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60100000025

第25章 秣兵砺马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各友好国家纷纷派使者前往沈阳吊唁。十月,明朝宁远巡抚袁崇焕也派都司傅有爵、田成及李喇嘛(即喇嘛馏南木坐)等三十四人来为努尔哈赤吊丧,并祝贺新君皇太极继位。这个举动,多少令人感到意外。后金与明一直处于交战状态,双方并无吊死问疾的交谊。原来,袁崇焕此举却别有打算。自从他守宁远击败后金兵,深受朝廷信任,累次升迁。这时,朝廷废除经略,把山海关内外的防务全数交给他负责。他一意要恢复关外失地,很想探听后金的虚实。正好努尔哈赤去世、太宗继位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所以,他名为吊唁,实则是借机刺探后金内部军政情报。太宗也有清醒的头脑,他完全明白袁崇焕的意图,便来个将计就计,对这些来客热情地款待,处处表现大方,财用丰盛。这时,恰好大贝勒代善出征喀尔喀扎鲁特部落凯旋归来,太宗有意要让明使观看他的军容之盛,邀请他们随同他出迎十五里,阅示胜利战果,还赏给李喇嘛一峰骆驼,五匹马、二十八只羊。傅有爵一行在沈阳住了将近一个月才走。临走时,太宗派方吉纳、温塔石带七个人随明使去宁远,回访袁崇焕,献上貂、参、银两等礼物,另有他的一封信,大意是:你停息干戈,遣李喇嘛等来吊丧,祝贺新君继位。我岂有它意,你既以礼来,我当以礼往,所以遣官向你致谢。关于两国和好之事,我父汗往宁远时,曾给你致书,要求将此信转达给你们的皇帝,但至今未见答复。你们如对这封信作出回答,想要两国和好,我才考虑表示我的态度。

后金遣使来访时,袁崇焕立即报告了朝廷。熹宗下达旨意:“骄则速遣之,驯则徐间之,无厌之求,慎勿轻许……严婉互用,操纵并施,勿挑其怒,勿堕其狡。”袁崇焕据此旨意,很快就把方吉纳打发走,也不接受太宗的信,理由是,信的封面书写“大金”与“大明”字样并列,有失“天朝”尊严,无法向朝廷转达。他连信也没有,就让方吉纳原封带回,既不复信,也不派使者。第一次接触便毫无结果地告吹了。

太宗对此不以为然。他打算再给袁崇焕写信,商谈停战讲和。此时,他正要用兵朝鲜,非常需要暂停对明朝的战争,以和谈来牵制明军,可使他无后顾之忧。他指令达海、库尔缠与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会议,起草书信。过了一个月,已经是天聪元年正月,他令方吉纳、温塔石为使共九人再次去宁远,送上致袁崇焕的一封信。信的大意是:

我们两国之所以打仗,是因为当年你们辽东、广宁的守臣高视你们的皇帝如在天上,自视其身如在霄汉。天生诸国君王,都不能自主,备受你们藐视欺凌,难以容忍,因此向“天”奏明,兴师致讨。惟有“天”公正,不论国家大小,只论事情的是非。我国按理行事,才得到“天”的护佑,而你们国处处违理,非止一端,我可以为你们说清。如,癸未年(1583年),你国无故兴兵害死我的两位祖宗,这是一。癸巳年(1593年),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部与蒙古会兵攻打我,你国并未前来支援,以后哈达再次侵犯我,你国又不来相助,己亥年(1599年),我出兵报复哈达,上天把哈达交给了我,你国却庇护哈达,逼我把俘获的人口归还给它,却被叶赫部掠去,你国则置若罔闻。你们既然称中国,应秉公主持正义,但对我国不援助,对哈达则支援,对叶赫听之任之,竟如此偏私,这是二。你国虽然挑起事端,我仍然愿意修好,故于戊申年(1608年)双方刻碑划界,杀白马黑牛,向天地宣誓说:两国的人不得越过疆界,违者定遭惩罚。然而,癸丑年(1613年),你国出兵保护叶赫,侵入我界,这是三。双方又曾立下誓言:凡有越边境者,见而不杀,必受牵连。你国的人偷出边界,扰乱我疆域,我据誓约将其杀死,你国却说我擅杀,扣我使臣纲古礼、方吉纳。索要我方十人,在边界处杀死,以图报复,这是四。你国不但出兵保叶赫,还把我国已聘的叶赫女人改嫁给蒙古,这是五。你国还发兵焚烧我守边的房舍,又将界碑私移到我方三十里外,夺我疆土,我方人民赖以生存的人参、貂皮、五谷都被你国夺取,这是六。甲寅年(1614年),你国听信叶赫之言,遣使欺凌,这是七。我的大恨,有此七件,至于小愤,一言难尽。现在你们如认为我对,愿意两国友好,应拿出黄金十万两、白银百万两、缎百万匹,布千万匹作为和好的礼物。和好之后,两国往来通使,每年我方赠送东珠十颗、貂皮千张、人参千斤,你国以黄金万两、银十万两、缎十万匹、布三十万匹回报我方。两国如能建立友好关系,应向天地立誓,永远遵守不变。你即以上述条件转奏给你们的皇帝。不然的话,我就认为你仍愿意战争不愿和平。

