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03800000007

第7章 从自以为是中解脱出来

自以为是是头脑对我们自己的“欺骗”,是思维惯性带给我们的负面效果。是的,我们在生活当中有过太多的“以为是那样”,“以为对方知道”,“以为他会同意”等等之事出现。我们对什么都善于作假设,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假设是假设,而认为假设是真实事实。有时为了捍卫假设我们做了一连串更可怕的假设。

你在公园门口见到一个女子冲你一笑,你就立即心旗摇荡,想人非非,你就立即收住眼光,闭目臆想,想到对方的身体,甚至结婚上床了。就这样大量的假定和以为从你灵活的大脑中喷涌而出。

实际呢?人家只是友好地微笑了一下,只是一种礼仪一种习惯而已,她对任何不认识的人都会这样的。而你却不这样认为,你仅仅受了一点好信息刺激,你就启动思维,启动了幻想的闸门,你就一发不可收拾,涛涛绵绵无绝期。其实呢?你只是在做白日梦而已。

为什么会变成梦游者呢?

当然是偏执教育。我们的偏执教育给我们的大脑中输入了一套自动生发装置,我们不仅输入了许多单个的观念,而且还输入了与同一个观念相同或接近的许多依附内容,从而能让你的大脑思维活跃起来,而不致于出现思维中断。也就是说,偏执教育在你大脑上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你之所以具有从一个梦接着做另一个梦的能力,主要是偏执教育的结果。

不过有一点偏执教育做得不好,就是偏执教育本身是主观的,因此,你在被教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向了主观,走向了片面。你只要一开始想,开始梦游,你就与真实客观脱离了,与现实脱离了。

正因为如此,你便能在社会上到处看到背着一袋子文凭证件讨饭吃的人。你便清楚了为什么没读几天书的反而还比博导下海赚的钱多是怎么回事了。

满腹经纶的书生,他们只要一遇到问题,就自然很快联想到了古代经验及做人成事的方法,他们自己从来没有在实际中去寻找方法,他们面对新问题,只是做了一下回忆而已。据调查:文化程度越高,其主观意识越浓,失败率越高。

因此,今天许多读书人为何被老板瞧不起,主要是因为当代偏执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太主观了,太不切实际了,太会做梦了。偏执教育虽然教了我们许多有用的东西,但它却留了后手,它没有教给我们它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正如一个武师在教弟子绝招时,他的弟子已全部学会了师父的每招每式,但在比擂的关键时刻,对方突然一拳不是从师父预料的角度打出的,因为对方不巧脚被地上的石子绊了一下,这也是对方没料到的,故出拳的角度左倾了许多。

这就麻烦了。师父说他的招式完全可以破对方的每招每式,怎么这一拳不符合师父的应对招式呢?怎么偏了许多呢?由于对方出拳唐突,他便犯难了,一时不知怎么办,就在这电光火石的间隙惊恐中,他中了对方一拳,他被对方击倒了。

表面看来,他的拳术的确处处占对方的先机,但为什么会被打败呢?

主要是因为师傅没有预料到地上的那个小卵石会绊了一下对方,但又有谁能料到这个石子呢?石子不出现,他自然会赢。石子一出,便将那个偏执教育的不足给显了出来了。主要是因为师父没有提醒徒弟,我们要学招式,但在实战中我们要忘记招式。否则,生搬硬套,一到关键时刻,只会被击败。

也就是说,任何偏执教育都有它本身的不足。当然最大的不足就是它的主观性。一切经验在传递过程中都是省略了背景和环境的。

主观经验只会将你推向梦幻之中,当事实真相露出来时,我们的凭空想象就会化为泡影。

自以为是的危害?

