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68100000007

第7章 现代性城市与文学的现代性转型(1)

一、现代性城市

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第110层看曼哈顿,轻烟薄雾之下,这座城郭之岛,地中之海,在华尔街升起摩天高楼,到了格林尼治区一路落下,又在市中心再起高峰,静静地经过中心公园,最后向远处的哈莱姆蜿蜒而去。垂直的波浪。想象波浪的涌动暂停片刻。眼前出现一个不动的庞然巨物。它变成一幅粗质地图,把全然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荣耀与耻辱、对立的种族和风格,已经变成垃圾箱的昨日的楼房与今日突然冒出的城市建筑。

米歇尔·德塞都如此描绘的景观,叫做“现代城市”。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这样形象地谈论这种景观和它的意义:“代表着某种像不可缺少的正在生长的新器官一样的东西,这种新器官将我们的感觉和身体扩展到新的维度”。多少年来,对这种景观的期待,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二十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许多中国人通过好莱坞电影、明信片以及挂历上的图片,窥视这类景象的一角。特别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每年大量出版的印刷精美的挂历上这种画面一度充斥于中国人的生活,人们纷纷花钱将其买下悬在自己的卧室、客厅等处,或者当做受欢迎的礼品在亲属朋友间馈赠,甚至把它变成小小的贿赂工具送给上司、孩子的老师以及其他对自己有用的人。这种举动绝不仅仅出于某种欣赏,而是明确和迫切表达着中国人内心对自身未来生活的一个梦想,即希望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居住在有着这样一幅图景的城市里,而到二十世纪末,经过了大约一百年的等待,对一部分中国人来说,它终于接近于现实;比如说,在北京市官方提供的远景规划中,米歇尔·德塞都的上述描述,只须稍稍改动几个字,例如把“世界贸易中心”改成“国际贸易中心”,便可以丝毫不爽地运用于十年或二十年后北京以现在大北窑为中心的一带。

倒回一个半世纪,中国人对这一切不仅毫无期待,甚至一无所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巴黎的第一个百货商店彭马奇,在开业后不久的第一个橱窗陈列中,展出了一个以盛水锅与平底锅为主的陈列,陈列的商品被颇具风格地安排在南海岛屿的仿真造型上,并布以贝壳、珊瑚珠、棕榈树等物予以烘托。这样一种景观内部所隐含的资本主义城市文化主题,在中国则迟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在上海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所移植。但是,不论中国人意识到与否,彭马奇百货商店的橱窗陈列,仍然注定与中国的未来产生某种不可逆转的联系。可惜的是,中国人无法主动了解到这一趋势,相反,是在完全猝不及防的情形下,被这些陈列的商品中的内在意志所击败。

序幕是由那场“罪恶的”鸦片战争拉开的。给“罪恶的”一语打上引号,是为了突出这一事件的特殊性。英国远征军作为第一股侵略中国并打开中国国门的西方势力,因为保护毒品交易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样一个开端,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渲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任何时候人们回首它时,都被一种屈辱和义愤所冲击,理所当然地从罪恶的角度理解中西冲突。但问题在于,即便不是以“罪恶的”鸦片贸易为由,即便当时英国商人从事的是表面上看起来谈不上什么“罪恶”的其他商品贸易,中西冲突也势必爆发。可以说,鸦片战争的实质不在于鸦片这种商品的特殊性,而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那种与生俱来的要开发全球市场、实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并就资源展开争夺的本能,同时也在于中国作为前现代国家在经济文化上全面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因而在竞争中处于绝对弱者地位、势必受制于人的现实。

中国自汉代起,历朝历代都遭受过大大小小的外敌的侵略,尤其宋代以后,历代历朝都有令中国丧权辱国的战败纪录。但同样是丧权辱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结果,却迥异于中国以往的经验;这一次,没有皇帝被掳往荒蛮之地的事情发生,也没有将领土大片大片地拱手相让,更没有皇朝被推翻和导致异族统治,而是被迫签订了一个条约--《南京条约》。侵略者通过这个条约索取的,除了二千一百万战争赔款和中国割让香港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贸易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

