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58200000026

第26章 自然人性论与个人主义问题(1)

自然人性论和个人主义,是八十年代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近年来争论比较多的两个话题,我仅从我自己的研究来谈一谈学术界对这两个话题在认识上的发展过程。

自然人性论问题

八十年代所面临的问题:革命禁欲主义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牵涉到人性问题。为什么在八十年代会成为主导性的话题呢?这跟人们的文革经验直接相关。如前一讲所谈到的,当时主导的人性观的最大的特点,一是强调人的非动物化,二是强调人的非个人化。非动物化就是把人所有的欲望都看成是罪恶,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克制人的欲望;非个人化则强调人是集体的,要将个人的东西压抑到最大限度,这实际上是一种所谓的“革命禁欲主义”,它在文革时期发展到顶端。文革有两个影响最大的口号,一个是“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一个是“狠斗私字一闪念”,甚至将这种观念仪式化了,叫做“早请示,晚汇报”,每天请示、汇报的内容就是面对着毛主席像,“狠斗私字一闪念”,报告、忏悔这一天自己曾经有过的“私心杂念”,成为一种仪式就标志着对人的个人欲望的压抑,已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这样的忏悔不是始自文革,我记得在念大学的时候,反右运动以后,曾有运动,也是要求将个人的隐私,最隐蔽的东西坦白出来,以示忠诚。非个人化,不允许有私欲,也不允许有隐私,只要求人将最个人化的东西全部暴露。这样的运动后来发展到非常荒谬的地步,你说得越丑陋,越耸人听闻,越光荣。这也是有传统的,延安后期有一个“抢救运动”,谁坦白自己是特务,就给谁戴大红花、骑大马,而且开小灶,请他吃特别伙食。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平时虚荣心就比较强,喜欢出风头。上了大学以后,在交心中,看到别人都在坦白,得到表扬,而他没有什么可坦白的,反倒弄得灰头灰脸。为了制造“轰动新闻”,他脑子一热,就去坦白:“我曾经有过一闪念:想暗杀毛主席!”显然是编出来的。当天表扬了他,第二天就抓了起来,为这件事吃了几十年官司,怎么也说不清楚。事情虽然荒唐,却很能说明问题的本质:所有这些“非动物化,非个人化”的人性论,以及相关的这些运动、仪式,都是制造精神迷乱,但它打着的却是美好的旗号。

在文革结束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达到了荒诞程度的,近于可怕的所谓革命的禁欲主义。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现实话题变成一个理论问题,于是就有了“人性论”的讨论:“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所提出的“自然人性论”就引起了八十年代的学术界,特别是我这样搞现代文学的学者的关注。

八十年代对“五四自然人性论”的阐释

“五四”时期的自然人性论是针对传统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五四”面对的是中国传统禁欲主义,而如前所说,八十年代我们面对的是革命禁欲主义,所以两个时代所面对的问题确有相似之处。关于“五四自然人性论”的研究,在我的学术著作里主要集中在两篇文章:一篇收在《周作人论》里,叫《性心理研究与自然人性的追求》;另一篇《话说周氏兄弟》中讨论周氏兄弟的妇女观和儿童观时,也提到了自然人性论。

“五四”时期周作人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题目叫《人的文学》。

首先讨论“人”,强调人是一种动物,但又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一种进化的动物,一种有精神性的动物。因此,人有肉与灵,神性和兽性两个方面。首先,人是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基础,作为基础的是人的本能的欲望,是人的兽性。比如爱情,首先是生理上的吸引,爱情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的性欲。但人既然是精神性的动物,那么,人的爱情,就不仅是生理上的吸引,还包括情感、人格的牵引。在周作人这些“五四”先驱者看来,人的动物性和精神性,肉和灵,是可以统一的。人有自然的本能,也有超越本能的理性,这两个方面都属于人的本性。凡人的自然欲求均不能阻挡而只能疏通,要让人的本能欲望自然发泄,但同时人也有精神追求,人有情与理两个方面,有情欲也有理性,理性会自然地约束人的情欲,二者可以达到一种平衡。应让人的这两个方面,兽性与神性,本能欲望和精神理性,都自然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自会形成相互的补充、制约,达到自然的平衡,而不要人为地去干预:这就是“自然人性论”。

