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4500000054

第54章 东汉的文化发展与经学传播思想(5)

笏,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第一句释词,指出古人为“无故”(即物故,指死去)者建碑,是为了传播其生前的文化成就和功业,为了便于传播,又往往把碑建立在行人来往的大路口显眼的地方。同时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古代的丧葬风俗和立碑功用的演变:最初立碑,只是为了棺材下葬的方便,后来才演化成美化祖先的传播工具。第二句释词,指出古代朝会时大臣所执的手板,实际上是一种传播工具——记录言语的备忘录。

王充《论衡》及其传播思想

一、王充与他的《论衡》

王充(公元27~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坚持批判神学,是一位唯物主义传播思想家。《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记载他的生平如下: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诤不合去。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女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哀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王充所处地位下层,一生过着贫困的潦倒生活,他敏感到东汉豪族统治下的政治腐朽和是非颠倒。“富商之家必夺贫室之财”的经济兼并和贫富对立,“庸人尊显”、“贤俊落魄”的人才错位和贵贱对立,都使他深感愤慨。尤其他看到统治者利用传播手段愚弄百姓的一派“虚妄之言”,更是无法容忍。因此他决心“考论虚实”,高举“疾虚妄”的批判大旗,写下了《论衡》、《政务》、《讥俗》和《养性》等著作,对当时以成为封建法典的谶纬神学和天人感应理论,展开了系列抨击。他在《论衡·对作》中叙述了自己写作的意图,同时阐述了自己的传播观点:

是故《论衡》之作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言也。故虚妄之言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以机(讥)世俗。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悦)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是故才能之士,好谈论者增益实事,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听者以为真然,说而不舍;览者以为实事,传而不绝。不绝,则文载竹帛之上;不舍,则误入贤者之耳。……虚妄显于真,实诚乱于伪,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朱杂厕,瓦玉集糅。以情言之,岂吾心所能忍哉!

他在这段文字里对“舆论传播”和“写作传播”强调了一个“真”字和“实”字,指出虚假的言论不废黜,那么华丽的言辞就无法制止;华丽的文辞泛滥,那么事实就不被重视。社会上一些好谈论的人随意增加和补充历史事实,添加华丽的语词,利用笔墨工夫制造空洞的文章,这是“虚妄之传”。假话传得多,听的人信以为真,照说照搬而不放弃,就会使贤良的人误听误传;看的人以为是事实,就不断传播开来,不断传播就会被文字记录下来。虚妄的比真实的还出名,真的却反被当成假的,使社会上的人不辨是非,不分黑白。这种情况,王充感到无法容忍,《论衡》的任务,就是要揭露那些失实的文章。

王充针对当时社会已经流行了上百年的“天人感应”说和“阴阳五行”理论,展开了积极的论辩,批判这些观点的虚妄性,揭露这些荒谬理论的欺骗本质,从而在中古史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论战。《论衡》虽然不是一部传播问题的专著,但是其中体现的传播思想非常丰富,而且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泛。

王充的著作中渗透了哲学思维,他的哲学观是时代的产物。王充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东汉前期。西汉末绿林、赤眉起义冲击了汉王朝最腐朽的一面,在农民起义血战下建立的东汉采取了一系列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社会出现了相对稳定期。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都有了较大进步。一些学者也开始尝试对宇宙结构作各种假设(如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张衡的科技发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的出现,冶铁业和造纸术的发明,……都为王充的无神论思想创造了社会条件和自然科学基础。在《论衡》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当时科学发展的最新发展和成果。

王充博览群书,自称“通人”。他的确吸收了各家学者的精华,他自己承认是“依道家”立论,“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认为“黄老之家,论说天道,得其实矣”,因而吸取黄老的天道论,又剔除其中的神秘成分。他对儒家思想进行无情的鞭挞,写了《问孔篇》和《刺孟篇》等,但同时保持着思想内涵上的联系。他强烈反对法家的“偏驳”,批判韩非“明法尚功”的观点,写了《非韩》;他驳斥墨家的有鬼论和经验主义,写了《论死篇》、《薄葬篇》;他指出名家的局限,认为名家“务折曲之言,无道理之较”,写了《感类篇》;他批评阴阳家“其文少验,多惊耳之言”,写了《寒温篇》,等等。另一方面,王充对司马迁、扬雄、桓谭等人的思想大加赞赏,并予以继承和发扬。

