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53900000012

第12章 文治武功,开创盛世(4)

在成祖的励精图治下,永乐年间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其时宇内富庶,赋人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地方府县仓廪蓄积丰富,仓底陈粮达到腐烂不可食用的程度,可见明成祖整治得非常得法。

明成祖朱棣虽然以武力起家,但他更重视用道德教化来稳固统治,他主张恩威并施,使人心服口服,从而获得盛世局面。

在解决民族关系的问题上,成祖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卓有成效的是“改土归流”。

沐氏镇守云南,开始于洪武时沐英、沐春父子。沐春死后,其弟沐晟继续镇守云南。沐晟与封在昆明的岷王不和,成祖了解此矛盾后,徙封了岷王。沐晟请求皇上发兵征讨车里(云南南部以景洪为中心的大片地方),成祖多次下令斥责沐晟政事烦扰,号令纷更,要求沐晟怀柔车里,不可轻易兴兵,注意云南民族地区的安定。

洪武时期,由于贵州的水西女土司奢香向往中原文化和太祖招抚政策得当,而且“开赤水之道,通龙场之驿”,贵州与外界的联系加强。成祖即位后,命令熟悉贵州情况的大将镇远侯顾成守贵州。因顾成是一介武夫,成祖一再告诫他不可穷兵黩武,喜功好事,而应该老成持重,顺情而治。后来因为贵州思州、思南二田姓土司互相仇杀,屡禁不止,成祖密令顾成携精干将校潜入,将二田姓土司擒拿,贵州改土归流的条件成熟。公元1413年,明成祖设置了贵州布政司,从此贵州作为一个省区成为明朝的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成祖还补救了太祖晚年因急躁处理而遗留的若干南方交通不便地区的民族问题。在那些地方恢复土司设置,使之与朝廷关系正常化。如设置贵州西部的普安安抚司,恢复因吴面儿反抗而废去的古州、五开为中心湘黔交界处的湖耳等14个蛮夷长官司和鄂西、思州、九溪等土司。

明成祖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公元1416年,当全国内政大有进展,北征取得许多捷音的时候,礼部尚书上表请封禅泰山,此时的明成祖并未侈心膨胀,他明确表示:“今天下虽无事,四方仍多水旱疾疫,安敢自谓太平?”又说封禅之事并不是《六经》上所记载的古礼,不必一定要去遵循。百官连连奏庆云见、甘露降等祥瑞请贺,他都不准,唯独南阳献上“瑞麦”,他觉得高兴,他希望这是他统治的国家出现丰收年的吉兆。

明成祖文治武功不仅在明代诸帝王中是一个佼佼者,而且就是与颇有作为的历代明君相比也毫不逊色。事实证明,明成祖不愧为一代明君,他迅速地操纵了明初的残局,并且屡屡推出重大举措,如修万里长城、委派郑和下西洋等等,均在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他即位之初,对先朝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并且利用科举制来笼络地主知识分子,他选择官吏力求因材而用,这些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十分注重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认为“家给人足”是天下治平的根本。因此在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防止农民破产。此外,还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保证军粮的供给,派人到江南治水,疏浚吴淞。通过这些措施,他执政时期的经济成为明代的最高峰。

康熙:一代圣君,光照日月

康熙皇帝是清朝众多皇帝中最出色的帝王。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削撤三藩,大小事务都由他一人处理,南收台湾,北拒沙俄。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华帝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奠定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

康熙是清朝的第二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他8岁丧父,同年登上帝位,10岁丧母,少年天子成了孤儿。虽然身份是皇帝,但是他真正执掌政权还有一段艰险的斗争之路要走。

康熙的父亲顺治帝去世前曾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位大臣共同辅佐幼主康熙。奸臣欺主年少,在他的周围很快出现了一股以辅政大臣鳌拜为首的邪恶势力。

鳌拜原在四名辅政大臣中名列第四,但是,索尼年老早逝,遏必隆早被鳌拜收买过去,苏克萨哈则被鳌拜诬陷致死。从此以后,鳌拜在朝中大权独揽,结党营私,迫害异己,根本不把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朝中大事多由他说了算,稍不顺意,他就在皇帝面前挥舞拳头,大吵大闹。康熙早就想动手把他除掉,但鳌拜手中握有重权,在各个部门里都安插有他的亲信,弄不好会天下大乱,葬送整个大清的基业。

