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01000000001

第1章 自序

这本书汇集了我近二十年的部分文章。我知道这套书是为建国六十年献礼而编辑的,我的这些文章,充其量只是理论与创作的几只叶片而已。就我个人来说,过去的着作或文集,都是在时间较为集中的框架里来写作或编选的,这本书则有一种历史轨迹,也多少反映了我走过的学术道路。我当然也不能广告般地说,这本书汇集了我的代表作,因为我编选这个文集,有三个原则要坚持:其一是主题要集中,也就是可以在我名曰“激变”的主题下展开的理论与创作的言说;其二是不能重复,因我从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着作,我不愿本书与我的其他书有过多的重复率,这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其三是要兼顾理论与创作的论述,这样既可以从某个角度展示几十年来中国当代的理论与创作的走向,也可反映我的研究基本面貌。

我早年喜好理论,最早接触的理论书籍居然是《反杜林论》,其实那是我父亲作为下放干部的政治读物。那时我只有11岁,根本看不懂,但端着那本书就觉得有一种欣慰。那时父亲的桌上还有发下来的列宁的一大堆读物,但都不如《反杜林论》那样吸引我。我读了第一页,什么也没有读懂,很长时间就是读那第一页。回想起来,阅读报纸是我的小学时期的最大收获,那时读《参考消息》。我从10岁跟随父母下放到非常偏僻的山区,那里缺乏教育。我从11岁开始读《参考消息》,那上面的所有文章,我都从头读到尾。读了好多年,大约从11岁一直读到17岁我去插队当知青。父亲作为下放干部,能享受阅读《参考消息》的待遇,那时就足以构成我崇拜父亲的全部理由,这真的帮了我的忙。实际上,我的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都不完整,如果要论我的启蒙老师,《参考消息》的影响可能是最深远的。后来问我的硕士生导师李联明教授,什么对他影响最大,他说《参考消息》,这让我大吃一惊。我说,我也是读《参考消息》起家的,就冲这一点,他以为孺子可教。《参考消息》如同一个巨大的可视的窗口,确实让我感觉到一个世界的存在。后来读中文系,最早读的书是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记忆中是绿皮的,我读了一个学期,几乎是一页一页地抄,带着狂喜。后来我对中国文艺理论深受前苏联的影响表示了强烈的批判,我并不是无中生有,我就曾深深浸淫在前苏联的文艺理论中。当然,另一方面,别车杜一度是我的偶像,几乎是伟大导师。俄罗斯文学也是我的酷爱,那是一种非常深广的文学。我说“前苏联”,那是一定要与俄罗斯文化作出区分的学说。直到袁可嘉编的那套《西方现代派作品选》出现,我的视野才被另一个世界蛊惑。当时还有上海出版的《外国文学报道》,那上面的理论实在令人惊喜。那时候选择读研究生,如果不让我读理论,那等于杀了我。

后来,也就是在1980年,有幸在南方一所高校教书,无意中发现图书馆里有一套商务印书馆编的汉译学术名着,当时并不全,但数一数也有几十本之多。那时,那排书就放在书架最下面一层,蒙满了灰尘,我半天大气都没有出,这里有一片巨大的知识海洋,让我激动不已。说真的,那时的感受就像后来武侠小说里说的,在山洞里捡到一本破旧的剑谱,当下就会想到,对着这剑谱练,就能成就一身功夫。那时我就那样,啃这套书,房间门上贴着一张纸条:闲谈请勿超过10分钟。实际上,如有闲谈,超过五分钟我就着急了。现在如有人和我打电话,如果不是谈正事,闲扯超过五分钟,那不知是对我的忍耐性多大的折磨。不因别的,早年落下的毛病。

实际上,我书读得很野,也很粗。21岁就啃黑格尔、康德、费希特等等,不求甚解,若有所悟即可。因为知道还有那么多的未知在等着我,那时就知道没有一种知识是绝对可以统治这个世界的。读得较细的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那是我钟爱的一本书,连他的生平事迹都让我钦佩不已。这个人年轻时特别保守,平和,据传记作家说,罗素在55岁后变得激进,80岁还与女秘书结婚,88岁还在伦敦大街上禁坐。他一生正直,坚持正义。我们那时会对这样的西方知识分子叹服不已。现在的人肯定不以为然。

