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500000049

第49章 疾风暴雨(1)

苏轼与范镇相谈甚欢,不觉天色已晚,推辞不过,只好陪范镇吃过晚饭才辞别归家。左右寻不见小莲的踪影,苏轼缓步踱到离家不远的河塘边,四下张望,终于看见小莲独自坐在岸边,神情落寞。

苏轼急忙走上前去,说:“小莲,让我好找,为何到这里来?”小莲起身施礼,说:“先生,外面的风景好。”苏轼皱眉生气,说:“小莲,你又叫我先生?先生!好个先生!就是因为闰之教你这么说的?你呀……小莲!”小莲仍是坚持,说:“小莲该叫先生,以前是小莲不懂礼数。”苏轼痛苦地说:“小莲!你怎么还这么说呵!”

小莲竭力掩饰心中的委屈,轻声说:“先生,夫人其实是个好人,她为了这个家所以才会心有怨气,她是直性子,先生不要责怪她。”苏轼叹息一声,抬头仰望明月,说:“我当初若非你不娶,也就听不见你叫我先生这两个字了。小莲,你声如莺啼,说这两个字却是这般呕哑难听!”

小莲强装笑颜,说:“先生,你又笑话小莲了。不过这些日子,小莲总想起姐姐……”终于抑制不住,落下泪来。苏轼也忧伤地唤了一声:“弗儿……”

小莲忙擦泪,控制住情绪,说:“看我,又提这个……先生,如今朝中动荡,人事更迭,先生应该谨言慎行,藏锋敛锐,才可避此风浪,日后再另作图谋。”苏轼微微皱眉,说:“小莲岂不是让我睁一眼闭一眼?这绝非君子所为。”小莲知道苏轼并未理解自己所言,解释道:“并非睁一眼闭一眼,而是等待时机。现今说了,不但无用,还定被诬为侮蔑新法!哥哥若因此获罪外放,将来就算时机成熟,又有何人能担起大任,想百姓所想?”

苏轼点点头,说:“小莲言之有理,我知道。但这次我只听我自己的。”小莲惊道:“先生,你这是何意?”苏轼低头看着河塘中的圆圆月影,低声说:“听自己心中所言而行事,即使错了也无怨无悔。若我早懂得,此时在我身边的人,是你。”小莲闻言,低头默然。

河塘垂柳,月光泻银,微风拂过,水面上的柳影月光晃动不止。

转眼便由春入夏,条例司外的高树上夏蝉鸣噪,伴着屋中传出的激烈的辩论之声。原来,苏辙到条例司上任不久,王安石便召集众人讨论吕惠卿起草完成的《青苗法》。曾布大赞《青苗法》切实可行,因为其法乃王安石首创,早在知鄞县时,就已实行过,功效昭然,证明此法实为救民于急,抑制土地兼并的良法。

苏辙已提前看过《青苗法》草稿,深觉其中漏洞颇多,便起身对王安石说:“相公,子宣之言不无道理。但是,相公在鄞州推行此法时,皆在相公控制之下,若在全国实行,还须谨慎行事。第一,以钱贷民,本为救民,非图利也。若使出息二分,即牟利于民,其法恐难深入人心。第二,出纳之际,官、吏为奸,立法的本意为民,但恐又成盘剥农民的手段。第三,钱入民手,虽良民也不免枉用;等到还钱,虽富民也不免逾期。逾期不缴,必兴牢狱,州县之事则不胜其烦。”

一听苏辙指出自己所草《青苗法》的不足,吕惠卿拍案而起,大声说:“子由,你如何断言贷出钱而不能收回?贷钱为民,取利也为民,有何不可!”

