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93700000056

第56章 则阳(1)

题解全篇的主旨在于道论。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本篇内容仍很庞杂,主要说明恬淡、清虚、顺任的旨趣和生活态度,对滞留人事、迷恋权势的人给予抨击。讨论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讨论字宙的起源,讨论对外在事物的主体认识。

原文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

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曰:“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冻者假衣于春,喝者反冬乎冷风。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挠焉!”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故曰待公阅休。”

译文则阳周游到楚国,夷节向楚王谈到则阳,楚王没有接见他,夷节只得作罢归家。

则阳见到王果,说:“先生怎么不在楚王面前谈谈我呢?”

王果说:“我不如公阅休。”

则阳问:“公阅休是干什么的人呢?”

王果说:“他冬天到江河里刺鳖,夏天到山脚下憩息。有人经过而问他,他就说:‘这就是我的住宅。’夷节尚且不能做到,何况是我呢?我又比不上夷节。夷节的为人,缺少德行却有世俗人的智巧,不能约束自己做到清虚恬淡,用他特有的办法巧妙地跟人交游与结识,在富有和尊显的圈子里弄得神情颠狂内心迷乱,不是用德行去相助他人,而是使德行有所毁损。受冻的人盼着温暖的春天,中暑的人刚好相反得求助冷风带来凉爽。楚王的为人,外表高贵而又威严;他对于有过错的人,像老虎一样不会给予一点宽恕;不是极有才辩的人而又端正德行,谁能够使他折服!”

“所以圣人,他们潜身世外能使家人忘却生活的清苦,他们身世显赫能使王公贵族忘却爵禄而变得谦卑起来。他们对于外物,与之和谐欢娱;他们对于别人,乐于沟通、混迹人世而又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有时候一句话不说也能用中和之道给人以满足,跟人在一块儿就能使人受到感化。父亲和儿子都各得其宜,各自安于自己的地位,而圣人却完全是清虚无为地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圣人的想法跟一般人的心思,相比起来差距是那么远。所以说,要使楚王信服还得期待公阅休哩。”

原文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

译文圣人通达于人世间的各种纷扰和纠葛,周遍而又透彻地了解万物混同一体的状态,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出于自然的本性。为回返真性而又有所动作也总是把师法自然作为榜样,人们随后方才称呼他为圣人。忧心于智巧与谋虑因而行动常常不宜持久,时而有所中止又将能怎么样呢!生来就漂亮的人,是因为别人给他做了一面镜子,如果不通过比较他也不会知道自己比别人漂亮。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听见了,又好像没有听见,他内心的喜悦就不会有所终止,人们对他的好感也不会有所中止,这就是出于自然的本性。圣人抚爱众人,是因为人们给予了他相应的名字,如果人们不这样称誉他圣人也不知道自己怜爱他人。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听见了,又好像没有听见,他给予人们的爱就不会有所终止,人们安于这样的抚爱也不会有所终止,这就是出于自然的本性。原文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间者也!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赢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译文祖国与家乡,一看到她就分外喜悦;即使是丘陵草木使她显得面目不清,甚至掩没了十之八九,心里还是十分欣喜。更何况亲身见闻到她的真面目、真情况,就像是数丈高台高悬于众人的面前让人崇敬、仰慕啊!

冉相氏体察了道的精髓因而能听任外物自然发展,跟外物接触相处没有终始,也显不出时日。天天随外物而变化,而其凝寂虚空的心境却一点也不会改变,何尝舍弃过大道的精髓!有心去效法自然却得不到效法自然的结果,跟外物一道相追逐,对于所修的事业又能够怎么样呢?圣人心目中从不曾有过天,从不曾有过人,从不曾有过开始,从不曾有过外物,跟随世道一块儿发展变化而没有废止,有所行动也是那么完备因而不会受到败坏,他与外物的契合与融洽又将是怎么样的呢!商汤启用他的司御门尹登恒做他的师父,而他随从师父学习却从不拘泥于所学;能够随顺而成,为此而察其名迹;对待这样的名迹又无心寻其常法,因而君臣、师徒能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仲尼最后弃绝了谋虑,因此对自然才有所辅助。容成氏说:“摒除了日就不会累积成年,忘掉了自己就能忘掉周围的事物。”

原文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雠!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王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日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日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

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

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

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

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

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

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

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咉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咉也。”

勾践三战灭东吴

庄子主张无为。国家是有疆界的,有界的国家处于无界的宇宙之中,本就微不足道,若有若无,那么战争还有什么意义?