这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阅读,我们的知识追求。西学构成了我们的学术背景,哲学成为我们学术的基础。我读的中文系,但花了更多的时间读哲学。虽然与我的理论趣味相关,但现在的中文系学生肯定不能这么读书,他们被学分和考试搞得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我对大学里的学科建制颇为不满,更对中文系学科划分如此严密觉得奇怪。这就是何以我后来又做当代,把当代做得像理论,把理论做得像当代,或者二方面都不伦不类。早年喜好哲学和理论时,觉得做当代文学或说文学评论实乃雕虫小技,那时有朋友劝我做当代评论,但我不为所动,看着那些做当代的人早早成了名,很不以为然,那不就是浪得虚名吗?当代的那些作家,哪有哲学史上那些思想家有质量?但后来做了当代,开始不过是抱着玩票的心态,但一做就收不了手,这就陷进去了……我也就这样搞起了当代,不知是不是变成自己的专业。岁月如流,一晃就是二十多年,转眼就50岁,所谓知天命,就是该死心了。

其实做起了当代文学,我才觉得当代里面有着同样丰富生动的世界,反过来我又觉今是而昨非。仿佛原来的理论热爱,不过是为今天做的准备;而今天的功课,又是当年的脚注。我本人觉得把当代与理论混淆很有意思,似乎像是在做第三者,有一种无责任,且又不被束缚的自由。

这就是我在学理上的初衷了。现在想想,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写的文章,骨子里都是立足于“破”。实际上,我正面去批判人的文章并不多,我觉得个人的拙劣都不值得批驳,而强大的历史压制,强大的理论僵化体系那才是需要“破”的东西。因此,我在八十年代就着手“立”,都说“破”,“立”也就在其中。我并不这么认为,只有“立”,才是真正的“破”。看看我在八十年代后期写的文章《超越粗陋理性》等,总有“立”在其中。只有“立”起来了,就对原有的占据压制地位的理论是一种有效超越,让要“破”的对象变成陈旧的过去,这就是有效的“破”。我以为小打小闹的揪辫子、打棍子,没有多大意思;因为没有“立”在其中。有“立”的蓝图,那些陈旧的东西必然消失。

本书名为《审美的激变》,这就是试图在我有限的几篇文章中,看出当代中国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历经的理论变迁和文学变革,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当然也是相对的。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十分剧烈;在另一些人看来,又可能什么都没有变。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发生激烈的变化。至少从理论上和创作上是这样。我们从八十年代以来,就追求一种“立”。其实说穿了,就是要破除“现实主义”的单一规范制约;而要引向多元的开放的理论和创作的场域。这样的过程匆忙而又激烈,因为我们无法等待,我们的“立”当然十分有限,其实也缘由于我们不可能“破”得彻底,既然“破”得不彻底,无法“破”得彻底,那我们就“立”起来再说,不彻底的“立”,也是“立”,也是对不彻底的“破”的一种绝情与拒绝。我是从“变革”来理解文学和理论的历史构成的,历史只存在于变革中,因为变革,我们才感觉历史的存在,历史存在于各种断裂的连接。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收入我较早的文章,我在八十年代初发表过几篇文章,自己还是颇为满意的,因为难以构成一个共同主题,只好放弃了。这本书也没有收入我最近的文章,因为怕与其他书重复,也只好作罢。

谨以此书,献给这个激变的时代,作为一个学习者,给走过的历史留下的一份忠实的供词。

是以为序。

陈晓明

2008年11月21日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本书从中国文学历史画卷中采撷了部分精髓,从散文、赋、诗、词、戏曲、小说等文体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概览,从远古时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到当今喧哗的收集网络文学,择取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家进行详细介绍。
  • 我是60后

    我是60后

    60后,不前卫、不反叛、不颓废、不张扬。我们是渴望温情的一代,因为我们成长于只有热情没有温情的年代。我们是充满理想的一代,因为我们总是爱听英雄的故事,过早地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我们是内心保守却又渴望变化的一代,因为我们的青春,刚好赶上了祖国万花筒一般的变幻。我们是刚展开青春的羽翼就被生活的齿轮碾得粉碎的一代,我们被巨变的年代裹挟着,刚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喘口气,却发现周围大兵压境,已经是80后、90后的天下了。
  • 彩画集:兰波散文诗全集(译文经典)

    彩画集:兰波散文诗全集(译文经典)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通灵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本书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并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以及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的评论。《地狱一季》和《彩画集》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 中华国学经典(容斋随笔)

    中华国学经典(容斋随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本书选择了20部西方文学名著,以时间为脉络,与读者分享故事情节,同时抓住每部作品的精髓,评述巨孹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要揭示的内涵,揭示了隐藏在作者背后的秘闻趣事。
热门推荐
  • 苏程苏城

