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2100000059

第59章 阳关区域古迹新探(2)

文献记载如此,如今实际情况如何,必须进行实地考察验证。余从1986年到1989年间,曾四次前往,分别沿西土沟两岸反复进行全程踏察,得知西土沟泉水初始出露之处在“石棺材”西南1里许,东北距寿昌故城(破城子)约十里。此处涧道,上宽约4米,底宽仅1米余,自此始初见泉水少量渗出,细流向北,一路汇集众多底泉,北行约五百米许,水量更增,水势更盛,涧阔亦大大加宽。因知《图经》及其他三件文献所说此涧源在寿昌县西南十里,当即指此泉水初露之处。

然而今所见西土沟之涧道,并不自此泉水渗出处为始,它继续向东南延伸,与南部黑山泄洪沟(亦名西土沟)及更南党金山泄洪沟(今名阿克赛沟)皆可相通,长百余里,大大超过了《图经》关于此涧长度的有关叙述,与《图经》绝难相合。

査西土沟自泉水初始渗露点以上通向南部山中的涧沟,平时干涸无水,只在每年七、八月份山水暴发时才有洪水泄下,流入干沟,始成通流之水,但仅为时一天洪水即可泄完,次日,复成干沟。据此而言,无水干沟当然并非无卤涧之源,无卤涧的源头,仍应是“石棺材”西南泉水出露处。这样,同《图经》中关于无卤涧源头的记载实质上是一致的。

今之西土沟泉水出露处,在寿昌故城(破城子)西南十里。北流约里余,折向西北,其转折处正北3里直对墩墩山烽燧(根据前弓丨《图经》的记载推断,敏墩山烽燧,应即“石门烽”)。涧水又西北流,过黄鸭洞北,又西流,折向北流,至馒头山西侧,此处正东约4里,直对墩墩山烽燧,即《图经》所谓“至石门烽西”是也。近年在其下方修建钢筋水泥闸门一道,自闸门以下,分为二渠,一渠向北,过阳关林场,至卷槽,渗入沙碛;一渠向东北,灌溉阳关林场东部田园。但根据《图经》所载,唐代大约在闸门以南不远处本向西流,进人西寿昌城界内。后世由于向西的涧道全被流沙埋没,并形成髙大沙梁,西寿昌城故址亦被埋在沙梁下。如此,涧水西流受阻,不得不改变流向逍北而下,即今所见水泥闸门以下北流的废涧道。此段涧道,当形成于元明时期。今就涧道东侧修建卵石干渠,引水入渠,涧道遂因干涸而废。

这样,《图经》关于无卤涧“正西入寿昌古城界”的记载,尽管今因地貌改变,涧道填湮,仍然可以予以落实。

现在,我们可以来谈谈“古阳关”的故址所在了。

P.5034《沙州图经卷第五》载:

阳关,东西廿步,南北廿七步。

右,在县(指寿昌县)西十里。今见破坏,基趾(址)见存,西通古于阗等南路。

以在玉门关南,号曰阳关。

本条关于阳关关址的规模大小、方位、残存情况、交通以及得名由来,都作了简明扼要的记述。

第一,关于关址规模,记云“东西廿步,南北廿七步”。唐代每步5尺(大尺),则关城东西宽约为100尺,折合公制为33米,南北长135尺,折合公制为41米,二数相乘,为1353平方米,是为关城平面面积。这是我国文献关于阳关关城面积大小的唯一记载。除了接触过这件文献的人之外,多数人还不知道这个数据。

第二,关于阳关的所在方位,向有寿昌城西“十里”及“六里”二说。P.5034《图经》记云“在(寿昌)县西十里”,《新唐书地理志八》引贾耽记四夷道里云“一路自沙州寿昌县西十里至阳关故城”,二者所载相合。而《括地志》、《元和郡县志》、《旧唐书》、《太平寰宇记》及《舆地广记》等书谓在寿昌县西六里,与当地地志及《新唐书》之说不同。P.5034《沙州图经》出自本地人之手,得之于亲历目见,最为可信。二者相较,吾取《图经》之说。

第三,关于关城存毁情况,P.5034《图经》云今见破坏,基趾(址)见存。”本卷撰于武周时期,当时阳关故城已“破坏”,只存“基址”。此后进一步破坏,到晚唐及五代时,甚至连“基址”亦不存在。故晚唐时的S.788《沙州志》和S.367《沙州、伊州志》及五代后晋时的《寿昌县地境》与后汉时的《沙州都督府图经略抄》(P.2691)都不再把已经消失了的阳关故址虚挂在志书之内。因此之故,阳关故址在当地亦渐失其传。大约五代末或北宋初的《敦煌录》竟别出异说云:

