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2100000076

第76章 河西汉代驿道与沿线古城小考(1)

吴扔骧

关于河西汉代的交通路线和沿途的古城地望,早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但据笔者长期田野实践的体会,目前不少意见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史籍资料的匮乏,难以突破传统观点和明清以来方志的很不确切的记载。

有鉴于此,笔者多年反复思考,希图探索一条新的思路,利用考古知识,将自己的长期田野积累、各地文物界同仁的调查记录与地下发现的文字和实物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或许可以取得某种突破,得出一些新的认识。既然是新的探索,就不可能是最后的结论,仅仅是与学界同仁共同学习的不成熟意见。

为了保证汉代驿道叙述的完整性,在重点论述河西汉代驿道走向之前,先粗略地探讨一下河东汉代驿道的走向。

众所周知,西汉早期,由长安出西北,有南、北两条驿道。南道出陇关,至陇西郡治狄道。此道早在战国秦昭王时巳经开辟,史称“陇关道”。北道出萧关,经髙平,沿乌水(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清水河),可至黄河南岸;或渡河向北,经卑移山(今贺兰山)、阳山(今阴山山脉西段),进人漠北。

汉代南驿道的走向,由长安西出,过渭桥(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沿渭河北岸,经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22里聂家沟)、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的南佐村)、费县(今陕西扶风县东南)、武功(今陕西眉县东20公里处的渭河北岸)、虢县(今陕西宝鸡县虢镇),再沿汧水(今千河),经雍县(今陕西凤翔县西南的豆腐村与河南屯之间)、腧糜(今陕西千阳县东)、汧县(今陕西陇县南),出跪关(位于陇县西30.5公里处),越陇坻(今陇山),经天水郡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镇),向西北,经今闫家、恭门、张家川县城、龙山,沿略阳川水(今五营河),经略阳道(今甘肃秦安县陇城),渡瓦亭水(今葫芦河),经成纪(今甘肃静宁县李店),向西南,沿温谷水(今牛谷河),至天水郡治平襄县(今甘肃通渭县西北的马营)。据敦煌悬泉遗址出土的驿置里程觚(92DXH61139),敦煌东南至天永平襄2830里(约合今1176.71公里)。由平襄转西南,经襄武(今甘肃陇西县),沿渭河向西北,经首阳(今甘肃渭源县东北的渭河北岸),越髙城岭(今渭源县西北的庆坪),沿陇水(今东峪河),至陇西郡治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这条道路多穿行于崇山深谷间,故自东汉后,改由陇县向西南,沿清水(今牛头河)转西,再沿渭河,经上郢(今甘肃天水市)、望垣(今天水市西的渭河南岸)、汉阳郡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羱道(今甘肃陇西县东南的渭河东岸),至襄武,与西汉南驿道会合。

武帝开辟河西后,南驿道继续向西北延伸,西渡洮河,沿大夏川水(今广通河),经大夏(今甘肃广河县西),渡离水(今大夏河),至抱罕(今甘肃临夏市),向西北至黄河渡口之白土城(今青海循化县东、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黄河北岸)。《水经注河水二》弓I《十三州志》:“左南津西六十里,白土城,城在大河之北,而为缘河济渡之处。”由白土城向东北,至金城郡治允吾县。据敦煌悬泉驿置里程觚(92DXT161139),敦煌东南至金城允吾2880里(约合今1197.5公里)。于郑伯津渡徨水,沿湟水北岸,经破羌(今青海乐都县东南)、安夷(今青海乐都县西)、西平亭(今青海西宁市东古城),折向北,沿长宁川(今北川河),越养女山(今达坂山),渡浩门河,向西北出今扁都口(今祁连山脉冷龙岭北口),进入河西走廊。

汉代北驿道的走向,早期多取回中道。《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柯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回中道的走向,西出长安,沿渭河至汧县,向北出硖口河谷,经今甘肃华亭县,渡讷河,至泾水,沿泾水向西北至泾阳(遗址位于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安国乡颉河北岸的油坊庄),转北沿陇山(今六盘山)东麓,出萧关(遗址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西的古城乡古城川茹河北岸)[1]。