    苏程苏城

    ''小马哥,我爱你!''苏程就这么草率地献出了自己人生第一次的表白,你正牌男友朴正灿晓得伐?就算颜好身材好也不用这么任性吧?
  • 凡天世尘

    凡天世尘

    一个平凡或者不平凡的故事修仙还是修行一切为了什么
  • 童星出道:菜鸟逆袭记

    童星出道:菜鸟逆袭记

    苏夏染,菜鸟一枚,学习一般,才艺没有,家庭离异,妈妈不疼,爸爸不爱,靠着银行卡中微薄的生活费生计。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运气好的女孩,非说有运气,那也是狗屎运,被星探看中,就是她这一辈子才到最大的一堆。苏染夏做梦也不敢相信,有一天,她居然真的莫名其妙的踩到了……刚刚踏入娱乐圈,经纪人就坑她一次又一次,没关系,她苏染夏不是什么都能打到的,唱歌,没问题,钢琴,哼哼,她早就留有后手;高冷美少年冷嘲热讽,无良经纪人傲娇臭屁;嫌她菜鸟,那就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逆袭!
  • 精灵之勾指起誓

    精灵之勾指起誓

    还记得那次让我们誓约终生的相遇吗?不一样的宝可梦,不一样的全新版本,你值得一看。 是兄弟就快来跟我一起看啊。 (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 夫人请捂好小马甲

    夫人请捂好小马甲

    【在等签约合同,签约既更】十七之际,母亲逝去。顾家三姐弟无依无靠,大姐顾沐臭名远扬,幺弟顾君泽更是和大姐一般,亲戚都不愿意收养两人。小姨顾轻不忍心主动提出收养,而二女顾南依被顾家大姨收养。而从此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小姨夫是个脾气不好的人,时常酗酒。因小姨收养两人更是变本加厉。为了不让小姨受伤顾沐带着顾君泽搬出小姨家,而小姨时常背着小姨夫帮衬顾沐。原本生活还算平静,可从来自京都的一单寻人任务打破了这局面。而顾沐的小马甲也随之曝光,原来她不似表面那样不近人情,不过是因为那年那事改变了她。而自任务后,顾沐身后总有一个小尾巴。顾沐:有事?他:有!顾沐:什么事?他:夫人,我帮你捂好小马甲。顾沐:……顾沐与他的大佬互扒马甲看呆全网。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多小马甲我没有?
  • 重生之我的律师大人

    重生之我的律师大人

    温谢本是一个众人羡慕的演奏家,舞台上万丈光芒,代言演出接踵而来,却突然陷入抄袭丑闻,随着母亲和姐姐的恶毒计划,温谢没能等到自己向往的自由自在。发现秘密的她被母亲亲手从楼上推下,死后却营造出假惺惺的母女情深。温谢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不是无穷无尽的白色,竟然是18岁成人礼的独奏现场,她重生了!距离抄袭新闻还有半年,我要用这半年,改变所有人的命运。第一次见面就发觉蹊跷的冷面律师季云霖,看着铺天盖地的黑色新闻着手调查温家,可温谢已经离开,无济于事。查到所有证据的季云霖被蒋岚依算计,遇上车祸,醒来没有感受到伤痛,反而是在办公室开视频会议。这一次,我帮你找到自由。相信我,一定!18岁音乐女神VS26岁律师大叔双重生!!!(第一本书,求收藏~~~)
  • 穿越火影之遥远的梦

    穿越火影之遥远的梦

    现代女学生蓝冰懿因车祸死去变成灵魂在世间游荡,因空间漩涡被卷入异空间,与一个自称神的人相遇,被神打发去了火影忍者的世界。阴差阳错的成为了男孩子……被任务结束的波风水门捡了回去,成为了鸣人的哥哥。以温柔的尼桑(雾)的身份见证鸣人的成长。
  • 羽毛轻鸿,如此为谁

    羽毛轻鸿,如此为谁

    年少时的你被人瞧不起过吗,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低身下气吗,时隔多年,再回到这片故土,你还会怀念吗?
  • 我有BUG

    我有BUG

    一觉醒来,天地变了,我的金手指也来了。感谢孤儿院院长给予我的名字,没错,我叫林凡,天生的BUG。
  • 位面厨神

    位面厨神

    小说主角召唤神龙各种吊炸天!而他呢?召唤食物!一个位面,千亿神选者,而他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或许道路多艰险,或许会从这里消失。我却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