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47800000042

第42章 长篇平台(19)

作者在“题记”中有言:“直书实录,野史真相,非所当非,前事不忘”。一般来说,它属于怀旧反思,追往事,戒来者的作品。我感到惊讶的是,作者的记忆力何以那么好,好得可怕,不论是写土改,写肃反,写反胡风,写合作化,写反右,还是写反右倾,大跃进,写文革,都能提供出当时逼真的细节和人物故事,根本不用编造,全是活灵活现的东西。有些作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编的故事,在这样的作品面前立刻黯然失色。由于用了充分生活化的笔调,夹杂了不少幽默风趣的笑料,还有那种自己不笑让别人笑的调侃和反讽,于是十分好读。它是重与轻的奇妙组合:沉重的政治主题与轻松的大白话式的叙述。对这种实录性很强的小说的文学价值怎么看我没有把握,但我可以肯定,它的认识价值是卓越的。编辑者给这部大书所加的说明是:“中老年知识分子命运的真实写照,西部风土民俗的巨幅画卷,深化政治经济改革的思考热点,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除了“百科全书”的提法最得夸张了,其它几句我能接受。为此书作序的涂光群先生说它“足可传世”。并非虚语。

我感到此书有如下特点:首先是直面真实,直面历史的勇气,它不惧揭出历次政治运动中人性的复杂与隐秘的心态,能写出在今天看来极荒诞的东西,却在当时是极自然的。作者可谓吃透了极“左”的本质所在。第二是敢于评价,有胆有识,一切由过来人叙述,有大梦苏醒之感。第三是人物逼真可见,由于人物无论野心家还是老实人,大多有原型,如实写来,栩栩如生,不必特意费力去“刻画”。当然,若要用专业化的文学眼光去要求,毕竟过于纪实了。我虽不知故事的“出处”,但我还是担心,会不会有人对号入座呢。

深刻与矫饰并存--漫说《石瀑布》

《石瀑布》(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郑彦英着)是一部尚未引起广泛注意的长篇小说,这自然有它自身的原因,比如写法上的传统和拙实,人物题旨的似曾见过之类。可是,这部书一旦读进去了,又会觉得它是那种平实外表下藏着某种深刻难言意味的作品。这绝非我的夸张。此书作者郑彦英三年前曾有一部中篇《老秘》问世,那篇小说,描绘一位书记身边的“老”秘书,如何竭忠尽智,以屈求伸,渴盼晋升,那一夕数惊的复杂心态,写来如荡秋千般起落无常。“老秘”其实并不太老,只是比首长老些,又总难以“进步”,故以“老”称之。作者自己或许并不明确,只是照实写来,却在揭示着一种灵魂出窍的依附人格,一种我们鲜见的另一类异化和迷失情状。当时我颇感惊讶,在创作上还不是多么深邃的郑彦英,何以能在局部的某个点上探究到了那样的深度?但郑彦英有个顽固的弱点,就是眼看要攀上一座山峰了,却总是脚下打滑,来个人为的“曲终奏雅”,作品遂由深刻返回平面,故事由奇特落入俗套。《老秘》里的“老秘”,最后一反常态变得乐观而自负,热爱秘书上作,致使作品原先的批判性基调,突转为一种廉价的让人哭笑不得的讴歌。这部《石瀑布》,似乎又在犯他创作上的老毛病:小说一面闪耀着中国式的智慧,写出中国农民中的某类人特有的智巧与狡黠,以及中国式的金钱拜物教和钱奴心态,一面又让满脑袋宗法观念的守财奴忽然大彻大悟,高歌猛进,摇身一变而为改革开放中打头阵的英雄好汉。但惟其如此矛盾,反倒使得这部作品很费人思量。

