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47800000009

第9章 世纪交响(9)

四、非审美化倾向与长篇观念问题

应该看到,一些非审美化倾向正在严重地困扰长篇创作--其实是整个文学的发展,却并未引起我们足够的注重。首先是,为了追求某些虚悬的目标,以文学性的大量流失为代价的现象。我发现,在不少被媒体叫好的长篇里,很难读到隽永有味的细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感同身受的浓郁氛围,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倒是可以明显感到,它的作者在费劲巴力地从事一种理念化,智性化,逻辑化的书写,他要竭力突现某些戳露的“思想”某些形而上的提示,某些西方的文化观念,或无休止地表达某种义愤。这样的作品往往很难读,需要拿出啃硬骨头的韧性才行。作品当然要有思想,要形而上,要富于文化的、哲学的品格,但是创作必须首先尊重艺术的个别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否则就滑向非文学了。已有不少年头了,有人总是在劝导作家向一种艰涩而可疑的风格靠近,实际是牺牲文学性向西方的某些文化哲学靠近,混淆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或文学与文化哲学的界限,并且宣称这才是最高境界。事实上,这样努力的结果,不是在“回到文学”而是在远离文学。是的,我们最欠缺的仍然是思想的穿透力,但这种穿透力不可能通过牺牲诗性来获得。这种思想魄力并非西式观念的中国式转述,而应是扎根本土,饱蕴感性、灵魂和血肉,与中国当下的人文命题紧密结合的一种形象的力量。另一种非审美化的倾向同样可忧,那就是,总是想依靠外在因素引起轰动,总是通过一些简单、僵硬的人物关系,来图解现实急需的某种东西,它不是在反映生活的复杂与深刻,而是把复杂与深刻简单化了。

长篇被称为“生活长河”小说,所有的观念都在强调它的大,于是,称它为百科全书,为纪念碑,为史诗,视它为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标志。这种大的观念演化出了编年史式的固定视角和体例,成为长篇的经典性表述。这种宏大观念对当代长篇的影响是巨大的。接近世纪末,许多作家都在经营百年体小说,时空跨度大,人物众多,作家为这种观念付出了沉重代价,成功者也有,但极少,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误区。有些小说长达数百万字,几乎没有人读完,而出版者却在宣传它可与托尔斯泰比肩。这种风气一开,该止不止,拉长时空,动辄多卷本,以为大跨度就是“分量”。这种非要写够一百年,非要追求过程的完备性而不惜破坏艺术的完整性,非要写到大团圆,非要维持一个史的规模的写法,真是累死人了。也因为这种偏执,“半部杰作现象”至今没有什么改变。我们甚至在很长时间没有注意到,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倒恰恰是那些紧凑的小长篇。当然,深层地看,问题的症结不在于长与短,而在于如何开发艺术表现的无限可能性,长篇亦然。应该从编年史写法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开放性了,让长篇的风格样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尽可能多地让历时性的变迁以共时性的灵魂冲突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可从《百年孤独》、《日瓦戈医生》中受启示,也可从《铁皮鼓》、《玩笑》、《洛丽塔》中受启发,时间跨进21世纪了,长篇观念还不该好好刷新一番吗?

