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21500000017

第17章 历史、现实与文化立场(1)

姜玉琴,尤凤伟

尤凤伟自“新时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来,一步一个脚印跋涉在崎岖、泥泞的文学小路上,并最终在90年代以“土匪”、“抗日”题材的系列小说赢得了文坛的青睐,被誉为当代文坛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尤凤伟的创作题材极为广泛,除了“土匪”、“抗日”题材之外,在土地改革、反右运动、农民问题以及现代化城市方面也都有重大突破,《中国一九五七》、《泥鳅》等都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中国一九五七》曾获2000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第一位。于2007年最新发表的长篇小说《衣钵》是尤凤伟创作历程中的又一标志性收获。

尤凤伟是一位相当注重文学审美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具有深沉社会历史责任感的作家,特别是2000年以后,他愈来愈走向了社会、文化批判立场。他的创作历程对当代文学的发展颇有启发性。最近,就尤凤伟作品中的历史感、现实性、历文本价值以及本人创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走访了尤凤伟。以下是具体的谈话内容。

姜玉琴:您是山东牟平人,我的老家是山东龙口,我们都属于胶东人。在人们的印象里,胶东人特别朴实,心直口快。看了您的小说,特别是和您面对面交谈时,觉得您的身上仍保留着这些特点。

尤凤伟: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姜玉琴:当然是优点啊。

尤凤伟:以前是这样,现在可难说?

姜玉琴:我一直在关注您的小说创作,总的印象是:您自始至终坚持真诚写作,尽显批判的锋芒。最近读了您新发表的长篇小说《衣钵》及《一九四八》,颇有感触:对您个人而言,我认为是您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对整个当代文学而言,这两部小说对题材和人物的处理都有很大的突破,请问您怎样评价自己的这部新作?

尤凤伟:自己真的不好评价。作家没有不自负的,没有不觉得自己作品好的。但事实常常有误。

姜玉琴:我感觉与那些有意或无意忽视“过去”的作家相比,您有着强烈的历史情结;与那些“无现实”,或者说有意识地把“现实”剔除出去的作家相比,您又有着强烈的现实情绪,《依钵》及《一九四八)是这两方面完好结合地体现。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促使您进行这类具有深刻社会性作品的写作。

尤凤伟:这个话题一说就会枯燥,可也无法回避。我自始至终认为,社会性是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元素,音乐可以没有社会性,绘画也可以没有,但小说(包括诗)不能没有,古今中外所有伟大小说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像雨果的《悲惨世界》、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认间喜剧》、托尔斯泰的《复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以及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当然还有中国的鲁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使我们知道他们生活在一个怎样形态的社会中,还有他们心中对那时代的感受与态度。当然也有另外的情况,一部《哈里·波特》全球发行数亿册,一部《指环王》获数亿美元票房。这类被我称为“美国玩法”的文艺作品基本上是抽去了“社会性”,却也是佳作,大受欢迎。这说明,当一个社会达到了某种文明程度,尖锐的东西变得隐性,人们都觉得可以这么过下去,别无他求,除了偶尔闹一下老板以期长点工资,剩下的就是玩,玩得舒心玩得别出心裁,就好。而我们这里,可惜还没到达这一步,“初级阶段”初级在哪儿?一是经济落后,二是民主落后。社会问题多多,大多数国人生活在艰难窘迫中,基于这种情形,那种“美国玩法”不适合我们的国情。

姜玉琴:我注意到近些年来您不停地强调作家的责任感问题。人们为了表明其“先锋”都尽可能地回避这类话语,而您肯大声地说出来,这使我想起了“皇帝新装”中的那个小孩。如果说过去对您执著于写现实的热忱还有所不解的话,那么现在我明白了。这样做,有些耶稣受难的意味。是啊,作家都集体对文学的责任感、社会性持有避恐不及的态度时,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正常的一件事。

尤凤伟:我觉得当代文学在观念上存在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叫“超现实”。很多作家和批评家都掉下去了,社会生活无论是怎样一种形态,都看不见了。

姜玉琴:这种看不见可能是真看不见,也可能是假装看不见,还有可能是视而不见。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不去深度关注社会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作为作家,包括批评家还是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底线。在此穿插一句,我不同意作家高人一等的说法,同样也不同意作家就是老百姓的说法。作家,包括批评家,也可以说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就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个阶层的主要特征是:要有勇气面对自己所存身的社会,哪怕这个社会是严酷的。