中国有注重史鉴的传统,现实中发生了某件事,首先就要到史书中寻找参照和答案。但这一次,这个传统也许会面临某种困惑。以中国过去历史所载。在那些作为胜利者的“夷狄”们的清单上,从土地、牛羊、金帛直至美女壮丁,无所不有,却从未出现过“通商口岸”!这就是英吉利入侵者带来的一个全新的要求。“通商口岸”,这四个普普通通,但组合起来却含义陌生的汉字,预示着中国历史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五十余年内,列强迫使中国总共开放了二十四处通商口岸,它们分布在北起渤海南至南海的沿海地带和长江沿江地带。又过了一百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位中国学者这样评价“通商口岸”“以上海为首的通商口岸几乎都成了中国后来的工业基地。”“正因为在通商口岸慢慢地凝聚起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中国在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才能以通商口岸为辐射中心,形成一个个具有现代市场功能的地方市场。这些市场发挥了新的组织功能:向生产者直接传递需求信号,从而对通商口岸周围地区的经济性能起了极大的改造作用,逐渐把附近的农业经济纳入了商品化范围。”她明确表示通商口岸的生成在中国历史上“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消极意义”,直截了当地称之为“中国的现代化中心”。

以上的观点,许多中国人在感情上恐怕至今难以接受,但是历史确实如此。如果“罪恶的”鸦片战争仅仅是一桩以毒品毁灭中华民族的阴谋,事情会变得非常简单,然而不是这样。这个每只毛孔都滴着鲜血闯到中国人眼前的东西,叫“资本”,它的内涵比“罪恶”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它体内涌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即对市场的疯狂、无尽的追求;只要地球上还有一块未开拓的市场,它就将闻腥而至。十九世纪中叶,远东几乎是世界上未被资本主义染指的最后一隅,而古老中国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一块肥肉,从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到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以近半世纪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敲开了中国大门。如果把这比喻为两种文明间的交媾,则它的发生实在并非两情相悦的结果,而纯是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一次强奸。但不管在道德上怎么评判,鸦片战争造成的事实是,一种异质精血已经注入中国躯体,并在其中生根发芽;1840年后的中国,再也不可能是过去的中国,它被迫地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毋须置疑,“现代化”这个词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非中国化或者西方化。促使中国现代化,既符合西方的意愿也符合它的利益。相反,对中国而言,这显然不符合自己的意愿,然而是否符合其利益的问题则颇为复杂。假使世界文明仍旧是古代格局,中国当然无妨保持它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经济结构,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但是,十六世纪以后的世界文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夺去了中国以往的生存基础,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形成,不仅仅给西方带来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巨大飞跃,更因此造就了一种空前强大的文明,从而动摇着整个世界的结构。在这种失去平衡的结构中,没有任何古老文明是资本主义的对手。前者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只有一个出路:从传统走向现代,尽管走这条路全然不合其意愿,从根本上说也势必造成由自身传统的破坏以至毁灭而来的极大的痛苦,但却别无选择,而且从现实的角度说,这也是它最高利益所在。

所以,鸦片战争后,给予英国人(随后还有美国人、法国人)开口通商的特权,固然是中国因战败而被迫接受的不平等条约,但与此同时,这也是真正给中国的变革埋下契机的条款。在《南京条约》三大条款中,割地、赔款两条对于中国来说纯粹是损失,惟有开口通商不仅未必是损失,从长远看,恐怕还是一个十分重大而积极的因素。美国汉学家柯文在一本研究晚清文化变革的著作中认为:“1842年以后,沿海与内地的反差逐渐显著了。西方人道德在中国沿海建立据点,后来又扩展到长江沿岸。在这些据点及周围地区,逐渐发展出一种文化:它在经济基础上是商业超过农业;在行政和社会管理方面是现代性多于传统性;其思想倾向是西方的(基督教)压倒中国的(儒学);它在全球倾向和事务方面更是外向而非内向。中国文化的重心仍然牢固地植根于内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沿海日益重要地成为内陆变革的促进因素,就像细菌学上的‘酵母’一样。”这一点,的确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和基本的事实。百多年后,当我们站在中国从整体上实行现代市场经济的今天回头看去,不能不承认,中国最早的现代性因素正是从当初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地方萌芽的。“通商口岸”恰似一根根打入传统中国的锲子,又似现代性的培养基,在促使中国古典体系解体的同时,也使新的文明破土而出。

