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378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关于《孟子》的作者问题,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是“孟子与弟子合著”。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第二种说法认为《孟子》是孟轲自己所著,如作《孟子章句》的赵岐就认为:“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第三种说法认为《孟子》一书是弟子追述孟子事迹的著作,持这种观点的有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晁公武等。三说虽无定论,但综合来讲著者的范围超不出孟子与其弟子这个圈子,这样看来《孟子》一书记载孟子的言行应无疑问。

《孟子》成书之后,最初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孟子一派的儒生也惨遭横祸,但《孟子》书却没受到什么损害,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赵岐说:“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孟子题辞》)到了西汉,《孟子》的地位稍有提高。汉文帝时曾一度把《孟子》立于学官,设置博士,称为传记博士。传记是经书的附庸,在古籍中的地位列于经、子之间。可见《孟子》在西汉初年的地位较之秦代有所提高。汉武帝即位之后,由于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政策,只立五经博士而废置传记博士,《孟子》于是乎又从传记退回到诸子地位,终两汉之世也没有什么变化。由于《孟子》在汉代基本上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所以研治《孟子》的人数不多,不像经书那样热门。两汉研治《孟子》的著作见于著录的有扬雄《孟子注》、程曾《孟子章句》、郑玄《孟子注》、高诱《孟子章句》、刘熙《孟子注》和赵岐《孟子章句》凡六家。至今,除赵岐《孟子章句》外,其余几种皆已散佚,只有在清代的辑佚书中能窥见一些残缺的片段。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歧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故而删弃。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歧所说的内篇。

从北宋开始,《孟子》一书取得儒家经典的地位。尤其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孟子》被尊奉为经书之后,注疏者更是曰益众多。在数以千计的《孟子》研究著作中,南宋时朱熹将《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加以注释,称为“四书”。自宋到明、清,“四书”成为士子必读之书,其中《孟子章旬集注》内容简明精确,是南宋到明清时最有影响的注释本。清代焦循作《孟子正义》,注释详细,引证丰富,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孟子》这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分析,可以把孟子学说的要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性论是孟子思想学说的精华,也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

1.社会道德价值的根源在于“性善”与“四端”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内容是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思想中的“仁”存在缺乏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孟子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共同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告子上》)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了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认为“道德价值根源”来自于人的“自觉心”,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孟子提出“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

“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于自觉心的,属于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必有异于禽兽之处,这种“异于禽兽”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于受私欲蒙蔽。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在《孟子》这部书中,讲得最多的就是义利之辨的问题。孟子回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在孟子看来没有必要谈利益,只要讲仁义就行了。

3.养气与成德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此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可以培养出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滕文公下》),再以“心志统气”(《公孙丑上》),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4.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人若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离娄上》)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关于天人关系,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从天的方面来说,它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都是由天决定的。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仅人的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与的。人心具备天的本质属性,只要反复求诸己,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天。

(二)孟子具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政治思想体系

1.民本思想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道,人民便应谨守岗位。事奉君主。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滕文公上》),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为民之父母”(《梁惠王上》),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2.法先王思想

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这里的先王主要指的是: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等。孟子不厌其烦地反复陈述古代圣王的王道政治,以及他们称王天下的光辉历史事迹,希望当时的君主能够以三代圣王为榜样。

3.“仁政”思想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能推行仁政。他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公孙丑上》),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4.德治观念

孔子的“仁”,是自觉的道德;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所以孟子主张“有德者执政”。孟子还提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离娄下》),非常强调君主以身垂范的作用。

5.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而不屑于做管仲这样的人物(《公孙丑上》)。

6.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滕文公上》)。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梁惠王上》)。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滕文公上》),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不去为非作歹。

孟子政治思想的典型特点是与社会伦理紧密结合,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主张,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三)教育主张

孟子主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塑造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滕文公上》)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的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的。也就是说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还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到善性。在修身方法上,孟子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强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在这一点上,他为我们提供了鲜明的例子,认为齐国的街巷之间是学习齐国语言的最佳环境(《滕文公下》)。

(四)孟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启发宋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强调人的天性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就能实现“君子必自反也”(《离娄下》)。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继承了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2.形成“道统”观念

孟子更把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就是关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代统治者对于正统的重视与提倡。儒家的道统与帝王们的正统互为表里,成为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政治文化最具影响力的要素。

3.民本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其政治行为应以人心向背为标准。这是我国古代最有创见意义的一套政治理论,后代的许多统治者无论情愿与否,都不得不以此粉饰自己的政权。此外,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如隋唐时期的均田制,目的就是要达到社会均平的效果。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同类推荐
  • 刘法慈心解“大学”

    刘法慈心解“大学”