在八十年代我们阐释“五四”时期的“自然人”的时候有几个重点:首先是强调对人的自然本能的肯定,要批判“性不净”思想。鲁迅家乡就有一个习惯,人挑水桶,第一桶是可以用的,第二桶是不可用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挑水的时候屁股可能会撞到第二桶水,因此是不干净的。所以周作人写过《上下身》,说人的观念中以为以肚脐眼为分界,肚脐眼之上都是美的,肚脐眼之下都是丑恶的。“性不净观”

是怎么产生的?周作人认为它其实是一种人的蛮性的残留,是一种原始迷信的残留。古代的人本能地认为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衍之间有一种神秘联系。所以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夫妻在田野里性交能使五谷丰收,但是如果是非法的野合就可能使庄稼欠收,在未婚制度下会导致人口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男女间的私人问题在原始社会就成了公共问题,“五四”时期的“性不净观”就是这种原始蛮性的残留,要给予批判。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就是:人的一切生命的本能都是美的、善的,都应该予以满足。这就赋予了人的本能的欲望以一种善的、美的品质。这应该是一种破天荒的观念。

周作人从人的本能是美而善的一点出发,提出他要为荡妇辩护。

传统观念认为荡妇是最不好的,传统观念里对女性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荡妇”,一个是“圣母”,女人要当圣母而不要当荡妇,圣母就是指女人履行她繁衍的职责,而荡妇则是指女性满足她本能的欲望。在传统观点看来,圣母是好的,荡妇是不好的,周作人于是要为荡妇辩护。

虽然我们说爱情不仅有本能的欲望还有人格的牵引,但如果对某些人来说,主导爱情的就只是本能的欲望,应该怎么看呢?周作人要为她们辩护,就是说为性欲而性欲也是有价值的。他进而就提出来了,对颓废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颓废一直以来就是个坏词,而周作人提出他也要为颓废作辩护。他认为颓废无非就是对生命的欢乐的追求,这种追求看似有点毒性,但他认为这种毒性毒得有点儿甜味儿。他认为中国人太缺少对生命的欢乐的追求了,因而中国人也没有对死的快乐的追求,既无死之欢乐,也无生之欢乐,所以中国人是太乏味了。追求生之欢乐和死之欢乐的颓废,在中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这种观点在八十年代也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当时我在北大讲这些的时候台下的学生也很欢迎,对于禁欲主义而言这的确是思想的一个很大的解放。

然后就是关于性和文学的问题。“五四”时期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就出现了。《沉沦》是最早从性、本能方面来写人的爱情的。但实际上他并非单纯写性,虽然其中有比较露骨的性描写。有一个年轻诗人叫汪静之,他写了这样一句诗:“我瞟了一眼我的情人。”在今天我们觉得这根本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瞟一眼他的情人?这一个“瞟”字就引起了很大风波。周作人首先出来谈了性和文学的关系。他说,性既然是人性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东西,性是人性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文学就应该表现性。

而且他提出来,在性爱的过程中,人的精神处于最敏感、最活跃、最自由的状态之中,所以通过对性的描写,能够最微妙地表达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他从这样的角度来肯定性和文学的关系,当时他还做了保留,他说这样的描写性爱的作品应该主要让成年人、有性生活经验的人来读,而不能让未成年的孩子来读,在八十年代这种观念也引起了积极的回应,我记得张贤亮在《绿化树》中对裸体的女性进行了描述,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

