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4200000030

第30章 关于当前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2)

在实行“一费制”的贫困县,学校收费更低,教师工资是县财政预算加上中央转移支付才解决的,还能有多大财政余力来解决学校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呢?还能有多大力量来解决校舍维修和购置教学设备问题呢?还有些不是国家扶贫县,县域经济和县财政力量不强,既要保教师工资,又要保学校正常运转经费,还要应对一些应急事件,因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常常不能到位。在一些地方,为了减少吃财政饭人数,减轻财政负担,分流教育富余人员是完全必要的,这是一项重要改革。而现在出现的情况是有些地方因财政困难,极力压低教师编制人数,以致在一些中小学出现大班、大课现象,出现有的课程无教师上课现象。从教师生活待遇来看,在不少地方保教师工资只保基本工资,所有出台的各种补贴是不保的,而城市里的教师又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同是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待遇却不一样,影响了一些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提高。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一些学校为所欠债务而累,基层政府又一时无力偿还,每到开学时债主纷纷到学校要债,弄得学校连正常教学秩序都无法保障。罗列这些事实,只是想说明,当前在中西部地区一些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突出的主要矛盾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达不到《决定》提出的要求,学校正常运转得不到保障。

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大改革,特别是体制的转换难免出现空档和矛盾。从反映出的问题来看,主要是政府经费投入不能到位,并已影响到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正常工作。坚持“以县为主”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看来还须抓紧解决投入体制问题。从中国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实情出发,不能一刀切,能“主”则“主”,不能“主”的地方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负担的办法,可能是一种符合国情的选择方案。增加政府对教育投入是要下大决心的,按照朱镕基同志要求的那样:“宁可少上几个项目,宁可把盖办公大楼的标准降低一点,也一定要千方百计保证基础教育经费”。

维持义务教育正常运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的状况,是巩固、提高业已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农村义务教育从基本依靠农民办学转变到由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的关键。当前,很有必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全面宣传、坚决执行《决定》的各项规定。要像朱镕基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的那样:“省、地(市)、县人民政府都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政府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的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论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农村人口又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当前农村的义务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决心解决好教育的指示精神,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下,把关系义务教育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的经费投入解决好,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进而在农村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问题。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进一步强调了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应该实现的目标,更增强了我们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1999年以来,高等学校连续四年实行扩大招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猛增。到2002年,高等学校已达1911所,毛入学率已到15%以上,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就,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现代化建设日益增多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数量和质量是发展的应有之义,在高等教育经过这一轮大发展之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又再一次成为热门的话题。

本文就此谈三点粗浅认识,以期引起讨论和进一步的重视。

一、把提高质量摆在学校更为突出的地位在我国现阶段,高等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年招生人数,虽然与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关,但主要是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制约,而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如何,则主要是依靠自身努力,上级主管部门只是提出一些要求,开展一些评估。办好一所大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摸索、奋斗,需要历史的积累,要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不易,要成为地方公认的高质量的学校也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是从1902年清朝末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开始的,至今也只有100来年时间,客观上远比欧美高等教育办学时间短。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是我国办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但教育是受生产力水平制约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落后,是现时不可避免的事实。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形势下,增强质量意识、追赶意识和紧迫感。所有的高等学校都面临着提高教育质量的艰巨任务。在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我们尽管始终强调数量、质量、效益的统一,但由于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中,教育资源的缺乏一直居于主要矛盾,提高质量往往难以做到与数量扩张同步和协调。办教育为的是兴国,特别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源源不断向社会提供人才和知识,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就是提高综合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开始兴起,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所谓竞争突出表现在人才竞争。如果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培养的人才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有负办学初衷和群众期望,而且在社会竞争中难免有退出的危险。事实上,有的高等学校面临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的双重困难,办学的主要精力还没有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旷日持久,不进则退,我们强调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不仅具有普遍的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在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明确把提高“三个素质”,形成“三个体系”,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构建学习型的社会等,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本的思想。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一致起来。整个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都要从“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筹划,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我们要遵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高等学校更为突出的地位,使高等教育不仅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一个跨越式发展,而且要在质量上按照新的发展时期要求有一个新的飞跃。

二、提高教育质量要坚持与时俱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论及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时指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的概括。”江泽民同志还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这些精神,对于指导我们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现代高等教育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从为少数人服务到现代的大众化,从学术的殿堂到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从封闭的体系走进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单一培养人才扩充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多种功能,从适应社会需要逐步上升到以知识、思想、方法的成果来促进社会进步,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发生变革的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实施,无疑将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知识的传播与创新、服务和影响社会的种种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高等学校与时俱进,高等学校也要随着社会进步而影响和贡献于社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对待质量问题应坚持的基本态度。

多年来,我们对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然而这种质量的要求主要侧重于专业培养目标,而较少体现现时代需要的创新、实践和创业的素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教育进入21世纪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指针。高等学校在贯彻《决定》的过程中,特别是学习贯彻《决定》中关于“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精神,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转变。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质量的认识上,已由过去偏重于专业培养目标开始向既重视专业目标又重视综合素质转变,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正在逐步成为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主导观念。在贯彻《决定》的过程中,作为推进素质教育重大措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由原定的2010年提前到2002年宣布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表明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为部分人所享有,而是作为社会的大众产品提供给社会和个人。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只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多样需求,也只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才能实现大众化,巩固和发展大众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为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进一步创造了条件。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的结构,要实现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是也只能是分类办学、分级管理。从社会与个人多样化的需求出发,在遵循高等教育共性规律的同时,则更多地应强调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的个性和特色,努力提高各级各类高校的教育质量。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的大会上指出,高等学校“应该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注重形成优秀的办学传统,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这就是说,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和社会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规格和主要服务方向,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个性。学校的特色、个性不能得到张扬,又怎么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特征、能满足社会多样化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呢?有的地方院校或专业是办得很有特色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很受社会欢迎,学校也得到较好发展。然而多年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高等教育资源的缺乏,办学趋同仍然是影响形成学校特色和提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有的同志心目中,所谓发展不是立足社会需求去追求特色,而是把希望放在扩张数量和提升办学层次;所谓质量不是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去形成各自的人才优势,而是用一把尺子将不可比的多样化的学校进行比较。

