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8400000026

第26章 乾隆登基,宽严相济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82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请求停战,愿向清朝臣服。这年,十月初三日,他亲撰《御制十全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民族文字书写,刻碑建亭,用以宣扬他的武功成就,以垂久远。按高宗的说法,其十大武功计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回部”、两次扫荡金川、一次安定台湾及降服缅甸、安南各一次、两度反击廓尔喀。这十大战争,是他执政五十七年之间亲自筹划而取得的军事成就。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深夜,清世宗去世了。他从发病到去世,只有三天的工夫,年仅58岁。天不假年,尚不足六旬之数,就让他离开了人世。世宗的历史和以他为旗帜的雍正时代,伴随着他的离世而突然结束。

接替世宗帝位的,就是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他的名字是爱新觉罗弘历,是世宗第四子。高宗即位时,刚好25岁。这正是人生中充溢着勃勃生机,青春流彩的美丽年华,从事事业的最佳起点。因为他已成年,父亲世宗去世前没有指定顾命大臣,相信他能担负重任,继承他的事业,保证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继续存在下去。

高宗即位之时,清朝已历世祖(18年)、圣祖(61年)、世宗(13年)三帝,共近百年。国内政治与经济形势,远比世祖、圣祖即位时好得多,比其父世宗即位时也要好一些。前卷特别说明,圣祖晚年吏治松弛,钱粮亏空,由废立太子而引发统治集团内部党争,困扰着圣祖难有作为,亦没有重大的举措,国家发展的势头陷于停顿。世宗即位后,以极大的勇气和胆略,实行多方面改革,力挽狂澜,匡正时弊,时间虽短,却已收到了巨大的成果。吏治大有改善,政局稳定,四境基本安谧。经济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农业连年丰收,税收增加,如前引“国用充足”,“仓庾亦皆充实,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圣祖去世时,仅遗留800万两库存银,而到世宗中期,已猛增至6000万两。一句话,父亲去世时,没有给高宗留下重大麻烦。

高宗如同其父世宗即位初大力颂扬圣祖一样,也是不厌其烦地颂扬他的父亲——世宗,而在宣布他个人的施政方针时,则完全表述他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理想追求。学术界在评述高宗初政时,往往引述《清高宗实录》中的一段话,这里,不妨也引述如下,再提出本书对此段话的分析。

这段话,是高宗在给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与张廷玉等机要重臣的谕旨中阐述的,他说:

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故宽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凡以求协乎中,非可以矫枉过正也。皇祖圣祖仁皇帝,深仁厚泽,垂六十年,休养生息民物恬熙。循是以往,恐有过宽之弊。我皇考绍承大统,振饬纪纲,俾吏治澄清,庶事厘正,人知畏法远罪,而不敢萌徼俸之心。此皇考之因时更化,所以导之于至中,而整肃官方,无非惠爱斯民之至意也。……朕仰承圣训,深用警惕,兹当御极之初,时时以皇考之心为心,即以皇考之政为政,惟思刚柔相济,不兢不絿,以臻致平康正直之治。

夫整饬之与严厉,宽大之与废弛,相似而实不同。朕之所谓宽者,如兵丁之宜存恤,百姓之宜惠保,而非谓罪恶之可以悉赦,刑罚之可以姑纵,与庶政之可以怠荒而不理也。朕观近日王、大臣等所办事务,颇有迟延疏纵之处,想以朕宽大居心,诸臣办理可以无事于整饬耶!此则不谅朕心,而与朕用宽之意相左矣。