清太宗在这封信里,仍坚持努尔哈赤“七大恨”伐明的方针,重申战事发起之端。责任完全在明朝方面。为了表明承认错误和友好的诚意,他要求明朝必须拿出大批金银财物给后金,实际是要明朝赔偿损失。如果明朝不答应他的条件,他就继续对明朝发动军事进攻。

三月,袁崇焕和李喇嘛各给太宗回了一封信,派杜明忠为使,随同方吉纳等去沈阳面谒太宗。袁崇焕的信写道:从上次来信,知汗(指清太宗)渐渐恭顺天朝(即明朝),愿息兵戈,使部落百姓得到休养。这一好心,将来一定得到上天的保佑而使汗强大起来,前途不可限量。往事七件,汗家抱为长恨,而我能无动于衷吗?但追思往事,穷究原因,不过是我边境不法之人与汗家的不良部落口舌相争,致起祸端。作孽之人,即遭刑戮,难逃天怒。我不必一一列举,而汗亦知。如果都说得清清楚楚,那只有问问那些长眠地下之人。这些口舌之争,我不但希望我皇上把它忘掉,而且也希望汗同样把它忘掉。然而汗家十年战斗,驱赶夷夏百姓,肝脑涂地,血洒辽东,天愁地惨,极悲极痛之事,都为此七宗(即“七大恨”),难道我就无一言可说吗?今南关、北关何在?(辽)河东、河西死者就仅是你方十人?辽沈界内之人生命不保,还问地里的禾苗吗?所以,汗的怨恨已雪,正是意得志满之日,可我天朝却是难以容纳不平之气。如今,想要修好,已占城池作何退出?已俘官民男妇作何送还?这就看汗之仁明慈惠、敬天爱人了!然而,天道无私,人情忌满,是非曲直,明明白白,各有良心,偏私不得,我愿汗再深思。一念杀机,就会给人间带来无穷灾难;一念生机,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我又愿汗考虑而后行。象来书中所列诸物,以中国之大,我皇上之恩养四“夷”,并不在乎这些东西之多少。但无此先例,多要东西违背天意,恐怕连汗自己也会知道该怎么办。汗刚遣使往来,又进兵朝鲜,这是为什么?我文武将士因而怀疑汗说的话言不由衷。兵未撤应立即撤回,已经撤回来的不要再去,以表明汗的盛德,停止战争,将前后事情讲析明白。汗信中取动气之言,我不便向朝廷报告。但信使往来,我皇上还是知道的。

李喇嘛的信,盛称佛教,要求后金停止战争。当然他是帮着明朝说话的。

袁崇焕的信,完全拒绝了清太宗的“七大恨”,把双方的多年战争归结为边疆之民相互口舌争执引起的。他断然拒绝太宗的赔偿要求。相反,他要太宗将辽东和人民一并归还明朝。这种针锋相对的意见,太宗是不能接受的。这时,他已派大军进入朝鲜。无暇西顾,袁崇焕则乘机修复锦州、中左所、大凌河三城的防御工事。工程正在加紧进行时,接到镇守皮岛的毛文龙和朝鲜告急文书,袁崇焕派水师援毛文龙,派赵率教等九将率精兵逼近三岔河,作为牵制之势。很快朝鲜被征服,赵率教等也领兵退回。袁崇焕要求太宗从朝鲜撤军,并保证以后不得加兵朝鲜。这也是太宗所不能答应的。四月间,太宗又致答书一封,逐条驳斥了袁崇焕上封信中的所有论点,坚持弄清是非为讲和的首要条件。其次,明朝必须付给后金讲和“礼物”。不过,这次太宗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让步。在政治上,他愿意降格,把自己列在明朝皇帝名之下,但不得与明臣并列。经济上,将上次信中所开列的礼物数目减半,规定明朝方面出黄金五万两、银五十万两、缎五十万匹、棱布五百万匹。这是“初和之礼”,后金以东珠十颗、黑狐皮二张、元狐皮十张、貂鼠皮二千长、人参一千斤作为回报。和好之后,明朝每年送后金黄金一万两、银十万两、缎十万匹、棱布三十万匹。后金给明朝为东珠十颗、人参一千斤、貂皮五百张。

