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16500000002

第2章 孤独承受的奶奶

二姑眼中的“奶奶”--

等来等去的母亲,终于等到的父亲却已转业留在哈尔滨市,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她失去了平衡,母亲失去了精神支柱,她倒了,她那怀着思念的心死去了……母亲是父亲分别十年的结发妻,母亲是真正的军人妻,多么骄傲的称呼啊。

二姑的一首诗《妈妈》写道:

人人都说黄连苦,

妈妈比黄连苦十分。

父亲十七岁,

妈妈二十一,

他们结婚了。

妈妈二十九,

父亲就出走,

一去就是一辈子,

没回头。

妈妈拉扯我仨怎么过?

怎么过?也得过。

妈常说:“宁要讨饭的妈,”

“不要做官的爹。

“孩子爸出走,

“不能没有妈。

“儿女是娘身上的肉,

“怎说不疼煞,

“怎说撇了他。”

咬紧牙,苦干吧,

又当爸爸又当妈,

干完家里干地里,

场里也是她。

鸡不叫就起床,

淘粮食推磨忙,

一推就是一早晨,

脚尖儿疼得慌。

鏊子窝里一坐就是一半晌,

体难起,腰难直,

擦擦汗水去下地,

割庄稼,去锄地,

样样活儿为主力。

场里地里干不完,

家里针线柴油米,

哪样儿也得妈操持。

妈妈苦,妈妈盼,

盼望爸爸回家转,

盼望哥哥长大好种田。

盼望我和姐姐快长大,

盼望生活有好转。

盼父亲,眼望穿,

转业去哈市,

很少把妈看。

哥哥长大工作了,

也远离家园。

哥哥走的那天,

母亲没了魂,

一躺三天没吃饭。

不吃饭留不住孩儿男,

不吃饭盼不回丈夫在身边。

强打精神强起床,

这样的苦日子没有边……

我的奶奶和老奶奶都是小脚,旧时代中国妇女缠足。但她们都有过美丽的少女时光。二姑的《母亲》一文对我的奶奶这样描述--

母亲1910年出生(她生于1910年阴历六月初八,去世于1982年1月4日),是属狗的,注定她要守一辈子家,看一辈子门,上对老,下对小尽职尽责,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别人,母亲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母亲21岁和我父亲结婚时,是父亲看上了母亲。母亲中等身材。听本姓姑姑说,母亲为闺女时长得白胖好看,乌黑的大辫子拖在背后,走起路来扎着红头绳的辫梢左右摆动,美丽动人。父亲当时走三姑家,正好是母亲的四舅妈,有点亲戚瓜葛。母亲大父亲4岁,婚后8年间母亲接连生下我兄妹三人。父亲在我周岁多参加抗战打日本鬼子去了,一去就是十多年杳无音信。母亲拉扯着3个不懂事的孩子,又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侍奉着婆婆,母亲虽不多言语,可心里明镜似的,孩子爹不在家,可不能让孩子没有妈。母亲常想:再苦再累也要撑下去。

母亲抱了一辈子磨棍,推了一辈子磨,石磨盘在母亲手里磨去了半层。父亲走后家里五口人,母亲差不多每三两天就得推一次磨,那时没有表,宁早勿晚,约莫着睡一觉就得起床淘粮食推磨,争取蒙蒙亮推完。那粗粮食子非常难磨,粒小皮厚坚硬,推一次磨最快也得两小时,再一张一张烙(煎饼)起来,算来也得早8点钟了。母亲推磨是我和姐姐帮着,小时候帮不上忙时她就自己推,奶奶没病时也推过磨。小孩子爱困,有时抱着磨棍就睡着了,曾记得我在磨沟里晕倒过几次,眼前发黑,头脑什么也不知道了,就一下子跌倒在磨沟里,然后就冒一身冷汗。母亲从不打骂孩子,从不吩咐做什么,我们心疼母亲都是自觉主动干活。

