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12200000017

第17章 最后岁月(3)

夜里11点左右,国民军开始行动。先头部队开达东四三条胡同东口南小街时,发现路口已有机枪布防,便停止前进,等待命令。双方对峙达3小时。

4月10日,国民军将领鹿钟麟等人联名通电,宣布段祺瑞之罪状。同一天,北京警卫司令部也,发出布告,宣布段祺瑞“祸国殃民”,本军“已采用严正办法,严行制止”。国民军还通过曹锟发出致吴佩孚的电报,望其与国民军合作对付奉系。

段皖是不会轻易退下台去的。4月11日早晨,段悄然遁入东交民巷,住在桂乐第李思浩居所。此前,他还特地派人赴天津。发出执政府、国务院的通电指出:

“本月九日夜半,鹿钟麟率兵围困国务院,截断交通,意图危害”,“一切政务无由执行”,“在此扰乱期间,所有捏造事实,假借名义之文件,概属无效。”

国民军呼吁与吴佩孚合作共同对付奉系,但是吴佩孚却先要国民军全部缴械,继而应允保留张之江1个师,复命令张之江与鹿钟麟下野交出部队,进而给鹿钟麟电报称“恨不能食汝之肉,寝汝之皮”。而奉系惟恐吴佩孚收容国民军,也加紧进攻北京城。14日直鲁联军兵临城下。15日,国民军全部退出北京城,扼守南口。临行前,邀集北京各界人士王士珍、赵方巽、熊希龄、王宠惠、吴炳湘等人组成“京师临治安会”,维持北京治安,由吴炳湘接收警权。

这时,段以执政身份任命唐之道为北京警卫司令,并将卫队旅拨归他指挥。16日,段祺瑞离开东交民巷,返回吉兆胡同,宣告复职,正式免去鹿钟麟的北京警卫司令之职,由唐之道继任。同时,他给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孙传芳等人发出电报,不惜纡贵屈尊,降低自己北洋元老、军校师长的身份,曲意奉承上述诸人,幻想各派还会公推他继续执政。为此,他指使唐之道与吴佩孚、张作霖进行联络;同时派皖军骨干曾毓隽到天津,找到吴光新,并联络张学良。

4月18日,吴佩孚复电唐之道,告知已任命王怀庆为京师警备总司令,并要唐之道师听其调遣。电报强调“望速将安福党人拘捕,并监视段氏”。照理,直皖战争后,曹锟、吴佩孚对段并未予以追究;二次直奉战争后期,段对吴也曾网开一面,尚属相当。何以此时吴佩孚对段祺瑞竟持如此严厉无情的态度呢?原来,吴佩孚于二次直奉战争后,退往湖北。鄂督萧耀南虽属直系,但在段皖压力之下,不敢收容吴。吴只得率决川、濬蜀两艘军舰漂泊于黄州的江面上。1925年春,段密令海军派舰偷袭黄州,打算捕获吴佩孚。前海军总司令杜锡珪偶从部下口中得悉此事,急电吴佩孚。3月2日,吴乘风雨大作之机,连夜率舰逃走,得以免做楚囚。这就种下了吴佩孚此时要令段祺瑞难堪的根子。

唐之道收到吴佩孚电报,无奈之下,只得将电文交给段祺瑞,请他自己“善处”。但此时段仍不死心,犹寄希望于奉系。然而,第二天收到的张作霖复电,语虽平和,却已明确表示不再可能拥段,曾毓隽、吴光新也自天津返回,报告说:“张学良表示奉天对维持现在政权没有信心,只能保护段执政安全离开北京。”至此,段祺瑞才确信恋栈不成,非走不可了。