这封信刚抄写完,使者就要出发,这时有从明朝逃来的人说,明军正在抢修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的工事。恰巧察哈尔部的使臣来到,也证实了这个消息。太宗很生气,马上又写了一封信,指责袁崇焕诈称和好,乘机备战,不守信义。他抛出,如真心讲和,应先划定双方的疆界。为了表示抗议,太宗决定不派和谈代表,只把这两封信交给明使杜明忠带去。袁崇焕也抗议后金入侵朝鲜,停止遣使,罢和议,对太宗所提的各项要求和建议置之不理。因此双方中止了和谈。这年十月二日,太宗直接写信给明朝皇帝,呼吁停战讲和,但毫无反响。

和谈中断了将近两年。到天聪三年(1629年)正月,太宗主动给袁崇焕写信,提出恢复和谈,他在信中就征朝鲜的事作了解释,希望不要因为朝鲜问题而误了两国大事。为表示诚意,太宗作了一个重大让步:去掉天聪年号,奉明朝为正朔,只书写“己巳年”(即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

到了四月,袁崇焕才复信,信写得极简单,不提议和的条件,只含糊地声称:和也有“道”,“非一言可定也”。太宗马上回信,说明和好之“道”的四项条件。(一)令满汉人因战乱离散的,应归于一处合居;(二)划定国界,明以大凌河为界,后金以三岔河为界(三)明朝给铸大金图汗印;(四)明朝纳讲和礼物数目可以重新考虑。太宗派了一个叫白喇嘛和另外几个人持书前往宁远,去了很长时间,不见回来。听明朝逃来的人说,白喇嘛等已被扣留。太宗于六月间连续两次写信,要求袁崇焕迅速放人,以七月五日为限,如不见人回来,便认定袁有意扣留。果然,到限期前,白喇嘛等回到沈阳,还带来袁的两封信。其中一封谈到,原辽东人逃到辽西,其先人坟墓均在你占的一方土地上,他们能不思念吗?你的想法脱离实际,我不敢向朝廷报告。礼物事,只要修好,可以答应你的要求,至于铸印封典,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下来的。另一封信只是解释使者迟归的原因,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这二封信使太宗很气愤,他立即答复,就辽东人坟墓事,斥责袁的本意仍在图谋夺取辽东,坚决予以拒绝。更使他恼火的是,二、三年来,他给袁崇焕及明朝的信件,提出的和谈条件,袁都没有向朝廷报告,使他始终不得派使臣去北京面谒明朝皇帝。他写道:你这种作法,“较大辽之欺金,殆有甚焉。”最后,他强硬地表示:事情既然如此,“我岂能强令和好乎?”

袁崇焕复信,答复说:“你如诚心,我岂能骗人?你如实心,我岂能虚伪?一代兴亡。都是天意所定,岂能欺骗虚伪所为?但是,十年争战(按:1619年萨尔浒战役到1629年正好是十年。),今天想一朝解决,即使能力再大,也非三、四人所能决定,又非三、两句话就能结束。总之,都取决于皇上明断罢了。”谈了这么久的和平,结果又都推到朝廷方面去了。

这也难怪袁崇焕。起初,他主持议和并没有报告朝廷。他的本意,是以议和为缓兵之计,争取时间,以加强关外宁锦等重镇的防御。不久,他将议和的事奏报朝廷,熹宗曾表示同意。但很多朝臣反对议和,认为是重蹈宋金议和的覆辙。因此熹宗又改变主意,屡次下达旨意,不准议和。说:“边疆以防御为正,款事不可轻议。”袁则坚持议和,反复说明他的策略。当太宗进兵朝鲜,群臣纷纷弹劾袁崇焕,说后金敢于入侵朝鲜,是“和议所致”。袁不服,上书辩解:“关外四城虽延袤二百里,北负山,南阻海,广四十里尔。今屯兵六万,商民数十万,地隘人稠,安得所食?锦州、中左、大凌三城,修城必不已。业移商民广开屯种,倘城不完而敌至,势必撤退,是弃垂成之功也。故乘敌有事江东,姑以和之说缓之。敌知,则三城已完,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金汤益固矣。”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袁崇焕议和的真实意图。经此辩解,熹宗表示谅解。不难看出,从明朝方面来说,议和一开始,就毫无诚意可言,它对后金所提议和条件,一是敷衍,二是拖延。凡太宗的信件都被袁扣压,不上奏朝廷。因为不是真和,也就没有必要把对方的要求转报朝廷。

崇祯继位后,袁崇焕提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的战略。议和作为一种策略,崇祯并不反对。他说:“朕思讲和不过,足羁糜之术,质不是长策,如须要严兵固守,不然就与他战。”一句话,议和是明朝对后金战守的一种辅助手段。后来,崇祯连这个策略手段也不要了,指示:“逆奴罪在必歼,屡谕严拒,不许接口(此字缺)片字。”极力反对议和。