各书引证上述文字,有多有少,繁简不一。要之,本意都在主述高宗“宽严相济”的新政方针。

高宗的这一为政的主导方针,是他即位刚满一个月后宣布的。此后,他又针对臣属对他的方针理解有误,以为他主。宽,遂导致政务宽纵,治理不严,便反复解说他的政治主张,如说:“天下之理,惟有一中,中者无过不及,宽严并济之道。人臣事君,一存迎合揣摩之见,便是私心,而事之失中者,不可胜数矣。”概括高宗历次谈话和谕旨中的同类内容可知其主导思想亦即“宽严相济”。他把这一政治思想引到哲学理论中,用一个“中”字来解释。何为“中”?过犹不及,恰到好处之谓。既不严,也不宽,而是介于宽严之间的一种境界。历来为政有宽严之分,两者是比较而言的。很难说有绝对的严或绝对的宽,不过就其基本倾向可以分出宽严之限罢了。中国历代王朝总结出一条治国原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换言之,治国之道,也在于一张一弛。两者交互使用,不可偏废。以“宽严”说而论,应是宽中有严,严中有宽,或一个时期主宽,或一个时期偏严,或同一件事,部分宜宽,另一部分宜严,如此等等。这些都须从实际出发,因时因事因地而动,关键掌握一个“度”,就会营造全社会和熙的政治氛围,才有利于社会安定,统治秩序亦不致紊乱。这些,大抵是高宗“宽严相济”的基本思想。

从上引的文字,不难看出,高宗提出“宽严相济”的新方针,是对父祖为政的经验总结。他肯定其祖父圣祖与民“休养生息”,行仁政而主宽;但久而久之,成为因循,就难免有“过宽”之弊;他也赞扬其父生前力图“振饬纪纲”,“吏治澄清,庶事厘正”,此为“因时更化”,目的还是“整肃官方”,“惠爱斯民之至意”。高宗的分析,不失中肯、公允。圣祖与世宗父子,宽严不同,各主一道,固然有所处环境之别,面临的政治形势也迥然有异;还有两人政治风格、作风、性格之差,也体现在具体处事方式、方法等,亦不能同日而语。圣祖为政主宽,他倡导“宽则得众”,以“宽仁”待天下而达到天下大治,特别是晚年常以“多事不如少事”,凡事不可细究相标榜。由宽而纵弛,吏治不严,贪风滋长,如钱粮亏空,不予追究,则助长侵挪、盗用。世宗正是针对这种现状而“严”的。实际上,圣祖并非一味主宽,也常有“严”的时候。世宗若不以“严”治理,贪风岂能制止?所谓治乱用猛,大治用宽。世宗曾反复解释他的为政方针,专门阐述宽严关系,当宽则宽,当严则严,一切都视具体情况而定,他为自己的政治及实践所做的辩解,不是没有道理。近年来,一些论著把世宗描绘成一个刻薄寡恩、心狠手毒的人,未免不妥。比如,他对每年判死刑的重犯,总是慎之又慎,他本人不愿马上批示,总是把案子重新发回该管部门一审再审;有时暂时不审,等过段时间,冷静下来,再作判断。他反复告诫,人命至重,死不能复生,故须非常慎重。于此,可看出世宗严谨的仁人之心。他对宗室管教极严,以家法族规处罚了不安分的族人,是完全必要的。他对少数亲兄弟不法,不予容忍,难免有过当之处,但从严治国,是不应当受到指责的。我们看到,世宗最痛恨不诚实、懒惰、贪婪之人,他嫉恶如仇,对他们绝不姑息。这反映了他的为人和行事的风格确实与众不同。圣祖与世宗各主一道,却是“殊途而同归”,在各自的时代,都达到了光辉的顶点。正如有识之士所评论:“他们的治国之道,各具千秋。康熙以‘宽’成功,雍正则以‘严’取胜。”持论精当,完全符合他们的情况。即使他们都存在缺欠,甚至曾造成某些方面的严重后果,毕竟瑕不掩瑜,他们仍不失为时代的政治巨人。

高宗的超人之处,是把父祖为政的成功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加以总结、提炼,取其折中,概括为“宽严相济”,作为自己新政的指导方针,并很快为统治集团所接受,成为他们辅佐皇帝治国的政治准则。于是,高宗任命宗室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徐本及领侍卫内大臣讷亲、户部尚书海望等为总理事务和协办总理事务大臣,作为统治集团的核心,有条不紊地全面实施他的新政。