一场冲突侥幸避免了,但皖系执政府危机却无法克服。段祺瑞见大势已去,即于1926年4月20日通电下野。

4月20日上午,段祺瑞匆匆发布命令,同意国务总理贾德耀、国务院秘书长邓汉祥、财政总长贺得霖、交通总长龚心湛等人的辞职,同时又在外交总长胡惟德不知情的情况下,特任其兼署国务总理,摄行临时执政职权。当天下午2时,在直鲁联军两个营士兵的护送下,段祺瑞率其子段宏业及亲信曾毓隽、梁鸿志、姚震、姚国桢、许世英、汤漪、龚心湛、曲同丰、吴光新等人,乘坐张学良调派的一列专车,驶离北京,前往天津。

段祺瑞到天津后,就通电全国:“决定引退。”至此,临时执政府存在了17个月后,终于在四面楚歌声中,颓然垮台。

段祺瑞在直皖战争中,仍留任北京,但这一次为何仓促逃往天津呢?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三·一八”惨案,段十分害怕学生们找他麻烦。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段祺瑞及其皖系、皖军出尽了“风头”,也吃够了苦头。当执政府时代结束后,他在民国舞台上的表演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段祺瑞下野后,回到天津。他自称为“正道居士”,每日吃斋念佛,十分虔诚。可这并没有让他真正看破红尘。他一直在等着皖系的幕僚们再创造机会,请他出山。可时局变幻始终未能如愿。段不甘心,想到了溥仪,想与他“合作再起”。可溥仪一想到当年的通电“逼宫”,又怎会与他合作。1928年,又是段的多事之年。他本想策划发起“和平运动”,呼吁南北停战,目的在于阻止国民党北伐。他本以为如果南北真停战,到时出面调解的合适人选非他莫属,便又可出山。他的呼吁却未获理睬。段又想请日本人干涉北伐,保护他在北京成立临时政府,替代张作霖。可日本人的回答是“我国政府认为,此事断然不行!”这促使段心灰意冷,对出山不再抱什么希望。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嫌一个“满洲国”不够了。又想成立一个“华北国”,段祺瑞又成了目标。正在这时,国民党为他发来电函,提醒他莫做“汉奸”。面对这份提醒,段愤愤地想:“我反对日本人分裂东北,反对成立伪满洲国,反对就地停火,我当然不是汉奸!但决不能被日本人利用,宁可永不出山,也不能成为日本人手中的溥仪!”下定决心后,段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愉悦和解脱。

1933年1月23日,南京各报均刊载了一条大字新闻,“蒋委员长亲迎段祺瑞”的新闻。新闻刊出后,立时引起全国性的反响。中国第一号人物为什么亲自出马迎接在野元老段祺瑞?久已赋闲津埠的段祺瑞为什么突然在此时南下金陵城?原来“九·一八”事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对于日本在天津拉拢段祺瑞和溥仪的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1931年11月2日土肥原在天津会见了溥仪。3天后,蒋介石的代表高友唐就到了津埠,其任务是游说末代皇帝南下或出国居住。溥仪《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高友唐说:

“国民党政府给他来了电报,叫他告诉我,国民政府愿意恢复优待条件,每年照付优待费,或者一次付给我一笔整数也可以,请我提出数目;至于住的地方,希望我选择上海,我如果要出洋,或者要到除了东北和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

高友唐怕溥仪不信任南京国民政府的许诺,又以遗老的身份(前清仕学馆出生),告知溥仪说:“优待条件恢复了,当然也得恢复帝号,假使想回北京去,也可以商量。”但是,日蒋两方所承诺的条件,孰优孰劣,这在溥仪的天平上是非常清楚的。《我的前半生》一书写道:“他(指蒋介石)给了我一个帝号,又哪能比得上土肥原答应的帝位呢?他能给我的款子,又怎么比得上整个东北呢?蒋介石再对我好,他能把江山让给我吗?”因此,溥仪把高友唐打发走后,没几天就追随日本军方偷渡到东北去了,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皇帝。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企图以“特殊化”为名控制整个华北地区,妄图建立一个“华北国”。日方活动对象第一个还是段祺瑞。1933年1月,日本在华北地区建立伪组织的风声越来越紧。