少年康熙,聪敏过人,他表面上不动声色,读书学习,研究历代帝王治国之道。实际上,他已经开始策划铲除鳌拜集团的准备。康熙表面上对鳌拜非常顺从尊重,并且不断给他加封“一等公”、“太师”的尊号,以此麻痹鳌拜。据说,有一次有人密告康熙说,鳌拜久不上朝,暗地里图谋不轨。康熙立即带人直奔鳌拜府邸。鳌拜府邸的卫士见皇帝驾到,急忙要去禀报,被康熙喝住。康熙和侍卫径自进入鳌拜寝殿,鳌拜见皇帝突然来临,顿时神色紧张,忙行叩见之礼。康熙用眼色让侍卫搜查鳌拜的睡床,翻开席子,发现一把锋利的匕首。鳌拜见状,有点狗急跳墙的样子,正要发作,不料康熙帝却毫不在意地笑笑,说道:“刀不离身,是咱们满人的旧俗,辅政大臣时时不忘祖训,实在可嘉可奖!”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就这样缓和下来了。只是从这次以后,康熙帝下定决心要除掉鳌拜。

几天以后,康熙传谕要鳌拜到御花园观赏牡丹。鳌拜像往日一样,大摇大摆地进午门,过太和殿,正要向御花园走去,迎面碰见了康熙皇帝,他赶快上前叩拜。没料到康熙却严厉谴责他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图谋不轨的罪行,并立即命令一帮训练有素的摔跤能手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接着公布了他的三十条大罪状,投入监狱。与此同时,康熙快速做出部署,逮捕并且处决了一大批鳌拜的死党。以鳌拜为首的这股邪恶势力,终于从政治舞台上被铲除下去。这一年,康熙皇帝才刚刚16岁。从此以后,正如康熙皇帝自己所说的那样:“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

撤藩的机会终于来了

“三藩”是指靠引领清兵入关,镇压农民起义起家,投靠清廷的三个汉族军阀。一个是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一个是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还有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也最为跋扈。他在云、贵经营十多年,手中军事力量雄厚,兵员达十余万之多。云、贵地区成为了他的独立王国。当时朝廷给云、贵二省督抚的敕书,都要写上“听王节制”四个字。吴三桂可以随意提拔官吏,朝廷所选的文武官员到云南,都被他收买了。在经济上,他垄断了地方财权,中央户部不得过问他的财政收支。同时,他还大肆兼并土地,不仅将云南明代黔国公沐氏的田庄全部据为己有,还将已归农民耕种的明代卫所军田占为己有。盘踞在广东、福建的尚可喜、耿精忠,也都是各霸一方,大搞独立王国,根本不听朝廷调遣。

“三藩”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清朝政权的统一,同时,朝廷每年还要供给他们两千余万两黄金的兵饷,在经济上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迫使康熙帝不得不考虑撤藩的问题。

撤藩的机会终于来了。公元1673年三月,尚可喜因年老请求回辽东老家养老,并让他的儿子尚之信继承平南王爵位,留守广东。年轻的康熙皇帝抓住这一时机,只同意尚可喜回辽东养老,不同意尚之信留守广东,并决定撤藩。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云南和福建。吴三桂和耿精忠为了试探康熙皇帝的真意,也假意上书请求撤藩。康熙帝收到他们的上书后,召群臣商议。不少大臣慑于吴三桂的军威,怕引起大乱,都主张不要撤,只有少数大臣主张撤藩。康熙自有主张,断然下令撤藩。他说:“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撤藩令下达以后,吴三桂率先发动叛乱。他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以恢复明朝做幌子,招拢人心。但当初可是这位“冲天一怒为红颜”的藩王,引领清军入关,亡了明朝的天下,谁还肯相信他是为了复兴明朝呢?所以,响应的人很少。公元1674年三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在福州发动叛乱。公元1676年二月,尚之信也在广东开始叛乱。其他与吴三桂有联系的汉族将领也纷纷开始叛乱,一时之间,叛乱之火几乎燃遍了大半个中国。