高宗首先重新处理允禩集团的案件,集中地体现了他“宽严相济”的新政思想。前卷已详细披露了此案的全部情节。应当承认,世宗处分过重,把为首的允禩、允禟开除出宗籍,甚至强行将他们的名字分别改为贱称“阿其那”、“塞思黑”,肆意污辱,最后将他们监禁致死。除了他俩,还有一批宗室人员尚在监禁中。这是世宗钦定的大案、要案,虽已过去了多年,谁敢翻案!乾隆元年(1736)十月八日,高宗亲自下令,重新审理此案。但他必先维护父亲的尊严,肯定对阿其那、塞思黑的处理没有错,是他们“孽由自作,万无可矜。”他要纠正的是对他们子孙的处置不当。他的理由是,这些子孙都是圣祖的支派,把他们都革除宗籍,变为庶民,有碍体统。他要求大臣们“各抒己见”,提出处理意见。事涉皇族,又猜不透高宗的本意,大臣们不敢贸然发表意见,以至“旋议旋改,胸无定见”。最后还是高宗自己表态,至十一月末,他宣布:阿其那、塞思黑的子孙,允许配红带子(即觉罗系),收入玉牒。至于拨到哪个旗,及拨给产业的事,由宗人府另议,提出具体意见。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初,前朝老臣差不多都已谢世,人们对往事已淡忘,高宗又下令恢复允禩、允禟的原名,恢复宗籍,收入玉牒。允禩集团的另两个重要成员允褫、允禵也于不久被释放,于次年即乾隆二年四月,均赐封为辅国公,11年后即乾隆十三年(1748),允褪进封为恂郡王。允襁去世时,按贝子品级待遇,予以祭葬。他们都得以善终,也算是莫大幸运。

宗室中还有一批人,他们是:新德、新福、宗教、云乔顺、鄂齐、裕伸、德存、勇端、讷尔苏、广宁、杨德、华玢等十余人,虽不属允禊集团中的人,但日常行为恶劣,不安本分,因而被锁禁,或锁禁高墙,或锁禁在家。高宗将他们释放回家,但“不许出门”。

世宗时宠臣年羹尧被定为92条罪而被赐死,家产籍没。受到株连的人很多,除了亲属,大多是年的部属文武将吏,轻者降级、革职,重者被监禁流放,直至被处死。如年的幕客汪景祺,因著《西征随笔》,以文字而触忌讳,世宗下令将他处死,其家属被流放到宁古塔(黑龙江宁安)披甲为奴。年案内,涉及的人多,处理面广且重,成为世宗初年全国大案之一。此事已过去了近十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十一月,世宗刚去世不久,高宗就发表了重新审理此案的指令。他的做法是,对年羹尧本人之处理,仍维持世宗的决定,主要是针对年案中受到株连的“革职人员”,分析他们获罪的原因,“实因当日年羹尧营私作弊”,他们遂萌生“侥幸之心”,其罪尚有可宽恕之处。他指示,革职人员原在的八旗都统、各有关省巡抚、总督等,要“秉公确查”革职人员中,文职自知县以上,武职自守备以上,若年力精壮、才能可用者,保送到吏部或兵部,“再加验看”,从中挑选出合格人员报来,由高宗酌量“降等录用”。实际上,他已经赦免了年案中受株连的部分人员。汪景祺案也于乾隆元年三月初予以重新处理。高宗事先已查阅汪景祺的案卷,认为汪氏“狂乱悖逆,罪不容诛”,但其所作“逆书”《西征随笔》,是出游陕西省时所作,他的诸兄弟及本族人限于南北远隔,都不知情,与其所作“逆书”本无联系。而今,事已过去十余年,应将汪氏兄弟及其诸侄发遣到宁古塔的,一律“开恩赦回”,其族人被“牵连革禁者”,全部宽大释放。此外,世宗生前处理查嗣庭一案时,也株连不少人,其中,他的子侄等也都被送到发配的地方予以拘禁。高宗在重新处理汪氏案的同时,也对查氏案做了部分改正:将被发配的子侄予以赦免,准予他们返回家乡。

乾隆初年,高宗大量清理父亲世宗的遗留问题,特别是重新处理冤错案,清除其负面影响。以上所举,不过是其中有影响的几个重大案件。高宗所做,实际是纠正其父的某些失误,或称“翻案”,也未尝不可,但他不准任何人这样说,惟恐被臣民误认为他背叛父亲,有辱孝名。有个叫王士俊的巡抚不知深浅,竟然在密奏中称:“近日条陈,惟在翻驳前案”;甚至有人公开扬言:“只须将世宗时事翻案,即系好条陈。”此奏大犯忌讳,高宗自然非常恼怒,召集王公大臣,当面斥责王奏荒唐,矛头指向皇帝,说他在“翻案”。他特别声明:他与皇祖(圣祖)、皇考(世宗)之心,“原无丝毫间别”。高宗认为王士俊妄行陈奏,其罪不可宽恕,命判死刑,待秋后处决。这是乾隆元年七月发生的事,王士俊以妄言而被处死,是因他破坏了高宗初政的实践。高宗对这件事的处理,大抵是“宽严相济”,而表现得格外严厉。