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分张掖郡东部地置武威郡,郡治姑臧县,并初置朴剌、媪围县。开辟沿泾河向西北的北驿道,遂成为西汉后期中原通往河西的主要驿道[2]。

19731974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A8),发j土1枚王莽时期长安至张掖的驿置里程木牍,具体记载了西汉后期北驿道的走向和驿置里程。

居延破城子驿置里程木牍(74EPT59,582),为驿置里程簿册的残篇,直写横读,上五行二栏,下四行二栏。据文字内容分析,原册至少由两牍组成。其释文如下:

由于此木牍为簿册残篇,故阙佚义置至泾阳、高平至媪围、小张掖至日勒、氐池至觝得的驿置里程。

根据上引居延破城子木牍,西汉后期北驿道的走向为,西出长安至茂陵(今陕西兴平县西北),转西北,沿泾水,经好止(《汉书地理志》作“好畤”,遗址位于今陕西乾县东的好畤村)、漆县(今陕西彬县)、阴盘(今陕西长武县西北)、安定(今甘肃泾川县泾河北岸),再沿泾水支流颉河至泾阳,转北出朝那县境(今宁夏彭阳县)的萧关,沿硖石川向西北,至安定郡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据敦煌悬泉驿置里程觚(92DXT161139),敦煌至安定高平3151里(约合今1:310公里),与敦煌到长安4080里相减,长安至髙平为929里(约合今386.28公里)。由髙平向北,沿乌水及其支流苋蔴河谷,转西北,经今宁夏海原县、干盐池、今甘肃靖远县打拉池、水泉、石门、小口子,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

但上引居延破城子驿置里程木牍所载的驿置走向,也有矛盾。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月氏道位于陇山西麓、今宁夏隆德县境;乌氏县位于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均不当驿道。笔者再三思索,当以驿道支线解释为是。盖由泾阳溯颉河而上,过今三关口,经乌氏(故址当在今蒿店、瓦亭一带),越陇山(今六盘山),至月氏道。由此向西北,沿瓦亭水(今葫芦河),经今宁夏西吉县,沿祖厉河支流土木岘河而下,再沿祖厉河北上,经祖厉(今甘肃会宁县西北的郭城驿),至今甘肃静远县北的水泉,与北驿道会合。《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西逾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还。”武帝由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西北越陇山,经天水郡治平襄,沿祖历河北上,再转东南,经月氏道、乌氏,登泾阳县南的崆峒山,然后沿泾水,经安定、阴乐、漆县,返至甘泉宫(《史记封禅书》记此事,“至陇西,西登崆峒,幸甘泉”),所经过的大约就是这条路线。由月氏道向西南,沿瓦亭水及其支流,经今甘肃静宁县,亦可至平襄。故月氏道实为北驿道支线的岔路口,居延破城子驿置里程簿册,记载了这条支线的会合点。

本文的主旨是讨论汉代河西驿道走向及沿线古城遗址的方位。讨论的主要依据除上引的居延破城子驿置里程牍(74EPT59.582)以外,还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0年在敦煌汉代悬泉邮驿遗址,发掘出土的1枚成、哀时期的驿置里程木牍。

敦煌悬泉驿置里程木牍(D90DXT0214:130),为汉代河西四郡的驿置里程簿册残篇,直写横读,四行三栏。据木牍内容分析,原册至少由3枚木牍组成。释文如下:

仓松去鸫鸟六十五里垦池去觝得五十四里解得去昭武六十二里府下鹐鸟去小张掖六十里、张掖去姑臧六十七里姑臧去显美七十五里昭武去祁连置六十一里祁连置去表是七十里玉门去沙头九十九里沙头去乾齐八十五里乾齐去渊泉五十八里右酒泉郡,县置十一、六百九十四里敦煌悬泉驿置里程木牍的意义,不仅在于弥补了小张掖至显美、氐池至昭武,以及酒泉郡的部分县置里程,尤其在于记载了另一条择道,即金城郡治允吾至武威郡治姑臧的驿道,我们姑且称之为“中驿道”。其走向是,自允吾渡郑伯津,向北沿浩门河,经今甘肃永登县河桥、通远,转东北至令居,再沿乌亭逆水,向西北越乌鞘岭,转北经仓松、鸾鸟,至小张掖,与北驿道会合。

