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500000011

第11章 殿试风波(2)

御史台监牢,黑夜沉沉,羁押房内,刑具陈列。一高一矮两个衙役正在威逼苏轼。高个衙役对苏轼说:“此门进来容易,出去却难!”苏轼说:“我未犯王法,如何不能出去!”矮个衙役说:“就算你明日出去,今日也须掉层人皮。”苏轼笑道:“哈哈,今日我虎落平阳,你就来欺负我!”高个衙役说:“就是摆明了欺负你!”举棍要打,想了想,似乎没有理由,抬起的手又放下了。

矮个衙役忽然说:“哥哥,他骂你。”高个衙役脑筋似乎不灵,疑惑地说:“他没骂我呀,他怎敢骂我?”矮个衙役说:“他骂你是狗。”高个衙役怒道:“你才是狗!我长着耳朵呢,他骂我,我会听不见?滚!”矮个衙役急得抓耳挠腮,说不出话来。高个衙役对苏轼说:“苏轼,听说你是个才子,可我这里只认钱财,不认文才。”举手欲打。

这时,范镇大步进来,“啪”地将一包银子扔到地上:“你不是只认钱财吗?看看这些够不够。”两个衙役一惊,急忙跪下说:“小的给范大人磕头!小的哪敢收大人的钱!”范镇说:“罗唆什么,叫你收你就收。”两个衙役连声称是。范镇厉声对他们说:“你们给我看好了苏轼,若是少了一根毫毛,我让你二人不得好死。”苏轼说:“恩师何必助长牢狱的索贿之风!”范镇说:“姑且保全了,其余日后再说。明日朝堂我会据理力争,保你出来。”

颐心殿中,仁宗正在翻阅殿试的制策,内侍张茂则递上苏轼的制策,仁宗高兴地阅读着,口里还称赞着“苏轼乃进士中第一才子”。当读到“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宫中贵姬以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仁宗转喜为怒,轻轻拍了一下龙案,站起身来。张茂则吃了一惊。

迩英殿外,王珪和欧阳修在殿外等候。张茂则走出殿外,向二位大人行礼。张茂则说:“王大人,皇上宣你进殿。”王珪向欧阳修点头示意,跨进大殿。欧阳修也欲入殿。张茂则为难地说:“欧阳公,皇上没说要见您。”欧阳修一惊。

迩英殿内,仁宗高坐。王珪奏道:“陛下,御史台因苏轼所呈制策中有狂悖言辞,并忤逆圣上,现已将苏轼羁押牢中。”仁宗仔细观察着王珪,做出愠怒的样子,说:“羁押得好!朕以为他该被羁押。”王珪听了,十分高兴,从袖中掏出百官联名书,向仁宗禀报:“陛下,这是百官联名签署的奏章,称苏轼一再诬贤欺圣,目无君主,罪为大逆,该当处死。”

张茂则将长长的奏章呈给仁宗。仁宗细看奏章,暗暗吃惊。王珪察言观色,急忙对仁宗说:“陛下息怒,苏轼年轻无知,陛下也不必与之计较。但据臣所知,联名百官却群情激愤,都说苏轼狂悖无道,上次撰典之事已得陛下宽恕,却不知悔改,如今竟藐视起圣上来了。百官还说,若再纵容苏轼,则引天下读书人效仿,视教条规范如无物,风气败坏,朝纲大乱。陛下,微臣虽然试图劝服,但百官之愤慨不平非臣过往之所见。”王珪以为仁宗会大怒,但仁宗却并不表态,只是说:“朕知道了,此事明日上朝再议。”

第二天上朝前,众臣站在崇政殿外等候,纷纷窃窃私语。有人说:“太过分了!如此狂生,从未见过!不杀不足以正朝纲!”王珪沿台阶而上,微笑着对大家说:“诸公好。”众臣说:“王大人好。”欧阳修和范镇走上台阶,却无人理会。范镇对欧阳修说:“欧阳公,今日上朝,我二人要为苏轼辩护,无论如何要说服皇上。”欧阳修沉重地点头。一会儿,张茂则从殿门里走出来说:“皇上有旨,今日不朝。”

众官哗然道:“这苏轼实在大逆不道,定是他使得龙颜震怒,皇上连朝都不上了!皇上还从未缺过早朝,这都是苏轼所致。苏轼沽名钓誉,狂悖无理,目无人主,罪该处死!”王珪并不说话,悠闲得意地从群臣之旁走过。欧阳修和范镇呆立在那里。

