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4200000028

第28章 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国民教育体系(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推行终身教育表述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它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终身教育作过重要指示。江泽民同志于1999年6月15日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江泽民同志2002年11月8日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希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写进教育法开始,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标志着终身教育作为我国进入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正式确立起来,并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和内容:

1表明我国推进终身教育的坚定性和作出决定的权威性。在我国,党、人大、政府全方位对推行终身教育作出决定,表明我国对终身教育的重视、认同和推进的决心,表明我国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坚定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最高领导机关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对终身教育作出了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立法形式将终身教育载入了《教育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中央人民政府,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文作出决定,要求“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表明对推进终身教育的决定在我国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2推进终身教育目的十分明确。以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思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不仅是教育,而且涵盖了社会的改造与进步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

3对推进终身教育,形成学习型社会确定了时间表。

为了如期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为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明确,到2020年在我国形成学习型的社会。终身学习,就是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习,它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形成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教育与社会同步的过程,到2020年,在我国实现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局面,就完全可以说我国已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4为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指出了改革方向。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必须依托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制度。我国确立的终身教育的思想为深化教育改革,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制、制度指出了方向。归纳起来主要精神有:

学校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除学历教育之外的多种教育功能;各类教育,即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机制与制度,为学习者提供受教育机会;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建设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覆盖全国城乡,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民族人民继续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和扶持教育事业等。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永远不会停滞下来。我国现已形成的终身教育的思想还将接受时代的检验,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走向终身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

“国民教育体系是一个主权国家通过法律确定的,为本国国民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体系。它是由有关的教育组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在组织形式上,国民教育体系的主体由各级各类学校构成,同时也包括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国民教育体系内在的规定性表现为学制、学历、学位、考试、资格证书等基本制度。”国民教育体系是近代以大工业为基础的,首先萌生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确立其政治经济体制过程之中,并经历了200来年的历史嬗变而形成的。国民教育体系在它形成的初期,因受到工业化初期大机器生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比现在低的局限,和教育供求关系是由供给决定需求的制约,其特征表现为以统一的规格、内容制定培养目标,强调统一的标准衡量评估学校和培养对象,强调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位文凭和资格证书制度,目的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前劳动预备人员。国民教育体系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到了现代,不论对于处在工业化之中的国家也好,还是对于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国家也好,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突出反映在工业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特别是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财富的增加,教育供给能力的提高,在很多国家已基本改变了供给决定需求的状况。人们要求更多接受教育、享有教育的愿望普遍提高,社会发展更多注重人的自身发展的趋势普遍增强。国民教育体系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原有体系,使之更为客观、更为符合本国国情、更有利于提高本国国民素质和促进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主权国家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面临的共性问题。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它形成的初、中期相比较,更为重视体系的完整、结构的合理、公民享受教育的公平和教育布局的平衡;更为强调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衔接和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相互沟通,提倡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并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职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个人自学相结合。

我国国民教育体系萌生于清朝末年,其背景是当时中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与掠夺,为争取富国强兵,开始向西方学习,试图变革封建专制制度性质的教育为国民教育。然而在那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下,所推行的国民教育只是利用西方教育的一些形式和表层制度,而抵制的是西方教育的民主性。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后,中国处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即北洋军阀政府)与稍后成立的广东国民政府并存的局面,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直到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名义上统一中国为止,中国教育如同国家一样,陷于混乱和多元状态之中。清王朝被推翻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要求和工业生产需要的国民教育体系没有能建立起来。从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主体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学历、学位、考试、资格证书等基本制度,相继依法加以明确,实现了近代新式学校在中国的定型,对构建中国国民教育体系走出了重要一步。然而此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也是一个并非拥有完全主权的政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为本国国民提供教育服务的国民教育体系不可能完全形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权国家,从外国列强手中收回了教育主权,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对旧中国教育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教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转变;向工农敞开教育之门,实现了人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确立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改革了旧中国的学制,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教育体系。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主要由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包括非学校教育和培训)、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等所组成,比起新中国成立后形成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期更为庞大和完善。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社会转型时期,并已有部分跨入知识经济形态,社会生活与经济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不平衡特点。根据就业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数比率划分出四种社会:农业社会,即农业劳动力占50%,这相当于美国1870年的水平;工业社会(包括建筑业),其劳动力占23%;服务业社会,即传统服务业就业比重为22%;知识社会(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科技、金融、保险等),其就业比重占5%。这种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教育既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又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把这二者统一起来。遵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应当说,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教育的改革发展,既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也是创造条件使国民教育体系走向终身教育。特别是近若干年的教育改革发展举措,更鲜明体现了这样一个发展方向。

1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为每个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从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到2000年我国已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现阶段仍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每个人继续学习和进入社会生活的基础。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行,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做人的态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将为每个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为社会成员工作学习提供选择条件。自1999年开始,在我国开始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以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为学生就业和学习的选择创造条件。如果说九年义务教育是打基础,那么高中阶段教育不仅有夯实基础作用,而且是人的一生面临生活选择的关键时刻之一,包括选择就业还是继续学习,也包括长远的终身的学习内容的选择。党的十六大已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之一,这也是我国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条件。

3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在为更多的人提供学历教育的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场所。目前已经开始实行的高等学校放宽招生与入学年龄限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规定,为处在学习、工作、退休阶段的公民提供了学习的方便条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制度的实行,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人提供了完成高等学历教育的途径。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广播电视教育已进行了多年,国家现正在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5建立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制度,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机会,也为毕业生适应就业提供重新选择专业与技能的资格培训。