叛乱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动。一些大臣竟然提议处死主张撤藩的大臣,以讨好吴三桂。康熙不理会这些不切实际的建议,立即开始部署兵力,准备武力平叛。他先是捕杀了吴三桂留在北京的长子和孙子,以表平叛的决心,接着下令停止撤销平南、靖南二藩,将吴三桂孤立起来;调遣八旗精兵驻守湖北荆州,阻止叛军渡江;派兵进入江西,切断吴三桂与耿精忠的联系;稳住西北局势,先以精兵击败陕西提督王辅臣,然后又恢复他的官爵。这样,吴三桂完全陷入了军事上的孤立。

年轻的康熙帝在这一重大事件面前,毫不慌乱,善于谋略,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经过长达8年的武力征讨,至公元1681年,“三藩”叛乱终于全面平息。

东南收复台湾,西北平息叛乱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孙权就派将军卫温进驻台湾。元代,中国政府在澎湖列岛设立巡检司,专门管理台湾和澎湖诸岛。可是到了明末,荷兰殖民者趁大陆混乱之机,派兵占领台湾,统治了38年之久。直到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才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据守台湾。平定三藩之乱的军事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康熙立刻做出了收复台湾的决定。

公元1681年,郑经在台湾死去,他的儿子郑克塽袭位。台湾内部政局不稳,此时正是统一台湾的大好时机。于是,康熙一面下令在福建沿海集结兵力,打造船只,一面命令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充分做好准备,制定作战计划。为了首攻必胜,康熙帝花了整整两年时间进行准备,并于公元1683年批准了施琅的作战计划。就在当年六月十六日,施琅率领战船三百艘和经过多次水战演习的两万多士兵,从福州出发,挥师直捣台湾的门户——澎湖岛。两军在澎湖海域进行了七天七夜的激烈海战,清军终于击溃了郑克塽的守军,占领了澎湖岛。郑克塽集团人心惶惶,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外逃,有人主张抵抗。正在这时,康熙指示前线的施琅,展开政治攻势,力争和平收复台湾,转告郑克塽等人,只要他们投降,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并且给予优厚待遇。于是,郑克塽率部投降了清朝。

台湾统一以后,康熙对前来投降的郑氏政权的官员将士采取了宽大政策。封郑克塽为正黄旗汉军公,康熙帝还特别下诏说,郑克塽的父亲郑经和祖父郑成功不是“乱臣贼子,可以归葬南安”。

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康熙在台湾正式设立了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同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副将两员,驻兵八千。并不断将沿海一带的居民移往台湾,大大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使东南海疆的防御得到巩固。

东南刚刚稳定,西北又起叛乱。公元1690年,噶尔丹率领两万多叛军从呼伦河一带南下,攻入内蒙古地区,很快就打到离北京只有几百华里的乌珠穆沁。一时间,叛乱席卷了西北广大地区,严重威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要不要平息噶尔丹的叛乱,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西北地区荒凉落后,放弃不治最好,出军征战,不一定能打得过噶尔丹。连当年曾建议康熙统一台湾的李光地,都阻止康熙前去平叛。大家都认为平定噶尔丹的叛乱不容易,一时间,反对康熙出征的人在朝廷内占到了多数。

但是,年轻的康熙帝目光远大,坚决反对国家的分裂,反对放弃西北地区,认为只有武力平叛,才能最终停止战争,只有从根本上铲除叛乱,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姑息养奸,必将引起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公元1690年六月,康熙帝毅然决定,御驾亲征。八月,两军在离古北口400多华里的乌兰布通相遇。噶尔丹将成万头骆驼缚足俯伏于地,驼背上加以箱垛,蒙上温毡,排长队,形成“驼城阵”,自立其中,企图阻挡清军进攻。康熙帝命令清军用炮火猛击“驼城阵”。经过一番激烈拼战,噶尔丹大败而逃,主力几乎被清军全歼。

噶尔丹诡计多端,为了保住性命,他改变了态度,向康熙修书投降,保证对清朝臣服,永不反叛。但是,康熙看穿了噶尔丹的阴谋,他向将帅指出:“噶尔丹不可信任,如不加防备,万一有事就要反悔。”

