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0300000031

第31章 新闻评论概述

一、新闻评论的含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评论要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种种事物、现象、问题在评析议论的过程中,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从而分清是非曲直、优劣媸美,以其鲜明的意旨、明确的导向,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特点

评论这种说理文章,其内容仅限于针对最近发生的事实,眼下存在的社会问题、思想倾向进行评价论理,发表主张意见,从而发挥指导或影响群众思想,促进和推动工作的作用。它像消息、通讯一样,紧跟社会运转的步伐和节奏,有严格的时限,求快求新,而且多是配合着消息、通讯的主要内容选择、确定观点,展开评论。

2.论理特点

评论文章的主要表达手段、主要内容在于议论说理,同一般说理文章很相近。评论文章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手段,即议论的手段,把道理直接说出来,文章的内容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

3.灵活的特点

(1)从篇幅上看评论可长可短,以千八百字长短居中的篇幅为多,近年来有日益短小精悍的发展趋势,三五百字、二三百字的微型评论越来越多。

(2)从内容上看,评论文章涉及的范围,除去很专门的学术问题理论问题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大至国家前途、世界风云,小至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街谈巷议,它都可以抓住其中的是非曲直进行评论。

(3)从风格上看,评论以通俗晓畅见长。在这个前提下,根据评论内容的实际情况,它既可以庄重严肃、朴实无华,也可以幽默轻松、活泼生动。

三、新闻评论的种类

1.社论

社论是报刊社在自己的报刊上,以本社名义就全局性或重大问题发表的指导性评论,是影响社会舆论的主要评论。

2.本台评论员文章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仅次于社论。它通常不去全面论述重大问题、重大决策,而是选一个重要角度从侧面展开,对决策、问题作深层次分析。

3.短评

短评的规格低于评论员文章,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武器”、“短兵器”。往往一针见血地对事件、问题评其一点。

4.编者按

编者按有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称法有编后小议、编者附记、编辑后记、编者附言等。电台称编者的话、编后话、编辑点评等等。

5.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是一种形式灵活、个人署名、长短不一,在各种专栏里发表、播出的评论。这种评论理从事出,上谈国政、下议衣食住行,不拘一格。

四、新闻评论的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从论题中提炼、引发出的观点,是评论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统一的产物。对论点的要求是正确、新颖、有针对性。

一些短论及编者按、新闻点评,一般只有一个总论点,而较高规格的评论在总论点下还有分论点。总论点就是评论的总观点、中心思想,或者叫立意。它是评论的灵魂,贯穿评论的始终,支配着评论的各个分论点以及选材、布局。

2.论据

论据是指证明论点的依据。对论据的要求是真实、充分、精当。论据必须真实,论据失实,论点不攻自破;论据必须充分,论据不充分,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论点难以成立;论据充分还要求论据和论点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论据还要求精当,所谓精当指的是与论点有紧密内在联系的、能够以一当十的典型材料。

(1)理论性论据

理论性论据指的是已经被实践证明被人们普遍接受了的正确思想、观点、公理、准则、经验等,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成果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和政府正确的决议、路线、方针、政策、政令、法令;自然科学方面某些为人们熟悉的公理、定律;前人的文化遗产以及格言、谚语、民谣等等。

(2)事实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指的是证明观点的具体材料、具体事实。事实是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性论据,从不同角度分为新闻事实、背景事实;当前事实、历史事实;典型事实、概括性事实等。

新闻事实,是新闻评论立论的基础,论点是从新闻事实中引申出来的,新闻事实是证明论点的主干材料。

背景事实,也是新闻评论的重要论据。和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一样,通过背景的衬托,新闻事实的意义就更突出,评论的道理就更易明白。

历史事实,是背景事实的一种。和历史的思想、文化遗产一样,历史事实,特别是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某些与历史有关的现象,或者类似于历史的现象耐,历史事实也是观照现实的一面镜子,它给人们的认识启迪与借鉴往往更生动、更深刻。

典型事实,指的是对证明观点能起到以一当十的那种最有说服力的具体事实。可以是新闻事实,也可以是背景事实,这是证明论点的最生动最有力的论据。

概括性事实,是指全局性的事实,常以统计数据出现。

在实际新闻写作中,常常需组合多种事实,证明其论点的正确或驳斥论敌观点的谬误。事实性论据必须真实,论据失实,论点就不能成立。

3.论证

(1)论证的基本方式

论证的基本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立论、驳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四种。