“通商口岸”究竟改变了中国的什么;这个问题固然可以通过学术的方法加以理性的认识,但其实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直观、非常形象化的景观:这就是现代城市。

中国之有城市,历史十分古远。就城市一词而论,最早,其在汉语古籍中“城”与“市”尚是分而言之,而未并作一词。在先秦,“城”字的意思和“墙”相同--当然,不是普通的墙,而是指那种高大的,特别是围绕都邑而建的城墙。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诗经·邶风·击鼓》:“土国城漕。”(此处,城用如动词;漕,地名。)后来的“万里长城”无疑是这意义上最大的“墙”了,称之为国墙是很恰当的。至于“市”字,则完全是一个贸易学的字眼,或指交易场所(《战国策·楚策》:“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韩非子·储说左上》:“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或指购买行为(《战国策·燕策》:“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这两个字本来可以说没什么关系。市,不一定非在城里不可,相反,以便利和实用论,在上古,乡村的集市恐怕要比城里还发达些。而早先专指城墙之“城”,衍生出后来的意思,似乎是由“城”与“郭”(郭,外城之意;《孟子·公孙丑上》:“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池”(池即护城河,《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的词义复合才渐渐转到“城市”上的。由此,我们倒也看得很清楚,汉语里“城市”这个词具有行政和商业的两重含义,而且应该说是以前一种为主。其实,整个人类史上,城的起源都不是因为工商业的需要,首先是军事需要,次而由军事需要演变为政治需要,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这种军政性质。边疆学者马大正先生曾就新疆古城的形成归纳了如下特点:“历史上新疆地区大部分城镇首先是作为城邦国的国郝、郡治、州治、都督府或将军府驻地,至少也是县令驻地,是先有城后有市发展起来的。一旦政治中心转移,这座城镇便走向衰败。曾是显赫一时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惠远城的兴衰就是一例。这种以政治权力为主体造成城镇发展与衰落的状况,反映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也反映了封建统治者高度集权、经济依附于政治的特点,他们的权力到哪里,就把交通、文化、经济活动带到哪里,一旦权力转移,其他一切也随之转移。”中国自宋以后,中国古典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色彩渐渐浓厚,世俗化倾向趋强,但是,都不足以影响其官权本位;直到“通商口岸”出现前,中国没有一座城市脱离封建形态,哪怕仅仅显露出些许向现代城市转型的征候。

现代城市较古典城市的根本区别,即前者以自由经济为本位,而后者以集权政治为本位。而且,这里所说的自由经济,又不是简单地指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是指具备完整的近代工业、贸易、金融和服务体系,而这种意义上的城市中国从来不曾有过,倘非西方列强借助武力强行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以中国固有社会结构来看应该说也尚无任何可能自发地产生的迹象。“通商口岸”一开,终于有一批中国城市从古典形态剥离出来,向现代形态转化,它们实为中国历史和中国大地上破天荒出现的最早的“现代风光”。

同类推荐
  • 对自己说还好

    对自己说还好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乐观。”“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说了一句。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酥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 留美日记

    留美日记

    这是留美医生、博士陈海龙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的日记集锦,以优美的文笔介绍了美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如果爱……还有记忆

    如果爱……还有记忆

    看一对情侣是否真正爱过,不在于他们当初邂逅时如何沉醉,或爱到浓时怎样沉迷,而是分手之后的沉默。
热门推荐
  • 亡命迁移

    亡命迁移

    “小子,我头上那个大红色的‘-1’看到了没有,我好痛,我要吊打你”100级小boos说道“老大,莫玩我,给我个痛快吧!我就1血了”主角先生说道。.....................
  • 重生之真我复苏

    重生之真我复苏

    命运感知秦佳译上一世的不甘和无奈,给予她能够重头再来的机会,那么她下决心一定要抱紧夏逸风大腿,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再给他伤害自己的机会,给上辈子二线艺人以上、一线大腕不满,唯唯诺诺安于靠男人生存的自己,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女主没有一味地逃避男主,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让这个“问题”吃够苦头的前提下,最终成功地征服“问题”。就像驴子面前栓一个苹果一样,就是不让你“吃”到。能屈能伸只和boss做哥们的娇艳美腻女主X傲娇天之骄子变忠犬硬朗俊美男主内容标签:娱乐圈高干子弟重生爽文搜索关键字:主角:秦佳译配角:夏逸风其它:徐博彦卫南镇
  • 失败系统之渣男养成

