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37800000016

第16章 公孙丑下(2)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是一个时候。每五百年必定会有圣王出现,这期间也必定会有闻名于世的贤才。从周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按年数说,已经超过了;按时势来考察,该出现圣君贤臣了。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呢?我为什么不愉快呢?”

孟子离开齐国,停住在休地。公孙丑问道:“做了官却不接受俸禄,这是古代的规矩吗?”孟子回答道:“不是的。在崇地,我见到了齐王,回来后就有了离开齐国的想法,我不想改变这个想法,所以不接受俸禄。接着齐国有战事,不便申请离开。长时间呆在齐国,不是我的意愿。”

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说的“天时”是指天气阴睛寒暑,是否适合于战斗;“地利”是指高城深池,山川险阻;“人和”是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这一段主要是说民心向背的重大作用。孟子虽然举军事的例子作比喻。其意义和重点决不限于军事斗争,由此所引出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激励着一切为正义而斗争的人们。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日:“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日:“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日:“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日:“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日:“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日:“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日:“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日:“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日‘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日:“否,非此之谓也。礼日:‘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日:“岂谓是与?曾子日:‘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王”是指齐王:景丑氏是齐国的大夫。

齐王召请孟子。孟子认为他这样做不够礼貌,所以以得了病为借口推辞不去。孟子认为,士人的恭敬,主要不是表现在趋奉应命上,而应该是以批评政务的缺失、陈说关善的德行为敬;作为国君,不应该看重地位和财富,而是以崇尚美德、尊敬贤士为重。如果在上者、在下者能在自己所应该做到的方面进行沟通,那么大业就有希望成就了。在此,士人的自尊,实际上是尊重大道与德行,同时也是一种人格的自尊。景丑氏所说的“君命传唤不等马车驾好就前去”,是曾经得到过孔子遵从的古礼(见《论语·乡党》),但在孟子看来,这已经不合乎时代的潮流了。

陈臻问日:“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日:“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日:‘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日:‘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陈臻是孟子的弟子。

孟子主张君子对于礼物不以其多少来确定接受不接受,而是以是否合乎道理来去取。不合乎“理”的,再多也不能接受;合乎“理”的,虽然菲薄,也应该接受。如果排除了这一条标准,那么就是收受贿赂;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君子也就不能称其为君子了。孔子所谓“临财毋苟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日:“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日:“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赢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日:“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日:“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日:“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日:“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王日:“此则寡人之罪也。”

平陆是齐国边境的采邑,在今山东汶上县北。

孟子强调,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

孟子谓虫氏蛙日:“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虫氏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齐人日:“所以为虫氏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日:“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蚳蛙是齐国大夫;灵丘是齐国边境邑名;公都子是孟子的学生。

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与文中孟子的意思大体相近。孟子认为,作为正式的官员,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有职位在身的不能尽职就离去,有进言之责的不能进言就离去”。像孟子那样的无职无位的士人,则不能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当然,这主要是从执政者角度来说的,作为士人自身,并不能因此而全无道德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君子”或“士”了。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罐为辅行。王罐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日:“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日:“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盖是齐国邑名,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王罐是盖邑的地方长官,齐王的宠臣。

这一部分主要记述了孟子对于小人的态度。孟子奉命出使。王鹱是他的副手,按理应事事请示孟子;然而他却独断专行,所以孟子就从不与他谈论公务。孟子的态度很严厉,但在言语上却很谨慎,不与王驩争执、理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邦无道,危行言逊”的处事态度(《论语·宪问》)。从《孟子》一书来看,孟子并非都采取这样的态度,有时抨击时政的言论确实不“逊”,但其中似乎有这样的界限:他作为正式任职的官员时是遵从此道的,而作为没有职位的士人时则言语犀利,得理不让人。这既有身份、地位不同的因素,也有社会条件不同的缘故。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赢。

充虞请日:“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日:“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白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自齐葬于鲁,指的是孟子在齐国时,随行的母亲去世,孟子从齐国把母亲遗体护送回邹地安葬;赢是地名,故城在今山东莱芜西北;充虞是孟子的学生。

孟子认为,丧礼是否得当,主要有两条标准:其一是能否尽到做人子的孝心;其二是与自己的能力(主要是财力)是否相当。如果实际所为没有达到财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就说不上是尽心。从本质上说,孟子的丧礼观与孔子并无二致。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日:“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齐人伐燕。

或问日:“劝齐伐燕,有诸?”