立论,就是下面讲道理,自己提出一个观点,再用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驳论,就是批驳,证明论敌观点的错误,从而间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在实际写作中,立论和驳论两种方式常结合运用。一篇立论性评论,为了说理更有力,常常要树立一个靶子,树立一个假设的论敌,在局部范围里采用驳论手法。同样,一篇驳论性评论,在分论点时,有时也采用立论手法。

直接论证,就是用论据直接证真或证伪,即直接证明自己观点的真理性、正确性,或者直接证明论敌观点的错误荒谬性。

间接论证,就是通过否定论敌观点的正确性,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或者通过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证明论敌观点的错误。

(2)论证的推理形式

论证的推理形式,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论证方法。

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公理、定理出发,推证尚待证明的论点的方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运用理论论据,就得采用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论据,必须恰当地证明具体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对论证对象有理论的涵盖性;这些论据还必须是受众公认的真理,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偏见,否则就会“言不及义”,证明不了观点。

归纳论证是与演绎论证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法,是从个别、从具体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就是将几个具体的事物归纳起来,抽象出其共同的本质、共同的属性的方法。

这也可以说是从事实到理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以事实性论据为依托。

运用归纳推理,必须选择和论点有内在联系的典型事实。所谓典型,是说材料与观点间的内在联系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是紧密的,不是松散的;是那些“举此一端,可概其余”的事实。如果事实和论点间没有必然联系,仅仅是偶然的联系,或者是牵强附会式的“联系”,必然导致论点的不可靠乃至虚伪性。

(3)论证的具体方法

论证的具体方法多式多样,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例证法,即是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或者叫实证法,依据具体事例,运用归纳推理证明论点的方法。

事例推演法,这种论证的方法与例证法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仅用几个典型事例证明观点,而常常由点及面,即由点的事实推演到面的事实,从而把论点建立在更丰富的事实基础上,加强了论点的雄辩性,也拓宽了受众的视野。

引证法,即用已被证明的原理、准则,证明待证明的论点属于演绎推理形式。

类比法,即将性质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以显示其共同的本质。类比论证的比体,可以是事实,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历史上的事实,也可以是文学形象等。但比体,必须是受众熟悉的事或人,或性质、其中蕴含的哲理是受众公认的。

归谬法,即假定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按照对方的逻辑方式推下去,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荒谬、自己论点的正确。

五、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点

1.论点务必具体单一。评论和多数专栏言论属于跟踪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社会现象的说理小型评论文章,它们不正面接触大政方针、大是大非的问题。

2.关键是把“理”评出来。短评和专栏言论的论点具体单一,文章也不能写长,但是一定要把道理评出来,这一点和其他评论以及别的说理文章大同小异。评论说不出一点道理,无论长短,也无论论点怎样高明,都是不合格的评论。

3.采用“短平快”的论述节奏。从总体上说,评论的篇幅是比较短小的,文字量极为有限。因此,评论多采用简洁明快、直截了当的论述节奏。对于评论的事,要用尽可能简明的文字交代出来,而不必添加什么铺垫。因而也不需要绕弯子;评论的意见主张也宜开门见山,鲜明干脆地告诉读者,论证问题更要简明扼要,是非曲直的根据在哪儿,点到为止,而不能像写学术论文那样引经据典,长篇大论。

同类推荐
  •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中国传播思想史:近代卷

    中国传播思想史:近代卷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名校班主任教育案例精选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名校班主任教育案例精选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当像...案例二使我体会到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分析能力。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热门推荐
  • 天眼之路

    天眼之路

    原本身为杨家大少爷的杨烈,因丹田被毁,遭世人唾弃!在被逐出家族之后,潜藏在杨烈体内的强大神魂突然觉醒,从此踏上了天眼的征途...
  • 不懂谈判,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谈判,就当不好经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谈判技术已经发展成集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行为学、传播学、公关关系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科学。现代企业的经理人,如果不能在商务活动中把握谈判的技巧和艺术,就不可能做好经理,获得成功。经理人成功的谈判,是平衡和创造有效的结合,既维护客户的需要与利益,又能使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彼此合作创造更大的整体价值和利润。经理人成功的谈判,是当双方离开谈判桌时,彼此都是赢家。
  • 儿童性早熟信号与对策

