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6800000021

第21章 纪念《文艺报》创刊60周年(8)

最让我难忘的是简易楼房二楼的会议室。会议室中间摆着一张乒乓球桌。午休时或者下班后,我们可以在这里挥拍打上几个回合。但更多的时候,这里是思想和智慧相碰撞的地方。每个星期总有几天,全编辑部的人就会来到这里,将折叠椅打开,围着乒乓球桌坐下,有时是讨论选题,有时是评刊会,有时是听某个部门的编辑们主讲当前文艺创作的新动向,有时则是围绕某个文艺话题或文艺作品开展讨论。总是有那么多的话题,总是有那么多争论不休的意见。每一次都充满着活跃的气氛,充满着自由和坦诚的交流。我们几位调入编辑部的年轻人第一次坐在这个会议室里,就被这种百家争鸣般的气氛所震惊。更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好几位年长的编辑提议说,应该让新来的年轻人发言,他们会带来新的观念。我们忐忑不安地、甚至有些结结巴巴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鼓励。从此我们就像初生的牛犊一样在每一次的会上无所顾忌地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有时我们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心中有些愤愤然的。老陈、老刘、老吴、老李,还有晓蓉、老何、老孙,他们看出了我们的情绪,却理解地笑了笑,说你们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冯牧、唐因,老主编们在会议上也说,《文艺报》的编辑应该多写文章。这似乎是《文艺报》编辑部的一个传统:多写文章就能多想问题,多想问题就能把编辑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纵容和鼓励下,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搬离简易楼房后,尽管新办公大楼宽敞明亮,但我一有机会就到这座简易楼房前伫立片刻,迷蒙中,仿佛看到墙上还挂着那块“《文艺报》编辑部”的红字木牌。如今我却离开了编辑岗位,多少觉得有悖于《文艺报》的初衷。如果我再一次伫立在简易楼房前,也许心里会有很多不安。所幸,简易楼房已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拆卸掉了。走进沙滩北街2号大院,不要说难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踪迹,就是曾在简易楼房里亲历的充实日子,也恍若梦中情景。

一直眷念简易楼房的会议室也许还有一点个人的缘由,我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乒乓球桌子铺上一块塑料布,摆上糖果香烟,人们送上美好的祝愿,洪波兄还朗诵了一首为我的新婚写的诗歌。一切是那么温馨。最后,几位年轻人簇拥着我和妻子,坐上文艺报惟一的一辆吉普车,穿过北京城里静谧的夜色,回到我在前门集体宿舍里临时装饰起来的“新房”。如今我和妻子携手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真想在金婚的那一天,还能在这座简易楼房的会议室里与文艺报的兄长朋友们聚会……

原载2009年9月26日

我们的《文艺报》

--献给新中国60周年暨《文艺报》创刊60周年

杜家福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

全国人民迎来了共和国六十华诞。

六十年前,新中国成立,

六十年前,《文艺报》创刊。

从此,文学艺术界有了一份自己的报纸,

从此,《文艺报》人有了耕种的家园。

遥想六十年前的七月,

风和日丽,百花齐放,

人心振奋,笑脸飞扬,

在新东方已经冉冉升起的朝阳里,

在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的门槛上,

走来了领袖毛主席,

走来了敬爱的周总理,

走来了年轻的执政党。

在她身后紧跟着,

是全国文学艺术界的栋梁!

七百位代表,意气风发,

七百位代表,斗志昂扬。

他们来自:延安的窑洞,上海的弄堂,

重庆的曾家岩,西柏坡的泥草房,

从海外归来,从香港北上--

轻掸去衣襟的尘土,

刚放下远征的行囊,

八方精英聚北京,

文化大事共协商。

啊,新中国第一届文代会,

就这样胜利召开;

文代会会刊《文艺报》--

也就这样应运而生,历史登场!

伴随新中国诞生,

伴随新中国成长,

《文艺报》与新中国--

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共同铸造着骄傲与辉煌。

共和国文艺的繁荣昌盛,

跳跃在《文艺报》的眉梢眼角;

共和国文艺的冷雨冰霜,

也凝结在《文艺报》的脸庞。

《文艺报》小,

小到只是一本杂志、几页报纸,

可它就像风向标、像晴雨表,

翻开《文艺报》,

你便会看到新中国文艺的荜路蓝缕,

你还会思考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种种文化思潮。

说六十年,其实不到。

当“样板戏”唱响全国的时候,

《文艺报》黯然停刊。

我们的报人,一步三回头,

三步一长叹,

离别了他们的家园。

从此,在干校的月光下,

在牛棚的灯光前,

《文艺报》变成--

一种回忆,一个寄托,

一袭担忧,一缕遥远的思念……

霹雳震天响,

粉碎四人帮,

举国上下皆振奋,

《文艺报》人喜若狂。

拨乱反正,思想解放,

百废待兴,复刊在望。

像三十年前一样,

来不及掸去衣襟上的尘土,

急匆匆卸下干校的行囊--

他们,又回到了分手的地方!