一是恶化我们的人际关系。如有一对夫妻,男的在家写书,女的在家带刚生下来的小孩。男的写书要求很高,一要家中安静,二要家中卫生,三要茶饭及时,四要用水方便,五要小孩不闹,六要家中之人脸色开朗。不然,他就很烦乱,恼火妻子。他以为妻子应该知道,他是在为家人负责,为生活负责,为未来创造好条件负责。他也以为她应该知道。他整天整天地独自在书房,也很少与妻子孩子进行过交流,一切都以为妻子知道,会尽力配合的。

而妻子那边情况又怎样呢?她年纪轻,嫁到一个这么远的地方,倍觉孤单,一个人带着小孩,小孩又吵又闹,又是尿又是屎,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何况晚上小孩也吵,真是烦死人了。她以为这一切坐在楼上的老公应该都知道,她以为他应该知道多来安慰她、关心她,多来哄哄孩子,也让她每天有一二个小时的安静日子过。

她还在大脑里想了许多许多,她以为读了那么多书的老公都知道。

就这样,双方均不主动与对方沟通,都不满意对方的行为与表情,于是都烦乱,都发火,都想扔东西,都在埋怨:为什么对方不理解我呢?

是的,生活之中我们大脑中有太多的以为,太多的假设,我们以为别人都应知道自己的心思。当别人告诉我们什么事时,我们作假设;当别人不告诉我们什么事时,我们也作假设。

我们对臆想有瘾,而且我们坚信自己的臆想千正万确。有一个弟弟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弟弟穷、哥哥富,于是自卑的弟弟总是在做梦,在做假设,他以为哥哥知道他的难处,他以为是兄弟就应知道他的感觉和想法。他总是在埋怨他哥哥,于是与哥哥之间的关系日渐恶化起来了。

二是使我们远离真相。在一个单位,我是这么想的,我便以为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在餐桌上我想吃某几个菜,我们便以为别人也会喜欢吃相同的菜。我们总认为世界都以我为中心;我怎么想,别人怎么想;我怎么行,别人便怎么行,从而过份地拔高自己的主观意识。这只会使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从自以为是中解脱出来呢?

处方:无我执,无法执。

所谓“无我执”就是不要太瞧得起自己,不要太认可自己,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那只会伤害别人,只会让自己疏离群体和他人。

所谓“无法执”,就是别太相信头脑里已有的一切真理,知识,原理等,因为真理也是动态的,发展的,万物皆流动,你大脑中先入为主的意识一旦启动,那么,你就很难再认清现实了,你就从具体问题中抽身出来了,就不可能正确的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为了从“自以为是”中解脱出来,就要主动去接触生活,主动去沟通。

是的,我们为了不背叛客观真实,不在心理做臆想,就应打开自己的心窗主动去与妻子、朋友、领导、兄弟、父母、学生、老师等进行平等地深入沟通,好让对方将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致于不产生任何误解和埋怨。

你在做什么要与相关人交流,你准备做什么也要与相关人员交流,你将多久做完,用什么方法做完,都应让相关人员清楚。你喜欢一个人也一样,你应让被喜欢者清楚你的爱,否则一切都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不仅要活得坦然,而且要让一切相关的人也知道你的坦然、真诚和在行动中的爱。

总之,我们要正确地理解教育的目的与不足。偏执教育本来是被派到你大脑中去当副经理去的,不过一到你大脑中,由于你自身的灵气不足,自主能力不足,很快它就当上了总经理兼董事长。你很快便在它的控制之下成为了殖民地了。偏执教育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太看重它,太瞧得起它了,以致于我们忘记了偏执教育也有不足和两面性,甚至我们从来就不知道它本身存在的三大致命弱点:一是同化作用。你接受了某种偏执教育,你就被那种偏执教育观念所同化。这种同化就是无形的杀手,你就由主人变成了仆人。二是使我们走向主观,远离客观真实。从而使我们的判断和推理成为一种脑淫和讽刺。三是使我们活得虚幻,活在云里雾里。

“无我执,无法执”的前提是放弃沾满灰尘的头脑。

万物挥手任它去。 我们在认识新事物之前,一定要先处于全面放松状态。怎样才能放松呢? 所谓放松,关键就在于一个“放”字。“放”当然不是真正能将大脑中的已有永久性的东西真正丢掉,而只是在面对新事物时,暂时放下以前大脑中的成见,以确保你的身、心都能同时面对此时此刻。

认识新事物必须全力以赴,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同一时间里,只可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点上,否则,我们的大脑便无能为力了。大脑在同一时间里,绝对不能既在这里,又在那里。