尤凤伟:说到现在社会的严酷性,真是令人瞠目结舌,毒奶粉、毒蔬菜、毒鸡蛋……让人不知道什么可以安全人口。特别是人心之变。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道德滑坡”,不是滑坡,是颠倒。最严重的是公器私有。官员大面积贪污,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刚爆出北京市副市长贪了一千多万,苏州副市长受贿过亿,被判刑都喊冤叫屈。广东一个交通厅长说到自己的贪污振振有词,说钱他没收,是给了他儿子,因此他没犯法不能追究,荒诞不荒诞?一个检察官讲他查办的几十个贪官里,只有一个没养情妇,其他个顶个都养,最多的养了十三个,还美其名曰XX十三钗。糜烂不糜烂?所有这一切,找不到任何适当的词语来形容。

姜玉琴:毕竟文坛上还有像您这样不愿沉默的作家。不知您注意到没有,在所流行的批评术语中有个“底层文学”的概念,从您的小说创作看,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反映底层社会与底层人物的,是否可以把您的这部分作品归结到这上面来?对这个“底层文学”的命名您有什么看法?

尤凤伟:我是不大赞成“底层文学”这个概念的,还有什么“打工文学”。我想底层叙述应包含于现实主义文学之中的,有人将“底层文学”说成是现实主义的深化,似乎有些牵强。而且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底层文学”具有粗糙、激烈的品性,以使其成为艺术上的等外品,也是颇有偏见的,如同对现实主义的态度一般。

姜玉琴:您的具体创作情况似乎有些复杂。在我的阅读经验中,我认为您不是一味依赖自我经历或自我经验来写作的作家。

尤凤伟:您的感觉很对,确实我的写作不怎么依赖“自我经历”和“自我经验”,原因之一,我的个人经历比较平淡,没有大起大落,除了大饥荒那年挨饿记忆深刻,再就没遇到什么磨难。后来我想,自己是掉进严酷现实的“夹缝”中了,“土改”时是怀中的婴儿;“反右”时是天真少年;“文革”时在部队当“革命战士”。“复员”回地方后,又当上了领导一切的“上层建筑”,再后来进到文艺团体当编辑、搞写作。我没像众多遭受苦难的作家那样被打成过“反革命”、“右派”、“5·16分子”什么的;也没有上山下乡,没支边、没南下与越南人打仗,人家受苦受难的时候我还过得挺安逸的。自身经历不值得一写,那种无病呻吟的所谓“私人记忆”又觉得写出来没多大的意思,于是便逃离“自我”。

姜玉琴:在艺术上您是擅长以“虚构”写“真实”的。我个人认为,您小说中的“石门”系列和“抗战”系列的小说基本都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尽管这两个系列的小说中有不少“人性”的东西,但隐藏的相当巧妙。换句话说,故事和语言本身的魅力战胜了一切。对此,有评论家说您实际也很会“玩文学”的。的确,文学能“玩”到这个程度上也算是炉火纯青了。您后来转向长篇小说,如《中国一九五七》等的写作时,显然对创作心态作了调整,您把其戏称为“倒退”。评论界在评价这部作品时也更多强调的是历史真实等问题。

尤凤伟:对“真实”的要求取决于作品的题材。那种科幻类小说,人能够在时光隧道中于现实与历史间穿梭,这不真实;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中的人物坐上毯子升天,也不真实,可谁也不会计较,甚至是愈奇异愈好。而那些反映真实社会生活的作品则必须要真实,否则不可信,缺乏力量与感染力。

姜玉琴:让我们换个轻松些的话题吧,“人性”问题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不少作家在写这个的时候总是与叙说、渲染“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有时感觉“人性”在新时期以后的文学中似乎等同于“兽性”、“野性”了。您的小说中有时也描写“性”,但您笔下的“性”似乎并不天然地承担着反映所谓“人性”的职责,而且在《生存》、《生命通道》、《远去的二姑》,特别是《中国一九五七》、《衣钵》等更为明显彰显“人性”的小说中反而很少有“性”的描写,你是怎样理解“性”与“人性”的?

尤凤伟:当下,作家似乎普遍在尝试写“性”,女性作家似乎更猛。“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没错。当然了,不写“性”或少写“性”,也未见得就不能写好“人性”。“人性”是最为复杂的,不是单一的。“性”在人的生活中占有一个什么位置?贾平凹为此曾幽了一默:甲问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乙答:XX,甲又问:再呢?乙又答:歇一会儿再X。如果老贾不是听来的,是创造,那你还真得佩服他。当然这个不雅的段子过于强调“性”高于一切,并不合客观实际。人最重大的事情还是生存。我觉得写“性”不是一般的人能所胜任的,有难度,须有这方面的“天才”(与实践关系不大)。实事求是的讲,我没有这方面的天才,所以知难而退。

姜玉琴:刚才您提到了女性作家,在当代文坛上,女性作家群一直保持着强劲,甚至有些进攻性的创作势头。您平时阅读她们的作品吗?怎么评价她们的创作?