御街上,刘几率众太学生走来,黑压压的一片,他们穿着统一服饰,其状悲愤,正游街抗议。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行人议论纷纷:“新科进士苏轼制策直言犯君,太学生们不容,要皇上处决苏轼!”刘几振臂高呼:“苏轼诬蔑圣上,罪该处死,以正视听!”众太学生齐声应和。

御史台监牢里,地上一只小蚂蚁在推一块饭团,推而不动。苏轼凝神观察。欧阳修疾步走入,苏轼急忙起身施礼:“恩师,您来了。”欧阳修着急地说:“唉,子瞻,怎么样,没有受苦吧?”苏轼回答:“恩师,苏轼无事。”欧阳修说:“唉,你也太冒失了,何必如此呢?文风改革还未告成,太学者正环伺左右,此时最忌急于求成。他们一旦抓住这个机会,就会置你于死地。”苏轼却坦然地说:“恩师,学生若能以一己之躯,促成文风改革之变,倒也死得其所。”欧阳修眼眶湿润了,动情地说:“子瞻啊,你若有个不测,老夫如何向你父亲,向天下读书人交代呀!你放心,老夫当会据理力争,尽力保你出来的。唉,可是这次终究不像上次啊!”苏轼躬身施礼说:“无论如何,苏轼都终身铭记恩师的大德!”

汴河酒楼,夜色沉沉,餐桌上空无一物。曾巩、章惇等人都没有胃口,曾巩叹道:“皇上连欧阳恩师都不见,子瞻兄这次恐怕难逃大劫了。”章惇说:“苏轼实乃我等进士中的楷模!试问我等之中,有谁敢像他这般正言直谏,不计个人得失,而以国家社稷为己任!我等须再为子瞻写道奏章,劝说皇上。”张璪却颇不以为然:“皇上连欧阳恩师都不见,更别说我等了。唉,这个苏子瞻,太过惹是生非,矫饰虚名,连我等功名都陪他一块葬送了。”章惇生气地说:“邃明,子瞻连命都快丢了,你还在这儿计较功名。”张璪低头不语,曾巩等人沉着脸,焦急而无奈。

迩英殿外,范镇欲举步入殿,被张茂则拦住。张茂则说:“范公,别进去了。”说着指指里面,“皇上从来没发过这么大脾气,摔了许多东西,谁也劝不了。我劝你还是别进去为好。”范镇想一想,又待硬闯,还是被张茂则拦住。范镇说:“张公公,那你跟我说,皇上究竟要对苏轼如何?”张茂则沉吟良久,说:“要么杀,要么不杀。”范镇急了,“你……你这不是废话嘛!”

深夜,仁宗于龙床上酣睡,鼾声大作,睡得十分香甜。

御史台监牢内,苏洵、苏辙与苏轼隔着牢中栅栏相对而坐。苏轼明显消瘦憔悴了许多,但仍精神饱满。苏洵和苏辙神色悲怆,不知该说些什么好。苏轼平静地对他们说:“父亲,子由,我听衙役说,百官已联名上书皇上,要问我的死罪,太学生们也在御街示威。”苏辙不答,苏洵却忽然豪气冲天地说:“轼儿,莫忘了你立下的鸿鹄之志。你跟为父不一样,你是干大事的人,就要经得起大风浪。轼儿,你若死了,老夫也为有你这个儿子而感到荣耀,老夫要在汴京亲自为你送葬!”苏轼激动地叫了一声“父亲”,父子俩的手隔着栅栏紧紧相握。

范镇府上,范镇和欧阳修正在对弈。范镇拿着棋子默默地思考,却久久不落子。忽然,范镇将棋子丢在棋盘内,棋盘大乱。他站起来,生气地说:“唉,不下了,不下了。永叔,你说下棋能静心,对老夫却一点用也没有,现在心头仍是一团乱麻。皇上就是不见你我二人,我等又能怎么办?满肚子的话都无处说去。”欧阳修仍坐着,也十分忧虑地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难呀!只怕因为此事导致文风改革失败,我等前功尽弃。我是上愧对皇上,下有负新进们呀。”范镇吼道:“你说,皇上到底什么意思?杀就杀,不杀就不杀,干脆说个痛快话,为何要避而不见呢?”