不过,高宗还是坚持做下去,敢于翻前朝的旧案,敢于重新处理,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识。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他敢于为睿亲王多尔衮翻案。多尔衮以统率大军底平中原的特大功劳而被赐予“皇父摄政王”的称号。但他死后仅数月就被告发,革爵、墓被毁,等等。高宗阅读《清实录》,知多尔衮功高,下令恢复睿亲王的封爵,准予其五世孙淳颖袭封。同时被恢复名誉的还有饶余郡王阿巴泰父子,累功封至安亲王。因其后嗣依附廉亲王允禩,世宗怒,削其封爵。

高宗命其后人封为辅国公,“以承其祀”。多尔衮事已过去百余年,阿巴泰后人被处也已过去了半个世纪,高宗仍为之雪冤,是完全正确的。连圣祖这样的政治家,执政六十余年,都不曾想到为多尔衮雪冤,而高宗却敢作敢当,更多的是翻了他父亲的冤错案,坚持实事求是,实属难能可贵。检视圣祖来,经世宗至高宗亲政,三代人政治上互补,后人为前人补正政治之阙失,有力地推动清朝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在“宽严相济”方针的指导下,高宗还在各个领域纠正其父生前为政之失误。垦荒,关系国计民生,为历代所提倡。清入关以来,一直提倡、奖励垦荒,成效很大。但世宗时,垦荒以少报多,既博取皇帝信任与奖励,亦趁机加赋私取。这一弊端,在顺康两朝已时有发生,至世宗时则有所发展。据揭发,河南虚报垦荒数,还有四川多就熟地增加钱粮;再如广西所报垦田数万亩,“其实多系虚无”。许多官员要求停止开垦虚报,惟详查现在已报垦田之数,如查出虚报不实者,“题请开除”。高宗接受诸臣建议,即于雍正十三年十月下令禁止虚报开垦,警告今后若发现虚报,必从重处分。河东总督王士俊以开垦虚报被撤职,后妄言“翻案”事而被处斩监候,俟秋后处决。世宗时,倡导“捐纳”,弊端尤大。所谓“捐纳”,名为百姓“自愿”出资,用于公共工程的建设,实际是按各农产田亩另外加派。此弊多系各省督抚所为,借机向朝廷邀功请赏,而百姓则受加赋之苦。如山东是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地段,每年以疏浚运河的名义,向百姓另加征民夫工食银5.34万两;四川每年维修堤堰,每亩加征银或一厘,或二厘不等。类似情况,在运河流经的各地段,以及周围地区修堤坝,在在皆有。显然,此种捐纳实属田赋之外的额外加征。高宗洞悉捐纳之弊,即向捐纳严重的山东、河南、四川、直隶四省发出通告:从乾隆元年起,各项捐纳一律停止,各工程费用由公帑支付,报工部实销,不得增加百姓负担。此后,发现一处即严禁一处,捐纳之风遂告平息。百姓负担减轻,自然感到高兴。

同类推荐
  • 历史(上下)

    历史(上下)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大约写于希罗多德住在萨摩司的一段时期,生前没有完稿,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将全书加以整理,分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艺女神之名。这种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
  • 中汉纪之漂泊书

    中汉纪之漂泊书

    一国之兴于一人,一国之乱亦于一人。功过是非皆由后世评说,言曰:此一言以兴国,一言以亡国者也。大乱才定,短暂的和平之下,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卷入其中者必身不由己,只如大江孤舟,但看如何漂泊耳。
  • 谋陈

    谋陈

    梦回千年,时值南北朝中被认为最弱的陈朝,面对经过侯景之乱后的残破南方,境内豪强林立,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各地满目疮痍。待看谢贞如何在这乱世逆历史大势,力挽狂澜,振兴南朝,恢复北方!书友群241583603
  • 极品太监

