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7200000001

第1章 认识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一、宗教起源于巫祝

从中华民族整个历史考察,就比较可信的史籍而言,我国之有宗教信仰,要以虞舜时代为开始。虞舜时代以前的轩辕黄帝固为始祖,曾有鼎湖升天的传说,但信仰普及于民间,则由帝舜祭天祀祖经过巫祝始普及于古代社会。书经的舜典记载:有大事的时候,要祭告文祖和艺祖,文祖和艺祖,或许是帝尧的祖先。这是我国崇拜相同祖先的起源。同书又载:舜巡狩四方。祭天下名山大川;到商汤王、周武王起兵作战之前,要举行祭天的仪典。我国古代帝王祭祀之天,也许就是当时崇奉自然界最高的神。这又是我国信仰相同之神的开始。我国最早祀祖祭天的仪典,只是就宗教仪式而言,但不能确定当时究竟是何种宗教。

追溯道教的渊源,自始祖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以后,即归本于道家。而信仰的普及到历朝的民间,又必须谈到中国古代的巫祝和秦汉时代的方士,由方士再演变为稍后的道士。易经系辞所谓“圣人以神道设教”,古代的神道设教,主其事的,其始为巫祝。《国语》《楚辞观射父篇》有云:“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又为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斋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礼节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之谓祝”。这都是叙述古代巫祝的所司和职事。周代以前,巫觋有别,直到周代,觋巫不分男女充称为巫。近人根据殷商卜文,认为巫字像两手捧玉的形象,这可推知古代的巫是拜神祀祖的司仪。殷朝的巫咸巫贤可用作当时的宰相,更可见巫祝在当时的地位。至于古代之所谓“祝”有点像近代行祭礼时读文的人。古代的“祝”是要有口才的人,才可以充任。孔子说过:“不有祝鱼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是职称,鱼它是人名,佞是巧于说话的人,可知当时的“祝”是要长于言词的人。基于上述史实,由两帝到三王,各朝祭天祀祖的仪典,先后各以巫祝为其司仪或司事。

二、由巫祝到方士、道士

秦汉以后,便出现了方士,且神仙之说大行于当时。本来,在战国之初,就有了神明的概念。《楚辞·远游篇》有云:“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后人提出精、气、神三宝之说,即从这里可以看出端倪。到秦始皇迷信方士,也是紧接着战国的风尚而来。《史记·封禅书》载:“自齐威宣时,周驺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乔、光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皆形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及至秦始皇并天下,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以上是秦始皇迷信方士的概况。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方士之术,仍很盛行。《汉书·刘向传》载:“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罗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更生(即刘向)父德,武帝时从淮南狱得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止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这又是汉武帝迷信方士之术的情形。秦皇汉武虽皆迷信方士之术,但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信仰的宗教。

自嬴秦到西汉。帝王的信仰都与方士有关,直到后汉,就出现了道士的名称。王莽时的道士西门君惠,在桓谭的新论中还是以方士称之,可见方士改称道士,是在前汉、后汉交替的时候。《后汉书》第五篇传云:“所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这是指当时道士名称的由来,原是清除人行道上的垃圾的,就好像现在清道夫的工作一样,由此也可知道士是爱好清洁的。道士名称形成之后,又有几种不同的派别:就历代史籍中所见到的,有于吉的太平道、张道陵的天师道、茅盈的茅山道、武当山道士的武当道。不论是什么道,他们的信徒,都称之为道士。到道士这一名称普及到当时的社会,道教便逐渐具备了宗教应有的条件,尤以张道陵的天师道渐成了后来普遍的信仰。研究道教哲学,固然要研究其具备宗教条件的要件,但更要研究其“道”的真谛,因为道教之道实渊源于道家之道,道家之道,又是具有高深的哲理的,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之一,下面即要探求“道”的真谛。

三、道教、道家思想中的天道

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是从天道开始。他所谓天道,就是自然之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既是取法乎自然,可见道教、道家之这是以自然为法则,也可说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是万事万物发生的根源,所以老子曾有“道生之,德蓄之”的说法。道生之,就是意味着道能生万事万物的意思。同时,他又指出道的生化过程,是循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话,用现代语意来解释,就是说道是从一开始发生,这个一可解释为“太极”,是宇宙间惟一的一个生的原始。太极虽是惟一的一元,但其内涵有阴阳二气,所谓负阴而抱阳,就是二气含蕴于一元的意思。太极一元含蕴二气,便可生出二气,这就是“一生二”;二气交合生化,即生出第三者,这就是“二生三”;由第三者就演化为万物,所有万物都是阴阳交感而生,因此阴阳二气相互交感又发而为太和之气,用以滋养万物,可见宇宙的万有,自然的一切都是老子所讲的天道。