6建立开放的国民教育体系。包括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保证国家教育主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树立大教育观念,拓展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为社会成员提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组织机构教育;依法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大力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教育,如举办老年大学、家政教育、健康教育等,努力实现由教育的普及向学习的普及转变。

7推动学习向社会各方面渗透。在农村,坚持将扫盲与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农业生产劳动与“农科教”结合起来,增加教育与科技的投入。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坚持与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普及相结合,与现代化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城市,公共教育、文化、体育建设进一步加强,居民社区正在向生活服务、学习服务、健康服务多功能发展。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周工作日由6天改为5天,延长节假日时间,为干部职工安排学习创造条件。鼓励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安排干部职工轮流进修,组织国内外的学习考察等。

可以说,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不仅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完善,而且正在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逐步走向终身教育,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校本教研”是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一项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校本研究呢?由于校本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范畴,校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必然是教育研究方法类群中的一些适合学校坏境、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本书就是为教师怎样才能结合学校实际,做好校本教研提供方法支持而编撰的。
  • 树人文库-智勇一生的发现故事

    树人文库-智勇一生的发现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我们在一线

    我们在一线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王妃不好惹

    王妃不好惹

    她直接穿成了弃妃,还是当夜进门,隔天就被休了,晕!芮苏苏决定要好好修理一下她这位素未蒙面的王爷夫君,让他知道什么叫:唯女子难惹也!她直接冲到一超级大帅哥的面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丫的,这封休书本小姐还给你,本小姐正式告诉你,你被我休夫了!哪知,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强吻了她,邪魅地舔了舔嘴角,弟妹的味道的确不错!啥?!!!芮苏苏当场石化!看着眼前邪魅之极的男人,她终于领悟了一个至理名言:赔了初吻又折兵!这是她芮苏苏做的极为赔本的生意,于是乎,她开始了讨债的生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与灵

    魂与灵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不是就是灵魂?做梦的时候我们的灵魂是谁在控制?我们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见过的场景为什么会梦到?是梦境创造了意识还是意识创造出了梦境?灵魂……能吃吗?
  • 一代仙雄

    一代仙雄

    独孤九剑斗法宝,如来神掌压诸仙,九阳神功灭群魔,一阳神指定山河!一场意外的事故,让少年冯尘来到修士满天飞的世界,他依仗金温古梁小说里的秘籍武功,横扫八荒,傲临九天之上!
  • 九大君主

    九大君主

    天下之大,分为九洲。万物元素,分为九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位掌控者。人们将这九名掌控者称为:九位君主。分别为:冰之君主,炎之君主,钢之君主,木之君主,土之君主,风之君主,雷之君主,光之君主,暗之君主。
  • 寒光照铁衣(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寒光照铁衣(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所属组别:小说组作品讲述了西域风格的武侠故事。隋炀帝大业五年,北周旧臣宇文琛流刑来到西域伊吾。伊吾将军北齐旧臣高祯与他一见如故,伊吾人羯那迦、羯那罗、北周女子如琳,不同的文化背景,毫无关联的成长经历,从陌生到熟悉,在几番生死之后,所有人仿佛跨越了国家,民族,语言,文化的种种藩篱,同心协力。然而更大的风雨却在伊吾城内酝酿,所有人不得不直面人与人之间种种的不同。真正的结局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何为对?何为错?人世间的种种不同,真的能够跨越吗?
  • 网游之樱神

    网游之樱神

    【暑假开始修改剧情】在22世纪,虚拟游戏XM公司最新游戏【游戏人生】横空出世,也是当初做出刀剑神域的XM公司最新款的游戏【游戏人生】,这款游戏唯独不同的,不像其他一些3d游戏,而是可以把人带入到游戏环境当中。这款游戏背景设置为东方玄幻和西方魔幻两种族战争,东方魔幻分为阴阳师,驯兽师,茅山道士以及,法师,斗者。西方魔幻分为魔法师,魔女,召唤师以及吸血鬼,狼人这款游戏的不同就分为每洲都有自己的服务区,只有中国可以在东方玄幻和西方魔幻你可以自由选择阵营。
  • 从狐妖开始的旅行

    从狐妖开始的旅行

    一个普通人死亡后获得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没有什么自我介绍有没有指定任务,它也没有像其它系统一样无敌,或者说它这是一个软件,一个下载金手指的软件
  • 快穿之花式攻略男主

    快穿之花式攻略男主

    家破人亡的夏雅音,意外与性格多变的系统小样签订了女配攻略男主任务。从此走上无节操的道路《傲娇竹马、病娇弟弟、腹黑蛇王、妖孽狐王等等快来观看解锁吧》
  • 秀色田园:农家小娇妻

    秀色田园:农家小娇妻

    苏云歌一朝穿成农家女,爹娘体弱,弟妹年幼,家里一贫如洗。她正想努力奋斗,带领全家脱贫致富呢,不想迎亲队伍来了,爹娘高高兴兴把她送上了花轿,歪打正着,苏云歌嫁了个如意郎君。程景文虽然性子沉默,可疼媳妇,那叫一个人人羡慕。
  • 江湖风云之小仙

    江湖风云之小仙

    当一个道观中修者,遇到了一本绝世道法,为人世间斩杀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