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80800000005

第5章 两相知科里亚叙情(1)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拉娅家中出现,一下子就扩大了拉娅的兴趣范围;对于拉娅来说,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当时闯进她的命运中的一切新事物之源。至于说到他的生命,他的整个生命是服从于一个目的的——为新社会而斗争,为共产主义思想的胜利而斗争。这在每一秒钟,每一次谈话中,甚至每一句话里都可以感觉到。

“新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冷漠的旁观者,更不是只抱有同情心的‘捧场者’,而是热情的、直接参加伟大建设工程的人!”他说,“不能只做一个建成人类幸福大厦的见证人,更不能奢望溜进现成的大厦坐享其成,因为你们是生活在发生了伟大变革的时代里。诚然,并不是你们完成了这一变革——你们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伟业,这是老一辈同志们为你们所创造的。但是,你们有自己的任务——更繁重的任务啊!让你们的胳膊上也沾满泥灰浆吧;相反,如果你们住在用别人的手建造起来的房屋里,你们一定感到既不温暖,又不自在。”

他讲得兴致勃勃,情绪激昂。拉娅记得当时她站在门口。尼古拉沉默起来,似乎是在等待着回答。

就在这一瞬间,父亲推门进来。看他脸上的表情,显然他是听到了尼古拉的讲话,即使没有全部听到,也听到了最后几句。

“说得多漂亮,”父亲指责说,“实际上是在夸夸其谈。”

尼古拉并未感到窘惑。连忙转过身去,面向着父亲,眼睛里迸发着怒火,用孩子似的傲慢神气问道:

“那会怎么样?”

父亲微笑着,未作任何回答,便向板棚走去。

走了几步之后,他停下来嚷道:

“拉尤莎,马上到邻居家把铁锹拿来,昨天他们借去了。”

尼古拉笑道:

“他也要对你实行管制了。我觉得,你父亲非常不喜欢我这样的人……”

拉娅什么也没说,打他身边走过去,来到了小便门口。尼古拉做了一个要跟她去的动作。她小声地请求说:

“你等一下,我们再谈一谈。”

尼古拉猛然竖起双眉说:

“我们再谈一谈,是吗?那好吧。”

说来也奇怪,他高兴得眉飞色舞起来。他那问话的语调,使拉娅的心突然迅而剧烈地跳动起来。

应该说,当时拉娅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姐姐性情温雅、恬静,全部闲暇都用来读书。弟弟是她们之间年龄最小的,他体弱多病。而拉娅却是一个好动的、精力充沛的女孩子,什么事情都愿意包揽和承担;她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感兴趣,她的性格很像一个顽皮的男孩子,总是在父亲的身边转来转去的:比如他在修补篱笆、劈柴火、修补鞋子、挖菜畦、粉刷屋舍——她总喜欢给他当个下手。她经常能急父亲之所需。正因为这样,父亲常常当着她的面故意与尼古拉争论不休。

这些争论是激烈的,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这些争论都涉及到青年和共青团的问题。

当时拉娅结识了一位女友,是个共青团员,名叫塔娅。她经常来她家串门,给她和科里亚常讲起港口基层组织的工作和港口共青团的事情。塔娅和尼古拉很快有了共同语言,拉娅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她准备加入共青团。可是,父亲坚决反对这样做。当时,他只知道有一个叫“童子军”的青年组织,他非常看不惯这些青年男女的放荡行为。如果街上一有童子军,她们便好奇地跑出去看那些衣着华丽的小伙子们。父亲却硬要把她们赶回家来。父亲是个识字不多的半文盲,他看不出童子军和共青团的区别。

尼古拉总是热心地给他讲述共青团员们、共青团的任务和新的、优秀的青年一代,无论用什么方法也不能说服老头子。

他们经常谈起1905年至1907年发生的革命和后来反动势力的猖獗。父亲虽然没有直接参加那次革命斗争,但是他把革命者隐藏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帮助他们坚壁武器。他还参加了募集粮秣的工作。

1914年至1915年,父亲回到家乡维里亚村探望亲人。他在那里因有人告发而被捕,坐了六个月黑牢。由于没有文化,父亲把这次身陷囹圄的逆境不加区别地归咎于大家。无论尼古拉怎么解释也不能说服他。父亲常常用一句简捷的话结束他们的争论:

“够了,反正你没有办法使我信服!”