“五四”时期引起八十年代共鸣的另一个命题,是强调性生活是个人的事情。周作人认为两性生活只要不造成畸形的后代,性是完全个人的,别人不能干涉。所以周作人提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当时有些道学家喜欢管别人的性生活,周作人就指出那些道学家本人可能也是性生活最泛滥的人。他甚至提出,男女之间在性的问题上如果出现什么毛病,应该原谅,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周作人甚至说了一句在八十年代仍然很骇人听闻的话,他说:“我的女儿是不是处女,这我一点也不感兴趣。”在强调性的个人化和对于性的宽容态度的背后,还隐藏着他对于人性弱点应该宽容的观点。他说:“我最厌恶那些自以为毫无过失,洁白如鸽子,以攻击别人为天职的人们。”他说人性的弱点是应该被原谅的。徐志摩就是一个因为性爱而引起轩然大波的人,但周作人是喜欢徐志摩的,他说徐志摩这个人确有很多缺点,但缺点也只会让人觉得他更可爱。

我们在八十年代就强调了“五四”时期的自然人性论的这几个方面。强调人的本能欲望,强调对人在性问题上的宽容态度,强调性和文学的关系,等等。但我对周作人的观点也提出了一个批评。因为周作人是主张在人的纵欲和性欲之间要有一个适当的平衡,他强调反对禁欲主义不能走到纵欲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在我的著作里对他的这个观点提出了批评。我认为他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中庸之道。从表面看起来,一方面不反对人的自然情欲,一方面又主张节制。这看起来是很好的,但是中庸之道是在自然情欲和理性都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人为地将二者合而为一,从表面看起来毫无偏颇,避免了片面性,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但实际上是一种早熟甚至残缺不全。我认为搞中庸会使得两者都不能充分发挥,反而弄了个不伦不类。

九十年代遭遇的尴尬

这就是八十年代我们对自然人性论研究的概况。但是历史发展是无情的。今天再来看那时的研究,就发现了某种尴尬:当年为荡妇辩护,今天荡妇已经成了光荣;当年肯定人的自然本能,今天变成了人欲横流;当年对禁欲主义的批判,今天发展成了纵欲主义;当年对人的非动物性的批判,今天发展成了人的动物化。记得鲁迅曾说过:“倘以表现最普通的人性的文学为至高,则表现最普遍的动物性---营养,呼吸,运动,生殖---的文学,或者除去‘运动’,表现生物性的文学,必当更在其上。”(《“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现在,真的出现了“表现生物性的文学”,而且也打着“表现最普遍的人性为至高”的旗号:历史真的会嘲弄人。

纵欲主义与禁欲主义的结合

而我们要追问的是,这样的思想、文化、文学现象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这样一种欲望泛滥的根源在哪里呢?我以为它还是存在于九十年代以来的社会结构当中。钱权交易演变为钱权色交易,败坏了整个民族的风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了纵欲主义。在今天,禁欲主义和纵欲主义是同时存在的。如果你们看了《我向总理说实话》,就会发现有些农民靠男的打工、女的卖淫来生活,所以纵欲主义的背后暗藏了很多悲惨的东西。同时还有那些底层民众,在基本生活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不可能有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性压抑依然是严重存在的。

对“自然人性论”的历史与现实的具体分析

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提醒我们:在对八十年代所进行的“自然人性论”的介绍、传播与讨论进行反思时,要有一个历史与现实的具体的分析态度。我以为至少要作三方面的分析:一要看到:它所面对的是文革时期达于极致的革命禁欲主义,它是从这样的问题意识出发的,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二是要正视:它也因此遮蔽了一些问题,比如强调人的本能欲求的合理性,批判人的“非动物化”的倾向,却对人的“非动物性”,即其“精神性”方面有所忽略以至遮蔽,对所要批判的“人的‘非动物化’”倾向中的某些合理因素缺乏具体分析,而采取了笼统否定的态度,这样的理论的片面与偏颇对后来的向“动物性”方面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因此,今天有必要来进行反思。但这样的反思,却不能走到对“自然人性论”的全盘否定的极端——这就是我要强调的第三方面的分析:不仅要看到它的历史合理性,也要看到它的现实合理性:尽管如前所说,纵欲主义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病害,思想、文化上的主要倾向,但禁欲主义的存在,就决定了自然人性论所具有的启蒙、批判的功能依然存在。