在此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稳住段皖不为日方所引诱,曾特别邀请段、吴二人参加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聘请他俩担任“国难会议”议员。但是,段祺瑞与吴佩孚都未应邀前往。

这一动向引起了南京政府的不安。蒋介石本来多疑。段祺瑞下野后,蒋介石认为,由于他过去的地位,他在北洋军人中仍有很大的号召力。因此对段祺瑞极力进行笼络。早在北伐胜利后不久,蒋介石就授意国民党皖籍要员吴忠信,并通过他的引见,在北京饭店和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见面。段宏纲曾经回忆说:

蒋对我说:“我亦保定陆军学堂学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因公务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会见后,蒋介石派吴忠信去天津见伯父,并送去2万元生活费。以后三四年也陆续送过巨款。这充分反映了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对段祺瑞政治态度的重视程度。南京国民政府还接受了高友唐游说溥仪失败的教训,通过新闻媒体展开舆论攻势。1933年初,上海《申报》曾登过这样一条消息:

“前临时执政段祺瑞,自十五年(1926年)卸政后,隐居津门专心念佛。‘九·一八’国难发生后,某国方面为达到某种阴谋,乃派遣浪人多名,向段游说,以‘三造共和’等甘言诱骗段氏。山海关事件发生后,浪人益形活动,以种种权利诱惑段氏。闻段氏主张,日方先取消傀儡组织,恢复“九·一八”以前状态,始可向中央商谈。而一般无耻汉奸甘为亡国奴,受某国指使而奔走者,亦大有人在。”

这是颇耐人寻味的一则报道,披露了“九·一八”事变后段与日方秘密往来的动向,隐含警告之意,决不允许段祺瑞充当第二个溥仪!但又网开一面说明,段祺瑞与其他汉奸是有区别的。与此同时,南京方面又调动社会各界上层人士的力量,对段进行争取工作。首先由上海市商会主席王晓籁致电段祺瑞,电报指出:日本用“以华灭华之计,……冀不血刃而全国入其掌握。试之于东三省而效,今又闻将试之于华北矣。”电文强调,日本要达到这个目的,必将收买一批汉奸以资利用。而“公资望历史”远远超过那些已被收买的人,“日人决不忘情于公,卑辞厚币,暮夜进说,实意中事”。王晓籁又以古代忠贞之臣为例,希望段祺瑞“以颜常山(果卿)、文信国(天祥)之正气对付彼辈,使阴谋消沮,并戒旧部勿为利用”。电文最后呼吁段祺瑞立即发表宣言,“俾定民志”。此刻的段祺瑞心情十分复杂。他在两次被日方拉拢而又冷落后,自知无论是日方或南京方面对自己都抱有疑虑。因此到必须当机立断的时刻了。所以当他接到沪上来电后,立即回电王晓籁,表示自己,“痛心国难,辱以正气相勖,自念以身许国,不后于人”的态度。

上海方面与段祺瑞互通电报后,以杜月笙为首的上海地方协会,在国民政府授意下,派出名流代表团北上。代表团团长为朱庆澜,主要成员有黄炎培(代表上海地方协会)、王晓籁、李组绅(代表上海商业界)、穆藕初(代表上海工业界)、许克成(代表南洋华侨)。代表团拟在抵达平津后分别拜访段祺瑞、吴佩孚,敦促他们早日南下,免得被日本军阀所利用。

困处愁城的段祺瑞得知沪上各界代表来意后,显露出犹豫不决的态度。

同类推荐
  • 罗斯福尼克松

    罗斯福尼克松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走下神坛的关羽

    走下神坛的关羽

    马蹄扬尘狼烟处,血泪英雄,戍装上阵,仗剑划开万里开幕,惊天动地壮烈事,问鼎华夏,折戟沉沙,洒血凝注千秋史书。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抗战初期,蒋介石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积极的,正面战场的忻口、凇沪、徐州、武汉等会战就是证明,宋美龄也亲上前线慰问伤兵,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出了特殊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宋美龄则从自已所代表的美英派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向蒋介石施加影响,对外外交折冲,继续推动抗战。蒋介石、宋美龄这对抗战期间的“第一夫妇”;就是在重庆这座中国的战时首都,度过艰难的抗战岁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热门推荐
  • 华夏时代