几乎可以肯定,作者所显示的某种思想深度是生活带给他的,是一种“生活的深刻性”的表现。有时候,作者不假思索地、出神入化地写着他非常熟悉的某个人物,完全沉迷于对人物情态的有趣描写之中,却已在不经意中触碰到某种常人难及的深刻。郑彦英的创作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专注于观察人和描写人,对单个人的兴趣超过了对坏境的兴趣,这未免显得过于孤秃,但也往往因此被引领到某个深处,促成了某种“发现”。这也就是通常所谓人物的客观意义大于作者的主观意图。这部小说的主角,那个不论春夏秋冬永远戴着一顶粗编草帽的、忧心忡忡的暴发户林连生,就很容易让人想起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记得在舞台上,阿巴公的腰里老是扎着一根粗麻绳。手总是向宅中抓取着什么。他请客吃饭,硬在饭堂贴出“人是为了活着而吃饭,决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的条幅,叫客人不好意思多吃,以达到省钱之目的。他贪财若狂,嗜钱如命,一见有人伸手借钱,“就浑身抽搐,等于被打中了要害,刺穿了他的心,挖掉了他的五脏”。当他的一万金币失窃,他如一头老狼哀号不已时,观众忍不住要哈哈大笑。阿巴公之所以成为不朽典型,固然在于它揭示了所有守财奴的共性,但更具体的还是它写出厂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致富欲与贪啬欲作为绝对的欲望占统治地位”(马克思)的突出特征。林连生的某些表现似乎并不亚于阿巴公,只是更具中国特色。他总是用脏兮兮的编织袋装运大宗的钱,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他不怕苦累,亲自包揽财务开支,不让任何人沾钱;他大搞黄金走私赚钱,却从来都是单兵作战,绝对缜密;他的钱也决不存人银行,而是筑密室、修暗道存贮起来,他甚至直接存金锭,闲来敲击一番,如闻仙乐。不可思议的是,用这种土办法他居然神不知鬼不晓地藏匿了上亿元钱,而善良的村民们却还在为他的亏本担忧呢。看来,中国河南的农民企业家林连生,这位由赤贫起家的个体金矿主,比法国的阿巴公高明得多了,尽管他的某些习性与阿巴公颇相像,比如,他喜欢嗅地下室里人民币特有的气息,他喜欢摸钱,“那快感超过了抚摩女人的手”。

然而,倘若把林连生仅仅视为一个病态的歇斯底里的钱奴,那就未免太轻看他了。林连生与阿巴公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他并不缺钙,他是苦难和贫瘠的土地上长出的一棵虬曲的、野性的树,有的是蛮力和野心。他也不缺权变和狡猾,他缺的是科学、民主和文明的理想。在他出生还没满月的时候就没了娘,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后来成了人人取笑的牧猪郎。他穷透了,鹁衣百结,满面污垢。因其可疑的身世,在宗法气颇浓的乡村,他曾备受侮辱、嘲弄和蔑视。这一切使他形同流浪汉,身上有股说不清的愈挫愈锐的机灵劲和泼皮式的流氓气。一天,他给各家的猪身上写上了各家主人的大名,招摇过市,全村为之震怒,要收拾他。他却声言是怕把猪弄混了,实则是他精心策划的一次罢工。猪们只听他吆喝,唤不回自己的猪的村人们恐慌莫名,乖乖儿地接受了他每头猪抽一元补贴的苛刻条件。谁能想到,这是发生在文革年代的事,他当时即能出此损招。他由此品尝到被人恳求的滋味。他又用无赖手段骗奸并占有了村支书的女儿,处境为之改观。他的诸多铤而走险的怪招数,常人绝难想像,小说家也难凭空杜撰。所以村人说他“心眼很稠”,“想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他把诡诈与忠厚,聚敛与装蒜结合得天衣无缝,他无师自通地懂得欲擒故纵和请君入瓮的战法。他总是能抢在前面发财,又总能制造他吃了大亏的假相。细想起来,这一切决不是因为他有先进的观念和经营策略,而多是出于灵敏的嗅觉,小生产者的精明,原始而笨重的剥削方式,因谙熟周围习性而特有的心理估算能力等等。作者因为对这种人的熟悉而能活画出这么一种人,写出其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积聚财富的惊人潜能,这本身就是一个贡献。至少,有助于我们对蕴藏在中国农民身上的某种中国式的智慧加深了理解。