道德经中讲天道,也讲到神,曾有“谷神不死”之说,谷有“空谷”之意,其意引伸为“虚无”,亦即“虚无自然”之道。老子所谓虚,虽是语意之虚,却是自然之实,因虚中有实;老子所谓无,虽是语意之无,却是自然之有,因有生于无。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些话,用现代的语意是说,虚无而神妙的道,是永恒而不穷竭的。它能生育天地万物,所以叫做“玄牝”,玄牝的门户,就是天地的根源了。老子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话,用现代语意解说:道这个东西,说它是无,却又是有;说它是虚,却又是实,是恍恍惚惚的。可是在恍惚之中,它又涵盖了天地万物。它是那么深远而昏暗,可是其中却具有一切生命物质的原理和元素,这个原理和元素,是很真实的,也确切可信,这一切就是天道。

四、道教、道家思想中的人道

现在再谈道教、道家思想中的人道,这里所讲的人道,也就是人生之道。讲到人生之道,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要以儒家讲的最为正常,因为儒家所讲的是伦常。儒家所讲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道,和知、仁、勇三达德,都是伦常之道。可是道家之道,照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可见道家所谈的不是常道,这也就是说老子之道,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伦常之道。老子是重视天道的,孔子却很少讲“天”,也很少讲“天道”,而以讲人生之道为主。不过,老子也并不忽视人道,只是讲的和儒家不同而已。儒家讲仁义,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儒家讲智慧,老子却说:“智慧出,有大伪”;儒家讲忠孝,老子却说:“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从以上这些话理解,可知道家之道确与儒家之道不同。这都是就为人之道所作的此较。

此外,道家颇重“长生久视”之道,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即是:做人修养,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爱惜精神,节省知识。因为只有爱惜精神,爱惜知识,才能及早服从于道;及早服从于道,就是厚积德;能厚积德,就没有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就无法测度他的力量;力量大到无法测度,就可以保有国家;保有国家的根本,就可以长久的站得住,这就是根深柢固,也就是生活长久的道理。这一切即是道家的人生之道。

五、道教徒奉行之道

这里所讲的道教徒,包括道观的住持、道士、道姑、居士,尤其是天师道的天师和各种神职人员。这些道教徒奉行之道,都是根据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和其他道教经典所留传下来的道理和教义,这些道理和教义,当不外前面所讲到的天道和人生之道。他们不只是要信仰天道和人道,还要根据天道和人道来奉行。他们行道的目的,一方面在顺应自然法则,以遂其道生德蓄的意愿;一方面在济世救人,使所有信道的人都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即回归自然后,仍能保持“死而不亡”的永生。

至于张道陵开创天师道之后,虽然是以“神道设教”,四处行教。可是张天师用符箓和祈祷方法治病救人,乃是求保住人的自然生命,使其不因疾病苦痛而丧生。符箓是天师道最早使用符号代表神意、增进疾病苦痛的人的安全感和求生意愿的,具有符号神学的价值。张天师用法术和科仪伏魔驱妖,其目的也是求保住人的自然生命,使其不被魔鬼妖怪侵害而丧生。在神权时代,大可取信于当时社会的大众。这一切都合于“长生久视”之道。再有祭天祀祖,追荐亡魂等道教特有的科仪,亦有出死超生,崇尚自然之义,这些宗教性的行为,一般称之为行教,就道教的精神言,行教也就是行道。这也就是道教徒所奉行之道。

六、道教徒修持之道

道教、道家之道,有入世、出世的分别。就道的语意体会,其意义之一,有道路的含义。也就是人自然而然来到这人间世,就要顺应自然走好这段人生之路,这就是人世之道。人之一生,在时间上是有穷极的,是有限的,当自然而然走向人生之道,在有限的人生之路的过程中,即讲求不失自然的本质,而循着一定的道路回向自然,达到“谷神不死”的境界,这就是出世之道。各种宗教对人世、出世的修持之道,各有其方法,但道教、道家修持之道,至为微妙,必须另在道教教义之一的修道项目中,详加论列,这里只就道的本体略予探究。

