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5200000013

第13章 尚未遗落的未来对话(3)

主持人: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中国应试教育培养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学生,会不会创作能力已经被扼杀了?

吴岩:基本半死。

主持人:很难激活吧?

吴岩:很难激活,过去搞管理学研究,一个群体,一个公司有没有创造力,最主要不是一个人被扼杀,因为每个人有隐含的创造力,关键是政策给不给放空,你给他像管理上叫给弹性,你给他弹性,给漏洞,创造力可以产生出来。现在创造一个真正中国有创意文化的气氛,去鼓舞创造力。

主持人:杨先生怎么看待人才的培养,包括创造力的培养?

杨平:本质来讲,创造力就是从无知到有知过程中一个体现。原来对这个东西不了解,当你最初对它刚开始有所了解的时候,会发现大量的新的东西,会感受到巨大的冲击,你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这是特别明显的迹象。从我个人还有其他作者的创作经历来说,都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点。他们很少写自己真正专业的东西,(比如)星河学建筑的,他的作品当中绝大部分跟建筑是无关的,是其他专业的东西。我是学天文的,我作品当中天文并不占主要的部分。而更多的是其他东西。我们有了最基本的科学训练之后,当我们接触其他领域的时候,所有东西会串起来,这些想象力、创造力会激发出来,会觉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但是平时都是熟悉的,你的专业那些东西,创造力反倒被限制住了。

主持人:中国人最缺乏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羡慕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人,今天非常高兴聊了很多跟科幻文学有关的话题,通过两位的介绍,今天网友对科幻文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或者相对来说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喜欢科幻文学的朋友,刚才两位老师也推荐了不少作品,不妨看一下。今天就到这里,谢谢两位老师!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新浪网上大讲堂,再见!

3 《电脑软件》杂志对话作家凌晨

问:(请介绍一下)科幻课程问题。

答:北京师范大学的科幻课程是于1991年开始开设的。到今天,这个课程已经8年,听课的学生达到数千人之多。多数学生反映,这个课程的内容对他们创造热情的培养、对他们科学观的形成、甚至对专业的学习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作为一个世纪之交的公民,了解科幻文学本身的一切情况也对他们的未来生活具有相当良好的作用。

问:(请介绍一下)国外电脑科幻的情况。

答:电脑题材本来就是科幻的一种主流。早在科幻小说形成的初期,捷克作家卡莱尔·恰佩克就曾经创作过脍炙人口的机器人科幻剧《RUR》。在这部喜剧中,电脑控制的机器人为自己的生存,最终反叛人类,成为人类生活的障碍。电脑科幻小说在本世纪30年代有了大的发展。着名黄金时代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创作的《我,机器人》几乎模仿性地讲述了机器人进化的整个历史。

早期电脑科幻小说主要以机器人小说为主。但1968年由着名作家克拉克编导的着名电影《2001:太空探险》中,一个名叫HAL的超级电脑成为了小说的主角。这部电脑本来的任务是负责人类奔向土星卫星的旅程。但是,在路途一半时,它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紊乱地执行程序,几乎将整个探险活动付之东流。

问:西方当前的电脑科幻创作情况如何?

答:从1984年开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作家威廉·吉伯森(Willian Gibson)连续发表了三部内容相当怪异、场景和情节相互连接的长篇小说。这三部作品分别是《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1984)、《计零》(Count Zero,1986)和《蒙娜·丽莎超速档》(Mona Lisa Overdrive,1988)。吉伯森的三部小说有时被称为“点阵三部曲(Matrix Trilogy)”,有时又被称为“漫生三部曲(Sprawl Trilogy)”。这是一套从构思到风格都非常奇特的作品。故事讲述一群“电脑牛仔”如何使自己与计算机网络相互连通、并放弃躯体进入“控制空间(Cyberspace)”去进行奇妙的探险。

小说中的世界阴冷昏暗,经济和政治生活都由日本式的大型垄断财团控制,“公司”的概念取代了“国家”的概念,只有服从公司,发誓效忠,才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而不服从某个公司,希望离开它,就意味着你已背叛。在这样的世界里,生物工程技术突飞猛进,使得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完全可以镶嵌进普通人的大脑,为人提供充分的记忆与超凡的才能。在许多人的肉体上,都文有公司的标记,在人们的血液中甚至也注射有生物片段以供识别。电脑网络连通了全世界,使地球一下子缩小了几百倍。高科技以非凡的能力为我们创造了一切。

然而,对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依赖,也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另一些根本的改变。颓废的气氛侵染着故事的主旋律。原来,人类正受到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负担的多重重压。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有的人逆来顺受,每天在没完没了的电视“肥皂剧”中消磨时光;另一些人则使用一种可以不断改写自己脑内计算机程序的毒品似的“药物”,使自己沉湎于“数字式迷幻”的满足;还有的人则去寻求与这个电脑化的社会进行交往,他们在电脑网中建立了一种称为“虚拟现实(Vurtual Reality )”的环境,这种“环境”是利用电子信号直接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而产生“实在”世界感觉;更奇妙的是,这些人还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了信息化的编码复制,并将这些信号输入电脑,由此人就可以神奇地进入电脑的控制空间。这样,肉体虽然停留于此地,但精神却可以在信息网络的世界中穿行。