坡里、场上,镰刀、锄头、扬场锨、杈、耙、扫帚没少拿,庄户人吃饭劳动也是应该的。可那年代动荡不安,日本鬼子铁蹄践踏中国。我还在襁褓中母亲就抱着东躲西藏,寒冬涉过刺骨的沂河水,我成了母亲的累赘,父亲看着受苦的妻子,心疼地说:“把她扔了吧,什么时候长大?”母亲却紧紧把我抱在怀里,母亲怎能只顾自己舍弃亲骨肉呢?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母亲还是以坚强的毅力坚持下去。我二姥娘家的大舅就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撇下一儿一女,大妗子后来也改嫁了。父亲一怒之下扛起枪杆,一去就很少和母亲团聚过,29岁的母亲守着活寡天天熬,当时我哥哥只有7岁。

父亲欠母亲的,也欠奶奶的,也欠儿女的,可父亲没有分身术,人们受得那些苦应该算在小日本头上。

我哥哥十几岁就能帮母亲干活了:推车送粪,锄地割禾,打场扬谷……

二姑在给我父亲的信中生动地描述了他(她)们干活的情景:

回忆起这些事来觉得有些累,有一次你推着车子,车子上装着一车庄稼,可能是麦子,我和姐姐拉着,我觉得很累。我总想,推车的可能轻快些,殊不知推车的更苦。你说:“划地还,划地还。”划地当时我不知道,什么叫“划地还”?后来才知道车子装得低了,划着地有阻力。有一次你和我从布稻囤姨奶奶家抬了13升箢子地瓜,你在后我在前,一路上累得光抽鼻子……

我父亲那句“划地还,划地还”的大意是“车子划着地了嗨!划着地了嗨!”

二姑在散文中则这样写--

哥哥因体小力弱不负重,不会装那独轮车,麦秸总是划着地,哥哥用力推着,车前也看不清路,农村的羊肠泥泞小路,哥哥东一脚西一脚地走不稳,累得汗流浃背,直喘粗气,我和姐姐在前面拉车,直累得出鼻子,就互相埋怨不用力。夏秋雨水也多,秫秫(高粱)地里泥水没脚,只好先把秫秫穗剪下来,母亲挑着两捆沉重的秫秫头淌过那泥水路,脚了被泥沙硌得生疼还是咬紧牙忍着,还前后照应着哥哥和姐姐抬的一捆,我抱一小捆。

母亲盼父亲的心情已渺茫,只好盼我哥哥长大。多年的战乱生活,好不容易躲过了日本鬼子的屠刀,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流窜到山东。那年我哥哥15岁,是村里打地主分田地的积极分子,儿童团长。敌人在沂河对面的苗家曲安了据点,三天两头窜到河这边的苗家庄扫荡,抢东西抓人。一次我奶奶去北官庄老姥娘家。敌人突然袭击我们村,哥哥没跑掉,我和哥哥躲进地窖里。地窖口母亲盖了些棉花柴。一群如狼似虎的国民党兵闯进我家,用枪杆三下两下就挑开了棉柴,厉逼着我和哥哥出来,不然就开枪。我们出来,他们非要带走哥哥。我们村被国民党抓走的都遭到严刑拷打,用鞭抽,用火烤,点燃一把香在腋窝烧。我族中二姥爷当过抗联主任,被抓去后活活烧死牺牲了。逃回的邻居二叔苗广立目睹了那一幕幕惨状。母亲急红了眼,拼命死夺硬拽,直被赶到碾上邻居老奶奶家前。80多岁满脸皱纹的老奶奶挺身出来护着哥哥,和敌人辩理说:“这孩子才15岁,就是个子长得高,他还是个孩子。”硬帮着母亲把哥哥拖回家。还巧没遇上本村地主还乡团,那些汉奸狗东西,土改时斗过他。否则就坏事了。

从那以后哥哥不敢冒险待在家里,躲在李家营一个朋友家,还卖过花生,不会卖都让朋友吃光了。我也常给哥哥去送煎饼。母亲知道哥哥的书是他的宝贝,装在一个瓷缸里,埋在长甫子的地里,雨水泡湿,在家里摊开晒着。可是来了飞机,见目标就炸,还得快收拾。有一次飞机轰炸,一个解放军牵着一匹马飞快躲到我们家的西屋里。我心里没觉得危险,还从窗户里往外看,看见飞机飞得很低。前街上住的解放军的白毛巾没拿走,被敌机炸得房子都着了火。