章惇忙劝吕惠卿说:“吉甫,讨论嘛,不同看法可以提。预事在先,乃立法之要也。”吕惠卿无言反驳章惇,只好气呼呼地坐回原位。苏辙白了吕惠卿一眼,冷声说:“若是你吕吉甫的家法,送我万金,不言一字。”说完也坐回座中。吕惠卿闻言,气得把头拧向一边。

王安石低声说:“子由之言也不无道理,当徐思之……”没有明确表示采纳苏辙意见,而且言语中对吕惠卿所草《青苗法》颇多回护。

一场讨论就这样无果而终,剩下的只是那屋外不断的蝉鸣。

苏辙归家后,便向苏轼说起在条例司讨论《青苗法》的情形和自己的主张,以及王安石说要延迟推行《青苗法》,而吕惠卿、曾布等人坚持施行等情况。苏轼听完苏辙叙述,点头说:“子由,你说的是对的。韩琦说王安石不能知人善任,确有道理。王安石近小人,远贤臣,却不自知!”说罢,不禁叹气。苏辙说:“曾布还拟定了《均输法》,更是荒唐!而且章惇也参与其中。”

苏轼更加着急,说:“《均输法》不更是与民争利吗?章子厚竟然也同意?走,找章子厚去!”说完,拉着苏辙就走。

兄弟二人在街上快步如飞,急匆匆赶到章惇家。苏轼上前,啪啪地打门,大喊道:“子厚,开门,开门!我是苏轼!”片刻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章惇衣冠不整地开门出来,一脸吃惊,说:“哎呀,子瞻,如此风急火燎的,找我何事呀?”

苏轼抓住章惇,说:“好你个章子厚,你搞的什么《均输法》,与民争利之法,与豪强蚕食、盗贼劫财毫无两样!”章惇道:“子瞻言之过矣,这太玄乎了!”说着,将苏轼、苏辙兄弟让进家中。

苏轼边走边慷慨陈词:“均输之法,早在汉武帝时桑弘羊就用过了,结果如何?失败了。曾布蒙蔽圣听,别有用心,你章子厚不该随波逐流啊!”章惇却劝说苏轼说:“老朋友,听我一句话吧,你在史馆待着,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何必引火烧身呢?吕惠卿、曾布正在设法把子由排挤出新条例司,你也要等待时机啊!”

苏轼紧皱眉头,说:“等待时机?等时机到了,国家、百姓就会陷入灾祸之中。应当未雨绸缪,不使天下丧失中兴之机,所以等待不得。”章惇仍然劝苏轼说:“我的老兄啊,你还不明白,他们怎么会听你的?他们在投圣上所好,急功近利。”

苏辙不禁感叹,低声说:“如今的变法,已成群小竞进的局面!这些人不惜以天下民众之苦,换取自己的功名。”苏轼知道吕惠卿等全是十足的投机者,王安石给他们搭了台,他们就粉墨登场,而章惇素来方正不苟,便劝说章惇这次千万不可与他们同流合污。章惇却反问道:“同流合污?子瞻言过也,连皇上都站在他们这边,这流这污又当何论呢?”

苏轼慨然道:“大宋百年基业,历经六帝,时至今日天下积重难返。我们遇上了一个立志变法图强的有为之君,而且圣上才二十岁,有能力有时间完成大宋的中兴大业,这是百年不遇的好时机。但是,圣上毕竟年轻,而且好胜心强,我们做臣子的,如果不及时提醒我主,被投机者所利用,不仅置我主于不明之地,而且会丧失这次机遇,那大宋的元气将尽。到那时候,哭都没地方!”

苏辙也同意苏轼的意见,并向章惇解释苏轼之所以如此着急,正是因为这次中兴之机正在被人利用。

苏轼说:“介甫公是个志诚君子,也是为民富国强着想,但他太拗了,听不进忠告,必为他人所利用。今日之介甫公说话还是介甫公,明日之介甫就是个摆设了。”听到苏轼如此说,章惇不免疑问,苏轼接着对他说:“吕惠卿和曾布他们一旦羽翼丰满,就会越介甫而过,直接惑乱于圣上。到那时候,王安石就不可能掌握局面了,变法将会失控,决不会像他在鄞县那样游刃有余了。”

章惇停住脚步,低头沉思。

苏轼看看章惇,低声说:“不过,子厚,跟你说也无济于事。我须找王安石再谈一次,对他和盘托出!”章惇、苏辙马上劝阻,认为时机未到,不可冒险。

苏轼略微沉吟,说:“子厚、子由,看似时机未到,其实稍纵即逝。我要赌一赌。”

范镇在汴河码头迎接苏轼一家时,他就对范镇吐露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意见。范镇了解苏轼的性格,担心他直言闯祸,便来到史馆看望苏轼。果然,苏轼向范镇说起他准备劝说王安石并上书朝廷的打算。范镇阻止说:“看看满朝文武哪个不是噤若寒蝉,你闹就等于忤逆圣意!”苏轼坚持说:“恩师,你还看不出,变法的路走偏了。”

范镇虽然同意,但仍是劝阻说:“那也跟你这小小史馆没干系,你怕是又不甘寂寞了吧?隔三岔五你就捅娄子,谁给你后面擦屁股,老夫是也。你就不能体谅老夫年老体衰,需要安养晚年吗?”

