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01000000045

第45章 历史终结之后的苦难叙事(4)

既然苦难的本质无法深究,艺术表现力就成为实际的用武之地。这几位作家在叙述上风格各异,但还是有一些共通的特征:性格的极端化处理。他们竭力把苦难的情境表现得极其充分,但实际的笔力却落在了人物性格的磨砺上。苦难的情境似乎更少来自外部世界不可抗拒的压力,它与人物的性格相关。也就是说它是人物自虐和性格自我扭曲的产物,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当然,小说的叙事动机,以及故事的起因都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这正是这些小说有力量的原因所在。这些苦难的主角主要是女性,她们所处的背景是国企改革攻坚战引发的减员增效阶段。很显然,她们是国企不景气,下岗再就业的直接承受者。小说的叙事都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这些直接原因,它们只是简单作为人物生活变故的一个转折性事件,并没有在人物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记。所有这些苦难发展的动力都源自人物的性格。

计帜英的苦难源自于她的个性,她与马科的情爱史,她的与众不同的白皙的皮肤,她对男人所特有的情爱态度和方式。同样,鬼子的《打瞌睡的女孩》中的母亲显得过分偏执,她对丈夫发狂的寻找带有很强的歇斯底里的特征,熊正良的《谁在为我们祝福》中寻找女儿的母亲也同样如此。假定她们的性格不如此,外部社会的力量似乎没有把她们逼到绝路。苦难的产生与发展发生了颠倒:苦难导致了某些行动,例如寻找的行动,但其实是行动导致了一系列的苦难。寻找的过程就是受苦难的过程,作者无法找到相应的外力压迫机制,这使得受苦的过程如同自虐。一个原来作为客观性的社会化的苦难来书写的事件,现在变成一种主体性的“谬误”。

把个性的偏执加以夸大,推到极端,这就是这类小说表现苦难的奥秘所在。所有那些看上去是源自客观社会性的苦难,实际都是人物的性格的极端片面性造成的后果。这些看上去与传统现实主义如出一辙的小说,其实大相径庭。传统现实主义在预设的前提下对社会现实的本质性理解,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处理方式,都与这类小说很不相同。这类小说并没有对现实社会确定无疑的本质性的理解,艺术表现并不服从事先设定好的本质规律,而是对现实的反映与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服从于艺术表现。这些看上去完整写实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日常经验具有可识别的一致性,但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这些作品的人物性格心理、故事情节构成,都显得夸张怪异,都包含着强烈的荒诞感。

韩东近年的小说显示出尖锐的反讽意味,这明显得益于他制造的荒诞情境和乖戾的人物性格。《双拐李》把一个有窥视癖的房东拐子和一个妓女房客放置在一起,这是典型的黑色幽默的做法,把处于极端困境中的人推到一个可笑的境地,苦涩中的快乐反倒使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正是在人物性格完全变形的状态中,韩东的叙述才显得精细、敏锐而生意盎然。从容不迫的叙述、似是而非的悬念、游龙走丝的笔法,都显示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显然,《交叉跑动》再次制造了一种怪异的情境,一个准备赎罪的男人和一个欲壑难填的年轻女子不期而遇,他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床上戏。赎罪的前提和谜底,给扭曲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提供了无限可能性,这使韩东无所顾忌去表达身体语言,特别是女人的身体语言。人们意识到罪孽深重,不是通过苦行修身,而是通过放纵情欲,这确实是异想天开的精神超越。正是在这样颠倒、暧昧、交叉的情境中,韩东放手去刻画人物的奇特行为和心态。仅仅是对叙述语言和叙述结构的特殊处理,才使这篇小说逃脱了二流黄色读物的恶名。它甚至在向当代人的灵魂拷问方面,还可以装模作样显得理直气壮。到底是颂扬欲望,还是追问灵魂,这篇小说实在令人无所适从。尽管《交叉跑动》并不是韩东的典型作品,甚至不是他的成功作品,但作为一次对欲望的极端化处理,《交叉跑动》在虚张声势和声东击西方面堪称典范。所有的主题意念,都不得不变成艺术表现力的布景和道具。

不管怎么说,东西始终可以使他的叙述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在于东西能够始终如一把握荒诞性的情境,持续制造反讽效果。也许东西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化企图,在他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作品中,如《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痛苦比赛》、《不要问我》等等,可以看出梳理历史化的企图。显然东西并不强行追究历史的本质或实在性,某些不可逾越的生存障碍总是在他的小说叙事中起到关键性的转折作用,这使他的那些具有历史化特征的小说叙事总是在个人的命运变故方面发生断裂。

