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18500000016

第16章 长眠在你的怀抱里(2)

我曾问高志强最亲密的战友于光,为什么生前高志强一直惦念北大荒、死后非要把骨灰送回北大荒?也许他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1973年,他的父亲把他调到湖北的三机部“五七”干校,后来又在湖北的一家军工厂为他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可他两年后又回到了61团当知青。也许还因为1985年他遵照父亲的遗愿,把这位老抗联战士的骨灰一部分洒进了松花江,一部分埋在了赵尚志牺牲纪念地的宝泉岭公园,那里立着老战友陈雷的诗碑。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君乃松山客,素知凌风雪。风雪总无情,幸有耐寒节。”于光说,我们这一辈和父辈的心是相通的,北大荒是我们理想的燃烧之地,是我们的青春之花的灿烂之地,是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之地,自然是我们灵魂的安托之地。

8月29日,在建三江的换新天火车站,傅玉玲一行受到创业农场领导和当年老职工的热情欢迎。许多人是自发从老一连赶来的。面对这一张张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傅玉玲和儿子又忍不住地流泪了。

8月31日,在老一连(创业农场第一管理区)会议室举行的追思会上,当年和高志强开过一台机车睡过一铺炕的老职工泣不成声,他们说:“当年高志强是那样生龙活虎地开拖拉机,现在却变成一把灰回来了……”傅玉玲领着儿子寻找高志强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在荒草中找到了那辆废弃的“东方红”,儿子站在链轨上照像--他已继承了父业,在北京农大研究生毕业后,也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当年为连队建设流过血和汗的战友们,望着农机广场上成排的世界最先进的成套农用机械感慨万千。更让他们激动的是那望不到边的正由绿变黄的稻田,当年他们的奋斗目标是“年产千吨粮”,而现在生产队已是“年产二万吨粮”。真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8月30日,傅玉玲和儿子在富锦市登上了汽艇,他们向松花江中驰去。在中流处,她和儿子把拌着花瓣的高志强的骨灰洒在滔滔的江水中。傅玉玲说:“志强,回家了。你安心吧,将来我们会在这大江里汇合!”

这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首歌--《北大荒人的歌》:

“即使明天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

附录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傅玉玲

拂去岁月的风尘,掀开历史的一页,一九六七年的深冬,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三天两夜,径直向东北边陲行进。

车轮翻滚,车声隆隆,掩盖不了一批北京青年的欢歌笑语,尤其是一个男青年,不顾旅途疲惫,振奋精神,不时地在车厢巡视,大哥哥般,嘘寒问暖,送水,关照,他,北京十三中高三的学生高志强,是这一行的带队人之一。他和大家都凭着一腔激情,携带着美丽的憧憬,最早自愿去锻炼的知识青年。他,他们特殊年代的青春之梦就这样开始了,军垦农场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岁月如流,往昔如在眼前,然而,转瞬四十年,物是人非,今天,仍然当年线路,火车上仍是当年知青,却展示着迥然不同的情景,车厢中已无昔年的勃勃兴致,知青也两鬓如霜,更重要的是已无高志强的身影,他已经撤手人寰,知青们是护送他的骨灰,依照他生前遗嘱,专程陪伴他“魂归”北大荒,此行便不是一般故地回访,大家心情也十分沉重,飞驰的列车,庞然大物,嘶吼着,似乎载不动这小而轻却异常的沉重骨灰盒……高志强的遗愿,这是又一个梦,又一个开始,魂兮归来,荒原留存着,将记忆着,启示着。

在荒原的史册上,有知青的梦,有他们平凡又不平凡的一页,有他们的磨难、痛苦与不幸,理想、奋进与搏击,使他们不断地从中品味、解读、评说、总结,活化经验,使自己从过去走向未来。