    极品太监

    宫中混进一个假太监?天哪!羊群里混进了一只狼呀,不会是真的吧?小太监潘又安在净身的时候被人做了手脚,因而保住了自己的那个小命根儿。只因这一疏漏,他可是成了众宫女和嫔妃娘娘们争相宠爱的宝贝疙瘩。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假太监,皇宫里顿时充满生机、欢乐和冲动。这个小太监非比寻常,聪明绝顶,文武双全,竟做成了一番大事业。守边关、斗权臣、肃贪官、平反王、治乱世、开疆土、抗倭寇、惩奸相,四处寻花问柳,遍地妻妾成群,诙谐幽默一本书,嬉笑怒骂一场戏。
  • 甘州八声

    甘州八声

    那个岁月,到处都是炼狱般的苦难。人在兽群里挣扎着,拼了性命找寻自己认定的信仰、公平、正义,就是想活的像个人。————一部中国西部三十、四十年代奋斗者的史诗。
热门推荐
  • 她很耀眼

    她很耀眼

    林水水的志愿是想当一个明星,可是人们都说,她没有资格,但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巅峰
  • 意外中她养了一个二货

    意外中她养了一个二货

    【有病女主非小白】意外!巧合!千万分之一的意外,狗血剧般的巧合,偏偏发生在了她身上。云姝里怎么也没想到,她二十四年的好好孤儿生活,因为一场意外被打乱了。有了父母,还有了很多家人。最主要的就是有了很多麻烦!!——“云小姐,希望你离暮暮远点,不然的话、别怪我不客气!”云姝里:“……。”神经病吧!!看着那男人背影,云姝里直呼那人有病。“云姝里,不要仗着有这张脸,你就在我面前瞎蹦跶!”云姝里:“……。”MMP!她做啥了?!“云姝里,你、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云姝里看着脚下的男人,用力了几分。教训一顿,摆摆手,扬长而去。“云姝里,你站住!!你……”男人捂着耳朵,从地上爬起来一瘸一拐的追赶去……云姝里想甩掉后面那个麻烦,却怎么也甩不掉了……【架空虚拟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天界

    大天界

    灵界大陆,万物皆灵。中域九州,群族并起。强者纵横,天下无定,灵破大地,当升天界。灭族之仇,岂能不报,昔日三族联手,尽灭本族,竟是大难不死,得天界玉佩相助,且看何天如何一步一步打破困境,迈向巅峰。
  •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我们认真地谈每一段感情,全心付出,期待着幸福,无奈却总是被命运和缘分捉弄,只留下自己孤单走到最后。“如果你还在就好了”,但现实残酷,夜的寂冷仿佛一记清脆的耳光,让我们清醒。可惜不是你,陪我走到最后。“暖读”系列14篇虐心爱情故事,讲述14段我们生命中的爱伤离别。
  • 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故事

    如果说高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高四是不是人间地狱呢?被迫复读的周小生,和着他一帮难兄难弟们,踏上了高四的道路。传说中的人间地狱,在他们看来却如天堂一般,因为他们遇到了她们······在上学的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一个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到底该怎么办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渊魔尊

    黑渊魔尊

    在一个修者为尊的世界,自毁灵根修炼黑渊心经,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吃瓜在宫廷

    吃瓜在宫廷

    作为大齐皇宫里辈分最高的人之一,宣丽兹从生下来就被国师预言她是宣氏镇宅福星,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前途未来,日常就是吃瓜玩乐,大齐朝人才济济,后宫前朝精彩纷呈,目不暇接,宣丽兹咬下一口脆瓜,吃瓜之乐,其乐无穷啊。只是,当她从吃瓜群众被动的变成瓜农,事情可就不那么美妙了……
  • 风过耳

    风过耳

    本书是刘心武创作于1992年的长篇小说,以深挚、逼真、精到的艺术笔触,环绕着争夺一份名为《蓝石榴》的小说遗稿的种种,将一干波澜起伏、摄人心魄的故事铺展开来。作者细致剖析社会各色人等心态,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各个层面的社会风情与生活脉息,描绘出了一系列文化界与市井百姓斑斓多姿的人生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