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7200000008

第8章 道教哲学(1)

一、哲学与道教哲学

研究道教哲学,先要把哲学的意义和研究的范围略加说明。道教的哲学虽然和一般哲学有所不同,但哲学的意义和哲学研究的范围当有其共同之处。

哲学的意义,在西方哲人的说法颇多,具有代表性的,如柏拉图说:“哲者真正智识之谓也,所谓哲学,即修得此真正智识之学也”。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者,覃思乎存在本身及其所属之学也”。(亚里士多德所著《形而上学》卷三)耶路撒冷说:“哲学乃理智之努力,旨在组合人生日常之经验及科学研究之结果,建立和协一致之宇宙观,以养悟性及情感之需求”。(耶路撒冷所著“哲学导论”)综合以上各说,都是以哲学为“爱智”之意。

我国古代原无哲学的名称,如就西方哲人研究哲学的方向和范围,来从我国各种学术中求出相同的学问,则有“道学”和“理学”等名词,颇和西方哲学相近。就我国文字的本义说:哲就是智。《书经·皋陶谟》有云:“知人则哲”,这原是指认识一个人,能清楚的了解这个人的就是明智。《礼记·檀弓篇》载有孔子临死时所作的歌,原有“哲人其萎乎”之句,哲人是孔子自称之词,用现代语意来说明,哲人就是哲学家,学就是有体系、有条理的学问,哲和学两个字并列起来的意义,就是明智的学问。

道教出自道家,道家所追求的知识,虽然和西方哲人所追求的知识不同;道家所探求的道学或理学,虽然和我国儒家的道学和理学不同,但其探究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知识问题则是相同的。问题相同,探究出来的答案不同,正可以看出中、西哲学各种学派的不同之所在。

现在一般哲学就研究的范围来说,都不出上面所指出的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知识问题。道教哲学所探究的宇宙问题,构成道教自然哲学的基础;道教哲学所探究的人生问题,构成道教人生哲学的基础;道教哲学所探究的知识问题,构成道教知识哲学的基础,兹分别论述于下。

二、道教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既然是探空宇宙问题的学问,首先就要说明宇宙究竟是什么。我国古代学人明白解释宇宙的意义的就是属于道家淮南子。淮南子说:“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又称之为六合,是指自然界整个的空间;古往今来又称之为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是指自然界整个的时间。宇宙两字,就现代的语意来说,就是世界的意思。现代人所讲的世,正是上文所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其语意和“宙”字相当。现代人所讲的界,是指长、高、阔三度,三度原是六合,其语意又和“宇”字相当。总之,探究宇宙的问题,就是探究空间和时间的问题。

探究宇宙问题的学问,哲学和科学二者所探讨的又不相同,哲学上所探讨的时间是无限长的时间,哲学上所探讨的空间是无限阔的空间。在时间方面,哲学上追溯过去到无始,穷究未来到无终。可是科学上所探讨的时间则是有限的时间,如历史学是科学,只能追溯到人类有史以来的时间,未来则无从纪及。在空间方面,哲学上探讨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是科学上所探测的只是有限的空间,如天文学是科学,只能就人类现有的天文仪器所观测到的空间,此外则不予臆测。因此科学上所探究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哲学上所探究的是无限的宇宙。

宇宙确是无限的,无论是在时间方面和空间方面都是如此。就世界的时间说:过去和未来既无穷长,现在却又无限短,根据近代学者的推算,在原人未出现前,有所谓太古代、元古代、前古生代、后古生代、中生代、近生代、新生代等期。太古代据推算在八百万或六百万年前,这还只就地质形成后而言,至于星云起自何时,则更不可推算,过去既是这么长,未来更是如此,由此可知宇宙的时间确是无穷长;至言其短,则一刻一分一秒,一呼一吸一瞬,可推而至于极短。关于时间的无限,道家淮南子曾有下面的一些话:“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知,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这些话都是形容宇宙的时间是无始的,也就是说过去是个无限。这里虽然没有提到未来,但亦可以类推到未来也是个无限。