无悔的选择

1967年底,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之前,北京就有一批青年学生自愿赴北大荒屯垦戍边,高志强和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虽然作了这种选择,但是直到出发前,什么是屯垦戍边,去边疆意味着什么,根本说不清,当时,满脑子都是书本、电影以及文艺作品中的概念,但是,就是这些“概念”,却激发着我们的青春活力,志强也是如此,当时,他特别喜欢一部电影,即大型彩色纪录片《军垦赞歌》,连看数遍,影片生动地记录了广大知青,在新疆垦区的丰功伟绩,知青们战天斗地,使茫茫戈壁变成万亩良田,无垠的荒滩,呈现了“牛羊肥来瓜果鲜,红花如火遍草原”景象,这些火热的场景,紧紧地吸引着他,于是,一个梦形成了,到边疆去,到建设兵团去。

他的决定,老师、同学及家长,许多人都不理解,认为是一种冲动,志强是北京重点学校,十三中的优秀学生,班里的干部,报名前,老师曾与他谈话,极力挽留;他是长子,家境贫寒,更望留下;他酷爱物理,也曾想有一个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致的工作;但是,青年人那不可抑制的激情,使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能进工厂,也许更好,但是,农村更需要知识青年,那真是个广阔的天地,我还是决定去。”。

抵达北大荒时,是当地最寒冷的时候,四周一望,无边无际,雪皑皑,白茫茫,雪天相连,彻头彻尾的银白世界。零下二、三十度,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凛冽的寒风,打透了我们厚厚的棉衣,吹在脸上,犹如刀割,皮帽的帽沿,瞬间就挂满了小小的冰柱……东北人称这样的奇寒天气为刮“大烟炮”。

之前,只知道东北寒冷,但冷到什么程度,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一下火车,面对此情此景,大家的思维瞬间都凝滞了,畏惧?新鲜?好奇?茫然不知所措。志强像个大哥哥似的,大吼一声,喂!唱支歌吧,随即用他那五音不全的嗓子开了个军歌的头,“向前,向前,向前……”,大家马上活跃起来,唱着,跳着,奔向前来迎接我们的汽车。乡亲们感动之至,在欢迎大会上,坚持让我们这114位知青,全部站到主席台上,一睹这些笑迎“大烟炮”走来的都市青年的风采。

我们在双鸭山农场的第二年,垦区决定开发和兴建新农场,地点在抚远,那是祖国更北的边陲,一片荒无人烟的处女地,面对新的挑战,是去还是不去,志强没有含糊,他正在北京探亲,得知消息,不顾父母的阻拦,提前返回,知青们纷纷报名。于是,1969年初,他们豪情满怀地奔赴新的征程,他在给我的信中,写到:“汽车在颠簸的路上前进,自己放眼那一望无际的荒原,太激动了,我们要向它要粮了。”是啊,这沉睡千年的湿地就要苏醒,志强他们在那更遥远,更艰苦的地方编织着自己那美丽的梦。

农场创业的几年,是志强和知青们最难忘的一段岁月,也是最辉煌的一个垦荒乐章。荒无人烟的茫茫北疆,出现第一顶帐篷,化雪取水,做成第一顿饭,修出第一条路,开挖第一口井,破土第一片荒,营造第一间拧拉合辫房……。知青的心血与汗水,时时处处凝聚:枕着狼嚎入梦乡、化着冰水吃烤馍、趟着水泡子捞大豆、冒着寒风赶爬犁,追着野火,扑向血色荒原……如诗如画,然而,单调与乏味也在其中。志强是拖拉机手,广袤无垠的荒原,开一条长长的垄需要几个小时,每天陪伴的只有机器轰鸣声,迎着朝霞出,顶着落日归,天天如此,年复一年,名副其实的“艰苦并快乐着”。