“唉,他真是个脾气执拗的老头子!让他转变真难啊!”尼古拉说。

他们还对新式婚姻问题争论不休。他们常以拉娅姐姐的不幸姻缘为题争论起来。她姐姐和丈夫离婚了,她带着孩子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责怪她结婚时不听他的好言相劝。父亲抱着陈规旧习不放,他认为,只有父母之命的姻缘才是稳固可靠的,不然,就会迅破裂。

“他们性格不相投。”父亲有时挖苦说。

“还必须仔细分析事端的原委,”尼古拉反驳说,“不应一概归咎于新的婚姻。”

父亲什么也不想弄明白,只是固执己见。

在争论中,现在拉娅站在尼古拉一边。似乎有一种下意识的感觉使她意识到尼古拉是正确的。

当她听到尼古拉的争辩和叙说时,一种不安的情绪不时使她感到迷离恍惚。她可怎么办呢?她该做些什么?该出嫁了吗?有时,她简直为此而惧怕起来。因为,她目睹了多少桩不幸的婚姻,不仅有新式婚姻,而且也有旧式婚姻;她目睹了多少起不理想的新式婚姻也以离婚而告终,每一方继续按自己的常规生活着。一些老人们的家庭生活经常在争吵、咒骂和互相责备中度过。

但毕竟拉娅还要继续生活啊。关于继续上学的事连想也不敢想,因为家境贫寒。当时,大多数家庭的惯例是:只让男孩子上学。但是,尼古拉和父亲的辩论逐渐开阔了她的视野,她渐渐倾心于一种新的生活,倾心于那些新型的优秀分子,尼古拉就是这样的人。

父亲不喜欢尼古拉那坦率的、尖锐的论点,不喜欢他对她和她姐姐所灌输的那些危言耸听的东西,诸如让她摆脱父亲用旧眼光看待生活的影响之类。

有一次,正好是星期天,全家人都出门了,姐姐把一个十个月的孩子留下给拉娅,自己也出去了。拉娅只好暂时在院子里照看孩子。尼古拉在厨房里埋头写什么东西。拉娅回到卧室去哄孩子睡觉。孩子睡着后,她继续悄悄地摇晃着孩子,一边和尼古拉谈心。

他又开她和她的男朋友的玩笑,问她是不是要结婚了。

然后,他把桌子挪近拉娅的身边,问道:

“你为什么哪儿也不去?不去散散心?”

“不想去,哪儿也不想去。和您在一起有趣得多。从您那里我懂得许多新东西。”

“你为什么总是用‘您’、‘您’的来称呼我,干什么那样客气?”

拉娅缄默不语,不知如何回答。

“拉娅,记得吗?前几天你去邻居借铁锹时对我说,我们要谈一谈,谈什么呢?”

显而易见,拉娅双颊不由又绯红起来,因为他微笑着对她说:

“你想要我替你说出来你想说的话?”

“喏,请您说吧!”

“不应该用‘请您说吧!’应当用‘你说吧!’不要再称呼‘您’啦,我就说……”

尼古拉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拉娅的脸庞。

“你想说,你觉得憋气得很,是这样吗?”

“是的……”

“这好极了,拉娅!一切都比我期待的还要好。就是说,要想挣脱家庭束缚,也无须我对你进行宣传鼓动了。当然,你明白,事情主要取决于你。要知道,你家老头子是无法争取了。你应该属于今天这个时代的人。”

拉娅无言以答。她也不想把内心激起的感情表达出来。此刻,尼古拉也缄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补充说:

“拉娅,这意味着你将从自己身上找到愿望和力量……”

“愿望我倒是有,而力量,我不知是否有?”