从生存相到生活化--90年代初期的小说潮流

目前尚难确定哪一部小说是撩开90年代创作帷幕的代表性作品,最具“90年代性”,但以下的事实却不容忽视:1990年底,王安忆在《叔叔的故事》中说,“我很惊异,在这个故事之前,我居然已经讲过许多故事,那许多故事如放到以后来讲,将是另一番面目也”。这即使不算悔其少作,也是在表露她改弦易辙的决心。果然,《叔叔的故事》无论就王安忆自身的创作还是整个小说创作而言,都具有更新的价值、“更新”主要体现在对真实性的发掘和把握生活的方式上,这部描写作者上一辈人精神历程的小说读起来惊心动魄,有种严酷而陌生的真实感。“叔叔”既是一个特殊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又更像是一个“共名”或“共相”人物,一个精神的寄寓体,问题在于,写知识分子的被打成右派,以及此后的屈辱、委琐、倨傲、堕落等等,按说是老而又老的故事了,可为什么那么新鲜,那么有震撼力,甚至那么让人毛骨悚然?其秘密就在,作者摆脱了各种现成模式的诱惑和各样理性评判的囹圄,眼看着人物要沿着我们熟悉的路走下去,展开的却是另一种出人意料的叉更为真实的景况。作者“越来越致力于挖掘和袒露人与生活的深层潜质,而完全不理会表层的甚至已被公众认同的价值评价”(王蒙:《清新、穿透与“永恒的单纯”》),因而也就既不像批判现实主义的写法,也不同于以往革命现实主义的写法了。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1991年底,贾平凹发表了《废都》。它是否《腊月·正月》的轮回?邱老康是否韩玄子的复活?就现代化冲击着封闭的人文环境这一点来说,它们是相同的,但《废都》的格局廓大了,含意深邃了。如果说,1985年前后贾平凹的一批商州小说不无乐感文化的自足,他的人物只须面对商品经济调整一下观念,即可皆大欢喜的话,那么,这里无论腰间系着水牌的卖水农民户邱老康,钻研《邵子神数》的前道士林青云,还是考证“匡顺猿人”的秦腔演员程顺,纯真善良的少女匡子,他们的痛苦就要深刻得多,乃是两种文化交错中的深层痛苦,包含着社会进步要人类付出的沉重精神代价。人们发现,《废都》显示了贾平凹不动声色的嬗变,那就是,他一向薄弱的悲剧意识的增强。人们还从《废都》中隐约发现川端康成《雪国》的影子。

1992年底,张贤亮发表了日记体小说《烦恼就是智慧》。日记体小说早已有之,但把本人的日记原件照搬进小说,却是以前没有过的。小说披露了作者1960年7月11日--9月8日近两个月在劳教农场的日记。日记的原件当然极简短,有如流水账式的实录,而作为小说的展开部分,则是对每条日记的“注释”。这些注释,除了还原和具象化当时的情景,还加入大量情感体验、内心独白和思辨成分。就叙事内容看,主要写饿与吃以及种种生存匮乏,而内在的重心是表现心灵破碎、人格分裂的创痛。问题是,作者为什么采取了完全纪实的形态,他为什么抛开了章永璘,不再采用《绿化树》、《习惯死亡》式的虚构,把计划中的《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也搁置起来?这种选择仅是个人的兴趣和实验,还是与整个创作潮流有着潜在的联系?

以上我举出分别发表于1990、1991、1992年的三部特征性和代表性比较突出的作品,意在告诉读者,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的环境和国内的社会人情都发生了显着变化,而我们的文学和作家,也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深隐的甚至深刻的审美变化是已经存在于创作实践中的,并非物理时间到了90年代,才先入为主地“制造”或“杜撰”的变化。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由于传统势力的深固,文化环境的某种封闭,完全倒在传统怀抱里不思创新的沉滞现象确实存在,但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并未放弃他们认定的审美追求,因而小说创作的审美意识始终在发展:一方面,由于商品化和市场经济来势迅猛,屈从于钱袋,逢迎落后的文化消费心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另一方面,作家们的人格精神和探索精神没有委顿,因而创作方法的变异和艺术思维的调整始终在进行。在我看来,我们的文学并没有在经历了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等热点后就停顿下来,近年来的,小说也并非驻足“新写实”而踟蹰不前。事实是,90年代以来的小说,以朴素现实主义为主导趋势,重心由写生存状态转向艺术的生活化,在乡土、都市、历史、知识分子的两难心态以及“特区”、“域外”等各个方面,均有新的突进。