除上述2枚地下出土的汉代驿置里程木牍,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工作的确凿依据,同时,判断古城遗址的时代,还必须综合各种因素,如历史背景、文献记载、地理环境、交通走向、建筑形制、地面遗物、城周墓群断代等多种条件,进行分析排比研究。而地面遗物,如绳纹灰陶片,自商周至魏晋均有使用,尤其是东晋时期,河西先后建立过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大量中原、江汉、河东移民涌入河西,各地建置过不少客郡城镇,遗留有大片墓群,是河西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因此,探索西汉古城遗址,必统将五凉遗址区分出来,这是必须进行而又非常困难的工作。

下面我们自东向西,按西汉里制,一里等于300步,一步等于6尺,一尺约合今0.231米,一汉里约合今415.8米为计算标准,分郡来探讨河西的古城遗址方位和驿道走向。

关于令居和武威郡的古城遗址和驿道走向。

令居。令居位于乌鞘岭以东,以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属河西走廊,但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当属黄河以西,直至民国初年,均属凉州府领属。令居始置于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3]。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后,归属张掖郡[4]。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5],令居改属金城郡。关于令居城故址,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原因在于《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河水二》的记载矛盾甚多。《汉书地理志》:“令居。涧水出西北塞外,至县西南,入郑伯津。”又,“允吾。乌亭逆水出参街谷,东至枝阳入湟。”《水经注河水二》(湟水)又东迳允吾县北,为郑伯津,与涧水合。水出县北令居县西北塞外,南流,迳其县故城西,又南迳永登亭西,历黑石谷,南流,注郑伯津。湟水又东迳允街县故城南,湟水又东迳枝阳县,逆水注之。水出允吾县之参街谷,东南流,逆水又东迳枝阳县故城南,东南入于湟水。湟水又东流,注于金城河,即积石潢河也。河水又东迳石城南,谓之石城津。”这两段记载,与现今地形和古城方位有很大出入。按,湟水为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自西向东,横穿今青海省东部,于今甘肃省兰州市河口西南的达川乡境汇入黄河。“郑伯津”,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的下川口湟水渡口。渡口南岸为金城郡治允吾县故址。渡口北岸为今甘肃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海石湾以西为湟水的主要支流——大通河河口。大通河即汉代的“浩门河”。《汉书地理志》浩门。浩门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东南流经今青海东北部,进入今甘肃永登县西南境,南流汇入湟水。可知汉代的“涧水”非今日之大通河;“郑伯津”所在的县为“允吾”而非“令居”。今青海民和下川,口西南有一水,名“隆治沟”,由西南向东北流,于下川口汇入湟水。笔者认为,若以“令居”与“允吾”两县名互换,并将“涧水”的流向由“西北塞外”改为“西南塞外”,则“涧水”所处的地理位置,正与《汉书地理志》所载相符,“涧水”即今隆治沟。又,流经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境内的金强河,下游为庄浪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冷龙岭东麓,东南流,经今永登县城西、大同乡西、黑狗岭东、龙泉乡西、苦水乡西,于今兰州市河口汇人黄河。西距湟水河口约10公里。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汉允街县故址位于今永登龙泉乡西;汉枝阳县故址位于今永登苦水乡。故今庄浪河为汉代的“乌亭逆水”,而非“涧水”;“乌亭逆水”注入的“河”,为黄河而非湟水;“乌亭逆水”流经的县为“令居”也非“允吾”。乌亭逆水所出的“参街谷”,似为今金强河谷。汉令居故址,据《水经注》所载的方位,似即今永登县城。前述之“中驿道”,由允吾直达此城河对岸,然后渡河转西北往姑臧,也可佐证此地在交通上之重要地位。汉永登亭故址,疑位于今永登大同乡。汉代“黑石谷”,似即今黑狗岭。汉代“石城津”渡口,即今兰州市河口。