《不要问我》可以看成是东西最好的小说之一,无疑也是近年来最出色的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一个叫做卫国的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的遭遇,这个28岁就评上副教授的青年才俊遭遇一连串的倒霉,起因只是因为喝醉酒站在女生宿舍门前喊了一个女学生的名字。作为一个教师,居然大庭广众之下抱住一个女学生,叫道要跟她睡觉。这足以让他从学校滚蛋。长期蕴藏的青春期的欲望骚动,不像传统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以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展开,而是以如此怪诞荒唐的形式突然呈现。关于欲望困扰或表达并不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这篇小说确实有某种更深刻而复杂的形而上思想贯穿始终。这篇小说也许可以看成是通过对历史延续性突然断裂的描写,去写出这个时代生活本质迷失的根本问题。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分离,个人无法确认自我,人突然失去了身份,也失去了真实生存的权利。人只剩下身体,不断地被直接的欲望所支配。小说中出现一个令人惊异的细节,卫国带着父亲的皮箱南下寻求生活的着落,但在火车上,他的皮箱丢失了,那里面有他的身份证明,学历证明。一个象征父辈历史的皮箱的丢失,这使他的历史与现实全部陷入可疑的境地,他突然间剩下一个身体,一个如此真实的身体,却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承认他的学历,没有人认可他的能力。对于个人是真实的东西,对于社会却可能是荒谬的。东西不断地在小说的叙事中寻找对于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始终断裂和错位的那些环节。在这种情境中,东西的那种反讽和黑色幽默的笔调可以沉着犀利地表现出来。

小说的开始是这样叙述的:

在十四岁的时候,卫国就开始想女人了。他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有许多美好的事情跌跌撞撞地到来,空气里都是馒头的味道。河水光滑,天空干净,老师讲课的声音比鸟叫还好听。每当邻居的女孩从他家窗前走过,他的胸口就填满炸药,爆炸一触即发。但是迫于父亲的压力,他把导火线延长了再延长,发誓至少在成为教授以后才谈恋爱。由于这个誓言,他把二十八岁以前的所有精力都献给了力学。

这年夏天,年仅二十八岁的他被破格评为物理系副教授,于是他又闻到了十四年前馒头的味道。这种味道铺天盖地,像一张硕大的嘴巴把他一口含住。卫国被这张气味的大嘴,咬得遍体鳞伤,细胞们都发出了呻吟。卫国想这不就是爱情的叫声吗?河水光滑,天空干净,我讲课的声音比老师还动听。当然空气比平时潮湿了几倍,已经潮湿到了可以导电的地步。

东西始终陶醉于对这种变形的荒诞情境的表现。在东西的叙事中,人物历经的种种苦难,不过是使人物性格变形,使人的生存境遇变得荒诞的一个过程,“苦难”情境散发的不是什么是悲剧意味,更多的是提供黑色幽默的机制,制造反讽的快乐。

正是把艺术表现发挥到极致,因而才把人的生存困境推到极端,才把人物性格拧到极端,才把人物的心理状态推到极端。不只是东西,鬼子、荆歌、熊正良、韩东等等,无不是在这几方面用足力气,才使小说叙事变得有棱有角,变得神奇荒诞,从而产生震惊的效果。这一批作家作为当今最有实力的作家,他们的叙事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展现文学语言的表现力,文学叙述的力量决定了文本多种因素综合统一的机制。说到底,非历史化的文学观念,决定了其叙事法则更具有后当代性的传奇特征,以及更偏向于艺术表现力的文本特征;而不是思想内涵和现实实在性的意指关系。

观念性的东西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或者说企图对生活现实进行本质的理解陷入困境。进入具体的文学叙事,一切都依照艺术表现的需要展开。苦难主题作为动机,并没有贯彻到底而成为目标,它转化为艺术表现的基础,依赖这样的基础,艺术表现可以找到尖锐犀利的感觉。而艺术表现力的推进,反过来使这些苦难情境得以强化,但艺术效果越是强烈,苦难的本质则越是虚空。

苦难先是被性的话语所分享,同时也被艺术表现力所利用。苦难是一个基础,是一种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遮蔽。苦难使非法的性话语获得了合法化的表现机遇。在这里,苦难、性话语、艺术表现力,三者既相互分裂,又相互补充黏合,使得书写苦难的文学、使得这种痛苦的书写,在这个时代获得了一种优越性的生长领地。这里说的“优越性”,并不是说它们在这个时代得到主导意识形态的支持,或者说在流行的消费文化潮流中如鱼得水。恰恰相反,它们的表意动机和策略都与主导文化相左,但它们可能是最有生长力的一种书写方式。这种矛盾的复合体,这种分裂的重新聚合,都使这种书写最大可能弥合了突然断裂的当代审美意识。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无意识的矛盾转化的形式加以完成的。