《文艺报》啊,又回到了起点,

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

转眼之间,又是三十年的时光。

仿佛还来不及梳理,

我们就和共和国一起

投入了风风火火的新战场。

急匆中来不及调整,

我们就和全国文艺界一道,

共同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文学繁荣,艺术发展,

经济腾飞,国富民强,

《文艺报》与时代同步,

记录着新时期的辉煌。

啊,六十年,

历届《文艺报》人,

都痴心不改地恋着这个地方。

因为在这里,

我们感受的是大时代的脉动,

分享的是共和国的荣光。

六十年了,

我们这一代《文艺报》人,

该有怎样的抱负与梦想?

党的文艺思想,

作协的殷切期望,

怎样通过我们,

做成精彩华章?

优秀人才,优秀作品,

怎样通过我们,

影响四面八方?

肩上的担子重啊,

容不得丝毫的轻狂。

看哪,历任主编--

茅盾、丁玲、冯雪峰、张光年、冯牧

正关切地注视着我们;

历史深处--正投来他们殷殷的目光。

这些响当当的名字,

给了我们光荣,

也交给我们责任与分量!

任重而道远啊,

来日方长。

请共和国放心--

《文艺报》的光荣传统,

我们一定会继承,

一定要发扬!

原载2009年9月26日

“新中国文艺评论60年座谈会”

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胡军武翩翩)金秋九月,新中国六十华诞将至,《文艺报》也迎来她六十岁的生日。六十年来,《文艺报》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道路,蕴积了一批批作家、艺术家和文艺评论家的才华和智慧,承载着一代代读者的心声。9月16日,由文艺报社主办的“新中国文艺评论60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近百位文学艺术界、评论界人士聚集一堂,共同追忆《文艺报》六十年的峥嵘岁月,总结六十年来我国文艺评论的成就和经验,为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高洪波,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志今,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新贵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出席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文艺评论家有张炯、李准、仲呈祥、郑伯农、谢冕、阎纲、雷达、陆贵山、叶廷芳、黄会林、邵大箴、包明德、何西来、何镇邦、樊发稼、曾庆瑞、王仲、范咏戈、李树声、潘凯雄、胡平、孙郁、梁鸿鹰、赵海虹、许柏林、王必胜、彭程、吴秉杰、白烨、孟繁华、贺绍俊、陈履生、饶曙光、马也、张德祥、尚辉、张志忠、张颐武、李建军、陶东风、刘祯、张先、刘平、吴义勤、施战军、陈福民、张柠、赵勇、何向阳、胡殷红、王干、张清华、解玺璋、许金龙、王炎、宋宝珍、王安葵、程光炜、张陵、吕先富、杜家福等。座谈会由《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主持。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零两个月的所思所想。在那里,他拥抱自然,过起了一段诗意的生活。他亲手搭建小木屋,开垦荒地,春种秋收,与湖水、森林、飞鸟对话,在船上吹笛,在湖边垂钓,用一只笔细致地描摹这方土地上的景物,甚至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妙笔生花。
  • 北仑往事

    北仑往事

    本书分往事篇和怀旧散文篇两部分。往事是北仑新区时刊的记者所写的通讯报道,主要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生在北仑的人和事,反映了北仑建区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记忆部分为时刊副刊上发表的以怀旧为主题的散文集,反映北仑旧时的风俗人情等,富有生活意趣。
  • 我们如何变得陌生

    我们如何变得陌生

    到美国上学的第一天,我谁也不认识,坐在教室里,两眼一抹黑。女老师的蓝眼睛清澈而忧伤,但她讲的课听得我稀里糊涂。我压根就对老师讲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股权期权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想成为华尔街的精英。我唯一的理想是当厨师。在这样一个幸福指数普遍降低的年代,我希望用美味增加人的幸福感。
  •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王国维指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朱光潜说:陶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
  • 萧伯纳最佳戏剧(英文版)

    萧伯纳最佳戏剧(英文版)

    在萧伯纳一生的创作中,他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即戏剧要承载重要的社会使命。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都是“载道”的,戏剧是教育与宣传的工具,其目的不是供人娱乐,而是鞭挞社会,因此,戏剧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作家在处理题材时,须阐明其社会意义。为了表现思想冲突,萧伯纳采用了争辩式对白,这样,在演出过程中就要求观众积极参与到剧中来。萧伯纳出生于一个清贫却要维持“上等人”门面的家庭。父亲酗酒。母亲有一副美好的歌喉,因与丈夫不和,最终到伦敦以教唱歌为生。不快乐的童年,使萧伯纳自幼就体会到“贫穷就是罪恶”。这一理念,成了他最初几个剧本的主题。萧伯纳离开爱尔兰来到伦敦后,目睹了维多利亚时期繁荣的消失。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知识分子受到强烈震撼。伦敦出现了各种标榜社会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举办的演讲和辩论,吸引了萧伯纳。他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须改革。后来,他开始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给他的戏剧创作带来巨大影响。其作品曾被好莱坞拍过电影,叫《窈窕淑女》。在中国上映时,曾引发极大轰动。
热门推荐
  • 知我意白首不相离

