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83000000036

第36章 甘南的基督教(7)

(2)对宗教教义的领会能力差。大多数信徒不识字,无法阅读《圣经》,只能听教牧人员的讲经布道,由于教牧人员水平有限,信徒因文化程度低对讲解的内容也难以完全理解。许多信徒对基督教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说教会教导人们要做好事,不要干坏事,然后“主”就会保佑你平安顺利,没有疾病的困扰和灾难的降临,而且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种信仰的层次比较低,这是由信徒的文化素质低决定的,他们信仰的产生并不是基于对基督教教义与思想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提升到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层面。对基督教的信仰和理解都从功利主义,甚至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

(3)基督教的信徒大部分是弱势社会群体,把求得保护作为信仰的主要目的。临潭基督教信徒的男女比例,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占到65%以上(抽样调查的比例高达74%,考虑到有一批外出打工的男性,所以校正后得出65%以上的结论:老年人多,其中50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60%以上(抽样调查高达68%)。这些女性和老年人都属于弱势社会群体,有相当一部分人担当“边缘人”的社会角色。他们在社会上最容易受到不平等待遇和伤害,却无力抵御它们,因此他们把现实社会中一时难以实现的这些愿望带进教会,希望上帝会帮助他们实现一些难以实现的愿望。

临潭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农村医疗条件差,农民一旦生病,如果在物质条件不能或者无力解决的情况下,他们就更多地依赖于精神寄托来解决。希望通过祷告来消除疾病是信教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从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的信徒是为了治病、消灾去祸才信教,具有十分明显的功利性与盲从性的特点。

在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选题是“家里有人生病时.通常的做法是”,有4个选项:请牧师祷告;自己祷告;祷告不起作用后去医院;直接去医院。其中有多达83%的信徒选择“祷告不起作用后去医院”,由此再一次证实大多数信徒还是把功利性作为信教的主要目的。

四、临潭基督教的现状引发的思考

(一)各种文化必须博采众长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基督教最初就吸收了犹太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成分,在将近2000年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融合了传播地的一部分文化,从而创建了各具特色的基督教文化。欧洲的天主教和东正教有所不同,就是因为东正教中融入了斯拉夫民族的文化。同样中国的基督教和美国的基督教有所区别。也是因为欧洲的基督教传人两个不同国家时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各自国家的传统文化。

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必须依靠中国的土壤,吸收土壤中的各种养料。基督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地排斥、抛弃,只要无损于基督教的本质特征,适当地吸纳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不会改变基督教的性质。中国民间许多节日庆祝活动的娱乐性往往大于包含其中的佛事活动,基督教信徒只看到一点,不及其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些部分并不一定与基督教必然产生冲突.两者还是能找到结合点,可以在共同相处的前提下获得发展。

两种文化共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相互尊重和适应,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两种文化可能碰撞时更要采取这一态度和做法。比如,“尊祖敬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年迈的父母去世办丧事时往往要充分体现子女对长辈的爱戴和孝敬,会有许多规矩、仪式、禁忌,言行衣着都有不成文的规约惯例来寄托哀思。基督教信徒对不信教者按传统风俗习惯办事应该抱宽容的态度予以理解。同时,基督教信徒在一些环境和场合下,适当地遵行本地传统的风俗习惯,就有利于自身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现在有些地方的基督教信徒不但过春节.并且把它当作重大的节日来过,要蒸包子馒头,在大门上贴红纸春联。一些大教堂在大年初一,还组织能歌善舞的年轻信徒上演一整套宗教节目,供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观看,与圣诞节相对比,显得更加热闹。这些现象就是两种文化互相吸收、共生共荣的范例。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5000余年的发展,由起初的中原腹地扩展到如今的整个全国,并在世界各地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吸收了周边各个民族的文化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就有吸收了一部分西方文明的原因。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代表之一,也不应该完全排斥.应该“择善而从之”。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博大的系统,不能一味地追求同一性,异质性才能刺激整个系统的持续发展。促使它积极地进行整合.在消化吸收异质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更高程度的发展。

(二)改变宗教管理工作的观念

由于宗教问题比较敏感,很多情况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各级宗教管理部门普遍存在“不想管、不会管、不敢管”的现象。就拿临潭县民族宗教局来说,总共只有5个编制,1个局长,1个副局长,3个干事,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有时其他单位有事,还经常借用民族宗教局的工作人员。既要管民族工作,又要管宗教工作,两者兼顾工作精力明显不够,工作上只能疲于应付,只好就事论事,哪里有问题再处理,在宗教工作上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对于宗教人们通常只看到它的消极功能,诸如信徒宿命论思想严重,逃避社会现实,容易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有时甚至形成对抗社会的一股力量。但是宗教还有很多积极的功能,宗教组织具有一定的社会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宗教教义中的“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克勤克俭”等对信徒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宗教作为作用于社会生活的精神力量,它开辟了反对腐败、卖淫嫖娼、赌博、投机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第二战场”和“第二法庭”,所以管理宗教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积极作用,消除那些消极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宗教在有利于社会的前提下有序发展。

当然,对宗教工作也不能停留在以管理为最终目的上.管理是为了发展,因势利导,让宗教为当代社会服务,而不是让其停滞不前。宗教道德对信徒具有约束作用,要求信徒在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中遵守规定的行为和规范,而这些规范大部分与社会的公共道德相重合。宗教的社会心理功能,从个体角度讲,最明显的是心理慰藉,也有心理学家称之为“幻想补偿功能”①。宗教信仰提倡的解脱精神困境的方法,像超凡脱俗的人生观和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对于在工作、事业和生活中遭受各种挫折的人们,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慰藉与治疗。化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