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面临着又一次深刻断裂。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的那种转折并没有有序地完成过渡,就如同中国数个历史转型时期结果以断裂的方式迅速完成一样,九十年代上半期,中国社会转向了商业主义,这就如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由传统转向了现代文明、二十世纪中期社会改良转向了革命,二十世纪后期由前现代转向了后工业化社会。尽管这些转向都是在现代性总体框架内进行,每一次的转向都是“未竟的事业”,都是以跳跃的方式推进,从而也必然是以断裂的形式完成历史定格。在每一次的历史转型和断裂式的跳跃中,文学艺术都充当了撕裂历史沟壑的精神动力,同时也以特殊的方式去弥合这些沟壑。

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越来越倾向于表象化,大量描写的现实的作品依据个人的直接经验,热衷于表现偶发的感觉,堆砌感性直观的场景,人们完全忘却历史、回避任何精神重负。作为刚刚走出历史阴影的那种轻松自如,这些表面化的写作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文学界(特别是文学期刊)不断地寻求新鲜经验,寻求年轻的作家群,以至于评判作品的标准简化到选美标准,只要年轻的就是好的。历史感的消失,当然也就没有经典的标准,经典化被各种新奇表象所吞噬。年轻一代的被称之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群,以及部分被称作“美女作家群”的职业写手,正在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中兴风作浪,他们构成了这股潮流的一部分。这股潮流迅速抹平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文学与通俗读物、先锋派与时尚前卫的界限,过去的文学分类和分层规则已经被打乱,所谓黑白混淆,鹿马难旷。

当代小说确实已经失去了单纯性,它那种含混的多元化的因素似乎在铸造一种新品质的文学。但就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断裂的痕迹还过于分明:这主要是指从传统严肃文学向消费主义文化转向的幅度过于迅速,文学的主导趋势过于靠拢消费主义时尚。也许,文学这种最古旧的文化类型,它的力量所在,并不体现在那些最迅速简单明了追逐潮流的行动者,可能是那些观望者、眺望者和眷恋者能把握更为充分复杂的历史变异。

也就是说,具有这种复杂性特质的文学艺术,正是那些有内在丰富性,以非历史化的方式触及历史深度--也就是在非历史化与重新历史化的冲突之间、从而表现了较大的精神跨度的作品。这当然是极少数的作品才具有这种表现力。荆歌、熊正良、东西们的写作,在有意识地抗拒历史变异的层面上,他们试图连接传统的精神价值;而在无意识地落入感性描写的圈套,却又适应了当代审美趣味;在这一意义上,他们的艺术表现力为当代文学叙事可能向它所最欠缺的二种美学要素方面--厚重和锐利拓展,做出有效的贡献。当然,这里所说的“厚重”和“锐利”也是相对的,因为当代文学从总体上看显得轻薄和圆滑,而荆歌、熊正良们的文学叙事,则显示出某种个性化的力量。

当代文学确实被消费主义文化所吸引而向着感性化的方向转化,这也许并不意味着当代文学就从此走向穷途末路。现实确实具有不可超越性,当代消费主义审美霸权之所以能够发挥支配性的作用,这显然具有它的历史合理性。从宏大叙事中解脱出来的文学,逃离历史深度之后,它也需要在感性和感官刺激的层面获得休整。那些怀抱着传统记忆的写作,尽管那些深重的主题,被消费主义的历史之手分裂,只存留部分的因素在起作用,恰恰是这有限的部分,包含着非历史化与重新历史化的张力,造成了细微的差别--它与传统经典文学,与消费主义的流行文化,与其他霸权文化--构成细微的差别,这才是它独行其是的另类道路。真正的勇气、真正的理想、真正的力量不是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而是在与现实各种力量的冲突较量中,在百般的磨损中,依然一息尚存,那才是真正可贵的质地,那才是历史(历史经非历史化的过程)得以存留延续的真正的线索。

总而言之,本文试图分析那些企图切入现实而又保持创作个性的作品,它们在反抗当代主流审美趣味时,如何落入历史无意识支配的圈套。这使它们的内在隐含了多重矛盾,揭示这些矛盾,也就是理解当代文学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异,这些变异是无法修复和还原的。本文还力图去透视当代文学与现实构成的复杂关系,如何在非历史化与历史化冲突重叠的结构中,努力去打开这些关系,解构那些历史错位,这也正是建构当代思想丰富性的必要起点。

(原载于《文学评论》,2001年第5期,第72-79页。原题目为:《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发表时有所删节,现收入文集时保留原来的版本)

同类推荐
  • 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

    1984年1月24日晚,一个并没有飘雪的冬天的晚上,我以一声长啼来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六年半后,坐着爸爸的永久牌自行车开始了伟大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上学。小学六年不学有术成绩卓著,奖状整了半墙壁。一不留神成了父母的骄傲和邻家孩子的楷模。上了中学自封天才目空万物,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一踏糊涂一去不返。在父母的长吁短叹中沦为邻家孩子的反面教材。走在路上总觉背脊发凉,人家指着我摇曳的背影:“当年名动村野的县级三好学生,某某镇中心小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县级三好学生,据说他的名字已被载入该校校史。现在,唉……!”
  • 昆虫记