再就世界的空间说:它的范围可以说是无限大,又可以说是无限小。说到它的大,我们所居的地球,不过是太阳系里的一个行星而已。太阳系所占有的空间是极有限的,它不过是宇宙中很小的一个星系,由最进步的天文仪器所窥见类似太阳系的星云系,何止万亿?由此即可见宇宙的空间是怎么大了。以言其小,则其小无内;近世科学进步,分解物质的构成分子,很是精密,由原子以至电子,由电子以至核子、粒子等,还没有发现最后的单位,由此又可以知道宇宙的空间是成于无限小。我国古代学人研究空间无限的要算列子。《列子·天瑞篇》:“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体,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后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一,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列子推究宇宙发生的根源,从推究到无限小,也可据此推究到无限大。从古今中外的有关学说,都已理解到宇宙是个无限长的时间和无限阔的空间的结构。

上面解说了宇宙的意义,现在就要谈到道教哲学中宇宙的本体了。哲学上探究宇宙本体的学理称之为形上学。这门学问是探讨宇宙构成最原始、最基本的存在。宇宙万有的发生,在时间方面,必有其最原始的基因,在空间方面,必有其最基本的元素。基于道教哲学的观点,确认宇宙万有发生的基因和元素,是取法自然的道。从时间最原始的基因说:道是先一切而存的。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个先天地之物,既号称为道,就是说道是发生宇宙万有的基本原因。老子形容“道之为物”时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话,都说明了道的形像。道虽然是恍恍惚惚的,但是其中有物、有像、有精,是生出宇宙万有的母体,用现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语意说,道就是宇宙的本体。

再就空间最基本的元素说:宇宙万物生存最基本的元素也是道。由于道是形而上的,所以非世俗人之眼所能见、耳所能闻、手足所能触,它在语意上只能用“无”来指谓。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这些话的语意里,可见无是生出有的元素。所以老子又有“道生之”的说法。《淮南原道训》有云:“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这里所讲的无,所言的虚,不是我们语意上的、常识中的无和虚,而是形上学的无和虚,这个无和虚是宇宙本体在语文方面的形象化,是宇宙的本体,是有之所从生、实之所从出的最基本的元素。它号称为道,这个道,也就是哲学上所讲的存在。

裴危页研究道学,他发现了老子言道,不是贵无,而是崇有的。有“有”就显出了道的现象,现象是可见、可闻、可触到的,只有道的本体在显出现象后,才可以言说,可以名称,可以见,可以闻,可以触及。裴危页在所著崇有论里,曾引申过老子的本意。他说:“申踪播之累,而著贵无之文。将以绝所非之盈谬,存大善之中节:收流通于既过,反澄正于胸怀。宜其以无为为辞,而旨在全有”。这就是说老子言无,不是为无而言无,乃是意在言有,是探索有(现象)所从来的无(本体)。推广言之,老于言虚,不是为虚而言虚,乃意在言实,是探索实(现象)所从来的虚(本体)。无和虚都是有所从生,实所从出之道。我国古代哲学,要算老子所发现的形上学最具创见。

三、道教人生哲学

道教的哲学以道家的哲学为基础,道教的人生哲学也自然是以道家的人生哲学为基础。在探究道教人生哲学之前,须得谈一谈人生哲学的意义。人生哲学探究的问题是人生观的问题。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内容的一些看法。这是哲学课题中最重要的一部份。西方哲学思想史的演进,可分为宇宙论时期,人事论时期,而现代哲学则以认识论为重心。我国哲学则不然,自春秋的哲学思想黄金时代起,到宋明理学,多以人生论为重心。只有道家哲学思想中,才有比较多的宇宙哲学。

道家固然有比较多的宇宙哲学思想,但也有其人生哲学思想。道家的人生哲学,仍以老子和庄子为重心。道家的人生观多是从其宇宙观推演而出,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人生观仍要归本于道。相据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说法。他尽管主张“长生久视”,主张“死而不亡”,但不汲汲于求生,不过份重视生命。不过,不汲汲于求生,反而得到长生;不过份重视生命,反而保全了生命,这是“反者,道之动”应用到人生哲学方面的道理。