这时,房外一声长吟,远远传来:“我欲寻你无躲处,你觅我时无处寻。”范镇听到吟声,知道是老乡吴复古来了,忽然一拍脑袋,惊喜地对欧阳修说:“高人来了,高人来了,子瞻有救了。”范镇赶紧向外迎去,尚未出房门,吴复古一身道袍,手执拂尘,在院子中悠然现身。范镇急忙施礼道:“吴道长,想煞我也,快里面请。”吴复古也不答礼,直向房中走去。范镇对吴复古说:“吴道长,这是欧阳修大人。”吴复古对欧阳修倒是蛮有礼数,客气地说:“欧阳大人,久闻盛名,贫道有礼了。”欧阳修起身施礼道:“道长多礼了。”吴复古悠然坐下。范镇忍不住地问道:“道长是闲云野鹤,从不轻涉俗世,猝然来访,不知有何见教?”

吴复古微微一笑,也不说话,从袖中掏出一只小木盒,轻轻放在桌上。范镇和欧阳修将目光集中于木盒之上。吴复古转眼飘然而去。范镇转眼不见了吴复古,往外一看,只看见了院子中吴复古的背影,急忙喊道:“吴道长,请留步--”只听远远传来吴复古的声音:“送得宝盒金銮殿,抵得二公千万言。”二人看看桌上的木盒,木盒显得古朴而神秘。二人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

颐心殿中,仁宗手拿木盒,缓缓打开,内有一张纸,仁宗展纸阅览,小声读道:“群雀聒噪尘嚣上,风来谁可负青天。圣君当朝士有语,戒碑犹立岂无言。”

仁宗一惊,对张茂则道:“‘戒碑犹立岂无言?’张茂则,当日朕登基之时,独自入密殿读戒碑立誓,戒碑上书‘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此句当是讲的这个意思。”看着张茂则迷惘的神情,仁宗十分纳闷地自言自语:“可是奇怪啊,戒碑上的话,别人都不知道啊。为何……为何……难道世上真有神仙?”

这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子孙立下的戒碑,新皇登基时,可一个人前往拜谒发誓,遵守戒碑上的规定。据说戒碑说的是不杀上书言事的士大夫,柴家子孙即使犯了大逆之罪也不得弃市等。当时就有这样的传说,直到后来金人破了东京汴梁,才真的发现了这个戒碑。内侍张茂则在一旁,讪讪地说:“陛下,微臣鲁钝,不知道。”仁宗好像忽然顿悟,微笑道:“时机已到。好,张茂则,宣旨下去,明日朕要上朝。”

第二天,崇政殿内,仁宗高坐,韩琦、欧阳修、范镇、王珪、胡宿、吕诲等人分班左右。仁宗装病,以手支颐,以热手巾敷住额头,说:“这几日来,朕称病未朝,众卿的奏章都快堆满朕的御书房了。今日朕精神略有转安,众卿对新科进士苏轼的殿试策论有何看法,都据实说来吧。”韩琦道:“陛下,万请保重龙体。至于苏轼,评官以为苏轼专攻人主,为大不敬!”欧阳修缓步出班,慷慨奏道:“陛下,臣有话要讲。”仁宗佯装咳嗽了一声,有气无力地说:“准。”

欧阳修说:“谢陛下。微臣不敢苟同韩琦之论。臣以为,苏轼制策,指正朝廷得失,无所顾虑,持论至公。虽语涉皇上,实乃是循天地之正道,遵人臣之大礼,为国朝以来第一人,应列入殿试的最高等。”胡宿环视周围,出班奏道:“陛下,苏轼在制策中,抨击陛下,狂妄至极,闻所未闻,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仁宗说:“嗯,继续讲。”胡宿说:“陛下,似这等举子,当治大不敬之罪,必当严惩!”

崇政殿中,大臣们继续辩论。范镇说:“陛下,胡宿之言谬矣!苏轼直言朝政,乃我朝之幸也!有善纳直言之君,才有直言之臣。过去唐太宗善纳直言,才有贞观之治;我主乃善纳直言之君,才有而今祥和之气。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包拯弹劾外戚张尧佐,朝堂之上,吐沫乱飞,竟至我主龙面。但陛下仍能听谏言,维持正义,接纳弹劾,成为美谈。微臣以为,苏轼虽有激切之言,但出于忠君爱民之心,并无私意,岂能杀之,请陛下明察。”吕诲反驳说:“陛下,苏轼目无人主,当杀。”多数大臣跪于地下齐呼:“陛下,苏轼当杀!”只有欧阳修和范镇站着。