    《刘法慈心解<大学>》介绍了《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有的人把它定义为“四书”之首。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大学》,并不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所注的版本,所用的是《大学》原本,来自于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原文,它的顺序没有经过改动,是最初的那个版本。
  •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生肖你我她

    生肖你我她

    本书是风水馆张瀚文馆长和罗修德风水大师根据这些遗存,经过多年的研究编写而成的。阴历是世界上流传最久的历法。黄帝在位61年时,产生了一道十二宫历法的首轮称为甲子,每一甲子为期60年。由5个分期构成,每个分期12年,我们称为五子运。每一年都以一个“动物符”作标记,我们称之为生肖。关于十二生肖源于何时及其排列,有各种传说。至今难以细考。
  •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汇集了李镇西老师近两年来关于教育、社会热点的思考评论,比如《我们正在毁灭我们本来追求的美好》《我为郎平叫好,也为傅园慧喝彩》《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最好的学校要招最好的学生?》等,其中不少文章还引起过不小的反响乃至争议。思考必然会伴随着争议,甚至可以说,没有观点的碰撞就没有思想的诞生。他希望观点的碰撞能成为君子之交的常态。
热门推荐
  • 我真的是在修炼

    我真的是在修炼

    我真的是在修炼,别不信,我的修炼就是吃喝拉撒睡,我真的想认真修炼啊!
  • 艾泽拉斯之游侠传奇

    艾泽拉斯之游侠传奇

    一个魔兽世界的猎人玩家睡梦中莫名奇妙地进入了艾泽拉斯世界。变成了一个高等精灵游侠,同时还继承了自己死去的便宜老爹男爵爵位(血鹰男爵)。但是暴雪赋予血精灵悲惨的原本历史让他毛骨悚然。他不想变成失心者也不想死,所以他只能拼命挣扎,拼命改变原本历史。
  • 凌天之咒

    凌天之咒

    被强行灌输了一脑袋知识的特种兵周羽兮,却悲催的穿越到了另外的世界,且看他怎么游戏人生,称雄世界的……新人新气象……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

    本书紧密结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和一线心理辅导老师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经验,从青少年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等四个模块多个方面介绍了青少年心理教育巩固走的具体操作,为规范化、专业化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提供了系统参考。
  • 风逐浪客之帝国志

    风逐浪客之帝国志

    阅剑无数,却从不碰剑的少年,承师之命携两个神秘锦囊下山欲意何为。塞外南域狼烟渐起,邯郸城内剑舞宴。
  • 笙歌

    笙歌

    十六岁的冉笙就像是被所有人严密保护起来的花朵,几乎从未踏出过临水堂一步,他被保护的太好,纯粹的让人心动,却也脆弱的不堪一击。所有的风雨我替你扛,所有的悲伤我为你尝,所有的幸福,为你奉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反向人生

    重生之反向人生

    人生还是如此艰难,萧寒感觉混不下去了!反向人生系统:来来来!小兄弟别慌!有系统哥帮你!来一次反向人生吧!萧寒:泥奏凯!反向人生系统:给你暴富的人生!萧寒:泥奏凯!反向人生系统:给你发plmm!萧寒:泥奏凯!反向人生系统:让你一展商业才华!萧寒:泥奏凯!被系统坑了无数次的萧寒!......好想砸了这系统,看来重生后只能活出一个反向人生了。
  • 幻猫旋风之光怪陆离

    幻猫旋风之光怪陆离

    这世间本不是人一种,一直都是几种并存。看不到并不代表没有,看得到也会骗人。我一直觉得心志坚定之人不会被眼睛迷惑。精怪只能造成幻想去骗人,然而假的成不了真。任何任何人与精与仙都逃不了情字。情能暖心,亦能诛心。为什么人可以活着,或就算是死了也永远在心里活着。论情感迷惑,恐无物能及。接下来讲第一个故事,是猫未仙和我们说第一件趣事。是关于民国的军阀奇幻故事,腹黑的男女款这里都有,什么样的小精灵小魔怪都会出现,不过全篇MVP猫未仙大人,三界扛把子,SSSR级别...言尽于此
  • 烟云稠

    烟云稠

    多年前与北周皇子宇文源渊的一次相遇,颠覆了身在佛门的小晏清的性情。再相遇,爱情与误解接踵而来。上代的纠葛,现世的迷烟。偏执的情感,筹谋里的机关算尽却又百密一疏,历尽尘烟后的隐遁避世。
  • 成都少年

    成都少年

    本书以小见大,以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浪潮中交织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爱情。这样一个故事折射一个时代的变迁、价值更迭。每个人有不同的视角,因为每个人都是一部活着的历史,蕴藏着解释和说明大时代变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