司马迁崇尚黄老之学,“因成纪前,无胸中之造”,以实写史,但被班固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而王充称为“汉之通人”,他说:“公羊高、谷梁寘、胡毋氏皆传《春秋》,各门异户,独《左氏传》为近得实。何以验之?《礼记》造于孔子之堂,太史公,汉之通人也。左氏之言与二书合,公羊高、谷梁寘、胡毋氏不相合。”扬雄反对怪异神命,创建《太玄》体系,被神学家们取笑,而王充推崇为“材疑(拟)圣人”,他说:“阳成子长作《乐经》。扬子云作《太玄经》,造于助(眇)思,极窅冥之深,非庶几之才,不能成也。”他还称赞说:“汉作书者多,司马子长,扬子云,河汉也;其余泾渭也。”“子长少臆中之说,子云无世俗只论。”桓谭坚决反对谶纬,被汉光武帝斥为“非圣无法”,王充却把他看作思想先驱,并对桓谭所著的《新论》一书给予充分肯定:“论世间事,辩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彼子长、子云说论之徒,君山为甲。”

特别要提的是,王充还从理论上和科学举证上彻底否定上古关于“天人感应”的互动传播思想,指出天没有感觉器官,因而也没有观念欲望,驳斥了把上天拟人化的虚构的传播系统。他在《自然》篇中说:

何以知天之自然也?以天无口目也。案有为者,口目之类也。口欲食而目欲视,有嗜欲于内,发之于外,口目求之,得以为利欲之为也。今无口目之欲,于物无所求索;于物无所求索,夫何为乎!何以知天无口目也?以地知之。地以土为体,土本无口目。天地,夫妇也。地体无口目,亦知天无口目也。使天体乎,宜与地同。使天气乎,气若云烟,云烟之属,安得口目!

王充进一步利用自然知识,指出把自然现象看作是“天”的感情传递给人的虚妄性质。当时一些迷信的人,认为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是“天”的情感的发泄,是“天谴”、“天怒”、“天罚”等,是“天”对人间的一种惩罚。王充对这些观点,运用科学知识一一作了批驳。例如他针对“雷是天怒”,批驳说:

盛夏之时,雷电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世俗以为……天怒,击而杀之。实说,雷者太阳之激气也。……盛夏之时,太阳用事,阴气乘之。阴阳分事(争),则相校轸,校轸则激射,激射为毒,中人辄死,中木木折,中屋屋坏。人在木下屋间,偶中而死矣。

……言雷为天怒,无一效。然则雷为天怒,虚妄之言。

人有喜怒,故谓“天”喜怒。推人以知“天”,知“天”本于人。如人不怒,则亦无缘谓“天”怒也。

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以言非独吾心,亦“天意”也。及其言“天”,犹以人心,非谓上天苍苍之体也。

王充十分明确地指出“天人感应”传播思想的本质:儒家动不动言“天”,目的是为了教化百姓,生怕愚昧的老百姓不服教化,就把自己的意思依托为“天意”。其实,所谓的“天”实际上是按人的本原造出来的神,“天”的喜怒,正是人的喜怒的幻化。王充通过深刻的批驳,把古代的“天人”传播回归到人际传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疾虚妄”、“重效验”的传播思想

自西汉董仲舒等提倡儒学、神化孔子以来,汉代学风日趋虚妄伪说,一些儒生专背诵儒家经典,以拘泥于文字章句,急于求取功名为事,王充对此深恶痛疾,决心扭转这股不良学风。他指出:

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苟名一师之学,趋为师教授,及时蚤(早)仕,汲汲竞进,不暇留精用心,考实根核。故虚说传而不绝,实事没而不见。

王充提出了师生传授过程中的弊端:前代儒生看不到经典文献中什么是学问的根本,对于经典中的问题也不加深究,往往凭空臆说;而后来学习的人,又轻信老师的理论,循本守旧,照抄照搬,不从理论基础上训练,学一些浮夸的词语,忙忙碌碌,一心只想跟上名师可以早早做官,从来不花时间去探究学说,去寻本究原进行考核。结果使虚假传播不断扩散,求实的作风无影无踪。他从反面论述中得出“考实”传播的思想。

王充认为虚妄传播的危害莫过于著书立说,因为白纸黑字,特别具有迷惑性;而如果说解的人又不加考察审核,广泛传播,更容易造成以假乱真的局面。所以他列举古代传著中出现的众多虚妄,并说: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夫幽冥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笼总并传非实事,用精不专,无思于事也。

写在书上的事,社会上的人一般都容易轻信,认为圣贤传下来的东西绝对假不了。如果看书的人用心不专,遇到事物又不加思考,一旦遇到真实而正确的书,反而被误作虚假的书。王充不得不感叹地说:“传书之言多失其实,世俗之人不能定也。”

王充认为即使是圣贤说的话,也不可能不存在点滴错误,所以在学习上他提出了互动传播的问题,即要善于发难,善于提出问题: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结有不可解,及其解之,用不能也。圣人知事,事无不可知。事有不可知,圣人不能知。非圣人不能知,事有不可知。及其知之,用不知也。故夫难知之事,学问所能及也;不可知之事,问之学之,不能晓也。