从后金方面来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毫无诚意议和。经过群臣讨论,太宗认识到,和谈对后金有利,它不只是个权宜之计,而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他要通过和谈,稳定局势,取得足够的时间,来巩固和积蓄自己的力量。如达成协议,从明朝获取大量物资财富,就会有助于增强后金的国力,一旦时机成熟,他便撕毁协议,兴兵伐明,一举成功。这就是以和谈的手段来达到“自固”的战略目标。因此太宗和谈的心情尤为迫切,也显得心诚意坚。为了诱使明朝上钩,他一再让步,明确表示,他可以去天聪年号,奉明朝为正朔,接受封典,讲和礼物从减,等等。他只坚持一个条件,即保留他的辽东地盘,余无它求。但是,明朝不是北宋,它始终以宋金议和为戒,决不上太宗的当。结果,谈了三年,双方信使往来十余次,信件交换频繁,毫无点滴进展。尽管如此,太宗一直把和谈当作一面旗帜高举着,一面进行战争,一面要求明朝与他和谈。明朝越是不理睬,他越是高唱和谈,表明他伐明是不得已之举,以争取政治上主动,取得社会舆论的同情与支持。自袁崇焕死后,崇祯下令,有敢言和者死。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谈论议和了。

同类推荐
  • 修炼静心美丽的女人

    修炼静心美丽的女人

    顺其自然,即可得静忙碌。宁静而致远,现实之中,能够超越功利的追求,在杂乱中求静,繁纷中求无,乃是人的纯朴精神的真实体现,学会平静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堪称悟透了人生,这才堪称是拥有大智慧的最美丽的女人!
  • 每天进步一点点全集

    每天进步一点点全集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由于比别人聪明多少,而只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坚持不懈地改进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会让我们每天充满信心每天进步一点点,会让我们的智慧得到不断的增讲,人生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真正美丽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由于比别人聪明多少,而只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坚持不懈地改进自己。
  • 成功之路——当代女性求职择业

    成功之路——当代女性求职择业

    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女性来说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严峻的现实,当代女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就业?本书为你说明。
  • 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本书内容除讲述人脉的建立、深度开发、维护等常识外,还包含心理学、营销学和哲学、礼仪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生动具体的实例,重点阐释了构建人脉的意义、理念、方法和实战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结识工作中的亲密挚友,赢得领导的青睐,创造惊人的业绩,最终借助人脉杠杆的力量撬开自己的财富之门。
  • 活学厚黑学活用心理学

    活学厚黑学活用心理学

    本书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精彩文章,内容涉及到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
热门推荐
  • 回归都市巅峰

    回归都市巅峰

    混沌时期,盘古与三千混沌神魔大战,一滴混沌邪魔的精血意外滴落在混沌石中,吸收了精血的混沌石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最终在现代破茧而出。。。。。。
  • 穿书女配之西凉曲

    穿书女配之西凉曲

    吐槽版: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是穿到一本书里,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穿到一本书里,却成为评风不好的反派女配,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以为自己就为"先知",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却发现有相同的穿越女和一个对自己有着复杂难辨的终极大boss,你会怎么办?
  • 穿越成男主的白月光

    穿越成男主的白月光

    这是一个穿越故事,也算是男主养成模式,本来想养的根正苗红,没想到在腹黑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说好的养大成婚,功成身退,却发现想走也走不了了
  • 神眼仙君

    神眼仙君

    修仙道,开神眼,夺造化,成大道。神眼仙君,震慑万古。这一切,都从盛金台上神眼开始,当方海一把抓住它的时候。
  • 情商力

    情商力

    情商力,是运用情商来帮助自己在人生中各个方面成功的能力。要运用好情商力,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它包含了了解自己情绪、控制自己情绪、自我激励、了解他人情绪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这五方面的能力。情商力就是这五种能力的综合。为了让每位读者更迅速有效的掌握情商力,更快更好的应用到我们生活与工作中来,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情商与情商力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归纳与总结,重新建造了一个“情商力模型”。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自如的应用情商力,帮助自己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取得更多的成功。
  • 三界修仙群

    三界修仙群

    一个单身18年的孤儿混迹在都市丛中,却意外加入一个修仙群,这个群非常奇特,分为人仙魔三个阵营.恰巧江鱼加入了天庭阵营开启了都市修真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女相盛晚秋

    穿越之女相盛晚秋

    在异国度里,她只是想完成救命恩人的心愿却不料高中状元,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作为官准则的她,只想一辈子在小县城里度过平淡的一生,却屡次得到上级的赏识,官位一升再升,更要命的是还有个冷面王爷时不时的过来,还有那个一直绕在自己身边的那个妖孽男,她只想说你们两个看对方不顺眼,但是能不能让我好好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