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1100000017

第17章 路标(3)

我们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意义上谈到符合。比如,看到桌子上有两个五分硬币,我们便说:它们彼此是符合一致的。两者由于外观上的一致而相符合。它们有着共同的外观,而且就此来说,它们是相同的。如果我们就其中的一枚硬币说:它是圆的,这时,我们也谈到了符合。不过,这里是陈述与物相符合。其中的关系不是物与物之间的,而是陈述与物之间的。那么,物与陈述又在何处符合一致呢?从质地上看,物与陈述显然是不相同的。硬币是由金属做成的,而陈述根本就不是物质。此外,从外形上看,硬币是圆形的,而陈述根本就没有外形。另外,硬币是一种货币,能用来购买物品,但关于硬币的陈述从来就不是货币,自然也就无法用它来购买物品。但是,尽管有上述诸多不同,陈述作为一个真实的陈述却与硬币相符合。而且,根据流俗的真理概念,这种符合乃是一种适合。完全不同的陈述如何可能与硬币适合呢?或许它必得成为硬币并且以此完全取消自己。这是陈述绝对做不到的。一旦做到这一点,那么陈述也就不可能成为与物相一致的陈述了。在相称中,陈述必须保持其所是,甚至首先要成其所是。那么,陈述全然不同于其它一物的本质在哪?陈述又是怎样通过守住其本质而与一个它者——物——相适合呢?

在这里,适合的意思不可能是不同物之间的物性上的同化。还不如说,适合的本质取决于在陈述与物之间起作用的那种关系的特征。当然,单靠这种“关系”还是不确定的,在其本质上还是未曾得到论究的,这样,所有关于此种适合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争执,关于此种适合的特性和程度的争执,就会陷入空洞。但关于硬币的陈述将“自身”

系于这一物,因为它将这一物表象出来,且就这个被表象的东西来说,这一表象的东西在其主要方面处于何种情况中,有所表象的陈述就像对一个如其所是的被表象之物那样来说其所说。这个“像……”那样涉及到表象及其所表象的东西。在此,在不考虑所有那些“心理学的”和“意识理论的”先行之见的情况下,表象意味着让物对立而成为对象。作为如此这般被摆置者,对立者必须横贯一个敞开的对立领域,而同时自身又必须保持为一物并且自行显示为一个持留的东西。

贯穿于对立领域的物的这一显现实行于敞开之境中,此敞开之境的敞开状态首先并不是由表象创造出来的,而是一向只作为一个关联领域而为后者所关涉和接受。表象性陈述与物的关系乃是那种关系的实行,这种关系原始地且向来作为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但一切行为的特征在于,它持留于敞开之境而总是系于一个可敞开者之为可敞开者。如此这般的可敞开者,在严格意义上的可敞开者,在早先的西方思想中被经验为“在场者”,且长期以来被称为“存在者”。

行为向存在者保持开放,所有开放的关联都是行为。按照存在者的种类和行为方式,人的开放姿态各不相同。任何作业与动作,任何行动与筹谋,都处于敞开领域之中,在其中,存在者作为所是和如何是的存在者,才能适得其所且成为可道说的。而只有当存在者本身向表象性陈述呈现自身,以至于后者服从于指令而如其所是地道说存在者之际上面的情形才会发生。由于陈述遵从这样一个指令,它才指向存在者。这样指引着的道说便是正确的,这样被道说的东西也是正确的东西。

行为的开放状态赋予了陈述以正确性;因为只有通过行为的开放状态,可敞开者才能成为表象性适合的标准。开放的行为本身必须要让自己来充当这种尺度。这意味着:它必须担当起对一切表象之标准的先行确定。这归于行为的开放状态。但是,倘若只有通过行为的这种开放状态,陈述的正确性(真理)才是可能的,那么,首先使正确性得以成为可能的那个东西就必然具有更为原始的权利而被看作真理的本质。

所以说,将真理当作陈述的惟一本质位置而指派给它的做法,也就自动失效了。真理原始地并非寓居于命题之中。但与此同时也派生出一个问题,即开放的和先行确定标准的行为的内在可能性的根据的问题,惟有这种可能性才能赋予命题之正确性以那种根本上实现了真理之本质的外观。

