小平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他一面读书,一面关注着动荡中的国内形势。

1911年的夏秋之际,为抗议腐朽的清政府将四川的筑路权拱手让给西方列强,四川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保路风潮也渐渐影响到广安,《来日大难歌》这样一些号召参加保路运动的宣传歌谣在学校流传开来,受成都、重庆等城市的罢市、罢课风潮的影响,协兴场上的一些店铺也纷纷响应,关门罢市,广安的小学也罢课放假。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瓜分、中国百姓的苦难生活给尚在读小学的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邓小平进入广安县立中学堂就读的第二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了。北京的3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风潮很快席卷全国,在上海,以日资棉纱厂工人为首,上海的工人阶级也从6月5日起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消息传到广安,广安县立中学堂的学生们也积极行动起来。5月底,在广安成立了广安学生爱国分会,向市民散发宣传“公启”,并组织了游行和罢课,15岁的邓小平也积极地参加了这些活动。

5月底以后,由于学校一直处于罢课的局面,加上又临近暑假,邓小平和其他同学一样,离开学校,回到家中。

就在邓小平回家后不久,远在重庆的父亲邓绍昌捎来了重庆已经成立留法勤工俭学重庆分会、并准备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消息。邓绍昌早年曾在成都政法学校求学,后来又长期在外谋事,是一位思想十分开明的知识分子,因此极力主张儿子去重庆报考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将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到法国去留学。

对于父亲的主张,邓小平十分支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逐步丰富和眼界的日益开阔,邓小平认识到不仅是家乡广安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四川、乃至全中国都是如此,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国怎样才能摆脱贫穷落后和政治上的黑暗混乱,真正走上富民强国的道路呢?受“工业救国论”的影响,邓小平迫切地希望走出闭塞的广安,去重庆学习本领,增长见识,更希望将来有机会出国去学点本事,回来办工业,为国家的富强出力。60年后,邓小平在与纽约《时代》杂志的记者交谈时也曾说道,当年他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因为“我们看到中国是一个弱国,我们要使它强大。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使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暑假结束后,邓小平没有回到广安县立中学堂,而是与远房叔叔邓绍圣及同乡胡明德(又名胡伦)一起登上开往重庆的轮船,沿着滚滚翻腾的渠江东下,结伴报考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这一决定改变了邓小平一生的命运。

1918年8月,受留法勤工俭学热潮的影响,当时担任重庆商会会长的汪云松与重庆市教育局局长温少鹤等人召集重庆各界名流,共同筹资创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其中,汪云松从筹组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到建立预备学校,办理签证,直到最后送走学生,每一件小事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直到几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仍然十分感激这位老先生。

1949年重庆解放后,有一天,西南军区突然派了几个人来到汪云松家中,但汪云松不知凶吉,躲了起来。第二天,西南军区又派了辆吉普车,把汪云松接到军区。他一路上忐忑不安,直到下了车后才知道,原来是当年的学生、现在担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请他吃饭。汪云松回来后兴奋异常,逢人就说:“小平真不错呀,我现在才晓得,共产党也不忘故旧!”

后来每每谈及这些,汪老先生都会激动不已。当初汪云松创办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只是为了培养搞实业的人,走实业救国的路子,没想到却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两名副总理,他们就是邓小平和聂荣臻。

1919年9月中旬,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在孔庙内(俗称夫子祠,校址现为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正式开学。第一届共招收学生110人,学制为一年,课程主要有法文、中文、代数、几何、物理和工业常识等,以法文为主,目的是使学生粗通法语并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以后去法国勤工俭学作准备。

学校还根据学生入学时水平的差异,分成高级班和低级班,凡中学毕业的进入高级班学习,而像邓小平这样还没有完成中学学业的学生读低级班。

在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所有的学生中,邓小平无疑是颇引人注目的。当时新式教育普及未久,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大,而邓小平是这些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虽然邓小平年纪较小,但学习异常刻苦,这给同学们都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60年后,当年的同学江泽民还清晰地记得这位个子矮小、年纪很轻的小同学。他说,邓小平是稍晚的时候才进入这所预备学校的,他那时就显得非常精神,精力十分充沛。他的话不多,学习非常刻苦认真。

在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就读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邓小平终生难忘的事情。那年11月,重庆警察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4000多元廉价购买信孚洋行的日货80多箱,并以警察厅的名义公开拍卖,这激起了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川东师范、重庆联中等学校的1000多名爱国学生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将警察厅彻夜围住,要求郑贤书交出日货。经过两天一夜的斗争,学生们取得了初步胜利。回到学校后,邓小平和同学们还自动把带有日本商标的牙粉、脸盆等用品摔在地上焚烧,把洋布衣服也撕毁,表示再不用东洋劣货。

当时,时代的脉搏,爱国的思潮,都冲击着邓小平的头脑,广大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高昂的爱国热情,使邓小平受到深刻的教育。邓小平后来也谈到,由于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这个运动,自己的爱国救国思想有所提高,也更坚定了去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道路的决心。