苏轼摇手,说:“非也。老爷子,大宋百年不遇,才有了这么个想中兴祖宗基业的年轻圣主,这个中兴之机要用不好,大宋就完了。还能有什么晚年可安养?”

范镇点头,说:“说得不错,但不能这么做。你现在只能做一件事,韬光养晦。得罪人的事,要干也由我这老家伙来干。你……老老实实地给我待着。当哑巴不说话,才能专心做大事。”

听到恩师如此说,苏轼也只好答应说:“好好好,哑巴就哑巴。”范镇再次强调,说:“不许去找王安石。”苏轼呵呵一笑,说:“自然,那是自然。”

苏轼虽然接受了范镇的劝阻,但送走范镇后,心中实在按捺不住,终于回家换了便服,前去王安石府上。

汴京街市上商铺林立,叫卖声声,贩夫走卒,人群熙攘。苏轼与王安石身着便服,行走在街市中,与行人摩肩擦踵,两人争论不休。王安石气呼呼地说:“子瞻,你行止怪异,将老夫约到这街市上来,原来是跟老夫大谈《均输法》之弊!老夫可不似你,我日理万机,哪有空闲听你在此坐……不……行而论道啊。”

苏轼说:“相公,均输之法,实是政府经商。官府是干什么的?官员是干什么的?《均输法》一旦实行,官员就成了”说着,指指路边的摊主,“你看看,就成了这些贩夫走卒。民争不过官,所以《均输法》看似为国为民,实则误国害民。官府若无论大小,趋利当前,百事都管,则官员必显不足。官多、费多、兵多乃目前之大弊,变法本是要去官多之弊,而《均输法》则使官员愈来愈多,这与相公变法初衷岂不恰恰相反?官府经商,必败无疑!”

王安石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苏轼言之过重,是危言耸听。他强调《均输法》旨在使民得益,使国聚财。但苏轼反问王安石当年为何上奏朝廷让官营茶叶变成私营茶叶,将王安石问得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苏轼一拱手,说:“恕我直言,变法之道偏矣。天下之病,病在官制,官制不改,百业百法不兴!时下当务之急是改革官制,办好农桑,不可到处开花!”

王安石怒气冲冲地说:“恰恰相反,百业有兴,必须多法并行,否则互不协调。”苏轼平心静气地回答:“相公之言,固然不错,但那是将来的事。时下若多法并行,定会首尾不能相顾,动辄得咎。”王安石笑着讽刺苏轼:“子瞻之言,真似个裹足不前的老太太!”苏轼严肃地说:“急行易蹶!相公之行,怕有盲人瞎马、夜半临深池之忧!”

听苏轼说得如此严重,王安石看着苏轼,觉得难以置信。不想突然被一小贩装满梨子的木轮车险些撞倒,王安石赶紧避开。车上的梨子掉了许多到地上,小贩抱怨说:“你这人,看起来颇体面,怎么连路都不看,弄撒了我的梨你是要赔的!”王安石向小贩一瞪眼,喝道:“你!”又无奈地挥挥手,说:“好了,好了,老夫不与你理会。”小贩一听,更加气愤,说:“你这人,是我不与你理会。”

苏轼将王安石拉到路边,说:“相公,我有一个法子,要不你将这《均输法》讲给这小贩听,问他愿不愿意,他若愿意,则代表民心,变法可行。他若不愿意,变法当缓行。”

小贩一边捡掉在地上的梨子,一边说:“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地做甚,是不是在骂我?”