……显而易见,这句话已深深地刻印在尼古拉的脑际。几年过去之后,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里,主人公塔娅·丘查姆逐字地重复着这句话。

尼古拉这几个月生活得怎么样呢?不论谁劝他休息都无济于事。有时一吃完早饭,他就进城了,以便熟悉城市和人们。有时,他整天整天钻进市图书馆里。市图书馆离拉娅家有三公里远。

每当拉娅谈到他应该注意休息时,他说:

“疗养院我可住够了,我已经不想去那里住了!两个月之后,我就要开始工作了。应该让脚锻炼走路,不能让它们过分娇生惯养了。”

晚上,他回家时有些疲劳。但精神很愉快,和拉娅交换感想,开开玩笑。拉娅记得,有一次他对她说,整整一天他是在共青团市委会里度过的。

“我请求和小伙子们谈谈工作问题。我的请求使他们感到惊异,我看到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惊恐的神色。谁也没有拒绝我的请求,但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我应该加强治疗。”

这些频繁的活动加重了他的病情。两只脚肿得更厉害了,越发疼痛起来。拄着拐杖走路已十分困难——必须恢复使用尼古拉从疗养院随身带回来的那副双拐行走。他常去借书以代替散步。现在,拉娅经常与尼古拉一起到图书馆借还书。借书处的组长是一位翘鼻子的姑娘,名叫杜霞。她不大喜欢尼古拉:看来,她以为尼古拉是个好吹毛求疵和爱挑剔的读者。

有一次,尼古拉向她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书。

“您怎么啦,同志!我们没有这种书!”杜霞用一种不太满意的口吻声言道。

“‘这种书’如何解释呢?”

“‘这种书’就是您要借的!这种书我们已经停止向外借阅。书中有许多有害的思想。借革拉特珂夫和马雅可夫斯基的书吧。”

“您听着,”尼古拉勉强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说,“革拉特珂夫和马雅可夫斯基都是优秀的作家,我对他们深为敬慕。但是,我现在向您借的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同志,这种书没有!我们图书馆的工作是要为无产阶级文化使命服务的!”

尼古拉被激怒起来:

“您不要用无产阶级文化这种字眼来愚弄我!现在可不是用呆板的公式来从事文化事业的时候!”

“读者同志!”杜霞抬高嗓门说,“您不要耽误我的时间!如果您是一个紧跟时代的人,您应该明白,令人痛恨的旧社会的一切文化偶像都在泯灭之中。”

尼古拉的嘴唇颤抖起来。拉娅看见他在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以避免发出狂笑。他仍和颜悦色、语调温和地说:

“至于谈到旧时代的文化偶像,我们先不要去理睬它们,让它们去泯灭吧。但遗憾的是,您的脑子里产生了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正在泯灭着。”

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尼古拉说:

“开始,我真想大发雷霆,而后我又忍不住要笑。你从她那里能得到些什么呢?傻瓜!”他想了想又补充说:“一般说来,这种傻可是非常有害的。”

他如饥似渴地刻苦读书。

应该说,他并不是把所有的书都从头到尾读完。但是每一本书的内容他都能议论一番。他有一套读书的方法。有些书他只读开头和结尾,然后他便检查一下,看其余的内容是否猜得对。有时,他拿起一本书一读就很快猜到下文——这样的书他干脆丢到一边,不想再在这本书上花费时间。

但是,有些书他不只是一般的泛读,而是逐字逐句地研究它。如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他以极大的兴趣阅读有关国内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有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叛乱》,弗谢沃洛德·依凡洛夫和鲍·拉夫烈纽夫的中篇小说,康·费定的《城与年》和尤·利·利别金斯基的《委员们》。就诗歌而言,他喜欢捷米扬·别德内依、弗·马雅可夫斯基、别兹敏斯基、日阿罗夫的诗。他对科技读物、历史回忆录亦兴趣颇浓。他选读翻译著作有美国辛克莱的《石炭王》,克勒曼的《隧道》,巴比塞的《火》。

尼古拉很喜欢和别人争论书的内容。当围绕着由他发起对一些新书展开辩论时,尼古拉便心甘情愿地,甚至激情满怀地引导这些争论,指导这些争论。

当时,奥斯特洛夫斯基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作息时间表:

阅读政治书籍

阅读文学艺术书籍

写信

政治学习

散步

他还把“失去的时间”单独地列了一条。这是指每天吃早、中、晚三顿饭和没有书看时的休息所花去的时间。

在一个罕见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尼古拉出门走走。拉娅当时被家务缠住了。完事后,她躺下休息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拉娅被一种陌生的孩子声音吵醒了。后来,听到尼古拉说起话来: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这一切都很明白,但是,你究竟会做些什么呢?”