译文魏惠王与齐威王订立盟约,而齐威王违背了盟约。魏王大怒,打算派人刺杀齐威王。将军公孙衍知道后认为可耻,说:“您是大国的国君,却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报仇!我愿统带二十万部队,替你攻打齐国,俘获齐国的百姓,牵走他们的牛马,使齐国的国君心急如焚热毒发于背心。然后我就攻占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大将田忌望风逃跑,于是我再鞭打他的背,折断他的脊骨。”

季子知道后又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说:“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役使之人所苦的事。如今战争不起已经七年了,这是你王业的基础。公孙衍实在是挑起祸乱的人,不可听从他的主张。”

华子知道以后又鄙夷公孙衍和季子的做法,说:“极力主张讨伐齐国的人,是拨弄祸乱的人;极力劝说不要讨伐齐国的人,也是拨弄祸乱的人;评说讨伐齐国还是不讨伐齐国为拨弄祸乱之人的人,他本身就是拨弄祸乱的人。”

魏王说:“既然如此,那将怎么办呢?”

华子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罢!”

惠子知道了,引见戴晋人。戴晋人对魏王说:“有叫蜗牛的小动物,国君知道吗?”

魏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字叫触氏,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字叫蛮氏,正相互为争夺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尸体数也数不清,追赶打败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回。”

魏王说:“咦,那都是虚妄的言论吧?”

戴晋人说:“让我为你证实这些话。你认为四方与上下有尽头吗?”

魏王说:“没有止境。”

戴晋人说:“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无穷的境城里邀游,却又返身于人迹所至的狭小的生活范围,这狭小的生活范围处在无穷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样吧?”

魏王说:“是的。”

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至的狭小范围内有一个魏国,在魏国中有一个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你魏王。大王与那蛮氏相比,有区别吗?”

魏王回答说:“没有。”

戴晋人辞别而去,魏王心中不畅,怅然若有所失。

戴晋人离开后惠子见魏惠王。

魏王说:“戴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圣人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论。”

惠子说:“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尧与舜,都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称赞尧与舜,就好比那微弱的丝丝之声罢了。”原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稷稷何为者邪?”

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

子路请往召之。

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

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译文孔子到楚国去,寄宿在蚁丘的卖浆人家。卖浆人家的邻居夫妻奴仆全都登上了屋顶观看孔子的车骑,子路说:“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是干什么呢?”

孔子说:“这些人都是圣人的仆从。这个圣哲之人把自己隐藏在百姓之中,藏身于田园生活里。他的声音从世上消失了,他的志向却是伟大的,他嘴里虽然在说着话,心里却好像不曾说过什么,处处与世俗相违背而且心里总不屑与世俗为伍。这是隐遁于世俗中的隐士,这个人恐怕就是楚国的市南宜僚吧?”

子路请求前去召见他。

孔子说:“算了吧!他知道我对他十分了解,又知道我到了楚国,认为我必定会让楚王来召见他,他将把我看成是巧言献媚的人。如果真是这样,他对于巧言献媚的人一定会羞于听其言谈,更何况是亲自见到其人呢!你凭什么认为他还会留在那里呢?”子路前往探视,市南宜僚的居室已经空无一人了。

原文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飱。”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瘫,内热溲膏是也。”

译文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说:“你处理政事不要太粗疏,治理百姓不要太草率。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锄草也轻率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用轻率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我一年到头不愁食品不足。”

庄子听了后说:“如今人们治理自己的身形,调理自己的心思,许多都像这守护封疆的人所说的情况,逃避自然,背离天性,泯灭真情,丧失精神,这都因为粗疏卤莽所致。所以对待本性和真情粗疏卤莽的人,欲念与邪恶的祸根,就像萑苇、蒹葭蔽遮禾黍那样危害人的本性,开始时似乎还可以用来扶助人的形体,逐渐地就拔除了自己的本性,就像遍体毒疮一齐溃发,不知选择什么地方泄出,毒疮流浓,内热遗精就是这样。”

原文柏矩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

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

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

曰:“始于齐。”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疆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刑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得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泰山问政孔子到齐国去,路过泰山,听到一个妇女在哭。派子路去问,妇人说:“以前我公爹被老虎吃了,现在丈夫和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子路问为什么不搬走呢?妇女说:“此地没有苛捐杂税。”子路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苛捐杂税比老虎还凶猛呀。”本文在论政。“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文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应当责备统治者,他们是一切恶行的诱发者。

译文柏矩就学于老聃,说:“请求老师同意我到天下去游历。”

老聃说:“算了,天下就像这里一样。”柏矩再次请求,老聃说:“你打算先去哪里?”柏矩说:“先从齐国开始。”

柏矩到了齐国,见到一个处以死刑而抛尸示众的人,推推尸体把他摆正,再解下朝服覆盖在尸体上,仰天号啕大哭地诉说:“你呀你呀!天下出现如此大的灾祸,偏偏你先碰上了。人们常说不要做强盗,不要杀人!世间一旦有了荣辱的区别。然后各种弊端就显示出来;财货日渐聚积,然后各种争斗也就表露出来。如今树立人们所厌恶的弊端,聚积人们所争夺的财物,贫穷困厄的人疲于奔命便没有休止之时,想要不出现这样的遭遇,怎么可能呢?”