北京需要教师,我被选派回来,志强和我结婚后,还曾作过这样的决定,如果他不能回京,我再重返黑龙江,其实,我心里明白,志强是根本不想回来,况且,知青伙伴中,已有人重返。但是,我家姐弟六人,五人在农村,父母已经年迈。当重返几乎不可能时,开始为他办理返京手续,那时知青的返城风刚刚兴起,有此机会的,都被认为是“幸运儿”,大家羡慕不已,而面对“困退”的志强,却左右为难,兴奋不起来,他在日记中说:“感觉自己已经扎在黑土地了,现在一定要走,很不是滋味。

我们的人生轨迹中,“黑土地”仅是短短的一段,但却刻骨铭心,那里有我们的歌声与足迹,有我们的心血与汗水,从那里我们得到许许多多,那里有我们永远难忘的梦。

最大的遗憾

1976年,高志强回京,在西城区知青办工作,知青办工作结束后,并入西城后劳动局,他在劳动局曾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就业科科长工作,2004年,劳动局迁入新址,原址改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需要装修。他刚刚派去任书记,也到现场参加装修工作,白天与装修工人一起忙碌,中午,有时在那堆着油漆和涂料等装修材料的房间里休息,每天回家,满身都是涂料的气味。装修结束后,他逐渐感到身体不适,浑身乏力,口腔溃疡不愈等,在门诊多次检查、治疗,最后确诊为“白血病”。

荒友们惊呆了,消息不胫而走,大家牵肠挂肚,求医问药,端水送饭,精神上物资上都给予极大的关怀与帮助。志强病重的时候,昼夜离不开人,24小时都挂着吊瓶,不得吃,不得休息,能睡上一小时,都是奢求,病痛的折磨,化疗的痛苦,别说是忍受,看着都要心焦,荒友们看到家人已经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就主动排成班儿,日夜轮守。而荒友本人,大多已步入花甲之年,有的甚至靠子女照顾,但是,面对自己的战友,他们坚决要求尽其所能。最使人感动的是,在他离世的那天,大家好象有预感,二十几位知青早早就来到医院,病房不让进,他们就在院子里,没有人畏惧深冬的严寒,一直到傍晚他去世,默默地为之壮行。

不是亲人,胜是亲人,这就是我们的荒友情,在那荒原岁月,患难与共,凝聚而成友情。

面对这荒友,荒友情,志强是百感交集,北大荒的日日夜夜,历历在目,志强本来性格内向,病痛中,更是少言寡语,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谈论最多的,不是孩子,不是家事,而是北大荒。

他生病前,我们曾多次计划回访北大荒,都因工作太忙未成,最后我们决定,把它作为退休后的首件大事,没想到,即将跨入退休大门,却风云突变,病来山倒,顷刻之间,一切都化为泡影……原本很简单的事情,都遥不可及了。

为此,他与姐姐痛哭过一次;看到荒友重返北大荒,他的病中日记写道:真为他们高兴,自己大概是不可能了;对前来探望的知青朋友,自然谈的最多是北大荒;最令人心酸激动的,是他人生最后的一幕,也是临终之言:微笑着,一只手吃力地握着拳头,对照顾他的荒友很有信心的说:坚持着,明年一定回北大荒……。

每当听到这些,我的心都在流泪,其实,回访只是一种形式,未能回访的遗憾,渗透着他多么纯洁而复杂的情感,返城后,大家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雨之后,沉静下来,会有许多感悟,因而会更加欣赏北大荒的魅力,北大荒,不仅有我们的青春、事业、初恋、甚至家庭、子女,有我们人生的第一张画卷,更重要的是,北大荒给予了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真情、包容、奋斗、不屈不挠等等,这财富,在现今社会尤其难能可贵,北大荒值得我们敬爱、向往和魂牵梦绕。

永远的回归

整整一年,志强与疾病抗争,医生多次提醒,要告诉他病危,使他有个准备,我于心怎忍,怎么也难以开口,面对他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告其病危,实在太残酷,所以,我一直表面隐讳,陪伴他保持着平静的心。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多么简单,多么天真,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遗嘱,看到遗嘱,我声泪俱下,整整哭了一夜,他不仅知道自己病危,而且早有准备,遗嘱的第一条就是对骨灰的安排:“把骨灰撒在东北大地”,多么“痴情”啊,在生命的尽头,都不忘对黑土地的深情。