    儿童性早熟信号与对策

    儿童性早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预防性早熟刻不容缓。以问答方式介绍了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性早熟的病因与危害、环境因素对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儿童性早熟的信号与防范、儿童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合于家长和儿童保健人员、中小学老师阅读。
  • 柯南之迷侦探老白干

    柯南之迷侦探老白干

    非严谨向自娱自乐的柯南同人超级水文白川景站在一旁,望向少女的一侧,目光深邃,悠悠道:“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奇怪,明明知道此事不可行,却还是争先恐后的前仆后继。”“其实我也怕,我怕死,我想过退缩,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允许我做出这种事情,我的身体也无法接受被一个胆小懦弱的灵魂主宰!所以我做了。”深情的望向少女,嘴唇轻启:“义无反顾。”灰原哀:“说完了?这就是你偷看我洗澡的理由?”(→_→)白川景:“嗯,先说好,别打脸。”( ̄ε(# ̄)O==( ̄皿 ̄///)
  • 侠游幻世

    侠游幻世

    田静见此大眼睛弯眯,笑意见显道:“这可是我师父的得意之作,画中有山水,山水之间有阵法,阵法之中又讲究风水,你就在这好风好水好山间好好待着吧!”忽听玻璃碎裂之声,随即见到卷轴下方的巨大光球出现了数条血色裂缝,定睛一看光球里面的河流变成了血色之河,那里面的青山变成了乱葬岗,原本葱郁的林木变成了堆积的尸骨。里面万桑的声音传出来,道:“埋骨何需风水地,死后何处是青山!”然后只听嘭的一声,光球炸裂化为点点火星湮灭。
  • 乘以4的时光

    乘以4的时光

    那些流逝的时光里,有我们的故事。一路走来,一边获得,一边失去。我们还是朋友。记忆是阵阵花香。写写我们的故事。
  • 嫡女策

    嫡女策

    言绪紫:言府三小姐,后嫁给临王成为第三任临王妃。母亲为言宁氏,深受宁家疼爱。天资过人,容貌清丽,被继母与继姐谣传为虞城“言三无”。君澈临:临王,双腿残疾,传言恐怖至极,实则容貌妖孽,美甚女子,心里一直记恨皇上。
  • 佣兵纪元

    佣兵纪元

    这是一个佣兵活跃的时代。各处秘宝、文化、武学在佣兵的挖掘下大放异彩。而巨力的僵尸、神秘的魔女、诱惑的魅魔以及强大的生物兵器则成为了佣兵团们争相追逐的队员。····················给读者的话:阵雨只想将心中的玄幻世界分享给更多的人,不敢奢求太多,只希望有缘看到这页面的朋友们,可以耽误数分钟试看本书!
  • TFboys的萌系公主

    TFboys的萌系公主

    他们,是红透半边天的TFboys;她,是可爱贴心的软萌少女。当她遇上小凯与千玺,陷入爱情漩涡。因他人嫉妒,一个计划产生......他,毫不知情;她,伤心离去。3年后,她和她的骄傲,霸气归来!3年前的真相,浮出水面......
  • 你若转身,我必与之

    你若转身,我必与之

    张慕扬微微转过身,手指在桌上轻敲,话语轻柔,“是你在追我,而我,”然后看向乌芷芯,眉毛微挑,“只是给你个机会,让你在我身边继续追我。”“Betty,在我们国家,勾勾小手指就是跟你定下约定的意思,若是我违背了约定,就罚我变成小狗狗。”“你别走,你别走,你别走……”三个字的无限循环,却让张慕扬身体猛地一颤,好不容易狠下来的心在这一声声的低声呢喃中化为齑粉,“走的人是你,我一直都在原地。”“五年前,选择离开你,我从未后悔,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离开你,张慕杨,你知道吗?我不爱你,我早就不爱你了。”“我们的爱情,如是足矣。”此文已在晋江发布,原名为《我们站在爱情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