因此,在“放”字上,我们得深入理解。我们从母腹中生下来就开始吸收和摄取各种物质、信息和能量。迄今为止,我们的大胁已贮藏了许多东西,而现在我们要刻意将之暂时全部放下,包括一切文化的、教育的、经济的、哲学的、宗教的、信仰的、自然的、社会的等等,都应放下,统统放下,就在此时此刻全放下。想像我们的大脑是空的,既没有任何有利的因素,也没有任何不利的阻碍。

没有,我们是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的。我们的目光像孩子一般纯洁好奇,仿佛对世界一无所知,仿佛世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它们的结构、大小、尺寸、形状、色彩、运动形式,都是全新的。

只有在此时此刻,我们才不会被过去的经验所左右,被过去的欲念所渗透。

我们此时免受一切因素干扰,像小孩一样,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没有一丝一毫的牵挂,既不受道德的约束,也不受文化习俗的约束。

我就是我。我就是自然的我。我就是那个保持婴幼需求状态的我。我的目光是那样的好奇,讶然四顾,我的小手乱拍,什么都想要,我的小嘴不停地咧嚅,什么都想吃。此时,我是全然开放的,是完全敞开的,没有任何顾忌的。我的每一寸肌肉,每一个细胞都是敞开的,都是裸露的,都是开放的。天空任我自飞翔。想像我是在平静地坐着。我坐在一间绝对安全、安静的、洁净的空房子里。我坐在一间比天空还大的房子里。天空中有美丽的高山,有秀丽的江水,有长满奇花异草的花园。

我看见在万花丛中飞动的蝴蝶。我就是那只花蝴蝶。我自由地在阳光下扇动着翅膀。我开始飞向前面的鲜绿色的高山,飞过静静流淌的河流,飞向更遥远的天际。

我的身影渐渐地在天边变得越来越小了。越来越小,小到只有一个点。这个点又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小到只能看到一个似点非点的影子。影子又在继续挑战。直到完全消失在轻纱般的雾霭之中。此时,天空之下就只剩下了一些没有生命,没有精神的躯壳、山、水等。

一任桃花逐水流。坐下来,坐在安静的房子里,一个人独坐。慢慢地闭上你的眼睛,使你的身体保持舒服,保持自然的放置,保持放松状态,慢慢地呼吸,均匀地呼吸,以致全身的肌肉都在呼吸中从束缚中自然而然地解放出来。

现在想像眼前有开满了桃花的群山。桃花在春天的阳光下是那样的艳丽。山之侧,有一条浅浅见底的溪流。游鱼细石,水缓缓流淌。我就是溪水之侧斜卧着的桃树上的桃花之一。我只是一朵近水的桃花。我明艳,白中透红,成熟。风儿吹来,我就自然而然地被风吹落。我没有丝毫抗拒。我的飘落是自然的,是被动的。很快,我在轻风中旋转了几个圈,终于掉进了明净的溪水之中。我是那片红红的桃花。我被动地飘浮在溪水上面。溪水在静流。我也随着溪水在漂流。此时,我是任意漂浮的。完全没有主动挣扎。没有主动游泳。没有自救。我无需自救,我只是静静地躺在水面上。我没有动机,我不想干任何事情。我没有目的,我连动都懒得动。我是那片真正的桃花,我没有生命,我只是一片植物的红叶而已。我只是彻底地服从水的流向,我随波逐流,不作反抗,不作争斗,我只是淡然地躺着。我没有任何执著于行动的意念,我是彻底地放弃欲念,我只是在水上任水而流。我的眼睛并不存在,我只是一片红叶。只有流水两岸的眼睛是活着的,是一直盯着漂浮的桃花的。那个看的人不是我,我只是水中那片没有生命的红叶而已。我是无力的。我是轻飘飘地落在水上的。两岸的小草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鸟儿是欢畅的。这里只是春天的花园。一切都是自然的生长着,没有任何抗争,没有任何高压,没有任何私心,一切都凭着本性向外生长,蓬勃发展。这一切都是互不干涉的,自然的。溪水依然在前行,带着桃花前行。溪水依然在弯曲前行。桃花继续漂浮在水上。水向东,桃花向东。水向西,桃花向西。水打了个回旋,桃花也随之打了个回旋。溪水流进河流,桃花也流进河流。没有任何抗拒,没有任何逆意,我们完全依从生命的自然法则,我们自然而然会被带到神圣的目的地。桃花没有自主的意识。它只是一具空壳而已。此时,我们只是一个局外人,只是一个旁观者。