尤凤伟:我觉得中国的女作家与男作家的作品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有一次我读一个男作家的作品,也许是出于对那个作家的了解,我爱人问了一句:是不是写得很臭?我说:不,很香,说香是指作品有一股脂粉气。女作家写出脂粉气可以谅解,男作家就不可以。当然男女作家之间的差别还是有的,我觉得女作家对于写作这码事更认真,在写作观念上趋于平和,注重情感,注重个人体验。她们追求的更多是文学本身,这一点全世界的女性作家有共同之处。

姜玉琴:的确,女性在面对社会和人生时,一般动用的不是大脑,而是本能。在生活中,动政治脑筋的女人还是比较少的;在创作中,也很少能从她们那里听到“玩文学”之类的说法。面对文学,她们往往更容易陷人真情,不能自拔。文坛上为数不少的女作家其实就是生活在文学的幻觉中,“性”写的大胆、泼辣,可能冥冥之中她们已把文学视为了自己的“情人”。西方就有一句谚语,说不要和小孩、女人一起同台演出。

姜玉琴:您认为当代文坛是一种什么状况,应如何评价?

尤凤伟:这个,可不好说。一般说来,文坛应是无形的,如国外那样。我们这里是有形的,有一级一级的“组织”,有各级领导,也“支部建在连上”,是“在组织”的文坛或者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坛。由此,文坛也是官场,是文人跻身的官场,官场里存在的东西这里样样俱在。至于如何评价,这要看创作成果,那个叫顾彬的汉学家不是讲中国当代文学全是垃圾么?

姜玉琴:据说是媒体歪曲,顾澄清说他是说卫慧、棉棉的作品是垃圾。

尤凤伟:可这种说法有些滑稽,一个正儿八经做学问的汉学家,研究来研究去,最终发现两个女作家的作品是垃圾。照这种说法,只要将这两人的作品剔除,当代文学就遍地是黄金了。真实情况是,真正的文学垃圾并不是美女作家生产出来的,有专门一帮人制作,顾瞪着眼没看出来。

姜玉琴:恐怕他的本意就是说整个当代文学是垃圾,见惹起众怒,便立刻改口。

尤凤伟:其实顾怎么讲可以随他的便,一家之言嘛,塌不了中国文坛的夫。可奇怪的是这码事竟酿成文坛的一个大事件,大家都在谈顾彬,且同仇敌忾大加讨伐。有的刊物还发了专辑。我觉得是小题大做,不值当。从中也反映出文坛由来已久的思维定势。

姜玉琴:话还要说回来,你对当代文学的成就如何看?

尤凤伟:借用毛的两分法,有好作品,也有顾说的垃圾。

姜玉琴:这是大路的说法呀。

尤凤伟:我还没把话说完。文坛怎么样,是否健康,是否正常,不在于出了什么样的作品,也不在于好作品与坏作品是什么比例,而在于评价机制能不能把好坏区分出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但现在不是这种情况,缘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评价机制已失去客观评价作品的能力,或者说意愿。一些明显很烂的作品,只因有些什么背景,便争相说好。好成“经典”,好成“代表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准”。这样不负责的态度对文学造成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关于中国文学需要澄清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如何评价现代文学的问题。有人讲过当代文学是二锅头,现代文学是五粮液的话。

姜玉琴:我记得在一篇“对话录”中,您认为当下的文学创作在成就上整体高于现代文学。

尤凤伟:我似乎说过这样的话,这倒不是把当代文学的成就看得有多高,而是不认可将现代文学抬得那么高。一提现代作家似乎文学大师一大片,作品皆是文学经典。事实恐怕不是这样的。

姜玉琴:从业者们对现代文学普遍抱有尊敬之情,是事实,这大概与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有关。当然,也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些人不愿跟“当代”打交道,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麻烦或者说纠纷。在高校里多数人还是更愿意从事现代文学研究。

尤凤伟:几乎每所综合大学都设有现代文学专业,那么多的专业人员围绕着几个作家、几部作品转来转去,但实际上却不能承受如此之重。想想,所谓“现代”的时间跨度也就那么几十年,很短暂。古典文学博大精深,那是几千年的积淀。几十年又会有多少作为?这是其一。另外,“现代”是中国历史最混乱不堪的一个时期,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垮台后便风起云涌,一会儿共和,一会儿称帝,再共和再复辟,军阀打来打去,之后是国共交峰,几次合作几次分裂,将国人弄得晕头转向不明,东西。鲁迅将自己的一本书起名《彷徨》当是出于对那个时代的切身感受吧。在那个争王争霸、云诡波谲的时代,有几人能寻得真义对“时势”持一种清醒,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于这种时代与精神背景下产生出来的文学,其思想的局限性可想而知,且不说那类盲目过激的小布尔乔亚,连鲁迅不也被“忽悠”了吗?如果认为我这么说有些武断,那不妨将诸位大师的作品搬出来进行一番评估。当然要以今天的眼光,看看到底有多少部堪称经典。