我们不能总在“欲望至上”与“精神至上”两个极端间来回摇摆,我们可以随着问题意识的变换,有不同的强调侧面,变换我们的言说重心,但一定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对自己在特定语境与问题意识下的言说,保持一种清醒,警惕其可能形成的某种新的遮蔽。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言说相对化:一方面,要有自信,相信它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否则就不用说了,但另一方面,又要有自省和自警,看到其有限性,承认其限度。这其实就是赋予自己的言说以某种开放性:它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有着不断吸取、开拓新的思想资源,自我调整、发展的更大空间。

同类推荐
  • 艺文轶话

    艺文轶话

    《艺文轶话》系文史勾陈考订类文章选集,是偏重于艺文考订和文学批评的文章,根据作者同题图书加以增删。《艺文轶话》最早由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曾获中国作协举办的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后经修订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再版。
  • 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

    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

    《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中描述了尘世的欢喜,故乡的风景,小山沟里的浪漫以及远方的美好。作者从小就依恋着家乡,大学毕业后通过文字与影像,记下家乡的风物人情,母亲、午饭、理发、外婆家、乡间的草、孩子……稳重饱含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文字朴实生动,文笔流畅。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 大国形象:中国积极应对亚洲金融风暴

    大国形象:中国积极应对亚洲金融风暴

    本书介绍了中国积极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故事。内容包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推动国际金融合作、中方积极参与援助等。
  • 为什么唐朝会出现李白

    为什么唐朝会出现李白

    本书包括《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为什么唐朝会出李白》、《宋徽宗的光荣与耻辱》、《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等作品。为祝勇近年散文创作的经典之作。全面展示了祝勇追求散文写作趋于开放化、更接近人性和人心、更接地气的决心。在祝勇的散文中,没有被空洞的形容词填充得满当的文章,他摆脱了不管是时代还是散文传统加诸在他身上的层层束缚,自由自在地在文字的世界中调兵遣将。
热门推荐
  • 他自缥缈来

    他自缥缈来

    许你一世安常存,许你阳光时时念,时时念你有阳光
  • 生命安宁

    生命安宁

    人生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书中,威廉·欧文教授运用斯多葛主义深邃的心理探索与有效的实践技巧,为我们描绘新生命的路线图。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低焦虑,释怀过去,将心力聚焦于生命中能够控制的事务上;能让我们更好地对付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我们从马可·奥勒留那里学会取舍,从爱比克泰德那里学会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当然,这种生活的艺术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内心归于从容和安宁。
  • 末代龙裔抓根宝

    末代龙裔抓根宝

    当无秩序状态出现在世界八个角落。当铜色巨塔走动,时间洪流重塑。当三大圣神陨落,红色巨塔颤动。当龙裔皇族失权,白色巨塔陷落。当雪色巨塔崩裂,无主大地淌血。吞世者于是苏醒,命运巨轮将由最后的龙之裔转动。——————《龙裔之书》我,最后的龙裔,将这个世界拯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玥的礼物

    十玥的礼物

    “喜欢”是一件无需隐藏的事,但我们,为什么越来越不会“爱”了?异地恋的难处便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每一个孤独的夜晚,加油,熬过异地,就是一生。
  • 生命规划师

    生命规划师

    ..................【让地球休息一会...】...................................................
  • 内向的恋爱物语2

    内向的恋爱物语2

    第二话是坂本二代目来到这个满是传奇人物二代目的班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肉之悟

    灵肉之悟

    灵肉之悟触摸到的话题,其实是很前沿、很“尖端”的,也很一点儿独辟蹊径的创新意识。如人、人性、人类的发展、生命、本能、思想,以及与人相关的诸如超善恶、直觉、超觉等等,还有东方神秘主义之类的话题,都是一些高难度、高抽象的领域,也是一些永远众说纷纭的领域。
  • 半妖红颜

    半妖红颜

    李诗梦,爹娘被杀,一门惨死,流落人间,潦倒度日。一朝变化,再临风口浪尖。不求高居人上,不求长生不死,只求报了血海深仇。一不小心,竟重振了轩辕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