两年的认真准备,终于在2007年的秋天,荒友们踏上北去的列车,回到黑土地--我们青春之梦开始的地方,北大荒情缘终生难解难分,重返遂愿,享受一腔衷情。

志强的魂归,激励着许多兵团战友的心,牵动着北大荒父老乡亲们的情,一时间,亲情、友情、真情再次交融,合奏、共鸣,久违的激情也再次涌动,整个回访荡气回肠。

哈知青联谊会在两天前,才知道我们的行程,但是,当我们乘坐的火车徐徐进站时,站台上,早已站满了静候多时的荒友,许多都素不相识,他们手举着“欢迎北京知青”、“北大荒精神永驻我心”、“情系黑土地魂系北大荒”、“高志强一路走好”等横幅迎送。简短的座谈会,联谊会的会长李淑梅亲自主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宏图,还把高志强的事迹纳入了他要写的一百个知青故事之中,已于07年10月25日发表,名为“长眠在你的怀抱里”。这是不寻常的相会与聚首,大家心对着心,泪和着泪。

去农场,当年领导、老职工们纷纷赶来,刚见面,话到嘴边,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们象迎接自己的孩子,迎接着志强。

骨灰撒在美丽宽阔的同江,农场领导、老职工代表、北京、上海、哈尔滨、佳木斯知青代表们,早早就聚集在江口,许多是专程赶来的。蓝天、白云、风清、日朗,远处水天一色,小艇停摆江心。瞬间,周围静极了,我和儿子高南把伴着花瓣的高志强的骨灰依依不舍地,缓缓地撒落滔滔的江中……望着即将陪伴他的长山黑水和三江沃土,望着向他敞开的宽广的胸怀的大自然,我的心都要碎了,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志强,再见了,愿你安静地在此,永久长眠吧。

北大荒,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的梦开始的地方,我们在严冬走来,在严寒的世界里,点燃了青春之火。我们的青春梦,多么浪漫,多么丰富多彩,多么浩远深沉。今天,金秋时节,我们陪伴着志强回来,完成他的遗愿,也油然而生丰收的愉悦,享受青春之梦带来的丰硕成果,这硕果就是金钱难买的真情,就是使我们永远充实和富有的荒原情。

(傅玉玲原北京丰盛中学,老三届高中毕业生,1967年12月6日赴北大荒,在双鸭山农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9团),1974年选调回京任中学教师。九十年代初,到区机关作统战工作,现已退休。)

同类推荐
  • 一片祥云下的小城

    一片祥云下的小城

    作为人民日报社驻澳门多年的首席记者,作者对澳门的历史沿革与风土人情可谓了如指掌。书稿收录的四十余篇文章是作者对澳门文化、经济、习俗多个方面的精心描摹、细微洞察,是宣传澳门的一张名片,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澳门、喜欢澳门的窗口。
  • 诚也勿扰

    诚也勿扰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杂文选集。作者力图将灵动的知性贯穿入阅读、观影、行走和生活,通过文字体现一种过人的感受,为读者打开另一扇窥视世界的窗户,在有所思中感悟别种生活的正见,并从中获得向上的力量。
  • 忍看相思满树花

    忍看相思满树花

    忍看相思满树花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笔触,女性的视角观照社会与人生,小故事聚大智慧,小幽默含大道理,小视角见大意境,于侃侃而谈中感悟大千世界。全书既氤氳女性的芬芳,又透着淳厚的文化气息,是一本男人女人都喜欢看的书。
  • 文学喜欢我

