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94100000019

第19章 乐器(2)

觱篥又叫作悲篥,也称作笳管,这是一种羌人、龟兹人的乐器。它是用竹子作管身,以芦苇作哨嘴,形状有些像胡笳,九个按音孔,声音显得悲凄。……在唐代,有一个蒙冤入狱的人,很会吹这种管子,并创作了一首《离难曲》,用管子来吹奏,用以表达自己的冤屈和悲愤之情。

上面概译的这段古文字记载,使我们较形象地了解了古代管子——觱篥的基本形制和声音特点。从形态来看,古代管子与今天的管子是相似的。尽管今天的管子普遍是用木材制作,但流行于南方的喉管仍然是用竹材制作。古代管子的声音带悲哀色彩,今天的管子也是如此。

古代管子以“悲篥”取名,可能就是以声音感觉的悲哀格调来描述称谓的。当然,为了名称的准确,在隋唐时期,管子名写作“筚篥”。《通典》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声悲。”据有关专家考证,觱篥”(Bi li)、“筚篥”是古代龟兹语言称这种乐器的译音(汉字标音)。因此,有关古代管子“筚篥”源于龟兹之说,在古籍中十分流行。唐代诗人李颀的《听安万善吹筚篥歌》这样唱道:

他在南山采集来了竹子,并制作了管子筚篥,

这种乐器本来是西域龟兹的,

流传进了我们中原地区,曲调宛转多情,

这是凉州的少数民族在为我吹奏!

先秦时期的“管”,因记载上的只言片语,加之竹木材料的易腐性,已无从全面查考,故历史上人们就以“失传”来将之划上句号。汉代以后的“筚篥,又因是胡人吹奏而得名,因此大凡见管就称为“筚篥”。管子在中国古代似乎是两个历史时期毫无联系的产物。这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的。

上述李颀的诗歌第一句原诗是“南山截竹为筚篥”,给人带来的启发是:竹,这种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尤以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盛产。这样一来,在人的生活、生产行为中,截竹为管,以管作乐就是竹区人们十分自然的文化创造活动。这就与我们前面注意到的在《周礼·大司乐》文字中的“孤竹之管”、“孙竹之管”、“阴竹之管”等概念联系起来了。因此,以“筚篥”作为管子的古名,可能存在两种可能性:其一,西域胡人传过来的管;其二,中原及南方地区人们截竹为管,因形态与“筚篥”相似,故仍然把管子的名称称为“筚篥”。

南北朝时期,管子已有多种类型和形态。如大筚篥、小筚篥、双筚篥、桃皮筚篥、柳皮筚篥等等。其中桃皮筚篥和柳皮筚篥均是用直径相当的桃、柳树支干,将木质部树心掏空,把树皮空管加以特殊处理并开凿音孔而成。隋唐时期,管子在宫廷、民间应用十分普遍,有关管子的形制、音律记载明显增多了。《隋书·吾乐志》上记录了宫廷中不同的音乐品种所应用的不同管子:

西凉乐——大筚篥、小筚篥;

龟兹乐——筚篥;

疏勒乐——筚篥;

安国乐——筚篥、双筚篥;

高丽乐——桃皮筚篥、小筚篥。

在唐代的宫廷中,除以上各乐部应用了不同的管子外,宫廷的其它重要音乐环节如燕乐、天竺乐、扶南乐、高昌乐以及卤簿部、雅部等也均采用了各种特性管子如笳管、雅管等。

在宋代,人们给了管子一个雅称——“凤管”,因此其在教坊大乐中自成一部,并成为主要的领奏乐器,故又有“头管”之称。北宋时期,管子在宫廷仪仗队的钧容直乐队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到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间,管子常常应用于宫廷阅兵的“随军番部大乐”和皇帝驾后的“马后乐”中。

元明时期,管子的管身已趋向于用乌木和其它硬质木料制作。在元代,管子列入宫廷宴乐之中,称为“头管”。明代洪武三年,宫廷“朝会乐”、“丹陛大乐”以及洪武二十六年宫廷的“太平清乐”,管子均以“头管”的身分应用于乐队。

明清时期以来,随着民间音乐的兴起,管子在民间戏曲、歌舞、器乐音乐中的应用也日渐频繁。因此,管子就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三、神话中的女娲与中国笙

中华民族有一个最古老的神话。神话中通过女娲这样一个女神的形象,曲折地反映出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中华民族社会发展初期的决定性作用。

为此,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里,有“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李白《上云乐》)的诗句。鲁迅先生的神话小说《补天》,也对女娲“造人”作了生动的描绘。而在原始先民的神话传说里,女娲更是一个了不起的,顶天立地的女英雄。她创造了人类,关心着人类的成长。当天塌下了一大块,威胁着人类安全时,女娲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为人类补天。她拣来了青、红、白、黄、灰五种颜色的石头,又从昆仑山大森林野火中引来火种,点燃芦柴,将石头熔成胶体补好天上的窟窿。她还斩断了巨龟的四只脚去充当天柱。女娲还杀死了那兴风作浪、造成洪水泛滥的黑龙,从此大地得以安宁。由于她的努力,大自然恢复了正常,人们得到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她是我们民族最早的爱情见证人,因为她缔造了男人和女人的婚姻关系。从此,华夏子孙才得以连绵,生命才得以永恒。