欧阳修高声道:“陛下,不可!制策求直言,而直言者被杀,此为失信天下之举,参政之言不可取。”很多大臣愤怒地看着欧阳修。

仁宗调整了姿势,慢慢坐起来,说:“众卿,朕若不杀苏轼,又当如何?”王珪一愣,警觉起来,立即调整策略,决定静观其变。吕诲跪下说:“陛下,苏轼杀也要杀,不杀也要杀!”众臣听吕诲这么说,有的一愣,有的响应。

仁宗忽然暴起,将热手巾掷于地上,病态全无,声如洪钟:“够了!你等都是朝中大臣,言称孔孟之道,对一个少年进士,岂能说杀就杀!此一来,何谈我朝仁政!苏轼直言了朕几句话,朕就杀他,朕是何等胸怀!岂能叫后人耻笑唾骂!朕虽只见过苏轼两次,但已深知苏轼文章治才、德行操守俱佳。现在国家吏治不振,亟须新锐之才。朕告诉你们,朕不仅不杀他,不黜他,朕还要让他越级受官,让苏轼到翰林学士院供职!”

吕诲等人大惊。吕诲大声道:“陛下,不可。即使状元,初次授官也不过六品、七品,翰林学士乃三品朝官,如何能授给一个榜眼!”胡宿附和:“按照祖制,吕诲所言不差。况且苏轼多有狂悖之语,也不能说德行操守上乘。”殿内气氛越来越紧张。王珪仍不说话。

宰相韩琦忽然说:“若是授苏轼翰林学士,不知陛下是否要将这宰相之位授给状元曾巩!”

仁宗拍案而起:“大胆!开口祖制,闭口章法,只有循规蹈矩,你们才觉得舒心安宁,唯独不见大宋陈陈相因,积弱不振。朕每办一件事你们都要横加阻拦,说得冠冕堂皇,实是满口空话。今天竟然敢当面责问朕,若是曾巩有宰相之才,你当朕不敢授他宰相之位吗?”韩琦急忙跪下:“微臣只是一时着急,微臣失言,微臣知罪!”吕诲等人也急忙跪下。

仁宗厉声喝道:“你一时着急,你为大宋着急了吗?”韩琦一时犹豫:“这--”仁宗说:“朕即位以来,每遇大事,必招群臣共议之,但行之收效甚少,每每适得其反,致使国力日削月弱。朕有时都怕,怕百年之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众臣慌忙跪倒:“陛下,臣等知罪。”

仁宗怒气未消,斥道:“知罪知罪!你们整天就知道知罪!今天,列祖列宗在上,朕要朝纲独断一回!今日朕要宣布两件事,其一,殿试放榜,名次与礼部试相同,特授苏轼翰林学士之职,殿试制策三等,翰林院拟旨吧!”范镇、欧阳修等跪下,齐声道:“陛下圣明。”

仁宗大手一挥,继续说:“其二,太学体百无一用,国朝文风之坏,多源于此。当下朝廷需要的是干练的治才,太学体中如何出得国家栋梁!从即日起,废黜旧太学,提举新学,昭告天下!”群臣十分惊讶。欧阳修和范镇惊喜万分,而王珪似乎要瘫软在地。

宫外,刘几他们还在振臂高呼:“杀苏轼,杀苏轼!”一大臣悄悄跑出来,向他们招手示意停下。刘几等人见状停止呼喊,莫名其妙地左顾右盼。

同类推荐
  • 邹容陈天华评传

    邹容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传:峥嵘

    本书是两岸三地资料最详实,最权威的传记版本。本书作者持续跟踪采访了李嘉诚等两岸三地三百多位政经名人,大量独家图片与第一手资料,磨砺十年终成此书。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在瑞典林彻平地区附近,有一座优美的小村庄,叫威菲松达。它的周围是广饶的田野,一条小河流过村庄的南面。1779年8月20日,琼斯·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就出生在这个村庄里。
  • 瓦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瓦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瓦特(1736~1819)Watt,James英国发明家,机械师。蒸汽机的主要发明人之一。1736年1月19日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里诺克,1819年8月25日卒于希思菲尔德。自幼爱好技艺和几何学,少年时即精通木工、金工、锻工和模型制造等技术。1753年到格拉斯哥和伦敦学习仪器制造。1757年回到格拉斯哥。1764年,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T.纽科门蒸汽机模型,开始从事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1785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06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法学博士,1814年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
热门推荐
  • 我的无厘头