社会上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现象,不应左右我们的办学思想,脱离主客观实际去拔高学校层次。我们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生产需要的高级技工、技师严重短缺,中小学高素质教师严重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办学趋同的反思。我并非一概不赞成学校升格,高水平、高层次的大学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办起来的。我是不赞成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多样化的形势下,仍然去追求一个趋同的办学模式。

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等教育那种千腔一调、万人一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与时俱进,按照分类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去办多样化的高等学校,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党的十六大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是我国教育发展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有“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才能开辟更为广泛的途径。终身教育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并不陌生,然而关于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改革和创新,我们的探索和研究是不够的。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形成,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地位更为重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将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成为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源泉。

有的高校将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本书分人才知识、教育与成才、天才儿童、中外名人成功启示录四部分,介绍了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成才培养中应具有的基本知识。
  •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为了帮助所有女性始终做出真实的选择,”艾德丽安·里奇写道,“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父权文化中母性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无力。”在这本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书中,里奇的研究对象涉及体验与成规。体验是她自己的――作为女性、诗人、女权主义者以及母亲――但这是受制于成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以不同形式加诸于不同地域的女性。里奇以个人的材料、经历、研究成果和文献为素材,创作了这本具有普遍重要性的著作。
  • 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

    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

    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
热门推荐
  • 仙侠奇缘之霓凰殿

    仙侠奇缘之霓凰殿

    九天仙宫霓凰殿,凌界旭日穹弯上。云霞流光彩翼舞,金翩银河绕漫天。凰鸟跃徊丝羽楼,龙蛇盘柱擎瀚宇······昙玥灵:九天非生我之地,一个异数罢了。凰千辰:求你······你怎舍孤我一人。璧粼轩红鸾星动自作心疾得知时委实晚矣孤炎月终尝七情六欲得不到弃不能苦尽难甘莲尘子与鱼儿私奔再同寝时拜堂夜鱼儿钻怀里呼泡大睡无法哄娇妻醒解衣带反扑到底七尊下界遇璧粼轩氺玲珑竹之青风逍遥龙千旭······二尊被当成妖怪一尊被认居心不良伏羲君遇到一个头疼的徒弟见面就打眼比剑
  • 甜心宠:公主你别跑

    甜心宠:公主你别跑

    她,贵为皇室女伯爵(公主),却偏偏要来中国。智商超高,绝世容颜的她会引起怎样的轰动呢?他,冷是他的代言词,俊是他的名片。两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黑山儿老妖

    黑山儿老妖

    电影剧本合集,每一卷便是一部电影,计划将会有多种类型囊括其中。看惯了小说的朋友们,如果愿意换换口味,想了解一下这种文体,那么希望您尝试阅读一下本书。万一觉得有趣不妨多看两眼,倘若能持续关注,真是在下莫大的荣幸。大家的支持便是对在下巨大的鼓励,谢谢。
  • 亦羽眸笙

    亦羽眸笙

    程羽笙和杨亦辰的孽缘源于一张会员卡“喂,你的脚从我的卡上拿开!”“我认识你?”程羽笙还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就此一段孽缘开始了…
  • 快穿之宿主大佬太妖孽

    快穿之宿主大佬太妖孽

    她本来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懒人,却被一个自称是9835的系统绑定,什么?还要做任务?1v1爽文女强
  • 娘子在上:腹黑娇妻不好惹

    娘子在上:腹黑娇妻不好惹

    她,是二十三世纪王者继承人,因为一次意外,她穿越时空;他;因遭人陷害而被囚禁的天之骄子,一场时空的意外让他们相遇……精彩花絮:“帅哥,打个商量好不好,我救你,我吃你的用你的穿你的,成吗?”一脸无辜。“好。”“嗯……我是孤儿,你当我哥哥好不好?”暗自掐着大腿红着眼。“好。”“不对不对,年龄不对,你不能当我哥哥,当我爹地好不好?”趴在某人胸口上。“……好。”“男人,我要出去给你找个女婿了,在家好好呆着。”一脸狂傲。“嗯~找女婿你眼前不就是有个现成的,何必去找。”一脸淡定。“你是我爹,这样不好不好。”一脸惊恐。“无碍,有我在,看谁敢说。”怀中抱着娇躯,满足道“明日大婚可好?”
  • 炮灰成仙之路

    炮灰成仙之路

    22岁,死于新冠疾病,再睁眼,居然穿到了一本断更的修仙小说中,更难受的的是寄居的身体是个命运悲惨的炮灰。再世为人的凝宁只想安安稳稳的修自己的仙,走自己的成仙之路。
  • 我喜欢的人,是你

    我喜欢的人,是你

    以第一人称描述两个人,讲述两个人的故事。
  • 蛮荒之我成了大神

    蛮荒之我成了大神

    姜晨因过劳死去,再次醒来,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蛮荒世界。这个世界神异,诡秘,充满了未知的谜团。姜晨只想好好活下去...
  • 混乱元年

    混乱元年

    当人类的右脑被无限挖掘会怎么样?当垃圾基因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又会如何?这是一个血与火的年代,这是一个敢梦就能成真的纪元。真正的乱世,由真正的强者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