正确性之内在可能性

先行确定一种定向,指示一种符合一致,这种先行确定已经自行开放而入于敞开之境,已经为一个由敞开之境而来运作着的结合当下各种表象的可敞开者自行开放出来了。这种为结合着的定向的自行开放,只有作为向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的自由存在才是可能的。这种自由存在指示着迄今未曾得到把握的自由之本质。作为正确性之内的可能性,行为的开放状态植根于自由。

表象性陈述从何获得指令,去指向对象且依正确性与对象符合一致?为什么这种符合一致也一并决定着真理的本质?而先行确定一种定向,指示一种符合一致,类似这样的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只有这样来发生,即这种先行确定已经自行开放而入于敞开之境,已经为一个由敞开之境而来运作着的结合当下各种表象的可敞开者自行开放出来了。这种为结合着的定向的自行开放,只有作为向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的自由存在才是可能的。这种自由存在指示着迄今未曾得到把握的自由之本质。作为正确性之内的可能性,行为的开放状态植根于自由。真理的本质乃是自由。

但是,关于正确性之本质的命题不是以一种不言自明替换了另一种不言自明么?为了能够完成一个行为,由此也能完成表象性陈述的行为,乃至与“真理”符合或不符合的行为,行为者当然必须是自由的。然而,前面那个命题实际并不意味着,作出陈述、通报与接受陈述,是一种无所拘束的行为;反之,这个命题倒是说:自由是真理之本质本身。在这里,“本质”被理解为那种首先并且一般地被当作已知的东西的内在可能性的根据。但在自由这个概念中,我们所思的却并不是真理,更不是真理的本质。因此,“真理”(陈述之正确性)的“本质是自由”这个命题就必然是令人诧异的。

将真理之本质设定在自由中——这不是将真理委屈于人的随心所欲吗?人们见真理交付给人——难道还有比这更为彻底的对真理的葬送吗?真理在此被压制到人类主体的主体性那里。尽管这个主体也能获得一种客观性,但这种客观性也还与主体性一起,是人性的且受人的支配。

错误与伪装,谎言和欺骗,幻觉与假象,简而言之,诸多的非真理,人们理所当然的将它们归咎于人。但非真理确实也是真理的反面,因此,非真理作为真理的非本质,便理所当然地被排除在真理的纯粹本质的问题范围之外了。非真理的这种人性起源,仅仅是根据对立去证明那种“超出”人而起支配作用的“自在的”真理之本质。形而上学将这种真理看作不朽的和永恒的,是不能建立在人之本质的易逝性和脆弱性之上的。那么,真理之本质如何才能在人的自由中找到其保存和根据呢?

对“真理的本质是自由”的命题的排斥态度依靠的是一些先入之见,其中最为顽固的是:自由是人的特性。自由的本质无须,也不容进一步的置疑。人是什么,尽人皆知。

自由的本质

关于自由的本质,海德格尔这样解释:一个正确的表象性陈述与之相称的那个可敞开者,是一向在开放行为中敞开的存在者。向着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的自由让存在者成其所是。于是,自由便自行揭示为让存在者存在。换句话说,自由的本质便是让存在者存在。

关于真理与自由的本质联系的思考驱使我们去讨论认识本质的问题,着眼点是保证我们获得对人(此在)的被遮蔽的本质根据的经验的那个方面,这种经验事先将我们置于原始地本质现身着的真理领域之中。但由此也显示出:自由之所以是正确性之内的可能性的根据,那是因为它是从独一无二的根本性的真理之原始本质那里获得其本己的本质的。

最初,自由被规定为对于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来说是自由了。那么,应该如何来思考自由的这一本质呢?一个正确的表象性陈述与之相称的那个可敞开者,是一向在开放行为中敞开的存在者。向着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的自由让存在者成其所是。于是,自由便自行揭示为让存在者存在。

通常,当我们放弃一件早已安排好的事情时,我们就会说到这个存在。“我们听其自然吧”,意思就是我们不要再干预它,不要去碰它。在这里,让某物存在有放任、放弃、冷漠、乃至疏忽等消极意义。