同类推荐
  • 狼道全集:生活中的狼性法则(白金版)

    狼道全集:生活中的狼性法则(白金版)

    本书详细介绍和阐述了狼的各种卓绝的本领和品质,读者可以在此尽情地领略这奇异动物的种种魅力。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充分挖掘狼性特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地发挥,贴切而巧妙地把狼道智慧引申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并结合大量实例。全面阐释,深度分析,做了有观点、有价值的评述。从狼性坚韧、狼性无畏、狼性多变、狼性准则、狼性心态、狼性追求、狼性忍耐、狼性狂野、狼性残暴、狼性纪律、狼性智慧、狼性团队、狼性沟通、狼性好奇、狼性专注15个角度,有深度有力度地展示了狼道智慧。
  • 做人要小心

    做人要小心

    在本书中,我们尽全力为你提供那些应该加倍小心,而又常被忽略的“小心”故事,在细致的评析和点拨中,深入浅出地为你展示一个新的世界。
  •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明易理,通天下,乐天知命,人生无忧处世为人的智慧心法,成事兴业的善谋良策百经易为首,千事理当先。这是一部人人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普及性的《易经》读本!《易经》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的书,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智慧宝典。《易经》博大精深、玄奥神奇,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指导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希望通过揭开经典的神秘面纱,让更多止步于易学门外的人们知道《易经》并不神秘!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本书是关于讲述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辩论准备阶段、辩论进攻战术的运用、辩论中的防守战术、辩论中的临场应变、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辩论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辩论中的逻辑技巧七个方面的内容。
  • 一生的资本:奥里森·马登成功学大全集

    一生的资本:奥里森·马登成功学大全集

    书中马登的一生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不但获得了财富和成功,而且将其传播出去,点亮了数以亿计年轻人的生命。当代成功学家诺曼·文森特·皮尔说:“我读过马登的所有著作,是他促使我发展了‘积极思考’的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极道剑途

    极道剑途

    从出生到修炼一路坦坦荡荡,遇见不顺眼的一剑斩之,顺眼的一剑扶之。不求自己是什么救世主,也不求自己是什么大善人,什么大坏蛋,只求自己问心无愧,无愧于自己。
  • 大帝落

    大帝落

    茫茫宇宙海中,因为有两个宇宙的碰撞,导致了两种宇宙规则交织,两种规则都代表了天地至理,大道与奥义,经过漫长的岁月,两个宇宙的文明碰撞,交织出灿烂的文明火花!一个少年被坑了,一切从这里开始!
  • 斗罗大陆之控天

    斗罗大陆之控天

    巴蜀,唐门,鬼见愁“唐三!”一白发老者想冲到悬崖边,可另一道灰色的身影却比他更加快。“长老,唐九替自己和三哥以佛怒唐莲来报答唐门,谢唐门的养育之恩。”唐九飞快的跑向鬼见愁,毫不犹豫的跳下。二人通过了挤压来到另一个世界,这里没有武术,斗气,没有魔法,魔术,只有武魂。唐三和唐九先后穿越到斗罗大陆,成为了血脉相连的兄弟。当唐门弟子来到斗罗大陆,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又会遇到怎样的人?
  • 极品狂少

    极品狂少

    林浩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选择离开世界级杀手组织,来到华中帝国,一边保护大明星一边寻找实力晋升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温馨的朱大

    温馨的朱大

    从小由外公带着长大,这一年外公去世了,把我交给了邻家哥哥照顾。那一年我16,他25:那一年我上高中,他已经是中队长了。那一年发生了很多很多事.....
  • 钻石与灰烬

    钻石与灰烬

    长久以来,我以为,只要遵循轨迹按部就班滑行,生命这一趟列车,就会缓缓的驰向预设的终点。殊不知,生命无法预设,欢喜悲伤,心酸荣辱,你遇见的美好与痛苦,由不得你来调配比例。《钻石与灰烬》是青年新锐作家林培源继《第三条河岸》之后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
  • 甜甜的恋爱请码住

    甜甜的恋爱请码住

    各种类型甜甜的恋爱,在线发狗粮,让你吃到撑
  • 造神式

    造神式

    那些有资格叫嚷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是那些真正不被束缚着的人但你不是
  • 奇幻攻略

    奇幻攻略

    传说,人死去的灵魂会进入轮回。047则是个阴兵,她的职责是,代替那些死不瞑目的人活一辈子。这是一个亡魂,人类,科技共存的一个时代,让我们一起见证。作者无脑,女主略二,情节略雷,作者亲闺女,各位小亲亲笔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