    失败系统之渣男养成

    人生失败平常稀松,成功却是很少,但是当你有一个失败系统以后,你会发现,失败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 温柔校花爱上我

    温柔校花爱上我

    任宇宏抬起头,一颗颗星星倒映在了他眼中。闪闪烁烁,仿佛从心间飞出的一个个希望。看着这些星星,心中不由自主生出一股豪气。“终有一天,我要让我的父母住在环境优美的豪宅里,而不是这种乱脏差的地方。”
  • 绝世神妃:娘子不要逃

    绝世神妃:娘子不要逃

    比较正常版:云汐作为杀手界的王,不仅有绝顶的身手,还有一身高超的医术与毒术,却被亲手培养的人所害,但阴差阳错的穿越了。还因此纠缠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不正常版:云汐穿越了,本来只想过过米虫生活,却有渣男.白莲花.小三上赶着让她打脸,云汐表示:“人家都亲自过来了,我不表示表示怎么好意思呢。”随后只听见啪啪啪的打脸声。哦,对了,她还手贱的调戏了某个魔王,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我呸,明明是一条不归路,好不好,你是不是亲妈。”云汐暴走。PS:作者毫无压力的表示,我是亲妈,是男主的亲妈。(谁叫我性别女爱好男呢。)
  • 暗黑之光

    暗黑之光

    一个人,一把剑,卫风行走在光与暗之间……
  • 归虚灭世

    归虚灭世

    百年的轮回,失去的记忆,人世的残酷,一切的一切,到底会让这个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少年做出什么举动?
  • 我们还能回去吧

    我们还能回去吧

    她,本是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女孩,却因为友情的种种乌龙事件那一夜或者说两年她“变的”让旁人觉得冷血不爱讲话,不再去解释,外表高冷孤僻生人勿近,心里却还是在想着如何保护她们。怎么掩盖不了清新脱俗的高中女生形象。没错,她只是将曾经的自己藏了起来时不时出来“透透气”。儿时的一面之缘一颗棒棒糖和让人暖心的笑让他记了十年,她却不记得她的慕哥哥,只有一条坠子让她回想起……他,高冷,具学霸级草(私下暖男)于一身,单亲家庭让她对那个常常看起来难过的女生起了保护欲,跳过级。从不欺负人让她起了一丝好奇心,儿时他妹妹丢了,没想到让他遇到了另一个“妹妹”-小女孩,一面之缘一颗糖还有一条坠子,他却没有发现坠子里的字-筱,再见时小女孩不记得她,他也未曾问小女孩的名字,只知道小女孩叫他慕哥哥,好不容易那声慕哥哥又回想在耳边,刚想一探究竟她却选择性失忆了……“今天的誓师大会我本不愿来,是为……”“与我无关”“我们还能回去吗”“呃……你看这雨这么大,没有一把够我们两个撑的伞,我想我们回不去了,我的意思我想你能明白”当高冷的他遇上更高冷的她,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今天追到于同学了吗

    今天追到于同学了吗

    初见她是新来的转学生,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第一次帮女生拿了行李,就被调侃想追人家“我想,我们可以是很好的朋友。”“谁要跟你做朋友,于归,你又不傻,你怎么会看不出来我在追你。”“林叙,谢谢你,还有,我爱你。”林叙没想到自己会那么早谈恋爱,或许在没有遇到于归之前,都不会有这个想法。
  • 用爱的名义

    用爱的名义

    世间有种种的爱,各色的爱就像玻璃橱窗里各款的鞋,虽然它们离你那么近然而不试穿你永远无法知道哪一双最适合你。爱需要回报吗?当初勇敢的说一句我爱你,与你无关,可最后还是懊悔当初飞蛾扑火。被爱就一定是幸福的吗?当被一把叫作“我爱你”的枷锁禁锢住,即便穿上水晶鞋你也无法自由行走。我们还再被“爱”操控吗?你们还再用爱的名义贪婪奢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