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39800000002

第2章 气度不凡的人生——生命重建(1)

厚重的人生必须修炼

修炼,即修养、锻炼,亦即修身、炼己。修炼,就不是单纯记忆知识,它更重视培养素质,更重视实践、实行、实习。只有通过修炼,才能够变革心灵、行为、人格,才能实现人的重新塑造。正如大师所言:“真正的修养,你要自己求之于本身去实验。如果光靠眼睛耳朵去求真理,是很不够的,也是靠不住的。”

“修养”这个词,我们的老祖宗创造得非常的好。初版《辞源》上说:“整治之以求尽善曰修。”解释“修养”为“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

用现代的话来说,修,就是收拾的意思,包括把不该有的东西去掉,把该有的东西,理顺,使之合乎规范,尽善尽美;养,就是让一个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各种素质不断成长起来。而不该有的东西,并不像人长的络腮胡子、长指甲,一眼就能看见,几刀就能剪掉,而是混在血液里的废物,长在肌肤里的瘤子,只能认真服药、坚持锻炼,让自己的肌体不断增强的免役力,小心翼翼的把它们“修”掉。同样道理,该有的东西,也不像一顶帽子,一双鞋子,自己买来或者别人送给,戴起穿起就了事的;这是要从自己的灵魂里生长出来的东西,得靠自己“养”。

《礼记·大学》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人提出的这个修身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是有借鉴价值的。“格物”可以理解为接触客观事物而进行实践,简而言之,就是做具体的事情。古人、前人大都把“格物”解释得很玄,解释得实一点的则都认为是“研究事物”。

《大学》既然把“格物”放在“修身”的第一个层次,作为“致知”的唯一途径,作为“修身”的起点,那就只能理解为做具体事情,因为这还是属于无“知”的人做的事情,哪里说得上什么“研究”或者更高深更复杂的学问呢?须知,《礼记》成书在两千多年以前,那时人们可“格”之“物”还是极其有限的。

因此,用现在的话来说,修养的途径就是从做具体事情,比如拾柴火、做饭、洗碗、洗衣、扫地,喂猪喂牛喂羊、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打藏、修造家具、农具、建屋造房等等生活、生产劳动开始的,通过去做这些具体的事情获得了知识,用《大学》里的话来说,就是“知止”、“知所先后”,懂得了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什么事该先做,什么事该后做,就叫做有了知识。“格物致知”中的那个“知”字,也可以理解为“智”字,如果这样理解,“格物致知”就可以解释为:通过动手做具体的事情,形成一定的智力。孔夫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会做驾车、射箭等等许多的事情,古代坚持节操、名辉青史的苏武也会纺线、织网、校正弓弩,都可证明,“格物”就是动手做具体的事情。

阿西莫夫,美籍俄国人,著名的科普作家,年轻时多次参加的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人,他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一位做汽车修理工的老熟人对他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的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钉子。”

“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呵呵,智商再高也不能去断定盲人不会说话。可以想到盲人应该习惯于说,而不习惯于做手势。盲人为什么要买剪刀,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修理工在考问他之前就认定他肯定要答错,因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最后的结论是:影响修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平时经常强调教育对修身的意义,其实除了教育之外,还有不少别的因素值得我们探讨。分数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智力的一切,当然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师傅领进门,修身靠自己”。在人生的整个流程里,行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靠实践,靠实行,才能真正改变了人,改变了人的素质。重行为、重修炼,这是古代中国学习的优秀传统。王夫之说:“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颜习斋也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儒家特别强调修身,说“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谁,都必须以修身为总的根本。学校型学习,只能“入乎耳,出乎口,流于笔”;修炼型学习,才能“存乎心,形乎四体”,心灵发生改变,行为发生改变,才能把自己真正锻造成才!

气度是一个人的魂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气量”的解释是: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以及容忍谦让的限度。而对“气度”的解释则是指一个人的气魄,内含有不凡的意思。二者相比较而言,“气度”要比“气量”更进一个层次、更上一个档次。

所谓气度,我理解就是通常讲的心胸。就是指一个人能容人,容事,容仇,容怨。我感觉现代人的心性浮燥,心胸似乎越来越窄,能作到饭后百步,却做不到遇事不怒。有专家说与我们大量吃进带有激素催生的食物有关,这方面的学术问题,我弄不懂也说不明白。但我确实感到今人没有古人的气度,古人不以私怨作为评人论事的依据,也不以见解的分歧伤及友谊,许多事例,让人掩卷长思。

“气”有大气,有小气。“度”则有度量。气度者,气概与风度之谓也。气度小者,胸有城府;气度大者,胸有丘壑。浩浩乎,如日月经天,不可掩也;汤汤乎,如江河行地,不可壅也。发于中,形于外,纯乎天性,得之自然,虽欲强求,不可得也。