果然,公元1695年,噶尔丹又率领3万人马沿克鲁伦河大举向南进犯。面对又一次燃起的叛乱战火,康熙决定再次亲征。他运筹帷幄,分兵三路:一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防范东翼;一路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军西进,切断噶尔丹的归路;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直迎叛军主力。当年五月,康熙率领的中路军与叛军主力在克鲁伦河遭遇。战斗刚一打响,叛军全军溃散,仓皇而逃。康熙率军穷追不舍,连赶5日,叛军逃到昭莫多时,与费扬古的西路军相遇。经过一番激战,噶尔丹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噶尔丹只带数骑逃去。

为了消除隐患,康熙抓住战机不放,公元1697年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在清军的重兵包围之中,众叛亲离,自己也一病死去。至此,噶尔丹发动的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终于被康熙平息下去了。

康熙在危难中登上帝位,在清除鳌拜后才独掌权柄,从此,他以超群的胆识和兼容并包的胸怀,开始治理被战争破坏得伤痕累累的大清。他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息噶尔丹叛乱,在历次战争中都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他还平定了准噶尔部蒙古贵族分裂势力的动乱,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同时,康熙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如治理黄淮河流,奖励垦荒,蠲免赋税,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编纂《明史》、《全唐诗》等;在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他本人对西方科技的学习,他是中国古代唯一懂得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皇帝。因此人们说他,虽然不像历代开国君主那样流血拼命、新开基业,却也雄才大略、武功盖世。

同类推荐
  • 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与报纸杂志编辑记者和同道朋友的访谈对话辑录。全书充满思辨的魅力、激情的光芒和实践的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富有深刻的启迪。
  • 全球打黑行动

    全球打黑行动

    本书是一本最新的全球打黑档案,以各国政府打黑大事件为主要线索,囊括了全球跨世纪的打黑大事件及过程。
  • 责任高于一切

    责任高于一切

    本书针对企业对其员工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深刻地剖析了在企业中“责任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
  •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全党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的序幕。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没有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乡镇人大工作实用问答

    乡镇人大工作实用问答

    本书根据新修改的宪法,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人大代表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和近几年来作者对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新的体会,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编写。重点围绕代表法,联系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际,特别是针对乡镇人大工作现状,阐释了乡镇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常识、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用问答的形式,力图为乡镇人大代表依法有效履行职责和为乡镇人大工作者在工作上有所借鉴和参考提供一本集规范化、权威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读物。
热门推荐
  • 不悔仙君

    不悔仙君

    天道之下,能成仙之人少之又少一代仙尊之子李不悔后得奇遇踏上修仙之路_用最强武器,练绝世功法,为报仇杀人无数,却终生无悔,终得大道成为一代仙君
  • 我有一个女帝娘子

    我有一个女帝娘子

    人在家中坐,妻从天上来。某一天,江尘正在自己的快乐小屋里面吃着火锅,哼着歌,但突然之间一个拥有绝世容颜,倾国倾城的冰冷美女凭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二话不说,直接掀翻了他的旋转小火锅。然后这个冰冷美女冷冷的说,她是一方女帝,镇压世间而无敌,而江尘则是她的命中注定的夫君,现在必须立刻马上跟她成亲,不然的话就直接砍了他!“我的娘子是女帝?”江尘从懵逼,到茫然,再到狂喜,继而是绝望,然后是生无可恋,最后则是...仰天长笑,意气风发!“我的娘子是女帝,谁敢打我?”江尘屹立在山巅,俯瞰下方群情激愤,鼎沸喧天的无边人群,傲然说道,在无限作死的道路之上越去越远。
  • 妃本蛇蝎