道家认为道的本体是一元的,称之为太一。因此太一和太道是名异而实同的,《庄子·天地篇》有云:“主之以太一”。解释的疏说:“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用现代语意解说:太的意思,是范围广大无所不包的形容词;一的意思,是独一无二的本体主宰一切。这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主宰就是太一之道。《礼记·礼运篇》也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解释的疏有言:“太一者,谓天地混沌未分之元气也”。这话的意思是指:太一是追溯到大自然元始的本质,是发生宇宙万有的根源。

道教徒的修持,就是本于宇宙间元始太一的模式,以求返本还源。这个本源,道家常以虚无自然和清静无为来表达。《史记老子世家》赞云:“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淮南子·精神训》云:“虚无者,道之所居也”。这都是形容道是虚无的。但是虚无之道,能发生,能变化,能自无为而至有为。所谓清静无为之清静,是一尘不染,一念不生的意思。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因为这是以清静冲虚为本,所以老子的《道德经》中有“清静为天下正”之说。不过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我们常识上的无所作为之意,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不为就是无不作为的意思。因为大自然之有所作为,一任自然,毫无我们人世间勉强作为的现象。道教徒所修持的,就是本着宇宙元始的太一模式,循着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的道路以进于道。《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这是道教徒修持的典范。所以后来的道教徒,多以“无为”作“入世”之道,“清静”修“出世”之道,他们都是本着这样的修持,以求达到道的最高境界的。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Ⅱ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Ⅱ

    忙碌的都市中,如何找回宁静的心灵?在烦乱的生活中,怎样拾起幸福的感觉?用佛法照亮心灵,用智慧梳理生活。这是一锅专门煲给都市忙碌人的心灵鸡汤,滋润你的心田,化解你的烦恼,消除你的疲惫。《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2》通过一个个启迪心灵的小故事和隽永清新的点评,引领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放松心灵、找到真正的快乐。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凡之翼

    超凡之翼

    凡人渴望着超凡之力,当他们超凡之后,又渴望获得更强的力量,贪婪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再邪恶得神教,她也有着能统治世界的理由。
  • 一树花开一枕香

    一树花开一枕香

    百年光阴,他痴痴等候......年复五载,玉兰花开。为君之伤,为君之守她以公主身份再次出现眼前......前尘往事已如烟,情深几许绕心头。他目光灼灼,淋漓的相思溢满眉梢眼角......她终是想起了一切......却也失去了一切......凄美的瞬间定格于他深邃的眼眸......他暗暗发誓,即使形神俱灭也要同她再续前缘
  • 拉普兰德家的狼

    拉普兰德家的狼

    明日方舟,一款横空出世的手游,其庞大的世界观吸引了无数玩家。如果我们做一些小改动,会发生什么呢?比如说,给拉普兰德加一个哥哥?ps:作者懒得看剧情,同人文和小说看了不少,所以本书应该会有不少魔改,做好心理准备。悄悄放一个书友群群号:706567480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魔奇谈

    妖魔奇谈

    作者很懒,目前还没有想好作品介绍~~~~~~~~~~~~
  • 说悲

    说悲

    探索生命的奥秘,不知世间有多少属于自己的答案。
  • 方舟前线之旧时代者

    方舟前线之旧时代者

    复仇让人蒙蔽起双眼,只有复仇结束时才能重新见到明日的阳光(少女前线X明日方舟,故事背景在两种设定上经过融合以及改版,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观赏)
  • 少爷求别作死

    少爷求别作死

    当神秘的天才美少女遇上高智商傲娇少爷,第一次见面便互看不顺眼,见一次杠一次,帝少心动了自己却浑然不知,保镖大叔们看不下去了:少爷,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啊!
  • 冰蓝色小屋

    冰蓝色小屋

    阳光明媚,绿色一天比一天迅速地覆盖着大地。夏天,就快到了这样深沉的感叹、看似老秋的悲凉……中考在即,少年的怪病,为此不得不转学到另外一个名叫雨的城市。少年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平静安、小默、美美,那些相互交错的感情,那些似曾相识的初恋……梦中世界,在那片冰蓝色的净土,少女的微笑仿佛栀子花般绽放。中考结束了,兄弟的逝去,让少年年少的心中再起波澜。在兄弟的墓前,少年重新找回了自我,向着那倩影微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