但是,“让存在者存在”一词却并没有疏忽和冷漠的意思。“让存在”乃是让参与到存在者那里。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它理解为对当下照面的或寻找到的存在者的单纯推动、保管、照料和安排。让存在——即让存在者成其所是——意味着:参与到敞开之境及其敞开状态中,每个似乎与之俱来的存在者就置身于这种敞开状态中。作为“让存在”,它向存在者本身展开自身,且将一切行为置入敞开之境中。让存在,本身就是展开着的,是绽出的。着眼于真理的本质,自由的本质显示自身为进入存在者之被解蔽(解开遮蔽,下同)状态的展开。

自由并不是通常的理智喜欢任其借此名义四处流传的东西,即那种偶尔出现的在选择中或偏向于此或偏向于彼的任意。自由并非是对行为的可为和不可为不加任何约束。自由也不只是对必需之物和必然之物的准备。自由乃是参与到存在者本身的解蔽过程中去。被解蔽状态本身被保存于绽出的参与之中,正由于这种参与,敞开之境的敞开状态,即这个“此”才是其所是。

在此之在中,人才具有他赖以生存的本质根据,而这个本质根据长期以来没人接触过。在此,“生存”并不意味着一个存在者的出现和“现存”意义上的实在。但“生存”在此也不是“在生存状态上”意指人在身心机制的基础上构造出来的为其自身道德努力。绽出之生存植根于作为自由的真理,乃是那种进入存在者本身的被解蔽状态之中的展开。

倘若绽出的此之在——作为让存在者存在——解放了人而让人获得其“自由”,因为它才为人提供出选择的可能性(存在者),向人托出必然之物(存在者),那么,人的任性愿望就并不占有自由。人并不将自由“占有”为特性,而是绽出的、解蔽着的此之在占有人,以至于惟有自由才允诺给人类那种与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整体的关联,而这种关联才首先创建并标志着一切历史。惟有绽出的人才是历史性的人。“自然”是无历史的。

这样来理解的作为让存在者存在的自由是存在者之解蔽意义上的真理的本质的实现和实行。“真理”并不是正确命题的标志,并不是由人类“主体”对一个“客体”所说出的,且在某个地方“有效”的命题的标志;可以这样来理解“真理”,“真理”是存在者之解蔽,通过这种解蔽,一种敞开状态才成其本质。人类一切行为和姿态都在它的敞开之环境中展开。因此,人才能以绽出之生存的方式存在。

由于没一种人类行为都以各自的方式保持开放,且与它所对待的东西相协调,因此,让存在之行为状态,即自由,必然已经赋予它以一种内在的指引的禀赋,即指引表象去符合于当下存在者。于是,所谓人绽出地生存就意味着:一个历史性人类的本质可能性的历史对人来说被保存于存在者整体之解蔽中了。历史的罕见而质朴的决断就源出于真理的原始本质的现身方式中。

但是,基于真理在本质上乃是自由,因此,历史性的人在让存在者存在中也可能让存在者不成其为它所是和如何是的存在者。如此一来,存在者就被遮盖和伪装了。假象占据了上风,于此,真理的非本质突现出来了。不过,因为绽出的自由作为真理的本质并不是人原本就有的特性,所以,即便真理的非本质也并不是事后来源于人的纯然无能和疏忽。非真理必然源出于真理的本质。只是由于真理和非真理在本质上并非彼此互不相干,相反是共属一体的。这样,一个真实的命题才能成为一个相应地非真实的命题的对立面。于是,真理之本质的问题才达到问之所以问的原始领域中,当时,处于对真理的全部本质的先行领悟,这个问题也已经将对于非真理之沉思摄入本质揭示中了。对真理之非本质的探讨并不是事后补遗,而是充分地发动对真理之本质的追问的关键一步。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真理之本质中的非本质呢?假如说陈述的正确性并没有囊括真理的本质,那么,非真理也是不能与判断的不正确性相等同的。

真理的本质

关于真理的本质,海德格尔用了一句简洁的话提了出来,即揭示自身为自由。自由是绽出的、解蔽着的让存在者存在。任何一种开放行为都在“让存在者存在”中漂浮不定,且每每对此一或彼一存在者有所作为。作为参与到存在者整体本身的解蔽中去这样一回事,自由已经使一切行为协调于存在者整体。