老子说:“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这段话的语气是说:世上一般的人,都是重视肉体,并且重视肉体的享乐,所以想尽方法,用尽气力,以求声色货利的享受。结果,不但真生命保持不住,即四肢九窍(四肢加九窍共计十有三)的躯壳,已早归死所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人们愈把肉体看得重,而肉体愈保持不住。这就是动之死地,以其生生之厚的意思。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中观精要

    中观精要

    著名藏学家、学者、翻译家白玛旺杰,对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藏文化的各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同时对中文及世界文化也有广泛的涉猎,他精通汉藏英三种语言。在翻译领域,可称得上是一位翻译家,在学问方面,则是一位大学者。
热门推荐
  • 瑞香阁见闻

    瑞香阁见闻

    传说瑞香阁有一位神医名叫林瑾萱,专治情伤;传说进入了瑞香阁,所有人将流连忘返。长安城内,秦宫繁华不已,宫殿下,是何人在吟唱?一个个凄美伤感的爱情故事从指尖流过,天底下又有谁真正看破了红尘?“一切,都不过一场过眼云烟……过去了,便不再留恋……”
  • 柯南之五十岚镜

    柯南之五十岚镜

    这是一名腹黑警探的故事,明明想悠闲度日却不得不应对凶杀案件的他,今天也在聪明的偷懒中。
  • 我没那么甜

    我没那么甜

    我没那么甜我不喜欢吃太甜的––––你看要写这么多简介好为难我的为什么不看看亲爱的啊
  • 布达拉不相信爱情

    布达拉不相信爱情

    被束缚与纲常伦理的我们是否叛逆、是否仇视所有靠近的人……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
  • 夫人她又跑了

    夫人她又跑了

    本书又名【秦大佬的追妻之路】【今天也是追夫人的一天】省吃俭用存了三年钱准备去旅行的宋词,再去机场下车时无意中,踩到了一个易拉罐。然后她死了,绑定了一个旅行系统,可以带她小千世界免费旅行,而且还有很多高大俊美的小哥哥任她撩。她就勉强答应了。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何在每一个世界都吊死在一棵树上。其实她不想为了一颗大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 静静的星河

    静静的星河

    星空,静谧。几点星,几点泪,哀伤无处不在。几多忧几多愁,都付天河流淌去。活着,固然多悲苦,即使肩负悲苦,也要洒血长生路。长生路上血不干,长生路上无长生。无尽星河里埋下了无数的谜,让世界多了神秘,让星空多了生趣。这些谜的背后又演绎过多少趣事?静静的星河,却从未真正平静过,奋争的人演绎纷争的世界。且随主人公走完这段奇幻旅程,观尽星河······路已现,当踏空而往,去揭晓谜后的真相。
  • 天灵榜

    天灵榜

    心,心境。吾,自身。悟为吾心,吾心为悟。吾中有心,悟中有吾,吾不可不心,悟,不可无吾悟心本善乃斗帝心境无止乃斗魂道中之年乃意帝修士之气乃冥帝万物有灵,百年轮回,冥之神话,灵穹之年,方可为强者帝境,魂境,意境,冥境,在高之上也是无人知晓,乃大陆灵魂根本直至最后可成为那神龙的存在
  • 绝世倾城:倾天下

    绝世倾城:倾天下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特级杀手,噬血阴狠,冷漠淡然,她天生冷语,对待一切事物冷眼相看,杀人不留痕迹,她似高傲的死神,又如清冷的女神。外界传闻:“噬血女神”。可每当月圆那天,就有个奇疑的梦缠绕着她:“三世轮回,回来好么”那张魅惑的脸展现在她脑海里。
  • 斗罗大陆之唐焱

    斗罗大陆之唐焱

    我叫唐焱,我本是一名动物管理者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我穿越了。改成了唐三的弟弟?(这本书虽然会跟唐三但是,我会把武魂殿和比比东洗白,所以肯定有自己单飞的时候,但是千寻疾是不可能洗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