1920年7月19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第一届83名毕业生经过一年的学习顺利毕业。其中,邓小平的堂叔邓绍圣等46人取得贷费生的资格,由重庆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每人提供300元的费用,其余的37名学生和未进入预备学校学习的江津学生熊云章为自费生,由重庆工商界捐助每人100元,再由个人自筹200元,凑足300元,邓小平就是这38名自费生中的一员。

同类推荐
  •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2016年希拉里再度竞选美国总统。对于这位毁誉之间的女人,本书无意将希拉里推上神坛,尽量还原一个真实、多元的希拉里,还原一个政治生命遭遇大选滑铁卢之后,她的痛苦、隐忍、奋进、不满和幸福。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鬼谷子全书(第八卷)

    鬼谷子全书(第八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墨迹

    墨迹

    曾子墨的自传《墨迹——留在生命和记忆中》一书,清晰地回溯了她在华尔街从事投资银行的巨大成功,进入全球顶级企业并被认定:“不惜代价,一定要雇用”、“因为子墨,我们乐于接受中国女孩。”书中幽默地展现着一个中国女孩的智慧和努力,参与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操盘新浪上市。在金融事业的巅峰之时,曾子墨毅然放弃令无数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加入了自己一无所知的电视媒体行业,几年后,曾子墨在凤凰卫视独树一帜,她的感悟深刻而令人震撼。
热门推荐
  • 暖男王子的霸道公主

    暖男王子的霸道公主

    当三位复仇公主遇上三位玉树临风的王子,和王子擦出爱的火花,正值幸福的时刻,却遭遇爱情变质,三年后,复仇再次归来,她们该何去何从。。。。。。
  •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主人已经不适合我们的时候,我们是选择支持,还是选择背叛?女人发现自己的男人不爱自己的时候,是选择忍受还是选择抛弃?良禽择木而栖正确还是好女不侍二夫正确?
  • 我在未来的路上等你

    我在未来的路上等你

    年少的心,纯粹又稚嫩、细腻又敏感、叛逆又懵懂……似乎已经开始长大,却又似乎还是孩子;明明羽翼未丰,却总是跃跃欲试。然而正是这样的年龄,有着无数闪光的瞬间,也留下过许许多多怦然心动的故事。《我在未来的路上等你》是暖伤、治愈系的成长合集,有美丽却疼痛的初恋时光,有陪伴我们成长的闺蜜故事,有细碎而美好的温暖过往,也有念念不忘的青春期故事,为正在青春路上行走的少男少女们,倾情奉献一场斑驳而华丽的青春之歌。
  • 微好时光路

    微好时光路

    青春的别名叫成长。每个人的青春都一样,一路哭着笑着走过,从稚嫩到成熟,或许这一切刚刚好。
  • EXO之心心相惜

    EXO之心心相惜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朴灿烈“我不敢拥有你,我选择离去。”——尹钰琪“南伊乔,我从来没有爱错过人,她一直只是你的影子。”——边伯贤“我们的爱恨情仇,结束了。”——南伊乔“你不会给你任何权利喜欢除我之外的其他人。”——吴世勋“大叔,我们结婚好了!”——叶卿
  • 大帝送我回家

    大帝送我回家

    “你要回去?你可知这是哪里?”“不管哪里我都要回去!”“说的简单,做起来太难了!”“简单也好,困难也罢,我都要回去!”“你这人真是轴!”“这是对我的褒奖!”一场大病让张天随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都希望通过修行以达到成仙长生,而张天随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回去!星陆漫漫广无向,但求苦心寻路回,因我心有所系,纵使前路荆棘,为寻归去之路,折首不悔......
  • 星辰与甜蜜撞满怀

    星辰与甜蜜撞满怀

    他们,一个清冷温柔城府颇深,一个美艳洒脱钟情固执。他那么温柔的一个人,在寂静无人的夜里,身心俱疲的,歇斯底里又音量隐忍的追问她要个解释;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在她不告而别的三年后,找到的她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问她,我们分手了吗?误会解除,她才发现,她以为的心机圈套,实际上是他多年来为她编织的保护网。他对她的好,好到一起后,她从未羡慕过别人。好到仅用“爱”这个字,都觉得太轻了。
  • 曲目新编

    曲目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娘那年秋

    我的娘那年秋

    那年秋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为了给哥哥娶上媳妇,用她跟别人家的女子换了亲,性情倔强的她,不甘屈从命运,在出嫁路上,跑进了芦苇塘。后与几个伪军遭遇,幸得路过此地的杨柳镇大厨刘西和相助,并被收养做干女儿。在刘府,她巧与刘西和的姨太太周旋,机智识破三姨太的真实身份,让觊觎刘府财宝的日本人高木的阴谋落空,除掉日本奸细、冒死救出八路军李宏达等几个等几名战士。此时刘西和招兵买马,选好时机要除掉高木的大本营,不料刘府出了叛徒,高木暗中搬来援兵兵,将刘西和的抗日部队包围,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刘西河与高木同归于尽。正直果敢的秋,在风风雨雨中伤心的送走了刘西和,也遇到了与他相伴一生的那个人,我的父亲刘继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