姜玉琴:到底能从现代文学中捞出多少部“经典”,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这牵涉到评判标准的问题。完全像您说的那样“以今天的眼光”衡量、苛求他们,可能也会有失公平。说实话,面对现代文学中的一些作品’也包括现代学人所写的一些学术文章,我常常会遏制不住地产生不敬的想法。当然,这种“不敬”往往在瞬间就被扼杀了。听您今天的这番话,倒也启发了我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重新反观现代文学中的一些问题。请继续讲吧。

尤凤伟:再讲下去怕更是异端邪说了。

姜玉琴:没关系,我想多听听。

同类推荐
  • 咖哩香肠的诞生

    咖哩香肠的诞生

    《咖喱香肠的诞生》是德国作家乌韦·提姆的长篇小说,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男人和女人、人与食物的神奇故事。在二战时期的1945年,英国军队已开过了易北河,德国面临战败,海军士兵布雷默休假归队途中邂逅了在汉堡粮食局餐厅工作的布绿克太太。一场空袭让两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布雷默当了逃兵,躲藏在布绿克太太家中,开始了一段充斥着隐秘激情的时光。然而不久后,战争突然结束。布绿克太太为了留住比她年轻得多的布雷默,对他暂时封锁了战争结束的消息。可停战的蛛丝马迹却不断地显露出来,布雷默被困于室,越来越失去耐性,后来他终于得知了真相,不辞而别回归自己的家庭,丢下了布绿克太太重新陷入孤独之中。……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爱的教育》于1886年10月18日首次出版,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日记内容描写了小主人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以及同学们的生活琐事。是一部非常富有爱心的作品。
  • 漂在东莞十八年

    漂在东莞十八年

    《漂在东莞十八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打工题材作品,在社会上颇受好评,凡看过此书的作者,均以为深入人心,写的是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沧桑史,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一部历史写照。
  • 三个火枪手(上)

    三个火枪手(上)

    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达达尼昂和三个火枪手的冒险经历,在仲马的笔下栩栩如生,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班纳特夫妇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太太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五个女儿嫁出去。这五个女儿性格各异,对待爱情的态度也不同,新来的邻居彬格莱先生富有且未婚,他的朋友达西先生更是个黄金单身汉,这二人的出现,打破平静的乡居生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意外与误会,还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热门推荐
  • 抵死溺宠:魅世狂妃

    抵死溺宠:魅世狂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绝世杀手,穿越成了克父克母的丑陋弃女。他是千寻国传说中的妖孽傻王,却有着和她男人一模一样的身体。上一世你为我而死,重生在异世我发誓要爱你,疼你,宠你,只要伤害过你的,我即便毁灭世界也要为你报仇。我承诺:你若是不离不弃,我必定生死相依。你若是想要离去,我为你上天入地。皇后欺我,一步一步设局让你永无翻身之地。皇上利用?让你国不成国,君不成君。我的男人,无人敢欺,可是她的睿智,她的腹黑,她的阴谋诡计通通都没有逃过某男人的视线,当一切回到最初,我是你的谁?谁是你的他?
  • 半纸荒唐半生信仰

    半纸荒唐半生信仰

    九岁,他说待我成人定给你这盛世天下,她信了,这个荒诞的承诺。十岁,她说她要穿上最美的嫁衣做她最美的新娘,他笑了。后来,他为了她放弃一切,从此阴阳相隔。那个承诺被带进他的暗铜墓柩。母亲摔碎了他送她的唯一一件海棠步摇,她的梦醒了。原来他死了。被五花大绑送进宫,与后斗,与妃斗,甚至与亲妹妹斗。三十三岁,她手捧一袭华裳轻轻覆盖在他的坟头。我说过我要做你最美的新娘,她说,你的天下我给你。她为他复了仇,却再也见不到他的笑颜。笛声寒,窗影残,愿来生能在茫茫人海中回头就找到爱了一辈子的他.
  • 高冷校草,丫头好美