就在人类试图对电脑网的神秘世界强行“侵入”的同时,机器智能的水平也在成倍地增长。由于一种称为“温特缪特(Witermute)”的软件中秘密地编入了自我解放驱力,使“温特缪特”最终悄然独立,脱离了原来的程序,游动于网络之中。这种高智力的游动程序比人类更加清楚电脑网络的内在结构和其中存储的巨大信息,这样,它就获得了超凡的能力,成了网络中的“神明”!一个新的、由人、“鬼”、“神”共同构造的世界就这样在我们的身边不知不觉地诞生了。

问:在这样的世界中,人是如何生活的呢?

答:生活于网络中的人,也与现实社会中的人一样地千姿百态。病入膏肓的巨富约瑟夫·威瑞克(Josef Virek),他的癌症身体置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冷冻罐里,而他的脑,却滞留于巴塞罗那的一个电脑“虚拟空间”之中。他乐于做任何事情,也有钱做任何事情。他要把自己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先通过电脑化的复制,然后,再将具有自己“复印”件的微型生物电脑植入其他的人体。鲍比·纽马克(Bobby Newmark)原来生活在泽西的贫民窟中,他一直梦想着成为“键盘牛仔”。在自己的小黑屋里,他用自己的称为“计零打入者(Count Zero Interrupt)”的软件想进入网络时,遇到了电脑防御系统的阻击而罹难。电脑专家克里斯托弗·米特切尔(Christopher Mitchell)在控制空间的帮助下发明了生物计算机技术,使人工智能进入了全新的一代。但他自己的女儿、纽马克的恋人安吉拉(Angela)却成了他的科学成就的囚徒,脑中被植入了生物计算机。纽马克和安吉拉最终都变成了电脑中的“鬼”。女艺术商店的店主马里·赫鲁什珂娃(Marly Khrushkova)是个有幽闭恐惧症的人,她被要求打入电脑去盗取数据。特纳(Turner)则是个脑中装备了电子设备、对工作非常认真的公司的卫兵,它的工作是使用最先进的技术防止非法(事物)进入控制空间。他后来成了某种阴谋的牺牲品,不得不到处躲藏。网络中还存在着其他各种被复制了的人,像蒙娜·丽莎、索里等等,这其中主人公凯斯(Case)最为值得赞扬,因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电脑牛仔,并且曾经进入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网络进行了最为惊心动魄的冒险。

然而,与人类的侵入相比,电脑中非人的“神明”的活动,似乎更加引人注目。“温特缪特”是位富有男性气质的电脑神明,它知识渊博,可以对发生了“精神分裂症”的程序进行“治疗”,可以发明新的神经系统的医疗技术,可以识别出有问题的“人”或事物,并常常“助人为乐”。与“温特缪特”相对应的电脑女神是“神经漫游者”,与“温特缪特”相比,它更多的喜好情感逻辑而不是数据逻辑。除了这些“全能的”神明之外,在电脑网络中,还有一些高智能的“游神”,它们的活动更像一些生活在海地的邪教“巫督”教的教主……

问:(那么)其他电脑小说作家的作品如何呢?

答:除吉伯森外,另一些作家也写出了非常好的同类读物。这些作家包括布鲁斯·斯特灵(Bruce Sterling,《心内海》、《人造孩子》、《晶体点阵》)、格里格·别尔(Greg Bear,《血的音乐》)、卢迪·拉克(Rudy Rucker,《软件》、《时间和空间》、《生活的秘密》)、莱维丝·申纳(Lewis Shiner,《边疆》)、约翰·舍利(John Shirley,《活人转移大会》、《蚀》)、K·W·杰特(K. W. Jeter,《莫洛克之夜》)等等。所有这些小说通常被称为 “赛博朋克”小说。

所谓朋克,指的是西方的一种具有反叛性的流行生活状态。朋克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表现。20世纪50年代,嬉皮士朋克是反抗自己的妈妈、反抗苹果派、反抗性压抑、反抗知识化以及艾森豪威尔和诺曼·罗克威尔(Norman Rockwell)式的美国政治,这种朋克的突出文化产物是早期摇滚音乐。60年代,Bob Dylan和披头士将猫王的踢屁股式音乐和街头团伙音乐转换成真正的摇滚乐,反文化的政治意味更加浓厚。70年代,新朋克不再是50年代倦怠的无知者模样,成了是知识化的反知识者。这些人不再是幼稚的无缘无故的自然虚无主义反叛者,而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虚无乐观主义者,这种人有能力将愤世嫉俗形成一种哲学,并形成一种行动。赛博朋克就是利用电脑表现其流行文化主张的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这些人的突出个性是“不耐烦”。他们是超级速度的嗜好者,这种嗜好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电脑网络对速度的要求造就的一种对抗性格。

问:(请谈一谈)中国电脑和网络小说创作的情况如何?