苍松。西北距鸾鸟65里(约合今27公里)。敦煌悬泉驿置里程木牍写作“仓松”。其方位当在今古浪河上游的黑松驿。《汉书地理志》:“苍松。南山、松陕水所出,北至搢次入海。”松陕水即今古浪河,上游由龙沟河与黄羊川河汇流而成。龙沟河发源于祁连山余脉乌鞘岭北坡。黑松驿即位于龙沟河与后称作火烧岔河的汇流处南侧。1954年兰新铁路文物清理组,曾在黑松驿东侧、龙沟河东岸的董家台,清理5座汉代土坑木椁墓,并在董家台和柳家台,发现不少土坑木椁墓残迹,施工中出土大量绳纹灰陶片、五铢以及铜镜、带钩、铜印等,根据出土器物分析,多为东汉墓葬。在董家台南侧的民家沟台地发现汉代遗址[6]。遗址南距乌鞘岭仅18公里。

鸾鸟。西北距小张掖60里(约合今24.95公里)。敦煌悬泉驿置里程木牍写作“缚鸟”,“钨”为“鸾”的异体字。其方位当在今古浪河西岸、今古浪县北小桥堡东南的关庄子一带,或即当地所称的“一堵城”遗址。今遗址巳破坏殆尽,仅剩一道地埂,据称原为古城西垣墙基。松陕水北出今古浪峡口转向东北,地势骤然开阔,于峡口置县,南当山口,控扼交通孔道,东临松陕水,隔河即汉代塞防,西北至武威郡治姑臧,一展平川,为武威郡主要经济开发区。

媪围。西北距居延置90里(约合今37.42公里)。在今景泰县中部,大沙河、一条山沙河横贯东西,下游于索桥注人黄河。在今景泰县芦阳镇吊沟村村后,发现2座南、北并列的古城遗址。遗址位于一条山沙河与北河交汇处,北城位于山梁上,方向北偏东50°,西靠断崖,南墙距山崖边缘50米,夯土版筑墙垣,夯层厚0.11米,夯土未经筛选,夯层结构较松散,西墙长100米,北墙长80米,东墙长40米,南墙长50米,底宽23米,顶宽0.5~1米,残髙0.5~1.5米,开东、西二门,西门顺山坡而下。城东南70米处有1座烽燧,现呈圆锥形、,底径10米,顶径3.5米,高3米,土、石混筑,东侧为断崖。据地面遗物分析,为汉代城址。南城位于一条山沙河北岸台地上,方向北偏东70°,北墙筑于山梁断崖上,距断崖边缘30米,墙外掘堑壕,南墙已塌陷于沙河中,东、西墙垣已毁为农田。北墙穷土版筑,夯层厚0.11米,夯土经过筛选,夯层坚硬,墙垣现存底宽4米,顶宽1.5米,残高2.5米。据地面遗物分析,为东晋五凉时期的城址。城东70米处,从沙河岸边向北越山坡至北河南岸断崖,筑有一道墙垣,残长100米,方向北偏东35°,宽6.206.80米,残高1.8米,砂土、芨芨草分层叠筑。根据汉代驿道走向和城址的结构、遗物,北城当为汉媪围县遗址。由遗址沿黄崖沟蜿蜓向东南,约行12公里至黄河西岸,再沿河西岸南行约8公里,即黄河小口子渡口。

同类推荐
  • 边读边悟易经

    边读边悟易经

    《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同时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并不遥远。因为它还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锤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品读《易经》,体悟《易经》,也完全可以用之来谋划和指导我们的事业和生活。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知道点世界文化

    知道点世界文化

    什么是“摩西十诫”?古代印度为什么会出现种姓制度?潘多拉的魔盒里到底装有什么?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本书都有介绍。
  •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个历史文化之谜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个历史文化之谜

    本书是一本囊括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读物,通过上百幅实地照片展示了那些令人困惑不解的未解之谜与神奇现象。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热门推荐
  • 漫漫的时光里都是你