1948年我哥哥16岁,国民党的飞机仍在不停轰炸。哥哥正发疟疾,生了一身水痘,发烧、怕风、口渴,真是雪上加霜。母亲不离左右照顾哥哥,不断地给他烧开水,做面条给哥哥吃,从不请医生看,单靠身体的抵抗力和细心护理。哥哥天天数着身上脸上的痘,不敢照镜子,心里很烦躁,又痒得很,又不敢抓挠,抓破了会留下伤疤的。母亲在那些破了的水痘上放些豆瓣把脏水吸出来扔掉。敌机来了,哥哥正发着烧,母亲右胳膊托着哥哥,左手提着一瓦壶开水,疾步钻进油坊前的一个敞口大地窖里。地窖里空无一人,我拿着碗在后面跟着,刚进地窖西边的土炕上,哥哥就跪躺在那里,身体虚弱得像一摊泥。敌机直冲下来,一梭子子弹扫下来,地窖周围落了些老大的大炮壳,就差那么一点。敌机一过,母亲赶紧拖着哥哥飞快去了村后隐蔽的地窖里,因人多拥挤,手提的瓦壶里的开水烫伤了邻居老奶奶的脊背。敌机过后,母亲好不容易把哥哥架扶到家里西屋的床上躺下了。

解放战争胜利了,哥哥又去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家里只有奶奶、母亲、姐姐和我四个女人。奶奶60岁后痨病日渐加重,是母亲和我姐妹侍奉着,母亲自始至终尽孝道。奶奶的独儿走了,独孙飞了,重担落在母亲身上。母亲总是给奶奶缝制两套棉衣,一厚一薄,被褥絮上新棉花,又轻快又暖和,总是怕奶奶冻着,身子底下怕硌着。我和姐姐、母亲三人合盖一床蓝色粗布薄被,母亲不舍得给自己缝褥子,冷极了就给我铺一件棉袄,再把席子底下填上些豆叶,睡醒一觉也很暖和。母亲常说:“年轻人有火力,席底下铺了厚厚的麦穰草就很暖和了。”我们冬天都是一两件袄,里边有个褂子就不错了,裤子穿了又接,接上一块新布就美得不得了。

我们家长甫子地里那高大的杨树使我难忘,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就埋在那里,杨树的茂盛也标志着苗家的兴旺。大桥那地里的柳树翠绿,那是干活乘凉的好地方。场院里的椿树、楸树、枣树也是少有的,也是雨后捉蝉的好地方,只有捉蝉才可吃上蝉身上的一点瘦肉,奶奶、母亲不管生活多困难,地种得多薄,没舍得卖一棵树、一亩地,支撑着那个家。

母亲是劳动的主力军,爹走后,家里吃的、穿的都是她,鸡叫起来推磨,摊煎饼,烧水,做饭,每天下午喝一顿咸糊涂,真犒劳人,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小锅,总是满满的一锅。母亲那时烧火做饭,是用打火石生火。生火时先用一个小铁盒刮鏊子底上或锅底上的灰,那墨墨的灰刮下来像片片黑鱼鳞,这样的灰不能刮得太多,一次过盛了,下次就困难了,这样的灰一二十天才能刮一层。左手攥紧火石,右手拿好火镰,用火镰从左向右猛擦打火石,火石就会迸出火星,蹦到靠近铁盒的灰里,引着了灰,赶紧把这有火星的灰倒进准备好的软和柴火里,两手捧紧,用嘴慢慢吹,慢慢吹,灰火渐渐引着柴火,就可以生火做饭。

这火石是石英矿物,褐色或淡黄,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结晶体,是从山上或岭上捡来的,很坚固,平日留神就会捡到这样的石英石。火镰是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厚约3毫米的硬铁片。这样生火看来比较原始,一天都管用。早晨烧完的余灰,还有余火时,盛在火盆里,底层放上厚厚的草屑或木屑,冬天一方面给奶奶取暖,一方面中午和下午烧火做饭,就不用再打火了,也节省锅底的灰。后来有时也买一两盒火柴放在那里备急用,一盒放在灶台上让灶王爷看好,另一盒放在盛小麦的缸里,夏天阴雨多时也不潮湿。那是我奶奶的经验。