    文学喜欢我

    这本书创作的时间跨度,前后长达8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真可谓匠心精神!除了《写给22岁的生日》、《学车记》是大学期间作品,其余均为大学毕业后创作。这本书中,有对大历史的梳理和思考,如《大时代·大人物·大风歌》、《月下英雄》;有对生活中苦难小人物的描写,如《神仙姑奶奶》;有对当代作家的一些评说,如《寻找余秋雨的故乡》《请把我流放到那片高粱地》;有对90后的青春回忆,如《金芒果之恋》《我的高中时代》;有旅行途中的随感,如《首尔的冬天》《巴厘岛之旅》;有对故土生活的怀念,如《文王村》……总之,这是一本精彩富饶、妙笔生花的著作!
  • 心花集

    心花集

    姜琍敏是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实力作家,著述甚丰,小说散文皆有突出成就。其文学底蕴深厚,思想沉郁不羁,文字则见性见情、生动活泼而可读性强。尤其其读禅笔记,看似说禅,实际上完全有别于一般就禅论禅的文章,而是别出心裁,纵情发挥,畅谈人生哲理及生活感悟,每每有其独到而发人深省的见解,故现实意味浓而特色尤为鲜明。
热门推荐
  • 美女总裁的贴心兵王

    美女总裁的贴心兵王

    戴上假面,他是行走刀尖,收割生命的幽冥死神;褪下伪装,他只是一个外表平凡无奇的华夏青年!笑傲风尘,肆意张狂,路遇不平事,拔刀怒斩之!情债累累,负尽红颜,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他叫沈牧,是美女总裁的贴心兵王!
  • 路过你的夏天summer

    路过你的夏天summer

    那一年,花开半夏那一年,雨丝微凉那一年,我走过你的世界,路过你的青春多少年后有人跌跌撞撞有人欢呼雀跃还有人将喜欢她变成秘密珍藏在那个永恒的夏天
  • 刀剑醉

    刀剑醉

    穿越到异世的一个孤独少年,因无助而堕落,因迷茫而妄行。最终,在孤独迷茫中独一无二。在怀疑自己中成为自己。丁翔说:“真正的孤独便是,穿越”
  • 嫡长公主

    嫡长公主

    作为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公主,陆凝表示很苦恼,家里唯一可以继承皇位的弟弟离家出走了,面对这天降皇位,她只能也离家出走寻找弟弟。孰料,初入江湖的陆凝竟在洛家举办的敬谢会上陷入了一场骗婚圈套!原来,所谓敬谢会,不过是洛家代家主李婴夙的招亲会,招亲告示还写得特别小,根本看不见!这完全就是骗婚!面对身旁这个名震江湖,却风骚无比的某家主的死缠烂打,陆凝再三解释:“老天作证,我真不是为了嫁给你才来参加敬谢会的,只是为了寻人。”李婴夙:“哦,寻人?只要你成了洛家的夫人,这洛府上下,任你差遣。”陆凝:“……”对于某家主的无赖行径,陆凝起身就走。李婴夙:“若姑娘不愿嫁,我入赘也未尝不可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特工妈咪:财迷宝宝高冷爹

    特工妈咪:财迷宝宝高冷爹

    夏羽沫执行任务中,悲催的进错房间,羊入虎口,被某男吃的干干净净。第二天惊醒后,留下几个钢镚儿,附上一张纸条:【昨晚表现的还不错,这是你的小费。】君煜咬牙切齿,哪怕翻天覆地,势要把这女人找到!五年后,夏羽沫带着两萌娃华丽回归。“妈咪,今天我认了个爹地。”某娃拿着一堆金银财宝笑嘻嘻的跟妈咪汇报。“妈咪,我也认东方叔叔做爹地了!”某娃同样把妈咪卖的干干净净。“君少,有人在挖你墙角。”某男眯眯眼,问:“谁?”“你孩子。”大手一挥,“靠,老子去灭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咱赖上你了

    咱赖上你了

    对不起的对不起,该如何说对不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