的确,林连生的爆发力甚强,但终究算不得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尽可凭借政策的好风和个人的鬼精一时发横财,但到一定时候他又会心劳力绌,变成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作者甚至已经点出了他不妙的前景。堕落是一条现成的路摆在那里,他的最高理想无非是过小地主式的生活。幼年时大地主张冠峪的三妻四妾的生活模式给他的印象太深了。他非常迷信生母坟地的所在地“石瀑布”带给他的鸿运。钱多极了的他时而装穷,时而夸富,时而破衣烂衫,时而豪车美服,不知怎么活着才好。他对来矿山寻其情人的女大学生馋涎欲滴,下流到用春药折磨她,直到招来一顿“你除了有钱,还有啥?你是乡巴佬,是蠢猪”的臭骂。这种描写是准确的,深刻的,真是写出厂“积累欲和享受欲之间浮士德式的冲突”(马克思语)。

但接下来,小说就开始跑题了,对林连生其人的研究被一个流行了十年的老公式所代替:所谓由物质上的致富转向了精神深刻与矫饰并存上的追求,由对钱的渴望发展到对人的尊严的渴望和对名誉的渴望。不能说这个公式不对,这个公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对幼年受辱的林连生就更为适应。问题在于,作品只展示了一种结果,却省略掉了最重要的蜕变过程的心灵轨迹,这样一来《石瀑布》也就变成了大路货了。我们看林连生为女儿能当上名记者,上下其手,一掷千金,好像处处在印证这个公式。小说迅速向“大团圆”逼近:林连生忽然就不怕露富了,不再藏着掖着了,忽然就懂得按股份制运作了,忽然就当上政协委员了,他甚至豪气十足地宣称要“得诺什么奖”(诺贝尔奖)了。他的女儿也当上副处长并夺到别人的未婚夫了。真是心想事成,花好月圆,兰桂齐芳,洪福齐天。我不是说像林连生这种人就一定不可能转变为深化改革的带头人,我只是想说,这个转变应该是痛苦、深刻且漫长的,没那么轻松。文明不会在一个晚上完成。试想,林连生的钱对妻子女儿都隐瞒着,怎么会突然舍得把一半财产无偿地奉送给李广汉呢?目光新锐、视野宽阔的外来人李广汉的形象设计是不错的,他只能影响却无法替代林连生的灵魂中的变革。

《石瀑布》通过农民中一个亿万富豪的命运,揭示了他内蕴的强悍、精明和内在的精神危机,这是小说的敏锐处;但它又把这个传统的幽灵寻找尊严的过程,也即走向现代的过程,浪漫化,玩闹化,矫饰化了,这又是它的肤浅处。这种问题和这一矛盾,不但存在于《石瀑布》中,同时存在于不少表现农村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因而值得思索。

《世纪贵族》好读

因朋友的介绍,读到一部最新出版的长篇,叫《世纪贵族》(中国青年出版社“九十年代长篇系列”之一,作者彭名燕)。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这三十八万字的,读后冒到嘴边的话是:好一个编故事的能手,好一个言情能手,好一个善于揣摩生活热点和读者兴奋点的能手!这书写到一定程度就深水下去了,保持着有限空间里的和谐和完整,倘用第一流长篇的要求来要求它,显然小合适,但(你不能不承认,它新鲜、多趣,不断刺激你的阅读期待,它把社会小说的优势和言情小说的优势杂糅得巧妙,它展示着一种新型的时代美感,描绘着都市里正在涌动的新风景。索解一下它何以“好读”的原委,也许不无价值。