一、主导趋势:朴素现实主义

是的,必须看到发展和演进,哪怕它是较为隐蔽的渐。1988年2月,笔者在《探究生存本相,展示原色魄力》一文中,依据1987年《风景》、《烦恼人生》、《新兵连》、《白涡》、《杀》等作品涌入文坛带来的审美意识新变,提出了“新写实小说”的出现,初步勾画了它的特征,如“从主观向客观的过渡”,“视点下沉”、“正视‘恶’的作用”等,后来,更多的论者伴随新写实潮流的蔚为大观做了更深入的研究。现在看来,新写实潮流的存在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它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文坛,扮演了主要角色。对新写实小说的特征,不同的论者或有不同的概括,但它最基本的特质却是谁也不能回避的。例如,一、它的核心精神是写生存状态,或是写生存本相,它不忙下结论说我们“是什么”,先要弄清我们“在哪儿”,正如方方所说;“在绘制这一隅风景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怀着怎样的意图。如果硬要说点什么,或许只是想跟人说说,在汉口有个河南棚子,在河南棚子有着父亲一家人,他们曾那样活过,现在还这么活着,活得粗糙而有滋有味,浑噩却随心所欲,他们从父辈那儿继承了如此活法,然后将这遗产留给儿孙。”二、在艺术描写上,它力图克服那种“好--坏;善--恶;光明--黑暗;崇高--渺小;现象--本质”的两极化对位模式,避免超凡脱俗的辉煌,恢复被滤除的大量中间色调,追求所谓“原生态”的真实和世俗化的情调。三、在对典型化的理解上,它悄悄推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传统认识,从重在典型性格的刻划转移到重视典型境遇的绘制。在不少作品里,已难以分辨谁是主要人物,每个人都加入到对一种生存境遇的营造之中。四、作者对生活的把握,由对单个人命运的关注转向对民族群体生存相的思考。当然,这不是新写实小说的全部特点,而每一部新写实小说不必要也不可能一一去印证这些特点,但你不能不承认,它们是新写实潮流的突出特征。

时间过去了5年,当我们告别1992年的时候,倘若仍然抱着“新写实”不放,以为它仍然是主导性潮流,那就显然不够了。因为创作实践的水位早已胀破了“新写实”原先的堤坝。不能说新写实潮流已经消失,但随着当代生活的发展和审美需求的转移,许多新的因素、新的体验、新的价值、新的思维加入进来,一些旧的热点不再成为热点,于是,一个更宽广的潮流出现了。用“朴素现实主义”来概括当前小说的主导趋势,也许更符合实际。只要我们还是在主题选择、真实观、典型观、把握方式几个方面稍加比较,就会看得清楚。

首先是,从生存相到生活化的转移。生存状态,是相对稳定的观照;生活化,是流动和不断变形。由于当代生活的有力冲击,使作者不可能过久地沉醉在归纳的满足中,一些貌似稳定的观念会转眼间失去稳定,迫使一些作者权且放下归纳的欲望,去体味生活自身的微妙过程。如果说写生存状态直接脱胎于文化寻根,那么生活化就更接近后现代的“中间小说”观念,更注重生活的质感和魅力,为了表现感受,不惜延长知觉过程。拿刘震云来说,他的《单位》意在揭示一种最普遍的境遇、状态,谁也无法逃离,那么他后来的《一地鸡毛》就是直接呈现世俗生活对人的磨损。刘庆邦的《家属房》和《白煤》,同写矿工的性爱匮乏,前者是种冷静的旁观,后者就更富生活的温馨,投身其中的流动感。最突出的例子也许是池莉的从《烦恼人生》到《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烦》自然也写生活的涌流,但印家厚一天生活的圆形结构,总还是包含着一种观照“状态”的距离;而在《热》中,开放式的结构,距离感的消失,意义的躲藏,留给我们的可能只是酷热的汉口八月的一团氛围。“做”的痕迹顿消,只有生活的诗在流动。在对真实性和典型化的理解上,比起前期的新写实小说来,近年的小说已不满足于“原生态”,而是追求原生态与典型化的整合,它们诉诸形象直观,生活直观,让内涵蕴藏得更深。像《烦恼就是智慧》这样翻出老日记,排斥虚构,无非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心灵的真实,以至不惜淡化小说的特点。在关注点放在群体还是个体上,近年来的小说路子更宽泛了。无论写群体抑或写个体,重心愈来愈集中到:人格的觉醒(或失落)及其过程。《叔叔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总之,我认为朴素现实主义是目前小说领域一个带主潮性的趋势,它比“新写实”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宽阔自由。它追求原色的真实,但并不忽视典型概括;它也不排斥理性精神和人文评价,但与批判现实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理性都有些不同;在写法上,它与文化寻根、揭示生存本相的路子也有区别,更倾向艺术的生活化,更重视个人对平凡事物的直觉和感受;它不可能成为现实主义发展中的独立阶段,但却是一种当代文学的过渡形态。无庸讳言,它是感性大于理性,现象长于本质,而现实主义精神则未必失落。我说过,这只是主导趋势,因而不是惟一的或涵盖一切的。先锋小说有自己的变异过程,需要另外论述;至于其他形态的创作,也都有各自的位置。下面,我想从这一主要论点出发,着重结合1992年的小说,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二 乡土之魂和农村“现代人”形象