    漫漫的时光里都是你

    1v1男强女爽!【花式宠妻狂魔×花式虐夫少女】陆修然的人生座右铭:天大地大都没有老婆大!堂堂陆氏首席执行官每天不是在哄老婆,就是在去哄老婆的路上。某天刚被女朋友赶回自家中的陆修然,次日又被父母无情的踹了出来,丢了一句哄不好未来儿媳妇儿别回来!他一脸懵逼的捡起和自己一块儿被丢出来的衣服。看着家中紧闭的大门,默默的给已经将自己微信拉黑的叶子瑜去了条短信。“老婆我错了,键盘我跪,榴莲我也跪,搓衣板我也跪,海胆、菠萝、方便面、狼牙棒我统统都跪。”半个小时后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他看着自家女朋友回复的短信:原谅你可以,除非分房睡一个月。管不了那么多的陆修然连忙答应了下来。然而第二天夜里差点断了腰的叶子瑜又怒气冲冲地将人轰出了家门。甩上门之前,留下一个优美的中国汉字:滚!陆修然:“…………”
  • 勋鹿因为你

    勋鹿因为你

    喜欢就去追,对他死缠烂打——吴亦凡我是不是喜欢上你了呢?——张艺兴你绝对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吴世勋你凭什么怎么自信我逃不出你的手掌心——鹿晗
  • 重回1937

    重回1937

    作者以山西抗战老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幸存的抗战老兵为采访对象,包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阅兵式的五位老兵。书中文字不重现当年的战争场面,重在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战争年代,他们靠“小米加步枪”的力量神奇亮剑,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使他们成为共和国闪光的历史。从1937到2017,八十年弹指一挥间。生命老去,岁月流逝,战争渐远,今日的耄耋老人,当年的勇猛士兵。隐匿在硝烟里的军魂和血性,给他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心灵印记。他们的名字应该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年轻的我们理应将他们铭记于心。作者走访了近20位当年亲历战争的百姓并深入里庄滩、关家垴等多个抗日战争发生地及村庄,怀着敬畏与感动用十余万字记录下老兵们的心灵回望。
  • 妖孽当道:腹黑君王欢乐妃

    妖孽当道:腹黑君王欢乐妃

    她是上古战神之子,神魔大战,她的家族为补天界阵法,悉数化为结界界灵,她的家人被算计下落不明,她仅十月便被丢进混沌,自生自灭。他是魔界沉睡的君主,辗转三世,为寻魔界当年丢失的镇魔珠,化身天元摄政王。初次见面,一个不懂怜香惜玉,一个不能安心赏月。再次相遇,他口吻宠溺,她大胆嘲笑。妖孽再聚,风云再回。
  • 午修茶道社

    午修茶道社

    进入大学的墨闻歌为了获得学分而加入午修茶道社。但是进入社团之后,他才发现这个社团是传说中的修仙社团。社团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墨闻歌超喜欢这里的……个屁!
  • 当遇见晨曦

    当遇见晨曦

    我本以为我的人生全是黑暗,直到生命的尽头,可是却在这过程中,遇见了属于我的晨曦
  • 修仙高手生活录

    修仙高手生活录

    他是一个神秘的修仙者,在都市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低调,而平凡。但在这背后,却站有无数视他为恩人的商贾、高官,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妖娆美女。
  • 乾元仙乱

    乾元仙乱

    众仙之中谁为善,众魔之内善为谁。一个修仙小子行走于三界之中,奇遇连连,危险不断,为救自己的亲人,力排众难,为追求道之大成,乾坤奥妙,不断成长的一部经典小说。
  • 男性营养菜

    男性营养菜

    本书根据男性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中易出现的健康问题编定了这本男性营养菜谱。所列的例子不仅考虑到了男性所需的营养,食物的保健作用,还考虑了男性的饮食特点和口味偏好。让男性朋友们,不仅吃出营养健康,而且吃得开心。
  • 穿越之倾世邪妃

    穿越之倾世邪妃

    夜幕下的路灯微弱的亮着,厚重的云层遮住了月色,显得格外阴暗。潮湿、肮脏的后巷里响起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