王安石听到苏轼的话,大怒道:“子瞻,你说什么?这冥顽草民,字都不识一个,他懂得什么!我堂堂宰相之尊,去问一个草民变法可行与否!有比这更荒唐无稽、不可理喻的事吗?子瞻呀,老夫近来对你所作所为实在失望,你原来也不过是个流俗之人。”

苏轼正色道:“相公,所谓道理,不论尊卑,不论长幼,理之所在则成,理所不在则不成,你岂能视民间清论为流俗!”王安石怒气冲天,大声说:“你!老夫与你在此争论,简直就是个笑话!”说罢,甩袖离去。苏轼冲着王安石喊道:“相公,你好好想想,也许不是我流俗,而是你太过激进!”

小贩已捡完梨子,停在原地,不明所以,愣愣地看着苏轼和离去的王安石。苏轼回头看看小贩,伸手掏碎银,说:“来,掉地上的梨子我买了。”小贩忙欢喜地称梨。

王安石回到条例司后,向吕惠卿等人怒气冲冲地抱怨苏轼,大道失望之情。吕惠卿、曾布、张璪三人心中大喜,你一言、我一语地谩骂苏轼,章惇虽不同意,却也不好为苏轼辩护,只好默然不语,心中抱怨苏轼不听劝。

张璪跟着鼓噪几句,就编了个理由,请假外出,一溜烟儿地跑到王珪府上。

听完张璪的禀报,王珪带着张璪走到刚刚正在修剪的盆景边,教导他剪理花枝。王珪一边指点,一边叹气,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呀,火气刚猛,做事急躁。平日里修剪花枝,最可平心静气,怡情养性,不要以为这是奇淫巧术,对你在仕途历练都大有裨益!”张璪忙点头称是,继续修剪。

王珪眯起他那对儿小眼睛,接着说:“王安石与苏轼眼看就要分道扬镳,他二人相斗,必有一伤,只有鹬蚌相争,渔翁才会得利。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法变得好,变得好。这样一来,老夫这个看客呀,就不必沦为过客了,嘿嘿。”

迩英殿外,神宗身骑白马,手挽宝弓,神采飞扬,雄姿英发,正在练习骑射。众宦官鼓掌喝彩。张茂则疾奔来到神宗面前,赞道:“陛下文韬武略,功盖天地。”知道张茂则有事禀告,神宗笑着询问,张茂则答道:“王安石等人求见,说是《均输法》已经拟定完成。”神宗惊喜异常,赶忙翻身下马。

走进迩英殿内,神宗便开始听取王安石、吕惠卿、曾布关于《均输法》的解释。

吕惠卿以流利的口才和信誓旦旦的口气讲述着《均输法》:“……《均输法》的最大不同,乃开天辟地建立国家贸易管理新制,可以平衡国内商贸业发展,及时为朝廷充实朝廷府库,如此,朝廷才能把天下之财调动自如。人无血而不能活,国无财道畅通而不能存。《均输法》之用就在于此。”神宗听得津津有味。曾布接着道:“陛下,时也,势也。以往之朝政,之所以使我大宋积贫积弱,固然原因甚多,然则经邦济世之术与历来被轻视有关。经邦济世并非以四书五经治国,重经济则国强,远经济则弱邦。是以我朝当以均输理财聚财,则天下之强,指日可待!”

神宗听《均输法》有这么多的好处,龙颜大悦,说:“好!《均输法》在淮南、两浙、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六路施行。朝廷赐内库钱五百万缗、贡米三百万石,用于均输平准之本钱。”

王安石等人施礼齐呼:“陛下圣明!”稍后,神宗命吕惠卿、曾布二人且先退下。二人知圣上有大事与安石相商,心领神会地施礼告退。

吕惠卿与曾布笑着走出殿外。《均输法》已获圣上恩准,曾布问起前不久在条例司谈论中因苏辙意见暂时搁置的《青苗法》。吕惠卿笑笑说:“这有何难,我已让京东路使王广渊向圣上备陈《青苗法》的好处。”并嘱曾布不要让他人知道此事。曾布心领神会地称赞吕惠卿的手段,二人相视“嘿嘿”一笑,各自离去。