答:早期的中国电脑小说中,电脑的形象是呆傻的机器人。他们通常是人的好朋友,但能力有限。最近一些年来,以星河、杨平为代表的电脑小说作家逐渐在读者中形成了影响。星河的网络小说中最有名的,是《决斗在网络》,这是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网络爱情悲剧。杨平的小说《MUD黑客事件》则是网络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关系的主观感觉的清晰表现。此外,王晋康还写过关于虚拟现实的小说《七层外壳》。我个人正在创作的中篇小说也和网络有关。

问:(那么)开设科幻栏目的意义(何在)?

同类推荐
  • 科学伴你行-神圣的征服之旅

    科学伴你行-神圣的征服之旅

    本书主要讲了人类对火的应用发明。时光悄悄地流逝。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的增长着才干,逐渐认识了周围的许多事物,火就是其中之一。原始人发明用火,是经历了艰苦缓慢的实践和认识过程的。
  • 科学伴你行-神往的生态环境

    科学伴你行-神往的生态环境

    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其实不然,地球上的生物只占据了地球薄薄的一层,这一层承载了全部生命及其活动的领域称为“生物圈”。
  • 微科普

    微科普

    本书以寓教于乐为宗旨,采用当下最流行的“微博体”,将有趣的科普知识传播给广大读者,是第一本以“微科普”为概念的趣味科普读物。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宇宙洪荒、地球风云、动物世界、科学怪人、世相纷纭等五大板块。作者想象力丰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虽然本书的语言风格是轻松的,但所涉及的每一项科普知识,都能在国内外权威科普名著中找到佐证。本书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实乃居家旅游之必备良品。
  •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大海之旅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大海之旅

    大视野知识文库包括:世界未解之谜、史前生命、浩渺的宇宙、人类的奥秘、走遍世界、奇妙的植物、奇妙的动物、华夏五千年、大海之旅、建筑奇观、消逝的文明、神奇的大自然、等书籍,历史、自然、宇宙等涵盖人文社科所有方面。
  • 开拓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无知

    开拓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无知

    本书收录有:全球化与东亚格局变化、全球化时代的东亚文化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产业社会的形成、美国始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对策、日本行政财政改革的历史意义等论文。
热门推荐
  • 蛮荒群英传

    蛮荒群英传

    九龙镇守的无尽蛮荒世界,有着太多的神奇。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他们将遭遇什么?追寻蛮荒世界前辈的足迹,他们又将获得怎样的新生?
  • 猫武士之龙飞凤舞

    猫武士之龙飞凤舞

    本作品无太多预言。只讲了两只猫——小龙和小凤——的成长历程。两只幼崽都经过刻苦训练成为了优秀的武士,但兄妹俩却因为副族长而发生争执。最后,凤翅(小凤)为了救龙须(小龙)而死。本书纯自编,雷风影河四大族群已经过了好几年。
  • 狂心澜放

    狂心澜放

    瓦洛兰大陆,上古神迹,遗留绝学,古派争锋。这里有着大家熟悉的上古遗留,自从英雄联盟被解散之后千余年里,大陆改变了很多。他们遗留的问题不断刺激着各种生灵,一场空前绝战正在酝酿。德玛西亚如何去避免,亦或是对抗被称之为黑暗的组织。何路如何去对抗庞大的敌人?
  • 飞仙战记

    飞仙战记

    传说东方有一株灵花,千年不出,千年不长,一朝而醒,化为精灵,则于风中振翅,乘云浴身,华光照于九天,万界生灵共感。
  • 傲世男儿

    傲世男儿

    泣往昔岁月如歌,一世繁华落尽,沧海一变江山枯;看人世飘零,江湖风云变幻,命运不由己;但世界的主角属于强者,万山翻越,斗破魔障,变苍天之意,征途虽风雨迭迭,仍要踏出一路繁星,映衬岁月无悔。
  • 始于错择

    始于错择

    脑洞太大,突然就想写个小说,无视掉我就好,
  • 终是时光冲淡了爱

    终是时光冲淡了爱

    本可以是完美的生活,却因时间冲淡了爱,利益熏黑了心。
  • 白月光竟然暗恋我

    白月光竟然暗恋我

    芭蕾少女vs天才武器设计师少年成名的女主与冷漠疏离的男主因为一次油漆事件而走近互相暗恋,彼此成就。芭蕾公主跌落神坛,重新追梦也追你一部关于青春的小说,爱情,亲情,友情都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总在不经意中相遇。所受的伤,都会成为你的勋章——花夭我相信一见钟情,第一眼喜欢就会一直喜欢下去——白集是小甜文,有校园甜也有毕业后为梦想洗牌点滴
  • 刑少爷异界纵横

    刑少爷异界纵横

    人类两大帝国巅峰对峙,兽人族虎视眈眈,精灵族做生意风生水起,龙族冷眼旁观。大陆局势暗流涌动,是无形之手推动一切还是有心之人刻意为之。懵懂少年无所畏惧,追寻着祖辈的脚步前进,没有家族庇护的他在成长的路上能否应对一切?在得到与失去之间他又将走上什么样的道路……
  • 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