    妃本蛇蝎

    一睁眼,穿了,还是个大哑巴,前世被姐妹合力栽脏虐死,死的时候连痛都没有叫得出来。刚醒来恶奴就在门外叫嚣,告诉你们这身子换人了!高门水深,贱人很多?不怕,她外号贱中之贱。什么?亲娘遗言要忍辱偷生,她占了这身子,就得帮这身子换个人生,活要活得嚣张,嫁要嫁得风光。再睁眼口齿流俐,孔武有力,冰眸吓得恶奴打滚跑二娘凶恶,囚车带她游街,去她封号,灭她尊贵;太后阴毒,照打不误,贵妃暗算,废其人生。什么?已经老姑娘了还未有人上门提亲。没人提亲就自己挑,这个七皇子不错,玉树临风,仙风道骨,美得一踏糊涂。什么?不娶?那就硬闯皇宫逼迫太后赐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临天下:王爷靠边站

    凤临天下:王爷靠边站

    自凌芸在青楼救下季洛宸后?凌芸邪魅一笑:“美人,你真美。”季洛宸脸色一黑:“女人,你想死。”几年后。“王爷,王妃和男人喝茶去了。”季洛宸眉头一皱:“随她去。”“王爷,王妃和男人约会去了。”季洛宸面色一沉:“她高兴就好。”“王爷,王妃要在男人家过夜……”“什么,快带我去。”季洛宸忍不住了。
  • 今生很幸运遇见你

    今生很幸运遇见你

    瞎编一波。叶公子叶辰和顾柒月一见钟情,原本浪荡的人生因为有了她而有了光彩,顾柒月也终于从心结中走了出来。两个人携手前行,共同努力,最后成功走到一起。
  • 淘气少女的风云战记

    淘气少女的风云战记

    雪,在天气最为冰冷的时候出现。人,在心灵深处已经不能相信任何事物,包括亲人的时候。也会在心里蒙上一层雪。那层雪,是很难融化的。而还有一些人,在心里的雪久久未消散后,那股寒气会演变成恒古不变的坚冰。融化不了的坚冰。她就属于这群人。然而,在她还未将雪变成坚冰时,他们将她拯救。然而就在她的心里没有设任何防护的时候,她的心上被狠狠扎了一刀,连累了家人。她靠自己挖掘出来的一个个谜团,将会一个个解开。然后,离去还是归来?默默还是高调?是再次展现真正的自我,还是要带上那虚假的面具一生一世呢?
  • 虫群噬星

    虫群噬星

    成为虫族的主宰,李顺生将虫族的力量赋予普通的人类让他们成为新生的种族虫人。并且控制着大股的虫群,他开始向那些占领地球的外星机械生命体发起反攻。但宇宙中的文明,又何止那些机械生命体?得到力量的李顺生,又怎么会满足只将侵略者赶出去?
  • 吞食天地之数据三国

    吞食天地之数据三国

    系统错误,魂穿吞食天地之诸葛孔明传的刘协身上。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快穿之男神,偶稀罕你

    快穿之男神,偶稀罕你

    【内含耽美,不喜勿喷】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配角逆袭系统的拥有者来说,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但七凉作为一个不负责任的系统拥有者来说,尼玛!劳资不干了!每天不是逆袭就是逆袭,不是攻略就是攻略!不如,把世界弄崩盘?系统:嘤嘤嘤…凉凉你要淡定啊…七凉:滚。系统:主神~~~凉凉要毁约~她说要去泡美兰(美男)~~主神挑眉:真的吗?凉凉~~七凉:系统你大爷……(咳咳,还是那句话,喜欢就收藏,不喜勿喷。谢谢)
  • 薄情王爷PK杀手妃

    薄情王爷PK杀手妃

    外界传言,太守家的二小姐天生痴傻木讷。但就是这个傻子,在姐姐大婚当天,夺了她姐姐的如意郎君。他是皇上二哥,当今的慕王爷,锦衣玉食良田千亩。却终日坐于轮椅,两腿垂垂犹如废人。但就是这个残废,用兵如神,运筹帷幄中叫一个部落一夜间无一生还。新婚夜,她成了他,唯一能看得上眼的完美棋子。每一次每一个来教训她的人,总能折了胳膊,摔了腿。一年后,皇军君临城下,逼皇帝退位。当时,她就站在皇帝身边,亲手用银针,将他全身血脉封住,把他送进天牢。再后来,他,黄袍加身,满朝臣服,后宫充盈。她却被人推出宫门,七魂散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