近年来,创作成绩最大的,还数乡土小说。这也许与我们文学的传统及其当代命运很有关系。当代乡土小说,在人们习焉不察的迟钝中,在某种沉落的氛围中,正在艰难地向深处探索。它在艺术视角、人物类型、切入矛盾的深度和揭示时代性精神困惑的程度上,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例如,由静态的观照、揭示转向在动态中的剖析、挖掘;城乡二元视角的自觉运用;抛开“正”、“负”的两极化偏执,更客观地对农民灵魂进行双重性思考;具有复杂心态、集纳诸多矛盾的农村干部形象的增多;农村现代人的形象及其哲理指向,等等。当然,最根本的还在保持现实主义精神,致力于民族灵魂的重铸。

同类推荐
  • 妈妈的神奇年代:不可忘却的台湾跨世纪变迁史

    妈妈的神奇年代:不可忘却的台湾跨世纪变迁史

    她走进北投的硫磺烟中,一唱便是十多年。那首歌里没有丈夫和子女,有的是青春叛逆,与一再撕扯割裂的生命……一个走唱大半生的叛逆女子!她是我的妈妈,一生拥有三个名字、三种身分——靠捡破烂维生、被卖进酒家的童年;十五岁被迫嫁人;为了娘家生计,不得不到北投那卡西走唱——妈妈的人生,比一部八点档连续剧还精彩。但对我来说,她更像是穿插在连续剧之间的广告。仅存的记忆,只有小时和妈妈四处卖药表演,或是熬夜等她从北投走唱回来。除此之外,她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渎职的母亲。
  • 鲁迅小全集:朝花夕拾(精装)

    鲁迅小全集:朝花夕拾(精装)

    《朝花夕拾》的风格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作者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鲁迅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本书稿是研究鲁迅和现代文学史不能绕过的文本作品。
  •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本书按时间顺序历数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家的各种文论,但在书名上却谦虚地不叫《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只叫《中国文学批评》。全书共三卷四十五节,所论及的批评家共五十六家。作者能把古代批评家言之未尽的东西,极力推阐,发挥无遗,而且用的是这一家自己的术语范畴,循的是这一家自己的门庭蹊径,不是拿着某种现成的模式框架,把古人剪裁了往里面填。
  •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本书选辑了6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喝茶》、《鸟声》、《金鱼》、《谈娱乐》、《芭蕉花》等文章。
  • 棠村词

    棠村词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苍岩,别号蕉林,又号棠村。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梁清标勤敏好学,一生著作盈箧。著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棠村随笔》、《棠村乐府》、《蕉林奏草》、《蕉林诗钞》等。
热门推荐
  • 瞳天命