贤圣之才,皆能先知;其先知也,任术用数,或善商而巧意,非圣人空知。

关于认识传播的来源,王充激烈反对“生而知之”说。如上所说,事有可知有不可知,即使是圣人也不可能“全知”;所谓“先知”,也只是圣贤能善于学习,善于与人讨论并运用思考,其“先知”也不是“空知”,不是凭空什么都知道。因此王充反复指出“知物由学”,强调知识来源于后天的学习。他说:

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故称圣。(圣)则神矣。……曰:此皆虚也。

他在《实知篇》中列举16条事例,证明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不可能“先知”,更不可能“生知”。他明确指出:

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知心乱少,犹食腥谷,气伤人也。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也。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所谓圣者,须学以圣。……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生)知者。

知识对于不学习的人,就好比庄稼不能成粮食,粮食不能成米饭;有学问的人关键在于学习,在老师指点下趋于成熟,知识就转化对人有用的东西。王充并不否定人的智质各不相同,有高有低,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万物。不学习不发问,就是无知。即使是圣贤也要靠学习;世界上也没有天生就有学问的。

王充进一步指出,直接的感觉经验是认识事物的首要途径;人们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是借助耳目,但要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就不能光停留在耳闻目睹的感觉阶段上了。他说:

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能审知。唯圣心贤意,方物比类,为能实之。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诠订于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这段话的意思是:博通学问和有才识的人,即使博览古今图书,涉猎诸子百家,每字每句段落层次都贯通,也不一定能深入透彻地掌握。只有像圣贤等人那样运用心意,把学到的知识与客观事物比照,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实。论学如果不从思想深处注意精神意旨,仅仅依靠外部的感觉来确立是非标准,只相信感觉而不用心思考订正,这是用耳目来思考,而不是用脑子思考。用耳目思考,就会凭着虚假的现象来说话;以虚假的现象作比较的标准,那么真实的事情也会当作错的了。因此,是非的分辨不能只靠耳听目见,一定要发挥思维的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二者联系在一起,对其进行整合性研究。认为,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是廉洁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协调行政,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
  • 教有妙招

    教有妙招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育人是讲究艺术的。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慈祥仁厚的爱心和高超的育人技巧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不断完善育人的艺术方法应该是教师终身的追求。本书收集的150个育人范例,大部分是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育人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灵感和智慧的闪念成就的育人佳话;有的是在课间处理调皮学生闹事,使用巧妙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是用教师伟大的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育人中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收录其中引以为训。
热门推荐
  •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何当景瑞

    何当景瑞

    “你们说那个只有一张脸的苏芮?”“我怎么听说她其实唱歌跳舞都不赖,都是剪辑的锅啊?”“呵呵,你是不知道,人可攀上了程景和!”一本正经认真严谨对上假温婉贤淑,到底谁先撕下伪装的面具呢?
  • 厨神从蛋包饭开始

    厨神从蛋包饭开始

    陶燃做了一份流心蛋包饭,被人拍视频发到了视频网站上,然后他火了。这是一个厨艺很高超的强迫症患者在平行世界的美食圈叱咤(祸害)风云(厨师)的故事。这是个不务正业的厨子,偶尔还跨界写写歌拍拍电影。
  • 未来之西游

    未来之西游

    未来的人类世界是人与外星生命共同生存的时代,经过3亿年的磨合终于人妖和平共处的时候,但是人类没有发现的危机正在来临,先知先觉的机器人建立的佛教为了未来,促使各方势力来一次西游竞赛。过程有互相暗算,也有友谊,精彩的西游,不一样的西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狩猎世界

    狩猎世界

    旧魔法时代,体术和魔法构成了单兵作战的两大能力体系。然而,【猎奇王】甘道夫·潘多拉贡发掘了这个美丽世界的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地精的科学、异兽的契约、分裂的人格、传说中的大秘宝、龙血和魔石的妙用,无数的奇迹,从此走进了人类世界。狩猎与冒险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大狩猎时代】就此来临!这是一个冒险的时代,是猎人的时代!
  • 超级小能手

    超级小能手

    我是超级小能手,连御姐,萝莉,校花,美女明星......通通都不怕,我还怕啥?
  • 长安故辞忆

    长安故辞忆

    他是外人眼中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她是一个不起眼的嫡公主。当他遇上她。“爱妃,天黑了,该就寝了。”一个枕头飞过去“去死吧”
  • 哈佛口才课

    哈佛口才课

    150年来,很多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人,进入美国军界、政界和商界等领域,获得显赫的职位。
  • 月殇

    月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次次惨遭抛弃,一次次死里逃生,善良始终伴她左右,笑容始终随她身畔,但那隐藏在善良背后被伤地体无完肤的心,谁能帮她治愈,消失在笑容背后的满腹辛酸泪又有谁能看得见。是他、他、他、还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