①[苏]德·莫·乌格里诺维奇:《宗教心理学》,109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能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发扬宗教道德和宗教的心理慰藉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平衡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宗教也要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宗教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并对每一时代的精神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宗教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并且在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宗教的长期性特点是客观的。作为生存于现代社会土壤的现代宗教,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产生世俗化的倾向;同时,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现代宗教也有向世俗文化靠近的必然趋势,同样会向世俗化迈进。宗教的长期性和世俗化倾向,为宗教和当代社会相适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当利用宗教的特点,发挥它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发挥作用。

临潭县基督教的教牧人员缺乏、信徒文化程度低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文化教育水平总体低下的缘故,更重要的是由于基督教只在家庭或者家族内部传承的封闭性决定的。要改变基督教的这种状况,不仅要在信徒中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培养重视教育的观念,提高信徒的文化程度。还应该打破保守思想,破除家庭和家族的传教界限,大胆吸收文化程度高、思想现代的潜在信徒,补充新鲜的血液,推动基督教的发展,充分发挥基督教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督教是信徒心灵的栖息地,精神升华的圣殿,基督教发挥着调节心理的特殊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感和某种慰藉,使之消除心理焦虑与恐惧。但在临潭信仰基督教的动机却具有很大的功利性,信“主”就是为了不得疾病、生活平安,有病时通过祷告能缓解病情。这是宗教信仰的初级状态,这样就容易使基督教信仰陷入庸俗化、功利化的泥潭,有滑进迷信圈子的危险。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抛弃其中的功利成分,并阻止向这一方向发展,尽可能消除中国人宗教心理取向所具有的浓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把信仰宗教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这是基督教在现代中国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它与现代中国社会相适应的发展方向。

同类推荐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佛教文化纵横谈

    佛教文化纵横谈

    简洁而清晰地勾画了佛教从印度传来我国以后,与儒家、道家文化碰撞、斗争、互融并逐步发展、改革的来龙去脉,将佛教文化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先进文化以及我国的儒道文化、民间文化相对照、相比较,进行思辨性、比喻式的论证和阐释,阐明了佛教文化不仅是僧侣信众念经拜佛、修身养性的仪轨,也不仅是寺庙中美轮美奂的魏晋雕塑、唐宋壁画,而是经典的浩瀚、学问的广博、思想的深邃、宗旨的崇高。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能拾荒系统

    万能拾荒系统

    系统文,别人玩游戏为了活着开心。我为了开心活着而玩游戏……
  •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感悟生活

    感悟生活

    涂抹种种油彩,简单的生活变得异常复杂;越冠冕堂皇和理直气壮,生命的本真离得越远,越陌生;抬眉处,是一个个错失,一次次遗憾……躲进世界最黯淡的角落,就能掩藏同样黯淡的自己。隔着厚厚心门,却想倾听别人的心跳。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究竟如何才能接近生命的本相?不过是血肉之躯,却想超负荷承载。实则不堪一击。是生活错待了自己,还是自己错待了人生?竟然成为连自己都讨厌的人,是表演的需要,还是生活的需要?我们问过天,问过地,能不能在夜阑人静的时刻,再一次问问自己?
  • 曾几何时这儿再也未曾下过雪

    曾几何时这儿再也未曾下过雪

    一场意外,一对情侣,一个夏天,三段时间,一个结果
  • 钟鼎天下

    钟鼎天下

    且看方天如何成长,征战天地,驱赶异族,
  • 汉室邪皇

    汉室邪皇

    周林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到汉代,并且附身在皇裔刘询的身上。他遇见了刘彻附体的黑龙,奸诈的刘彻妄图利用周林作为自己的棋子,能够再重新品味站在权力至高点的滋味。而至尊魔王李少方却一心想和刘彻决战到底,他身后有着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太子刘据(刘询爷爷)。这无疑是一场惨烈的战争。
  • 重回末世之无名聚会

    重回末世之无名聚会

    上辈子同情心泛滥,下场却是手中空间宝物因为保护她而受损,不但害死哥哥,伙伴们更是对她失望至极。重回末世,她不再温顺,有人欺负哥哥?打!有人欺负姐妹?打!手持宝物,在末世她不求独霸一方,只为有个安宁生活。生活很美妙,遇上大佬乖乖抱大腿,没想到大佬居然要养她一辈子?大佬单膝下跪:小小,我有大把晶核,有房有车,考虑一下?她:……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男女主不圣母圣父,但有身为人应有的基本的善良。双洁,原创作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缺陷,麻烦评论点出。最后谢谢各位仙女阅读,笔芯。】
  • 南也

    南也

    这是一个男女主青梅竹马,一起回归自己原本世界的故事。他们一出生便与众不同,是突然出现在福利院门口的,身上分别绑着自己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但在这个世界上活不过25岁。她的双腿先天性残疾,做了一生的轮椅,他从未有过嫌弃,只是怕自己比她大3个月,自己走了她怎么办?他爱她入骨,为她的腿从小学医,为保护她没日没夜练习武功。她也爱他,为了他学了全国各地的菜式菜肴,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坐着轮椅去医院接他下班回家吃饭。快到25岁时他一日比一日忙,他什么也没说她什么都明白。她与他来于虚无归于虚无。
  • 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

    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

    张贤亮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杂志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宁夏劳改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到宁夏文联任编辑,专业作家。重新执笔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有《张贤亮选集》四卷、《感隋的历程》四卷及《张贤亮作品精萃》七册等多种文集出版。代表作有《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河的子孙》《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青春期》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