当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男人和女人的爱情的时刻,女娲就把她天生的音乐智慧和灵感奉献给了我们。因此,她又是一位伟大的音乐之神。她到峨嵋山下采集了绿色的竹管,又到昆仑山巅摘下了金色的葫芦,她要用这些材料制作中国的第一支笙。她还唤来了宇宙天宫中彩色的音符,并把它们一个个地装进竹管。这支美丽而伟大的中国笙就这样诞生了。

她双手捧着乐器,并把乐器靠向唇边,呼吸成音,点指成乐。这音乐好像天边绚丽的彩霞,又好像大海跳跃的浪花。这音乐也好像涓涓的细流,运载着人与人之间最微妙、最含蓄的情感。从此,我们这块土地上便有了人的欢乐,有了人的希望和理想,有了人的思索和不懈的追求。

“娲皇遗音寄玉笙,双成传得何凄清”(唐·王毂《吹笙引》)。女娲把这支笙送给了华夏大地上第一对在爱情中结合的男人和女人。她深信,只有音乐。才能陶冶纯洁美好的心灵。因为音乐中的和谐,是最神圣的和谐,她要让这音乐中的和谐,倾注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和谐和安详的音乐声波,淹没一切黑暗、堕落和窃朽。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如《礼记》、《史记)、《世本》等,都以传说的记载认为女娲创造了笙。尽管女娲是一个虚幻的人物,她在传说中的出现,起码能科学地说明,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文化艺术创造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中国笙,可能就起源于华夏大地上的母系氏族时期。

我们崇敬地把母系氏族时期无数妇女群体看作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母亲。

笙的创造、出现和完善可谓是聪明的母亲了不起的发明。因为笙是由簧、管配合成系并多管组合,以“腔斗”规范“笙苗”而成的一种具有复杂声学原理的乐器。

在笙斗上,每一根长短不同的竹制“簧+管”称为笙苗。笙苗的结构形制如图所示。

音窗(响眼)的位置决定了共鸣管气柱的长度。笙苗的发音状态是将按音孔用手指封闭,而当按音孔开启时,笙苗就停止发音。

笙苗的发音原理,是一定音高的簧片与一定长度的空气柱(共鸣长度)耦合共振而发声的。簧片的固有频率取决于簧舌的长、宽、厚度以及两端质量的比例,簧片原料的密度等条件。笙苗共鸣管的固有频率,取决于管长及管口修正值。簧和管配合成发音系统后,由笙斗分流出的气流冲击静止的簧舌,使静止的簧舌失去平衡,在弹性和惯性的作用下形成自由振动。簧舌按其固有频率的自由振动,使管内空气柱受迫而振动。当簧和管的频率一致或接近一致时,振幅最大并获得完美的共鸣。如果簧、管的频率差别过大,就不能发音。因此,按音孔的作用,就是人为地改变管的固有频率,人为地制造这种差别而破坏簧管配合系统的平衡,从而达到控制发音的目的。

笙的每一根笙苗都有一个固定的音高,而笙苗上的按音孔的功能和笛、箫、唢呐按音孔的功能完全不同:它不像其它管乐器一样用按音孔来控制改变气柱的长短,从而产生不同的音高。笙的按音孔,是用该孔的闭、开来制约声音的起、落。

母亲的聪明和伟大正在这里。这个巧妙的发音原理,对我们今天的笙演奏员来说,是一种熟知但不深知的科学现象。而这种科学现象竟是几千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时间,由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的。母亲的聪明和伟大也正是在这里:全世界乐器的发声,都是一种“直观性”发声(今天的电声乐器除外),共鸣现象只是发声的辅助手段,它扩大了音量,增加了响度。而笙的发声不仅特殊而且妙趣横生:它是“共鸣性”发声,没有固定的空气柱长度配合被气流冲击的簧片,笙就吹不响。

这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的科学发明:尽管它的价值不能和中国造纸、火药、印刷术的发明意义相比,但它在乐器发展史的意义上,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创造史的意义上,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因为至今,人们没有注意到中国的笙。

在华夏大地的远古时期——母系氏族时期的南方,到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和竹的海洋。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生态没有破坏,也不可能破坏的丛林之中。他们的生活,整天整年都和竹子联系着:他们饮食过鲜嫩的竹笋,常用石刀、石斧和石制的刮削器,以竹来制作捕捉鸟兽的弓箭,每天“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他们祖祖辈辈都离不开竹,时时刻刻都在解剖竹、利用竹。在这样的条件下,祖先们的文化艺术生活,祖先们的巫术祭祀活动,也少不了竹的参与。而他们发明竹簧、竹管,以及簧管的耦合振动发声,进而组合成笙,则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十分自然而顺理成章的艺术创造现象。