我家的经济来源靠母亲纺线、做鞋出去卖,也赚不到几个钱。我奶奶带我姐妹俩用席篾编织斗笠托别人卖,也只赚个块儿八毛的,不到关键时刻舍不得花。很久以后母亲的打火石不翼而飞了,没有人重视它,没有人寻找它,那块打火石已磨平了棱角,它伴我母亲几十年,天天相见,月月相逢,年年相随,是有了“灵气”的,也可以说是不光为我们家,也为革命做过贡献。

母亲养了鸡。为了鸡下蛋,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地给奶奶冲蛋茶,还常炒个鸡蛋给奶奶吃,那是农村给老人最好的补品了。我小时候很馋吃个煮鸡蛋,盼着一年一度清明节分个煮鸡蛋,一个个染成红蛋,玩够了再慢慢吃,品尝那滋味。盼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喝两个荷包蛋,放上车前子和猪鬃草,也叫铁线草,这两种草本植物有清热、解毒、利尿等作用。母亲还给奶奶烙的饼里多放点麦子粉,烙个三张五张的就够奶奶两天吃的。我和姐姐很懂事,从不拿奶奶的东西吃。小时候粗茶淡饭,吃得很香,长得也胖,也不矮。因为我最小,奶奶有时也给我个梨吃,给我几个山楂吃,奶奶能赶集时,总是花五分钱买个馍馍给我吃,那个好吃劲,嚼在嘴里不舍得咽。

母亲辛勤地侍奉奶奶和我们三兄妹,她心里还有个盼头,还盼着父亲能回家,谁都知道夫妻感情是别人无法代替的。父亲是我奶奶蝈蝈腚上一根毛,从1939年抗战离家,一去就是10年杳无音信,我奶奶能不撕心裂肺地牵肠挂肚吗?我母亲能不痛不欲生地思念吗?1949年4月我奶奶收到了我父亲的来信,信内有一张二寸的“天津留影”的黑白照片,我奶奶手执照片,泪流满面,悲喜交集,总算有了回音,悬着10年的心落了地。我母亲躲在屋里哭得眼通红。那是惟一的一张难忘的照片,背面写着“1949年3月30日”。照片上的我父亲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腰束皮带,脚穿军鞋,肩上斜背着盒子枪,俨然是解放军的军人了。

我从来就不会叫爹,我想着第一次见爹的时候,大约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爹好像春节来的,还给我买了一双力士鞋。父亲身材修长,长方脸,皮肤白皙,识文解字。我166米的个子,还得仰望着他,我对父亲因从小很少见面而缺乏感情,张不开口叫爹。可是等来等去的母亲,终于等到的父亲却已转业留在哈尔滨市,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她失去了平衡,母亲失去了精神支柱,她倒了,她那怀着思念的心死去了……母亲是父亲分别10年的结发妻,母亲是真正的军人妻,多么骄傲的称呼啊。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

    主要讲的是:演讲是一门语言逻辑巧妙运用的学问,无论是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的讲稿,还是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说,它的背后都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口才训练和文化积淀;演讲更是一种机智幽默激励人心的艺术,它把社会文化、道德伦理、政治军事等有机融汇在一起,把语言的美与生活的真如艺术般完美而巧妙地结合。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 飘过的一瞬间

    飘过的一瞬间

    本书是一本诗歌集。作者是一名基层团干,他热爱本职工作又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他用独特的视角和饱含深情的笔触,讴歌时代,欧歌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事业、对人生、对人性的深情博爱,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幽默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幽默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 20世纪你美吗?

    20世纪你美吗?