日:“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日‘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日:‘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日:‘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日:‘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日:‘可。’彼如日:‘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沈同是齐国大臣。齐国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综合本书有关内容来看,孟子对此事的态度很明确: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去讨伐的,但讨伐者必须施行优于燕的政策,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在此。衡量的准则是和民众的利害、爱憎相一致的。

燕人畔。王日:“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日:“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日:“恶!是何言也!”

日:“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日:“古圣人也。”

日:“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日:“然。”

日:“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日:“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日:“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齐国占领燕国时,孟子曾向齐宣王提出,为燕立一君主而后撤离。齐王不听。齐国攻占燕国后二年,燕人拥立燕王的庶子太子平。是为昭王(公元前311年一前279年在位)。齐军由于没有能得到燕国民众的支持,不得不撤了回来。因为孟子在齐国战胜燕国之初就提醒齐王。如不施“仁政”,就不能保持已取得的成果,所以,齐王在此时觉得有愧于孟子。大臣陈贾不仅不劝说齐王检讨自己,反而想通过“圣人也有过失”的事实为齐王文过饰非,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恶劣态度,理所当然遭到了孟子的驳斥。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日:“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日:“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日:“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日:“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日:‘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时子是齐王的臣子;陈子就是孟子的学生陈臻;关于季孙,赵歧注释为孟子的弟子,朱熹则认为“不知何时人”;子叔疑,人名,与季孙一样不可考。

君子是否出仕,不是以利益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主张能否推行。孟子认为齐国的执政者不可能理解、采纳自己的主张,所以就离开了。齐王觉得孟子离去很可惜,却又不想切实地采纳孟子的建议,因此想用财利来留住他,这个方案显然不为孟子所接受。孟子最后所说的一段话涵意深长,实际是批评齐王垄断了财利,却又没有决心施行仁政,这种做法是很低贱而不足取的。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日:“弟子斋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同类推荐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大众语典谜语(2)

    大众语典谜语(2)

    《大众语典谜语》,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谜语熟读类工具书。
热门推荐
  • 月罪

    月罪

    这是所有被六月八日12点的月光照耀过的人们都无法逃避的命运。谁能结束这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欠你一个婚礼,你欠我一个葬礼

    我欠你一个婚礼,你欠我一个葬礼

    对不起,还是没关系?葬礼婚礼我们在一起。
  • 巍城

    巍城

    如果,有一天,你成为神仙的代理,你会怎么做?是找月老给自己牵一堆红线,还是找财神问问哪只股能涨停?本书分三大段,第一阶段为古修,第二阶段为现修,第三阶段灵气复苏。因为第二、三阶段,同属现修,所以在选择分类时,就定为于现修。建议喜欢现修的读者,先点个收藏。
  • 武神之重生

    武神之重生

    血神武敌重生于雷家,记忆全无,仅仅有莫名其妙的梦,实力消失。然而得到了一尊雕像后,重新恢复天赋,从此踏上了重生之路!
  • 两世菩提

    两世菩提

    宋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多了个户部侍郎哥哥,身边朋友也不断。
  • 惜无忧

    惜无忧

    我恨我恨这世态炎凉恨这所有人都趋炎附势!既然你们总是自以为是那么我就变成你们想要的我这世界本就没有阳光,又何谈会失去。
  • 你和我的年少深情

    你和我的年少深情

    “小时候,你拼命护我,给我一个温暖的家。现在,换我来守护你,让我们忘记曾经的伤痛,一起走下去。”“夜寒,好好爱我妹妹,我守护了她十七年,接下来的十七年、二十七年,我把她交给你了。”“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无论在多黑的夜里前行,他们就像月光一样,永远在我的身后。”几个年轻人相互取暖,相互拥抱,用爱治愈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穹之神

    圣穹之神

    本人方云,人称云老大,品行端正性格外朗,有马有洞又有房,是个衣食无忧的大山娃,上有宗主师尊罩着不用慌,下有小狼黑锅忙,前走师弟专开路,背后靠着……昂昂昂,…额…额…,世间人人争夸风流少年郎,少年郎!我现在很慌,被子牙爷爷困在空间裂缝里了……有没有人来救救我啊!隔壁还困着一个叫钧鸿的家伙,今天的肥皂又丢了一块,我极度怀疑是他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