真理的本质揭示自身为自由。自由是绽出的、解蔽着的让存在者存在。任何一种开放行为都在“让存在者存在”中漂浮不定,且每每对此一或彼一存在者有所作为。作为参与到存在者整体本身的解蔽中去这样一回事,自由已经使一切行为协调于存在者整体。然而,我们并不能将这种协调状态理解为“体验”和“情感”,因为这样做,我们不过是使其丧失了本质,且从那种东西出发对之做出解释而已。

同类推荐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三卷):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文本解读

    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三卷):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文本解读

    本书为作者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学研究系列《文本的深度耕犁》的第三卷。本书的研究内容是当代西方激进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如朗西埃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批判理论、斯洛特戴克的全球化批判理论、维利里奥的速度政治理论和斯蒂格勒的技术批判理论。本书的附录则是对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奈格里、哈特的《帝国》和维尔诺的《诸众的语法》的文本学解读。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锐而深刻,是了解当代西方左翼哲学思潮最前沿的重要研究成果。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热门推荐
  • 末世直播大拯救

    末世直播大拯救

    来自地球的赵非凡,走上了一条拯救人类世界的道路。“谁让我天生不凡呢!”赵非凡常常在心中感叹,“阿弥陀佛,我不拯救世界谁救世界!”(ps:本故事纯属虚构,本作者啥都不懂,如有异议,不要见怪。另:本文是第三人称)
  • 元末之丐帮传说

    元末之丐帮传说

    丐帮建于五代,兴在唐宋,明清衰弱,近代式微。泱泱第一大帮派,一等一的绝世神功。沦为明教的附庸帮派,之后成为打酱油存在,委实觉得可惜。丐帮衰弱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坚守襄阳的缘故。江湖的历史本不可逆转,直到某人的到来......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看的书!
  • 夜泪综漫

    夜泪综漫

    生命既将终结之时,就是旅途开始之时,在不同的时空,演绎着不同的(),揣怀着孤寂的心,一步步的前行着----直到一切化为虚无.为什么?你总是一个人,是因为你背离了整个世界吗?不,因为啊!被抛弃了呢?整个世界否定了我的存在.世界早已将我抛弃,所以,一直以来我只是一个人.--byyou时间,空间在不断的改变,我所能做的,只是活着,仅此而已.--by千夜如果你死了,那么我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by残念你要记得,我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by风彦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李大钊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李大钊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林伯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它以贴切的比喻、形象的语言,充分说明李大钊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所起的重要作用。西方资本主义侵入,对于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存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是空前复杂、严峻的。它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猛烈地冲击着闭塞的宗法的封建统治秩序,使中国的社会不能不进入空前的社会大变动中,进入新旧大更替中。这一切,也使这个民族的仁人志士,不能不为自己的民族免于灭亡的危机、并重新屹立于世界而前赴后继,不息奋斗!李大钊,就是奋进在这一历史潮流中的杰出人物。
  • 我在民国横行霸道

    我在民国横行霸道

    21世纪外科女医生解剖尸体时意外穿越,从此在民国佛挡杀佛、神挡杀神,正值逍遥快活时,某少帅直道:“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此开启漫漫追妻路,这一切究竟只是意外,还是命运的使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之主宰系统

    异界之主宰系统

    萧晨本是华夏神秘组织的特级保镖,因救人而遭一枪爆头,肉身惨死而真灵不灭,魂穿灵州大陆,成为了云海魔宗史上最弱弟子。主宰系统觉醒,最弱体又如何?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体质不行?我易筋洗髓,成就霸体资源不够?我丹药多如海,武学若繁星。别惹我,否则你会后悔出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属于我——萧晨
  • 闲侃历史

    闲侃历史

    历史故事的一些感悟,视角独特,一家之言。
  • 惹火娇羞小妻

    惹火娇羞小妻

    女人三分讶异七分娇羞,垂眸揪被,万分纠结,男人抿唇浅笑,好整以瑕。他光芒四溢却不近女色,不近女色却又独宠一人,将她护于心尖之上;这是一个“妻要从小养成”的故事,这里没有要死要活的虐,这里只有甜蜜蜜的宠。
  • 进击的方舟

    进击的方舟

    体弱多病年轻人,见义勇为拯救小女孩,意外身故后,带着对家人的思念,穿越到新世界的故事!本书有热血,有机甲,有同伴,有感情!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