“就这个!”

随后,作起一种轻巧的动作,好像有人在表演体操似的。尼古拉笑着说:

“嗯,小兄弟,虽然这些节目表演得轻快利落,但是太少啦。还有什么新的花样吗?”

“还有哩。”

小伙子用嘶哑的声音唱起来:“在边疆的一座城里……”“喏,够了!”尼古拉打断他的歌声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唱是唱会了,但唱得还不好。让我们好好地聊聊天吧!你给我讲讲自己的父母亲和同学的事吧。”

小孩子简短地谈了谈自己。

一阵沉默之后,又听到尼古拉的声音:

“现在我来讲一点我自己吧。”

尼古拉开始给客人讲述自己的童年和怎样上前线打仗的事。

拉娅猜到了是怎么回事:尼古拉不止一次和她谈起一些孩子们流浪街头的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时代的症结。

“这比一切都坏。”他指出,这种症结所损害的是最优秀的、最活泼愉快的一代儿童啊。

拉娅没有见到他们的小客人。但是在当天晚上,尼古拉对她谈起了关于他和流浪儿童费吉卡的友谊。看来,他们彼此充满同情心,费吉卡还答应陪尼古拉去儿童教养院看看。

“这正是我应当去的!”尼古拉说,“在那里,我可以和他们谈心!这个翘鼻子的小朋友一定爱听我的故事。这样,我就可以与其他的流浪儿接触了。”

遗憾的是,尼古拉的健康情况未能使他实现自己的计划。他没有能够去教养院。但有一天深夜,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到拉娅家。他的同伴是一只大狗。孩子和狗都是饥肠辘辘,肮脏不堪,瘦骨嶙峋。这对外表邋遢、备受压抑的伙计,蹙额睨视着他们,深怕把他们驱赶出门。破衣烂衫勉勉强强遮住了这个孩子消瘦的躯体。他不停地、烦躁不安地蹭着双肩,因为衣服里生满了虱子。

尼古拉在门外找到了躲藏在门角弯里的孩子和他那四条腿的朋友,把他们带到屋里,让母亲给孩子吃顿饱饭,并留他过夜。他们开始准备客人洗澡。小客人洗得干干净净,坐在桌旁,虽然穿的是别人身上脱下来的衣服,但他的模样全都变啦!脸颊上露出迷人的、带有三分羞怯的童贞的微笑,一对小眼睛也笑眯眯的。他们一家人都为此而感到高兴和愉快。尼古拉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这个面貌焕然一新的孩子。

这个流浪儿在拉娅家住了一个星期。在这期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少年宫给孩子找到了一个住的地方。

有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了,拉娅回家后,见尼古拉还没有睡觉,便问他:

“你怎么还在熬夜?”

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请原谅,拉娅!你知道吗?明天我要动身去哈尔科夫。上那儿去试试找个工作干。”

拉娅感到茫然失措,不知说什么好。

“明天一早我们可能没有机会交谈了。现在我想提醒你一件事,你不是希望摆脱……你还记得吗?”

“记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种力量吧!现在夜色深沉。很遗憾,我看不清你的脸庞,我很想看看你的表情。”

“好的。但你看不见……”

早上。拉娅送他去搭火车。他坐在车厢里对她说:

“拉娅,你知道吗?我的心情是何等激动啊,就像是面临考试的学生一样。如果一切都由我来支配,这些主考人又都听我的话,我也许不至于这样紧张了。”他指着自己的脚说,“可是,它能听你的命令吗?”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一生即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年少时被父亲逼着弹琴,母亲早逝;成年后经历了数次失败的恋爱;26岁时听力衰退,45岁时完全失聪……该书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永恒的艺术而长期忍受苦难、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阅读该书可以使读者获得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双重收获。
  •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神秘、最诡谲的人物之一,就如同乱世中藏而不露的毒箭,令人们至今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不寒而栗。对于他的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那么,他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将寻着历史的脉络,去发现一个真实的戴笠,同时,揭示军统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间谍组织”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黎元洪传