我与天地共呼吸。此时,天地间就只听到呼吸声,大地在呼吸,江河在呼吸,山川在呼吸,一切生命都流畅不止。我们此时是放松的,全面的放松。我们此时不只坐着休息,也可以走动起来,跳动起来,呼唤起来,疯狂起来,无论什么形式的运动都可以,我们只是不思维。我们平常思维得太多,此时,暂时停止思考。我们在此只强化我们整个生命的呼吸。随着某种被采取的运动形式,我们在呼吸中会觉得我们与自然万物皆接通了电流,仿佛开通了连接渠道。

每深呼吸一次,就感觉从自然中流来了许多能量、许多信息、许多物质,这一切流动都朝着我的身体内部流来。我正在与万物进行能量交流,与大地共呼吸,与一切存在进行能量交流。 随着呼吸的延长,体内力量逐渐变得充盈起来,精力变得充沛起来,血液流淌得更快起来。

此时,我们会变得活生生,变得充满朝气、生机和活力。在深呼吸中,我们能与外界交流得愈充分,我们付出得愈多,自然我们得到的也会愈多。

此时,不要思考。完全不要。我们要给大脑一个松懈的机会,要让大脑重新回到自然中来,重新回到生命的主流上来,回到生命的大道上来,回到生命的网络中来。总之,大脑也需要与一切保持能量的流动。此时,我们不要关心环境中的一切,我们只需静静地呼吸,静静地观看。

只是观看,而不是观察。我们的观看是无主的,无论眼前发生了什么,都与我无关。我们只是局外人,只是旁观者。我们不需要脑袋,不需要思维,只需带着眼睛上路。我们看一切事物。只看着其发展变化。我们自己不参与。我们不思不想,只是感知,只是体验。在整个呼吸中,我们只需体验。我们只体验被我们看到的存在物内能量流动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我们只需体验那种因能量流动而使生命兴奋不已、感激不已的那份高潮,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不需要做。尤其不需要思维,不需要逻辑的生命,我们只需要体验的生命,只需要感性的体验。没有这些体验,我们的人生会太简陋,会不丰富,会失去丰满和充盈。

我们不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原因、结果以及其中的万千变化,只需体验其中能量流畅的高潮部分。我们缺少的是对外物的感动,颤栗。因为,在能量流动的高峰期,也就是真实生命最富于生命力的时刻,也就是生命力最灿烂的时刻。

此时,我们只需在呼吸中感知生命的高峰体验。因为每当一个物质的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被我们感知时,我们就产生瞬间休克的震动和颤抖。整个呼吸也会随之加速,整个身体会出现片刻的混乱与骚动。

此时,不要抗拒,这才是我们在呼吸和静观中得到的真实报酬。在颤栗中我们的肉体会产生如下几次跳跃和超越。

一是将快感及引起快感的体验以记忆信息的形式贮藏在体内,当然这种记忆会更深刻。二是这种记忆会时时不自觉地唤起我们对生命的热爱,旺盛生命的能量流畅着热爱,从而大大增强了对高峰体验的追求。三是会深深触动大脑深处的意识信息和潜意识信息,在触动中给大脑中一切已有的信息传送正面的积极的能量,从而达到改良我们的头脑的作用。

这种体验在本质上才是我们生命的核心部分。所以,生命因此而生动,人生因此而富饶。在高峰体验后,我们将继续观看我们的呼吸。此时,呼吸会变得更精细,觉知也会更敏感,穿透力也会越强,越能在深层把握事物运作的本质。