气度,是义士的邢枷:“我自横刀向天哭,去留肝胆两昆仑。”气度是智者之声色利诱:“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世间最大的东西不是大海,不是高山,也不是宇宙,而是人的胸怀,是人的气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广阔,有容乃大,是气度。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能有旷达的心胸,是灵魂的高贵,是难得的气度。

气度很像是一种高营养成分,你一旦拥有了它,它给你的人生带来的将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格和品质,因为,气度不凡。

气度,是意志坚强者动人的风采,它昭示的是做人的豪迈;

气度,是仁厚的等待,它让良知感化愚顽,用成熟来导引轻率;

气度,还是用生命担起的一份责任,它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忍耐。

一个没有气度的人会很容易走向气度的反面,那就是嫉妒和仇恨,就是小肚鸡肠与睚眦必报,就是凡事钻牛角尖儿。嫉妒者的人生表现形式一般只会有两种,一方面是悲哀自己的不幸,另一方面是恼恨他人的幸福。如果气度是命运,那么嫉妒就是命运的奴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爬上额头的纹路以及各种各样的证书,顶多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成熟,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气度。气度需要自己不断地自我修炼和超拔,需要修养,更需要涵养。

气度,它能使人意志坚强,不被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能激发你的昂扬斗志。

气度,它能使人性情豪迈,不会为一些小事去伤脑筋,不会为一时的挫折而心灰意冷,不会无中生有的去猜忌别人。

气度,它能使人宽厚仁慈,会让你换位思考问题,包容他人的缺点,对人对事抱着一颗真诚仁慈的心。

气度,它能使人谦虚谨慎,能使你正视他人的优点,学到他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气度,它能使人正直善良,能使你明辨是非,敢于坚持正义,不会让你睁着眼睛说瞎话,昧着良心去办事。

气度,它能使人不同凡响,你一旦拥有了较多的、较大的气度,你必将会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一种高层次的人格和品质以及迷人的风采。

记住,仅有心胸,那是气量;而心胸加上智慧,才是气度。

总之,气度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练达。

气度的多种表现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有气度,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旷达高洁;怀才不遇的李白有气度,才会有“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不屈;远贬黄州的苏轼有气度,才会有“也无风雨也无情”的乐观豁达,看破红尘的陆游有气度,才会有“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的博大胸襟。

南唐后主李煜善诗词。被俘后,曾与赵匡胤同席饮酒。赵匡胤说:“都说你诗写得好,念上两句与朕听听。”李煜稍作沉吟,随即吟出两句《咏扇》诗:“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对仗既工,意境也是好的。不料赵匡胤听后却大笑,道:“满怀之风也值一提?”弄得李煜好不尴尬。赵匡胤虽是靠棍棒起家的纠纠武夫,却是有资格嘲笑李煜的。当初他尚未发达,一日路过华山,喝得大醉,竟在田里结结实实地睡了一觉。醒来之际,恰好一轮明月冉冉而出。赵匡胤口占一首,道是:“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后来将这诗念与人听了,众人无不叫好。那气度,“满怀之风”又如何比得?

众人都知道《三国演义》里周瑜周公瑾的气量小。

可要说才华,周瑜应该说不输给别人。与诸葛亮比起来,他差的其实就是气量,所以他才会被诸葛亮用计活活气死。与周瑜比较,诸葛亮的气量应该说不小,可他缺少的是气度,他过于自信自己的“聪明”和主观判断,所以才会从一开始就跟魏延“过不去”,必置之死地而后快。有史家认为,如果诸葛亮把死后的军权交给魏延,而不是给了言听计从、惟诸葛亮马首是瞻的姜维姜伯约,那么蜀汉甚至还有中兴的希望,至少不会那么快地灭亡。

皇帝也一样。

隋炀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说他昏实际上除了他的横征暴敛之外,还有他的骄奢淫乱。按说隋炀帝杨广在做皇帝前也算得上是一员猛将,有胆有谋,是他亲率大军灭了南方的陈国,结束了中国南北朝分裂长达数百年的局面。但他喜欢的南朝皇帝的宠妃张丽华却被他手下的大将高颎杀了,高颎还提着张贵妃的人头来向杨广汇报,说南朝要是没有这个女人祸国殃民不会这么快就灭亡,把杨广当时就气得七窍生烟。后来杨广当了皇帝,最先做的事儿就是找个理由把高颎杀了,结果为了一个别国的妃子而自毁长城。隋炀帝登基,周边各国纷纷前来朝贺,惟独高句丽没来,隋炀帝便亲征高句丽,倾全国之力攻打,却不能攻下都城,最后他是大肆劫掠而去。

同类推荐
  • 成功一定有方法:青少年白金版

    成功一定有方法:青少年白金版

    本书是一本青少年读物,从明确方向、认清自己、转变思维、立足现在、积极进取等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精当的事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追求成功指明了方向。
  • 幸福有三件事: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幸福有三件事: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俞敏洪说,幸福有三件事: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做到了这三件事,那你的生活每一天都很幸福。
  • 细节决定成败集