    黎元洪传

    他,就是辛亥首义大都督、民国大元帅、两任大总统;坚持共和政体、军民分治,反对军人专权;讲求共和、法治、民主和实业的精神;被孙中山先生称赞为“民国第一伟人”的黎元洪。本书细致地描述了黎元洪的一生。在叙述过程中,编者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文中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稗官野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乐无穷。适合各年龄段的愿意了解那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 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本书共分十章,以及引子和附录。内容包括:早年的憧憬、探索人生、寻觅与追求、创作高潮、艺术之神、走向人民、世纪之交、最后的岁月等。
热门推荐
  • 侦破Strange凯

    侦破Strange凯

    看故事里小凯带领大家开展一个惊心动魄的旅程。
  • 汉末之纵横四海

    汉末之纵横四海

    青帮分舵舵主陈靖,遭同门师弟暗下黑手而死亡。却未想到死后来到了东汉末年,成了刚接到何进密诏,欲兵进洛阳的董卓。群雄割据,烽烟四起,且看一代枭雄如何在乱世中纵横四海,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 设计成婚

    设计成婚

    郁瑾在无数次相亲失败之后,颓败地对许韦慕试探:“你看我们俩都这么熟了,要不下半辈子你就跟我凑合着过吧?”许韦慕挑眉:“结婚可以,不过要签婚前协议。”郁瑾抱起枕头,砸他:“我怎么不知道你这么小气?”许韦慕勾起嘴角,缓缓开口:“协议内容只有一条,不许离婚。”后来郁瑾才知道,她会没有桃花全都是许韦慕搞的鬼!
  • 一个好故事胜过千万广告费

    一个好故事胜过千万广告费

    在这个感官麻木的信息过剩时代,品牌故事将成为一个事半功倍的利器。一个好故事能让您的产品和品牌身价迅速飙升,化平凡为神奇!本书通过对成功案例的深刻解读,梳理并总结出一套完备的品牌故事操作方案,集理论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在品牌与营销同质化的当下,送您一个便捷的实操方略,全力助推您的企业走上稳健的快车道。
  • 英雄无敌日志

    英雄无敌日志

    关于这部作品,我也酝酿了一段时间了。我欲将她写成一部讲述异世英雄无敌式生活的作品,而且主角会是一个学院法师。书的魔法体系可能会看上去与传统的英雄无敌不太一样,因为他会吸收一些遗忘国度设定的经验。初次写作的原因,可能作品会看上去生疏了些,只要各位读者不吝于意见,我便会尽力改进的。
  • 傲世新农民

    傲世新农民

    流氓会武术,神仙防不住。农民懂技术,奔向致富路。什么?你说我是臭农民,那你等着几年后我来收购你的集团公司吧。老人摔倒没有人扶?做生意欺诈顾客?有人偷东西不敢制止?没关系,我出钱成立一个全世界的“雷锋奖”,专门奖励好人好事,什么?连外国友人都来参加了,更好,我要让人人都五讲四美三热爱。看一个农村刚毕业的大学生意外得到外星人的科技后,回家乡种地,带领家乡人民种出一个新的未来。建了一个读者群22785033,欢迎大家加入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拜谢!
  • 总有人治得了你

    总有人治得了你

    陆怀瑾前往山里录制真人秀,意外遭遇泥石流,被不谙世事的女孩顾霜霜所救,困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他是被众星捧月的“国民老公”,毒舌傲慢、不讲道理,却在她面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以前常常担心,以后会和谁在一起。——别担心,这世上,总有人治得了你。
  • 封神天域

    封神天域

    上古年间,仙、魔、妖等无数种族于上古年间和平共存于世,一个封存无数载的秘密流传而出,各大种族展开绝世大战,幕后黑手主宰一切......小城少年,追寻命运,斩破封印之枷锁,醉卧美人膝,揭开惊天大秘,笑傲三界苍生......
  • 暹心自有灵以珍

    暹心自有灵以珍

    茅家的术法小弱鸡,遇到国外术法大boss,看看熟强熟弱……话说一物降一物……
  • 为夫大可随妻私奔

    为夫大可随妻私奔

    她是他心心念念的人儿,奈何自家娘子天性爱跑路。逃婚吗?他勾唇,抛下一切追随她的方向。只当做是私奔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