    瞳天命

    所谓的正常就是大多数如此罢了,所谓的正义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罢了。这是野花盛开的时代,一群理念不同的少年,都在努力的让世界变成心中所想的那种美好样子。这是天命,所以不可违,世界注定了会新生,而你注定了会见证它的新生。――天赐我从不信命,我只信自己,所谓的命运,只是我自己的选择罢了。――云阳
  • 乾氏春秋

    乾氏春秋

    悠悠九江水,流尽天下泪。乱世风云起,谁人定乾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刺帝

    刺帝

    公元2341年8月7日,世界第一雇佣兵组织狂龙雇佣兵的首领--凌天宇,被世界强国入“SSS级危险人物”名单的人。因被自己最信任的手下陷害而含恨而终。但他的灵魂却意外通过了一个“重生考验”,从而带着一个游戏账号重生到了一个丧尸与变异兽横行的星球,且看一代雇佣兵王者如何在新的世界里翻云覆雨...在此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没封面的赶快去领取!http://www.mx-fm.com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弃妃太强悍

    弃妃太强悍

    叶倾晟:现代杀手,被组织灭口。慕容诗诗:性格懦弱,成亲当天被自己的亲妹妹和心仪的男人陷害,一纸休书成为人人唾弃的下堂妇。当灵魂互换,再次睁开双眸,邪魅众生,倾倒美男一大片。一次次被算计,她勾起性感的薄唇,邪魅的讽刺:“既然你们想死,那我就送你们一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降校草:本女受惊

    天降校草:本女受惊

    付卓卓人如其名就连宿舍的舍友都觉得老天瞎了眼,给了这货完美的外表,也给了她绘画的天分,可是竟然不怕死的去招惹了E校校草南澈还把人家给莫名其妙的给暴打了一顿,全宿舍都汗颜~~~~小剧场:“我这么美,哪里凶狠了”某男简直无言以对,当初打自己的那个场景完全永生难忘。“帅哥,你怎么认识我的”某男去了厕所~~~~某女暴怒。
  • 同事是邻居:整蛊99次

    同事是邻居:整蛊99次

    正所谓不怕魔鬼般的对手,就怕猪一类的队友。“喂,我让你帮忙做的事,做好了吗?”钟玉问。“当然了!”蓝佃拿起前几天准备的横幅,瞬间扬了起来,有几个字胶水没了,还掉在地上。“吕-蓝-佃---你给我滚过来”钟玉大喊道。“喂,喂,别呀!”蓝佃一点点向后退,想逃跑,可惜晚了。“九阴白骨掌!!!”“啊------”整个公司响起了惨烈的叫声。(本文纯属虚构,只为娱乐,请勿当真)
  • 神王魔兽

    神王魔兽

    传承时出现的金龙,历练时得到的玉佩。当到达情绪顶端的时候,也是实力晋升最快的时候。上古大陆的秘密,嗜血的魔族!狂暴的兽人族!当他们回归的时候,又有什么人去阻挡!我龙傲天将再次带领百族剩下的战士,向着这些残骸人族的生物发起最后的冲击。
  • 箱庭图书馆

    箱庭图书馆

    寂寞的高中生们 黑夜里的孩子们 平行世界里拼命呼救的另一个我无论是推理悬疑还是奇幻科幻,这六个故事其实都发生在现实之中“箱庭”是属于每个人的微观风景也是属于每个人的心理治疗法——《便利店日和!》在便利店打工的两名学生,下班前的最后一刻,遇上进店抢劫的强盗……《白色足迹》凭空出现在雪地上的足迹,是平行世界的那个人发出的求救信号,我能救她吗?《奇境》品学兼优的孩子无意间捡到一把钥匙,到处寻找钥匙孔,却意外发现凶杀案……《小说家创造法》被同学欺凌的少年想要成为小说家,那真的能改变他的命运吗?《王国之旗》离家出走的女高中生,无意间进入孩子们的夜间王国而被囚禁,她能逃脱吗?《青春绝缘体》孤孤单单的学弟与不善交际的学姐,只能在社团里用毒舌互相取暖,卑鄙而又怯懦地逃避现实的我们俩,该怎么做才能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