    细节决定成败集

    本书从生活到职场,从办公室到大小宴会,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力图为读者展示细节决定人生的详细脉络,以便让读者汲取成功经验,规避风险。
  • 活学菜根谭活用厚黑学

    活学菜根谭活用厚黑学

    本书内容包括:磨炼稳健的德行、积淀成事的胸襟、慧纷扰的迷局、秉持自我的节守、宽展沉睡的心智、勃发激扬的才情、厚黑学的智慧精髓、厚黑学人生境——圆熟变通等。
  • 拒绝高考的小子:中国最年轻CEO的奋斗历程

    拒绝高考的小子:中国最年轻CEO的奋斗历程

    这是一部讲述“亚洲新音乐王储”、刷新“80后”创业记录的张伯宏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佳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但是张伯宏不这么想,他“直奔梦想,不兜圈子”,毅然选择了拒绝高考!本书再现了张伯宏为了不丧失自我,为了要自己想要的而做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其中也记述了他面临压力时的彷徨、面对转型时的苦思冥想。本书告诉人们:只有在有兴趣的领域“玩好”,才能赢得人生。
热门推荐
  • 龙国之铁血争锋

    龙国之铁血争锋

    一段唏嘘故事,三个生死兄弟的悲惨结局!这只是我想的龙国系列的第三个故事,其他的故事,等以后有时间在写吧1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纨绔异界

    纨绔异界

    在这个强者为尊,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本少爷却发誓只做一个纨绔天下的二世祖。对于装逼强者,擦,果断踩之;对于高级幻兽,日,果断抢之;对于绝世佳人,额,貌似我的后宫正在扩建呢,先收了再说。闲来没事,携一方古琴,带二三小弟,溜四五幻兽,与七八佳人,唱一段九曲回肠,十面埋伏。
  • 超级替死鬼

    超级替死鬼

    第一天去殡仪馆上班,馆长对毕然说:“不能说你好。”“不要随便带女人、小孩进火化间和停尸间。”“不能穿也不能携带带静电和电波的物品。”“不能带走任何一样属于火葬场的东西。”“不要在火化尸体的时候说话。”“不晒太阳不能进火化间。”“不主动留联系方式。”“不主动和人握手。”“不能微笑服务。”“不能说再见。”“不能说……”
  • 天价绯闻妻

    天价绯闻妻

    盗墓没盗出价值连城的国宝,却盗来了傲娇别扭的古代王爷,皇甫晴的苦逼人生,就此更加浓墨重彩的添上一笔——尉容君。失权失势的王爷穿越现代,面对陌生的人和事,不得不依附于她,本以为是个包袱和累赘,却阴差阳错助她人生路一步步青云直上,也一点点用柔情走进她心里。
  •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感恩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感恩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的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的人生感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愉悦和温暖。感恩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素质、一种品德,更是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正确理解。而这一切,正是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感恩是对爱的自主表达,是一股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这样的力量足以为孩子涤荡心中的尘埃,照亮前方未知的路途。
  • 姐儿门前一棵槐

    姐儿门前一棵槐

    这是一部战争情感小说,是一个将军惊心动魄的情爱史,是一个女人感天动地的美德书。在战争中荣升为将军的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们是中国革命最高贵的牺牲。本书温婉细腻地讲述了将军(牛儿)和妻子郑秀云与前妻凤儿之间的恩爱情仇,在苦难和尊严的人性挣扎中,一番儿女情长,几多尘缘未了,母性的自尊和宽容之美,读来催人泪下,扼腕叹息,如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 邪魅女祭师

    邪魅女祭师

    出生上古祭师家族的静月,与妹妹争斗中被人趁虚而入。不幸姐妹二人落异世。从此,世间多了一个奇特的女子。优闲懒散的日子离她而去,面对各大势力相邀,烦不胜烦。一气之下,破了人家帝都,灭了人家满门,走上争霸天下之路。
  • 幕争

    幕争

    有人问我,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是好书?我想,能让人爱上一个故事、记住一个故事就是好书。
  • 另类教师是这样崛起的

    另类教师是这样崛起的

    我要写的,是一个妹妹在兄长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是一个教官在学员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是一个个男人在充满兄弟情义的群体中,在怎样的存在。是一个个不一样的女人在她们爱的人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现实且残酷的世界里,是怎样的存在!!第一篇章预告,夏寂,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不爱说话,被其他小朋友欺负,骂他怪物。他一直都很沉默,直到他12岁那一年,小艾出现了,一个可怜的女孩,经过一整天的关心和陪伴,自那以后,兄妹二人相依为命,最后却难逃从孤儿院离开的结局。小艾被领养,夏寂在孤儿院院长奶奶逝去后,选择了独自离开孤儿院,进入了华夏大学,成为了一名心理学院老师,却因为一时冲动,离开了心理学院,遇到了华天集团总裁,然后,他谋划多年的计划,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