它的结构,按说并不新奇,无非是英雄美人的模式,改革过程加罗曼史的模式,在人物的设色上,甚至还有琼瑶的气息。这样的写法,早在十年前就有了,日渐让人生厌。但《世纪贵族》有些不间,总觉得熟悉的框架里灌注着一些新东西。是什么呢?是一种倾斜,从改革过程倾斜到人的命运戏剧上来。当然,围绕新亚电子厂的盛衰。外商的形形色色是少不了的,谈判呀,签约呀,翻脸呀,炒鱿鱼呀,也是省略不掉的,但作品主要不写这些。它主要写的是动和变,升降沉浮无定准,离合悲欢无休歇,每个人都在选择中挣扎,每一种感情都在时间中变色,它之“好读”,首先来自于它所传达的这种浮躁感、变动感、不确定感。这是它的魅力的第一个秘密。

这种内在的动感,决不是没来由的,也不是作者任性的主观操纵,它表现了作者对特区和新都市的生活节奏的一种理解,对这种节奏下的人的命运的一种把握。小说中的于松涛、黎少荣、胡鹏、冰莹、阿霞们,从旧体制走进了市场经济的风雨,他们和港商江锦萱、陈百雄们一起,受利益机制的驱动,登上市场竞争的舞台,演出了纠缠不休的、交叉换位的人生戏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无不发生着连他们自己都惊讶的变化,这当然就有好戏可看了。作者把这种正在成形的活法儿,这种新的风俗人情加以文学化、定型化的处理,自然也就使作品漾出一种新型的通俗化的美学趣味。

第二,这部小说还是写出了生活的大趋势,新生的东西战胜陈腐的东西的新陈代谢过程,大有一浪盖一浪,一物降一物之妙,但它靠的不再是观念的较量,而是人的质量的较量,它紧紧抓住了人物和他们的内心冲突来写。胡鹏、于松涛、黎少荣三入,仿佛站在三层阶梯上,胡有改革热情,但缠绕着官僚气和权力崇拜的影子,颇似早年的乔光朴,于是,更精明、更开放的于松涛取代了胡,但于松涛一旦掌权,又被嫉妒心煎熬,搞武大郎开店的一套,于是清华高材生,更有生气的黎少荣与之展开了交锋。

于松涛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由一个叱咤风云的角色渐渐走向反面,是令人深思的。此人仪表堂堂,言辞锋利,头脑机敏,意志坚定,既是事业上:的强者,又是讨女人喜欢的那种人。从胡鹏的压抑下解放之初,他确乎生机勃勃,但他的灵魂深处有种致命的毒素,那就是希望历史到他这儿中止,秩序到他手里凝固,辉煌到他这儿结束;生活自然不理睬他,冲得他东倒西歪,以至昏迷到与香港富婆江锦黄苟合。

第三,最能抓住大众读者的,是它对人物情感逻辑的突转性、戏剧性的出色描绘和对女人微妙心态的揭示。作者是女性,具有女性视角的敏感、精细甚至尖刻,一旦写到人物近乎非理性的瞬间感觉,就会妙笔频出。于松涛与冰莹,山盟海誓,坚如磐石,作者居然能令人信服地写到他们离异;于松涛与江锦萱是商战中的仇敌,作者居然能写到他们一起失足;黎少荣与冰莹、阿霞的关系,也能写到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地步,真所谓事事关’隋,“言情”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世纪贵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事件长篇、人物长篇、史诗性长篇,而是严肃的社会主题与通俗艺术的接轨,暗中走着畅销书的路。作者受古典文化戏剧影响明显,有些对自可以当作台词朗诵。作者写得似乎太流畅了,于是限制了深度。书名“世纪贵族”,令人疑惑,是不是书中的特区企业家和港台巨商,均被喻为“贵族”。当此世纪之末,他们共有一种文化精神上可悲的局限呢?