    华夏时代

    当世界还在争夺石油资源的时候,华夏早已禁止这种高污染的低级燃料;当米国人在为自己能重新登上月球的时候,华夏早已把目光投到了太阳系以外;当世界各国还在为日益不足的生存空间而展开争夺时,数十个星球早已插上了华夏的国旗;当“穿越”只是存在于大众的想象中时,刘洵早已在数个位面有了自己的地盘……这是一个属于华夏的时代!(想到什么写什么~)
  • 晨曦迟暮你却来得及时

    晨曦迟暮你却来得及时

    为了逃避家族联姻,两位主角纷纷逃跑,却阴差阳错的相遇,错不及防的整蛊,早有准备的互怼!每日都会相遇,每日见到都又会怼的昏天暗地,就在这每一天你一言我一语中,产生了对对方不一样的情愫。咦,这空中怎么弥漫着恋爱的酸臭味呢?都以为对方是普通人,结果两人互相拎起来抖了一抖,马甲掉了一地。
  • 斩龙术

    斩龙术

    乱世豪杰多自立,仓皇鼠辈敢称龙,我,陆渐,仗三尺寒芒,便要做天下第一杀手,斩尽这世间的伪皇!屠遍这天下的蛟龙!【新书求推荐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2个忠告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2个忠告

    “善于听取别人忠告的人有两大优点:一是把成功者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二是把成功者的教训变成自己避开的误区。”卡耐基的这段话,是他著名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提出的“忠告思想”。他强调: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不犯过失,你怎样减少犯过失的机率,则是一件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在这一点引起注意,因为每一次过失都会导致极大的破坏力。表面上看,“人生忠告”仿佛像教科书,死板而不具有灵活性,但是它积累的是人生成功结晶,可广而推之。本书的意义正在于此——以卡耐基关于青少年最重要的12个忠告为主题,抓住青少年在人生环节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条理分明地加以阐释,一定是有启示意义的。
  • 我若为狂
  • 总裁立正站墙角

    总裁立正站墙角

    “嗯~啊啊!老婆快一点,不要停,用力,用力!”看着眼前某人一脸享受满足的样子,鱼乐儿汗颜,不就是捏个肩吗?至于叫的这么.....吗?
  • 倾城妖孽,腹黑王爷瞧上逆天小姐

    倾城妖孽,腹黑王爷瞧上逆天小姐

    她,一代毒医,夺命杀手,已成功跃至世界顶峰,却不料遭遇背叛,意外身死。她,将军府大小姐,生性怯懦,又是绝对的丑女加废材,遭人欺凌,却不敢言语,又被府中长老的女儿们欺负,只因她小时迷恋太子,父母便以武力镇压,将亲事定下,就招来她们的嫉妒和疯狂的报复,惨遭毒打,最后被折磨而死。当她一睁眼,眸中怯懦散尽,代之无限风华,竟是毒医借了小姐身子还魂,是巧合?还是必然?手腕上那莹莹绿镯,告诉她,一切并不偶然。那便既来之,则安之吧。只是,她也不是好惹的,要想找她的麻烦,呵~那要看你有没有那个命。他,堂堂王爷,身侧万千少女追随,却面不改色,世人皆认为,他是断袖,惟有她知道,这人一见了她,便如饿虎扑羊……
  • 一路成年之怎样长大

    一路成年之怎样长大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杨苏然绝对不会寄出那封毁掉了她高中生活的信
  • 怨妴

    怨妴

    科学天才妹子龚玺被同为科玩社的科学天才邹君杀害后其魂因怨生妴。即使穿越到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里成为一个男生也身受其怨妴的怨毒。但厄难与造化并存,这怨妴是灾祸也是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