    我的无厘头

    我叫余小江,生活有点无厘头,有时犯蠢,有时又多愁善感。我想随波逐流,随便找个人嫁了。又不甘于平凡。所以在我的婚礼上,我的好朋友,并我的另一个好朋友,便一同合计,抢了个婚。我有一个爱的人,可是我从来都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我爱他,因为每次都是我走到他的面前,可是我又不敢告诉他。后来我的脑子混乱了起来,我记起了一些事,又忘记了一些事……
  • 念瑜娇

    念瑜娇

    穿越到西夏国,年仅八岁的顾蓁,贪慕上救自己的那个少年美色。“这是我给你带的糖葫芦。”“这是我亲手给你秀的荷包。”“这是我亲手给你做的衣服。”“不疼不疼,蓁蓁给你吹吹。”她计谋诱惑层出不穷,那少年始终冷冷清清,却每次都会送她一枚糖人当做回礼。后来——顾蓁说:“子瑜,我贪慕你的美色。”她说:“子瑜,你娶我吧。”他说:“乔木可迁,血不能融。”顾蓁悲目嘶吼:“我不是她!”他说:“来生吧,来生莫要再共室同生。”——顾蓁以为自己这一生最是圆满,因她得到了这世间极尽娇宠,位权天下。可到头来,那人为护她手染鲜血,抛弃性命,为她倾尽温柔,却始终不肯说一句“我爱你”。顾弈自认为掌这世间棋盘,万物皆在局中。却不想她跳脱局外,让他不可控,爱而可得却不敢得。再后来——他奔赴万里灭国抢亲。顾蓁问他:“既不娶我,又何惹尘埃?”顾弈紧搂娇人:“因你只能贪慕我的美色。”他说:“蓁蓁,你是人间至宝,是神予恩赐,是我的命!就算下地狱,我们也要一起。”顾蓁念了他半生,终得其果:“子瑜尤如是。”本以为一切苦难结束,终得善果。却不料因身世的浮现,诡谲阴谋再次拢聚而来…
  • 诛天武神

    诛天武神

    山河碎,提笔再画江山。神必诛,落笔便斩神灵!棋局如迷,身在局中既然无法看破,那就杀破。红尘有情,我愿醉卧温柔乡,哪怕一世不醒!其实,这是一个言情故事……新书《星域神座》已开始上传,还请朋友们有空进来一观,多谢!
  • 白昼梦树

    白昼梦树

    3年前,白澍和夏以诺因为何紫心分手了,夏以诺走了,白澍和郭子凡因为知道是因为何紫心搞得鬼让他们分开:三年后,夏以诺回来了,她变了,变得白澍心寒,誓死要把她再追回来,可是好像有人不愿意......
  • 与吾绝配

    与吾绝配

    “你一来,就抢走了我所有的糖。”被赶下山的顾晚,做了个重大决定。将师父金屋藏娇,一人独享师父!“晚儿,想你了。”抱着师父,亲着师父,想着师父。谁知半路杀出个阎王爷,拐走师父!顾晚与阎王爷美色相诱,大打出手,为救师父不择手段。愿为你失去自由,愿为你永坠黑暗。留恋人间,各位看官请看,黄毛丫头如何收获师父芳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河水拍打着浪花

    河水拍打着浪花

    《河水拍打着浪花》是以当代女性感情生活为基础铺展开来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现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在现实生活冲突下的奋争与无奈。
  • 天道大荒

    天道大荒

    一个在末法世界中苦苦挣扎的小药师,意外的契合了一枚雾隐雷钻,回到了那个天地初开,仙灵创世的时代……
  • 帝祖记

    帝祖记

    灵,万物之母。灵,力量之源。“灵”创世,各种族相继诞生,生灵族,死灵族,本源族……最后为了平衡,“灵”则化为永恒一族,守护着大千世界,其后,各种族日渐强大起来……一片“被”隔离封闭的大陆,一颗“被”毁灭半块“星辰之灵”的星球,盛极而衰乃变化常态,大时代应运而来,少年应运而生,在大时代中武动着自己的人生,大陆的外面是毁灭还是新生?真相的背后是光明还是黑暗?当破灭囚禁人们的那层壳时……大时代则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