    在某一个晴朗的一天,我正独自在屋里上网,突然感到很无聊,好想有一个人来陪我。过了一会,我感到越发的厌烦,于是关了机,躺在那没有活力的床上。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但在我好像停止了一样,而我的心也随之停止了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病毒一般的孤独,我感到难受,无趣。一段时间后,我终于躺不住了,一拖一扭的走向阳台,突然看见两只小蜜蜂正一唱一和地采蜜,不时动动你,动动我,多么快乐,多么甜蜜啊!我也是多么的羡慕它们!就像知了羡慕大雁能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一样,看到这些,我有了一种不知名的感觉,慢慢地向回走,继续我的孤独之旅。
热门推荐
  • 仙魔血剑尊

    仙魔血剑尊

    当身负三族血脉的天才陨落后,从深渊中一步一步爬起,亲眼目睹人间最幸福和最绝望的事,他是否还能坚持初愿。当我醒来时,星辰已不再闪烁,日月不再交替,光明不再降临,所有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我们这渺小无比的人类又能做些什么呢?是拼死挣扎,还在坠入绝望的深渊,或是与黑暗为伍?一切的一切都再也无法回到从前,所有的所有都不再可能拥有。手提三尺血剑,斩天破魔灭苍穹!
  • 王俊凯之恋上经纪人

    王俊凯之恋上经纪人

    不好意思,这里学生党更的慢,看女主如何逆袭治服王俊凯大大,爱情游戏开始了,谁先认真谁就输了了。(毕竟是小说肯定有虚构,四叶草互喷。)
  • 青之夏花

    青之夏花

    杨千帆,学校里的瘟神,流氓中的大亨,意气风发的不良少年,头脑简单且心灵幼稚,喜欢因打抱不平而打架,喜欢美女的外貌和傻瓜的心灵,最大的愿望是能当警察,惩奸除恶且胡作非为。朱慧,学校里的尖子生,人称矮冬瓜,高二四班的班长,IQ100,EQ0,时常好心办坏事,在班里以打同学的小报告著称,老师的心腹,同学的特务。优等生与差生的较量,高个与矮子的博弈,尽在“青之夏花”。
  • 芒果城

    芒果城

    讲述了一个女人夏云仙及其子孙以异乡流浪者的身份,对抗传统、习俗和权威,为了土地生存权而苦苦拼斗的故事。其中有欺骗、背叛、疯狂、梦呓、谋杀、自杀。光怪陆离,惊心动魄。这是一个灵魂救赎的故事,这是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这是一个拷问人性的故事,这是一个凄惨爱情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称得上深沉的故事……本书是一道夺目的光芒,深层揭示了漂泊与定居、传统与对抗、迷醉与清醒的人生状态。
  • 法国大革命史

    法国大革命史

    革命这两个字眼,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从小是在渲染革命的氛围下长大的,这个词就像阳光,鲜花和生命一样美好,而伴随着不同的文化差异,让我们来看看,法国的革命又是怎样的有趣。
  • 成长印迹

    成长印迹

    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七彩的、欢乐的,但也存在苦闷、寂寞与忧伤。在这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中,有多少记忆曾经被珍藏,成为终身的最宝贵的梦境。而舒亦欣同学用写作的方式,释放着她的快乐、寂寞与忧伤,孕育着她的期盼、渴望与梦想,将这段难忘的时光予以记忆、珍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离婚影后要爆红

    离婚影后要爆红

    明心表示,自己“被”结婚这件事,完全是衰神俯身!别人嫁总裁都是被百般宠爱,万般呵护,她嫁了这个男人之后,不但没有得到半个铜子,还工作碰壁、事业受阻,天天被男人变着法子“折腾”,更可恶的是,还有各种白莲花、黑莲花、绿茶表都纷纷找她麻烦……这种日子没法过了!她要离婚!离婚!离婚!安哲宇,自从“被”结婚之后,自己就多了一个活宝取乐子,每天不想着法儿“折腾”她,他就浑身不舒服。她想离婚?没门!没门!没门!
  • 晨韵海夕

    晨韵海夕

    主要介绍了溪若晨从遥远偏僻的地方来到A市一中,后来与慕墨海发生了一系列小故事。当然也少不了其他角色的存在。
  • 超神进化狂潮

    超神进化狂潮

    迷雾涌来,黑暗耸立。高塔内,杀戮依旧。人类渴望黎明,有些人,却向往黑暗。这是个黑暗的时代,也是铸就英雄王座的时代。这是大灾厄后的时代,怪物与恶魔横行,人类掀起了进化的狂潮。陆程看了眼铺天盖地朝他涌来的魔种,伸开双手,吞噬一切。企鹅群:738129272欢迎进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