同类推荐
  • 最风流,醉唐诗Ⅱ

    最风流,醉唐诗Ⅱ

    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或清婉,或豪气,或叹息,每一位诗人都有属于他的符号。 诗是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起伏,留下的诉说。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爱国家,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1948年6月,他虽贫病交加,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
  • 解密中国大案叁

    解密中国大案叁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漫步青云

    漫步青云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日记体作品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一些散文和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相关报刊上,文字较为散淡,多为一些感悟性作品。
  •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格局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似,是现代与传统之对立、变革与保守之间之冲突,这一逻辑在更早的时候表现为“革命”与“守旧”之间之对立。尽管性质不同,但关于音乐艺术的基本评价皆是以时间逻辑为标尺的,谁在“新”的序列中占据了前沿,谁就占据了价值的制高点。而近些年来,这种时间之神话——音乐艺术之流动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日益明显的则是空间之丰富性与差异性之展开、地方性与地域民族性之扩张。
热门推荐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请你吃饭行不

    我请你吃饭行不

    (本文源于某人的胡思乱想,故而毫无逻辑)(穿书)下楼的时候,接了个电话,就一脚踩空摔了下去,脸先着地也是够凄惨的了…祁安栖原名戚筠,算是个科学家,莫得目标,也莫得钱,在和几个朋友一起开的书店和实验室来回跑。结果这么一穿越…戚筠怒而奋起掀桌,那个所谓系统给了他一些基本信息,比如他穿书了,就走了!通过系统的提示,他发现和他读过的一系列书高度契合!玛丽苏女主的哥哥是杰克苏男主,玛丽苏女主的闺蜜是另一个软萌玛丽苏女主,杰克苏哥哥的好兄弟是反正就是很大佬的某文男主…怕了怕了…某大佬:你摔了我的杯子。祁安栖:陪你就是了…某大佬:它是奇卡(小说世界里最牛逼的手工艺人)做的。祁安栖愣了愣,看了眼地上的晶莹剔透的白玉碎片,选择了沉默…某大佬:你…祁安栖:我请你吃顿饭行不?别告诉我爸,我慢慢还你?女主一号:你怎么可以这样?祁安栖:我请你吃饭行不?杰克苏哥哥:你…祁安栖:我请你吃饭行不?别念叨了。女主二号:嘤嘤嘤…祁安栖:我请你吃饭行不?你别嘤嘤了。没想到最后还是和主角们产生了不少的交集…当最后和大佬手拉手时,祁安栖无奈地叹了口气,这辈子都别想个主角们撇清关系了
  • 情感专栏

    情感专栏

    解说情感,不放过,不错过。须知,有些人,错过就是一辈子。(书友们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情事例,由作者来解说解惑,谢谢。群号:1047964917)
  • 黑左轮

    黑左轮

    来自蒙德里亚的人类和安立蒙兽人的斗争一直都在延续,一个神秘的神迹,将他们的的战火引向了对于他们而言更为神秘的新大陆,地球。“也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远不像人们想象之中的那么简单”鲁迪大叔说道。“也许,这真的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安立蒙兽人与蒙德里亚来的大陆人,他们能结束这场千百年的纷争么,也许他们都已深深的爱上了地球大陆而不像回去啦吧,但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样。
  • 爱在这个小国家

    爱在这个小国家

    一个历经生活磨难在娱乐发达的小国家追寻真爱的故事有快乐,悲伤,生活百态新人作品多多照顾
  • 黎明下的曙光

    黎明下的曙光

    当科技和核武器已经挡不住外来者的入侵。当人类开启了体内特殊的脉轮,当世界只剩下夏国,有一个年轻人,站在绝望之城下,大吼到,我不准!
  • 帝神记

    帝神记

    少年楚枫乃是前任帝神转世,今生他天资卓绝,看他如何在修成前世帝神
  • 梦起山庙

    梦起山庙

    这是来源2020年1月30至1月31日的一场梦,为了做这个梦,醒来后又整整睡了一上午。为什么叫梦起山庙?是因为这件事发生在一座山上,山上有一座像庙的庙
  • 吴东大学杀人事件

    吴东大学杀人事件

    田原进入吴东大学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一场诡异的谋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丧命,无论是谁都看起来很可疑,而最恐怖的是,黑手渐渐接近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