    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关于昆虫习性与行为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集知识、哲理、趣味于一身的文学经典。它以人性来观照昆虫世界,以昆虫的多彩生活来抒写人生感悟,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本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先后被翻译成六十多种语言,出版一百余年来长销不衰。
  • 花编新闻

    花编新闻

    毫无疑问,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完全不可预知的乐趣,而陌上正引导我们去寻找这样的乐趣——蓝色小药丸、将裸奔当成事业的男子、可以在水下使用的电话亭、泄露一切秘密的GPS,甚至向我们飞来的彗星……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事情就可以变得有趣。陌上的文字,正具备这样独特的可爱角度——她太热爱生活,任何时候都急于要将新发现告诉所有的人,就算是一成不变的爱情,在她笔下也有新的细节:人为什么会变心?接吻与巧克力的不同之处,以及当男人遇到美女时会产生的化学反应……本书主要内容有当众不做爱、蓝色小药丸、裸奔者、杠上花开、完美组合、杭州路人甲等。
  •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文学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描摹,是对人类生存经验的艺术表现和思考,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之窗。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一座宝库,她时贯古今,地连八方,浩如烟海,璀灿辉煌;在这里不是珍藏着一颗珍珠,而是各民族珍珠美玉的荟萃,踏入这座殿堂,你的面前会出现无数个新的领域,你可以从此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心理状态等等也会透过纸缝,活跃在你的面前。文学作品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教育。文学也是人学,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地阐述人生的道理,有的甚至有着深刻的见解,虽处异国异地,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启迪,爱到教育。·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热门推荐
  • BLIX

    BLI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血之前缘恋

    红血之前缘恋

    一直出现在简易明梦中的女子是谁?新来的神秘少女林雅莺是什么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 后苏龛(全集)

    后苏龛(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门谋生之携子敛财

    农门谋生之携子敛财

    21世纪的短命鬼,一场大病,灵魂来袭,穿越到了一个被扔进山林里的“大家闺秀”,这究竟是招谁惹谁了?深林遇美男,一场美妙的邂逅,奈何天公就是不作美,失忆,中毒,生娃,纷纷赶上来。终于九死一生,重见天日,带着骑士般的儿子开始发家致富,盖屋修路。别人会的不会,别人不会的很会!本以为能安稳度日,谁知就是有人不想让你好过。一桩桩算计,一场场阴谋身世之谜,神秘预言,话说这一切和本姑娘到底有神马关系?人生道路上总是要遇到那么几个渣渣炮灰,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为了报仇,为了生存,势要给自己铲出一条康庄大道!众美男来袭,暂不搭理,待本姑娘赚够银子,走顺了这古代的大道,再带着包子来选父!欢迎亲们跳坑,月月坑品保证,喜欢一定要记得加入书架哦!么么哒!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奋斗小农女逍遥山林间》,链接:http://www.*****.com/?info/598613.html
  • 庶命难违

    庶命难违

    谁说庶女就该安分守己,谁说庶女就该被困闺阁?念慈做了两世的庶女,难不成真是命运的劫数?不,这次,她绝不低头,闺阁里外看有谁还能妨碍她活得精彩!这一世,她只按自己的想法活!当御姐变成萝莉,看穿越庶女如何逆袭重生嫡女!*****^-^*****亲们喜欢的欢迎养肥收藏
  • 蠢萌狐狸:美男你别跑

    蠢萌狐狸:美男你别跑

    前世米肉肉好歹也是21世纪的女子新新美少女一枚,可是,突然出现的男人以及没喝成的孟婆汤是怎么回事?没喝孟婆汤就算了,这尼玛下一世怎么就成了只狐狸??还成精了...老天爷,不带这么玩的吧?这投胎又是投到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呃,美男?不管了,反正抱定他大腿!“圣尊,你缺个腿部挂件吗?”“本尊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缺……泥煤的这飞来飞去又是什么情况?她恐高的知不知道?!还有啊,能不能不要来这么多情敌?她快斗不过了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诗成笑傲

    诗成笑傲

    儒之道法百家所需亲亲尊尊万物顺治世之显学天下之言兼爱非攻明鬼天志太公封齐简礼从俗法立令行礼法并用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 绝对坑学院

    绝对坑学院

    克罗诺斯学院,几乎全世界的优秀人物都毕业于这里,这里是那么的辉煌。当陌梓岑踏入这里起,一切都改变了,世界发生了动乱,学院的秘密公诸于众,各方势力纷至沓来,百年前的战乱再次重演。
  •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讲述人类社会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