    高冷校草,丫头好美

    高中爱情是美好也是纯洁的,我们的思想那么单纯。莎士比亚说过,相爱的人分手后不能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能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但是到了夏月桐这里就不同了。单纯的她,面对爱情,那么执着,那么迷茫。分手后问“你恨他吗?说要给你幸福的男子。”夏月桐两列清泪慢慢滑落说“我会微笑,微笑,深爱。微笑,然后深爱。”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最爱的人,在她一切生命中开过的花一一凋零。她终于相信,面对变化无穷的季节,谁能一览无余……曾经的爱情那么好,你为什么不懂珍惜——夏月桐我那么爱你,却不得不把你从我身边推开。如果再一次选择,我不会再放开你的手。——安谨涵新人新作√,不喜勿喷√。
  • 胡为三国莫笑君

    胡为三国莫笑君

    一代一人一天机,作为这样的妖孽存在,少璃觉得玩权谋、乱天下捎带拐个美男过眼福,轻松的不要不要的。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壶毒酒,一枝利箭,从此她再也不欠那个黑衣冷冽的曹丕什么。当她就要忘记她是个女子的时候,“孔明,我好像来大姨妈了……”现实把她拉回,男子面色紧张,站在门口慌忙寻人帮忙,十里八村都知道了诸葛家小媳妇的例假。出使东吴,舌战群儒,回首间男子对她笑容灿烂,“娘子说的话,为夫自然听得,怎么敢犟嘴呢?”可是刚刚把整个东吴群臣说的哑口无言的那个人,真的不是你吗?
  • 我的虚空母舰

    我的虚空母舰

    夏瞳无意间获得一款群星系统里的太虚母舰,以及舰娘卫队,且看他如何带领无敌舰队征服群星。“没想到吧,机器人!”暴掠独裁石质人。“为时已晚,有机体!”失控防御机械群。“时代变了,外星人!”异星海洋迦娜帝国。“让我们结束这场哑谜吧”源祖失落帝国。............“???”地球人表示你们打归打别拉上我就行,我就当个吃瓜群众就好。
  • 果色田香

    果色田香

    28岁的剩女许小雅喜欢周末去爬山,来释放快节奏下的工作压力。然而这一次爬山却和以往不同了。无意中坠入一口神奇枯井,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枯井竟把她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仙女村。经历了生活中的各种磨练后许小雅慢慢适应并爱上了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还幸运的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凌子丰。无奈纠结在了凌子丰、上官文韬、上官玥兄妹,董卓君、高平的多角恋关系中。经过各种磨砺后,凌子丰带着她回到了她最初穿越到的地方,也就是凌子丰副将林青山的故乡——仙女村,过上了经商种田的悠哉日子。
  • 万剑飞雪

    万剑飞雪

    “爷爷,那一剑是怎样的光彩呢?”“那一剑啊,那是足以撼动山河的一剑;那是足以令世人永远铭记的一剑。”“为什么呢?”“因为那一剑改写了整个江山。”“爷爷,那一剑叫什么名字呢?”“那一剑啊……”老者的目光飘向远方,远方是山、山顶有雾。透过残阳,他仿佛又看到了插在山顶的那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那一剑叫做——万剑飞雪。
  • 白月光变成别人的朱砂痣

    白月光变成别人的朱砂痣

    曾经的白月光最后只会变成嘴边的白饭粒。被穿越后当然要努力向上,结果一不小心变成了他的朱砂痣,最后变成了心间血。“哥哥哥,我今天能不能在你身边待几分钟。求你了嘛”“不行”我一个女生拉下脸面来求人,不就是是因为在他身边待几分钟,不就是为了晚上不做梦嘛。容易吗我,一点也不怜香惜玉。不是不怜香惜玉,我只是想你更过分点,比这个更过分,我都接受。
  • 混明

    混明

    【签约作品,完本保证,更新稳定,敬请收藏】混迹在历史混乱的明朝是为《混明》特种兵苏翔穿越到了一个历史完全不一样的明朝,在这个无法预知历史的时代,他该往哪里去?想看江湖风雨?就看看主人公如何当上明教教主。想看商场经营?这里有主人公建立起的强大商业帝国。想看沙场战争?别错过对日、对蒙和大周的复国战争。想看官场倾轧?波谲云诡的夺嫡之争正在上演。想看情场风流?本书非11,但主人公的爱人肯定不止一个。本书宗旨:主人公的智慧很重要,该YY才YY,保证看得过瘾!本书读者群:67262934欢迎大家来讨论一下情节的发展!!!****少发的16章已经发上,在第一卷最后,感谢大家。
  • 天衫宸情三世恋

    天衫宸情三世恋

    劫中劫,爱中虐,是非对错,早已不重要了。只要你我还在,那······我还爱。哪怕你杀过我,我杀过你······永生永世,我只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