此时,我们是全然开放的,每个毛孔都是敞开的。

同类推荐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拥有铁人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铁人的企业,是具有强大凝聚力、执行力、竞争力,充满活力、前途光明的企业。铁人精神具有跨时空的不朽价值和永恒魅力,具有凝聚人心、激人奋进的永恒力量。它是卓越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赢定残酷竞争的有力武器;是企业和个人无往不利的法宝……
  • 别让拖延毁了你

    别让拖延毁了你

    本书通过对人们拖延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让更多理性的思想得以洤释,使得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根治拖延的方法。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了选择,你才能拥有美满的人生。仅仅学会了选择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懂得放弃。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其实有时候,你会发现,放弃也许让你离目标更近。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也需要一种勇气;放弃不是失败,而是寻找成功的最佳契机。当你真正学会了选择,懂得了放弃的美,或许你就得到了寻回自我、重获自由的又一次生机。选择是人生成功路上的指南针,放弃是智者对生活的选择。
  • 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你

    不是教你玩阴的,教给你的,是最现实的生存法则。不是教你弄虚的,教给你的,是最实在的处世之道。闯荡社会的必修课,让自己不中枪、不憋气的处世哲学。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拒绝不好意思,找回强势的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走社会,少走弯路不吃亏。你不是超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你也不是钞票,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没有金刚钻,却偏要揽瓷器活……千万别逞能了,千万别不好意思了!因为面子,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就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烦恼就会接踵而来。
  • 为人的学问·处世的技巧

    为人的学问·处世的技巧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从赢得朋友,让同事愿意和你交往与合作,和上司搞好关系,做一个称职的领导,自如地与陌生人相处,成功恋爱,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做一个合格家长,注重品德、修养,充满自信,认真工作和学会幽默等方面,生动展示了得体为人、轻松处世的方法。
热门推荐
  • 灵域之穹

    灵域之穹

    灵域,千古以来以修行为主,但,云尘带着愤恨与杀戮走在这条修炼之旅,人们只有一个词称赞他——旷世奇才!
  • 仙气农场

    仙气农场

    赵云,一次心血来潮的炼心之旅,却意外觉醒封印记忆。上古仙农转世,仙之传承。当记忆回归,玄奥诡密的秘术,炫丽极致的道术在这个末法时代的地球重现。仙这一字飘渺,道之一途无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曲戏

    曲戏

    这故事被一座山外闲亭画成了圆。有一年亭外天正转凉。小亭里有人酌了一壶酒,谱了一首曲,唱了一出戏。没甚关系,只是后世中出了一位满是扑朔迷离的小少年,想要登天走江湖。
  • 鸦片事略

    鸦片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渔樵问对

    渔樵问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智慧故事会:感动一生的70个人生故事

    智慧故事会:感动一生的70个人生故事

    朋友,当你在为生活奔波忙碌的时候,当你在为理想奋力打拼的时候,当你在为成功意气风发的时候,当你在为失败沮丧灰心的时候,你是否记得感动?你是否还拥有感动?你是否还会去感动?感动,一个永恒但绝不沉重的话题,足以让我们的心阵阵颤动,足以让我们久久回味。本书给你讲述,70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没有奢华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行头,有是只是朴实平淡的叙述,我想,足以打动您了。本书的故事像一股清新的甘泉,流过你干涸的心田后,必然还你一片璀璨和希望。
  • EXO血狱

    EXO血狱

    这是一个异世大陆,每个人都拥有魔法。在这里,“和平”一词就像一张纸,很容易被黑暗的世界轻易捅破······
  • 灯塔(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灯塔(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作者游记的视角出发,全面而又系统地介绍了影响世界以及人类的伟大作家和作品,让读者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这些伟大作家构成作者精神的导航图,是路标,或者灯塔。作者对他们的造访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造访,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造访,这两个人或者两个生命有着相同的品质。他们同样敏感、内省甚至脆弱,同样热爱美和心灵的诗意以及精神创造。
  • 蛙斗

    蛙斗

    一个懵懂无知的乡下孩子,突然发现自己能变成青蛙,紧接着发现全世界的大人都变成了蚂蚱。熊孩子会做一个怎样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