中国的笙,就是在这远古的一片竹海中,经过无数代人的创造而诞生的。

中国的笙,自它固定、成形以后,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中,就占有举足轻重而独特的地位。

中国的笙,对近代西方乐器的制造和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影响。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海顿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海顿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

    本书从宏观到微观揭开音乐的神秘面纱,引领您认识、理解、欣赏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驰骋,在音乐的殿堂中浏览、徜徉。本书与读者促膝谈心,面对面地阐述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美在何处,你有音乐细胞吗,什么是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良好的审美情趣,什么是流行音乐……本书从18个方面(每个方面均配有点晴之笔的范曲的谱例)详论细说欣赏音乐的要领、特性和方法,给您一把启示的钥匙,在边读、边对照、边领会、边哼边唱中,进入到音乐天地之中,进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获得音乐之美的艺术享受。
  • 探索未知丛书-音乐之声(二)

    探索未知丛书-音乐之声(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走向人文关怀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走向人文关怀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运用后现代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入探讨了如何开发凸显人文关怀的高中美术系列校本课程,针对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适应本校发展和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构建人文性的师生关系,主动探索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把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推向人文关怀的境界。
热门推荐
  • 秉天

    秉天

    这是一个元气和魔法的世界,没有妖魔鬼怪和孙悟空,有的元气和魔法。欢迎大家收看这本书
  • 大魔药师

    大魔药师

    谷良穿越了,来到一个波澜壮阔的异世界。在这里,神灵的传说传遍大陆,骑士的荣光照耀天地,法师的吟唱响彻寰宇,还有神秘的神秘学者播撒智慧。拥有魔龙之力的他,决定在这个世界,将欢快的种田进行到底!
  • 为黎沉沦

    为黎沉沦

    易沉有头痛的毛病,直到某日侄女孝敬的帮他按摩头部,易沉心底升起浓浓的危机感。他把她扯入怀中问道“是不是把我当长辈一样按?”陆黎静默片刻回他“你怎么会这么想?”他说“虽然我当过你几年长辈,但你也不要太入戏了。”陆黎忍不住吐槽“你出戏倒是挺快的。”易沉不可置否的道“当然,我把那几年当成青梅竹马了。”此时此刻陆黎想到一成语“衣冠禽兽”
  • 长安街之缘起

    长安街之缘起

    长安街,悬浮于天月湖上,没人知道从何而来,好似天地初开便存在于世间。传说长安街最中央的主殿里孕育着一个神灵胚胎,等待着有缘者的到来。世人都渴望得道升仙,历年来,大家族中有天赋的修仙者都尝试进入长安街中,但无一人成功。他在等待着。。。直到——一个女婴的出生。她出生之时,天降九道天雷,父母为保她性命在八道天雷下灰飞烟灭,巧的是,最后一道天雷正巧劈在了她的六识之上,因此她天生六识不全,思维较普通人愚钝,学什么都学不好。天雷的迫降,打破了历史的轨迹,冥冥之中好像有什么发生了改变。一段仙魔情缘,就此展开…
  • 辞风禾

    辞风禾

    在这利益熏心的世界中,她一步一步地走着,却不曾想总是那般跌跌撞撞,也总是那般落魄。人来人往,却一次又一次的让她失望,究竟什么时候才会风禾尽起,才会安宁……直到他的再次出现
  • 家中女友九尾狐

    家中女友九尾狐

    凡间大地,关于各路神仙的记载,一定是正确的吗?古代诸神,女娲造人后又去了何方?前世纠葛,历经千年辗转至今,方才慢慢露出端倪。九尾狐族的公主,为寻爱苦等三千年,进入凡间。因月老嘱咐,尘世间即将大乱,于是她便拉着孙大圣和李太白一起开始了冒险之旅。
  • 武道扶摇

    武道扶摇

    武道亦吾道,吾道必扶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哪怕这个乱世劫运将起,哪怕这个天道已然有私若敢阻我求索这一世大道,我必灭神杀佛,重立天纲
  • 阶层空间之魔法世界

    阶层空间之魔法世界

    高维空间毁灭,他和她来到低维世界逃难,最高科技和魔法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不游戏流。不系统流。超简洁,满满的都是干货。
  • 我是特种兵之血勇之徒

    我是特种兵之血勇之徒

    五个来自中国陆军精锐特种部队的年轻人在一次去深山执行寻找事故飞机残骸的任务之时,突然失踪于现实世界,落入一个异界大陆,在这个地方充满了具有超能力的雇佣兵,为了回归自己的祖国与人民的怀抱,这五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与这个异界的邪恶势力展开了殊死的较量!而正义与邪恶的碰撞也因此一触即发!······
  • 橘树橘花

    橘树橘花

    前世今生,爱橘之人,日本少年与种橘少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