    知我意白首不相离

    恢复记忆后的林谂全身而退重夺王冠。嗤道:“你那点花样就别拿出来了,真是逊爆了。小丑的角色嘛……我觉得你更适合。”“亲爱的你想颠倒黑白?再去上几年学吧。真是嗤之以鼻。”“你们怎样对我的,我会加倍奉还!”看到自家老婆这么强势墨某脸黑成煤球了……见状,林谂连忙顺毛,眼眶含泪道“老公老公人家打人打到手疼了……”林谂恢复记忆后,第一第二件事就是哄老公哄老公第三件事嘛……那就是虐渣渣了!啃的他们连渣都不剩!要不然就不姓林!
  • 傲娇千金大小姐

    傲娇千金大小姐

    身为大千金,姐姐为表姐身葬火海,黑心表姐要将她赶出圣莉亚飞大学,一场暧昧邂逅发生了......
  • 快穿之渣女逆袭

    快穿之渣女逆袭

    孟嫣明白并不是每个渣女一开始都是渣渣,她也记不清她在这漫长的时空穿越中度过了多少时光,她在时空中不停地穿梭。
  • 惊华庶女

    惊华庶女

    她曾是相府嫡女,受人迫害,含恨而死。一朝重生,她惊天动地,华丽归来,让仇人血债血偿,万劫不复。“记住,你的命是本王的,你的人也是本王的。”邪魅高冷的王爷,霸气地宣誓自己的主权。他说:“丫头,我为你手刃仇人,你为我夺这天下,如何?”从此,他成了她的利刃,而她成了他的垫脚石。迷人暖萌的邻国太子说:“桃花虽美,却不及你半分颜色,在孤心里,你是最独一无二的女子。”“如果得了天下,却失去了你,孤有何趣?”他为她倾尽天下,以万里红妆为聘礼,只愿博她一笑。他视她为珍宝,而她视他为挚友。乱世中,她该何去何从?
  • 末世之涅炎

    末世之涅炎

    ““力量”就如同毒品一般,当你享受到它带给你的愉悦时,你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更强大的“力量”。你会克制不住自己,你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去提升、去寻找“力量”。”“我们就如同“力量”的奴隶一般,即便已经达到了整个世界的巅峰,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寻找方法,使自己变得很强。”“即便我们发现:“力量”的存在就是一种错误。但是身处在这个有若地狱一般的世界里,我们又怎么可能放弃,放弃这个可以毁灭一切的源泉!”
  • 回到大唐做咸鱼

    回到大唐做咸鱼

    社会人李治一脚踩空,掉下井盖,成了……大唐王朝的九皇子李治!立志只想做咸鱼的他,得知自己将成为未来的唐高宗李治,迎娶最彪悍的女子,武则天,五十多岁就嗝儿屁了!他的心……瞬间凉了一半!不不不,我不要做皇帝!放开我!放开我!我摊牌了!我真是咸鱼!我是咸鱼啊!这是一个穿越到大唐的咸鱼,想秀操作秀智商秀优越,却频繁被秀的故事。这是一个你以为的以为只是你以为的故事。
  • 伪渣女重生实录

    伪渣女重生实录

    前世楚涵魂魄不全,冷清淡漠,成了人人口中的渣女。绿了未婚夫还陷害他坐牢,即使是死后也声名狼藉。重活一次,新身体肤白貌美大长腿,楚涵表示,安分守己,绝不作死。奈何命运总爱开玩笑,未婚夫总是阴魂不散。楚涵扶额,啊喂,现在总裁都这么清闲吗?
  • 爱你入骨:首席的小秘书

    爱你入骨:首席的小秘书

    【正文已完结】白浅觉得,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什么事情,比她第一天上班,在电梯里“不小心”将上司的裤子脱下,更为狗血!而这冰山上司竟然没有把她炒鱿鱼,还成功的,一步步将她芳心俘获。于是,情不知所起,转而情深。面对那么优秀的上司,羞答答的白浅在扑到和不扑到之间徘徊……【你问我有多爱白浅?!就好像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她的话,就不会有上官澈这个人!】深情宠文,读者群:367508158
  • 翻滚吧EXO

    翻滚吧EXO

    EXO欢脱文,欢不欢脱,你看了才知道!!同时这篇文还是王道文,绝对的王道!!!
  • 雪之少女

    雪之少女

    小说是根据雪之少女游戏所写,如影响到原作者将立即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