神宗将王安石留下,向他询问吕惠卿、曾布二人的才德。王安石回禀道:“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腹有厚学,通晓时变,独曾布而已。陛下应重用此二人,变法大事不愁不成。”见王安石对二人大加称赞,神宗沉吟片刻,决定加封吕、曾二人为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王安石起身施礼道:“果断用人,提拔俊才,陛下英明也。”

同类推荐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邻家老二名孔丘

    邻家老二名孔丘

    孔子的一生是——以神笔马良的速度,规划并实施了农业改革,由是,他升任了司空;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兴修了水利,由是,他升任了大司寇;以后羿射日的担当,震慑了齐国,由是,他升任了代理宰相;以盘古开天的力量,打杀黑恶势力,由是,他下岗了。他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他的救国理想俨若神话,他背着神话,该何去何从?
  • 李世民的智慧

    李世民的智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秦王的千古名句。诗中的秦王是一个史诗般的英雄:他气宇轩昂、壮志凌云;他文治武功、丰功伟绩;他英明神武,统一中华……众所周知: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的赢政,在称始皇帝前就称秦王。大约1000年后,中国历史上又出了一个秦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大唐帝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秦王李世民从小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再一次使中华大地海晏河清,昭陵六骏可作见证;玄武门兵变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又以封建盛世“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热门推荐
  • Tfboys浅夏余味

    Tfboys浅夏余味

    还记得那个夏天吗,我和你相识的那个夏天。风是柔软的,阳光是温暖的,洋溢着浅浅的夏味啊!
  • 一不小心跨界了

    一不小心跨界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有意为之。而是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景,梦中的人。
  • 墨色凉歌:骨弦

    墨色凉歌:骨弦

    一晓风,一残月,冷月醇酒谁共眠,天地苍茫,半生流浪,怎堪忆华年;斟一杯清酒,饮一段风月,梦里她一曲锦瑟幽雅,鸳鸯瓦冷,玉枕纱厨,夜半凉透孤庭深,曾经的誓言,掩盖上风沙,谁孤独一生,等,一世长安一明灯,一冷弦,千载弦歌叹情绝,一曲锦瑟,三生离殇,不过凡尘梦;织一段锦瑟,弹一段离殇,梦里她弦起锦瑟喑哑,十里长亭,千里惆怅,夜半琴声孤山冷,曾经的回忆,揭开了旧伤,谁深陷红尘,葬,锦瑟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我的海贼有点遭

    我的海贼有点遭

    雷诺穿越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海贼世界,正当自己要励志拳打白胡子,脚踢黑胡子的时候,一则消息不禁让他泪流满面。雷诺:“啥?你说啥?你说现在统治世界的是d之一族,拉夫德鲁是d之一族的首都?大海上没有海军,就连海贼都少的可怜?”所以说:“我这是穿越到了离剧情开始还有八百多年的海贼世界。”弱弱的问一句:能送我回去吗?(本故事纯属虚构,作者个人脑洞,可能和原著不同,各位勿要当真)
  • 全能王妃斗夫记

    全能王妃斗夫记

    “肖希希,你就从了本王吧!离了瑾王府,你还能做什么?”“我聪明伶俐,我会写会画,还会……吸引别的男人!出了王府,我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怎么?你是打算要红杏出墙?”“可以考虑啊!”“你敢?”“呵,这天底下只有我肖希希不想做,还从来没有不敢做的事情!”
  • 鬼御三千

    鬼御三千

    “世间有阴阳,万物复生死,有生有死,生死轮回,生者生,死者死,生者,生气所化,鬼者,死气所聚,欲识鬼物,先辨死气!”唐欢得到一本书,开篇就写着这样的话,从此,唐欢的生活就改变了!唐欢说:你能打?你有钱?你有权?我有鬼御三千!来呀,相互伤害啊!群号477310344幸存者根据地,让我们一起坚持活下去!
  • 祝你长命百岁

    祝你长命百岁

    :我这前半生走得不顺利,磕磕绊绊,好容易熬到今天了,刚过了几天太平日子,又不让我安生了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珍贵短短人生

    珍贵短短人生

    关于人生的态度与看法人生慢慢听我讲故事人生没有那么多的遗憾莫过于错过了
  • 心之惊灵

    心之惊灵

    一个学生,给父母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我们都是孩子,在还没有挣脱父母怀抱的时候,父母是怎么对待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