州西有阳关,即故玉门关。因沙州刺史阳明诏追拒命,奔出此关,后人呼为阳关,[西]接鄯善城,乏水草,不通人行。其关后移州东。

阳关、玉门关分别为敦煌西边的两座关城,自古以来分得很清。《汉书地理志》敦煌郡龙勒县条班固自注云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所谓“皆”者,明非一关及一都尉治,实云阳关、玉门关二关、二都尉所治。清末至今所出汉简中,亦分别发现明载“玉门都尉”和“阳关都尉”的简文,可为班固原注分作二关二都尉治之说作证。三国时学者孟康亦明言阳关、玉门关“二关皆在敦煌西界”(见《汉书西域传》“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句注)。唐李贤注《后汉书西域传》云“玉门、阳关,二关名,在敦煌西界。”与李贤同一时代,敦煌当地编撰的《沙州图经》(P.5034)列有“二关”专条分别记述阳关、玉门关遗址的规模、位置、残存情况,又在石城镇“六所道路”条记述了由石城镇至沙州分别通过玉门关和阳关的南北两条道路。唐宋地理着作如《括地志》、《通典州郡典》、《元和郡县志》、《旧唐书地理志》、《舆地广记》等书,也都分别记述了二关的有关情形。然而从来没有“阳关即玉门关”之一说,五代以后,即《敦煌录》之说出现之后的宋、元、明、清地理着作如《太平寰宇记》、《新唐书地理志》、《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元一统志》、《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清一统志》等都不取《敦煌录》这种异说,表明宋以后学者亦视《敦煌录》这种说法为无稽。我们根据出土汉简的记载,可以认定阳关、玉门关为分设于南北的两座古关,并各置都尉分别管辖。至于阳关故址,自应在寿昌城(敦煌市南湖乡破城子)西南十里一带寻找。根据“无卤涧”条的记载,则在此涧源头之东北附近,即P.5034指出的无卤涧“源出古阳关城西南”是也。

今见无齿涧源头东北三百米许,有长方形青石一块,当地俗称“石棺材”,长约2米,厚约60厘米,其宽度,因侧埋于沙土之中,未知为数几何。仅露出地表部分已宽约70厘米。而此处为沙地地带,非山非陵,不产石头,附近百里之内虽有石山,皆非青石;而且形状规整,显系经过人工凿制之物,据此推测,此石当是从远方运来之加工石料。可能是建筑构件或界碑界碣之类。余颇疑为阳关城之遗物。若然,则古阳关或当在此。以往学者,或以为阳关在红山口(即石门谷口),或以为在墩墩山烽燧(石门烽)南之古董滩,或以为在古董滩西。以为在红山口者,了无遗址可证;以为在古董滩或占董滩西者,见有瓦砾、陶片、箭镞、五铢等遗物之大面积分布;以为在古董滩西者,又有大面积建筑遗址可见。但与唐人记载阳关城本甚狭小局限之况不合;与P.5034卷子所说阳关在无卤涧源头东北之说亦不合。故余颇疑焉。今余又提出在石棺材附近,与P.5034无卤涧的有关记载相合,但除石料一块外,别无他物为证。故以上诸说,皆有待探査发掘,方可最后定论。

三、渥洼水

渥洼水又名渥洼池。北魏时于此地建立寿昌郡随郡名之变,此水又改名为寿昌海。汉武帝元鼎三、四年间,一位南阳刑徒名暴利长,于此水边捉得一匹与众不同的野马,谎称“神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假戏真做,借以大肆张扬,遂成为西汉历史上一件大事(参见拙撰《渥洼水天马史事综理》)。此事最早见载于《史记乐书》,百余年后,班固又载入《汉书武帝纪》及《礼乐志》。此后,东汉李斐、李奇、苏林、应劭、孟康,刘宋裴絪、唐司马贞、颜师古等相继为之作注,成为汉史着名掌故。不少文人写诗作赋,又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着名题材。

关于渥洼水具体地址,唐以前史注家往往泛言在“敦煌界”,唐以后之地理家,亦泛承旧语,莫能确指。至清道光年代以来,敦煌文人附会为敦煌城南七里之月牙泉,以为“月牙”即“渥洼”之音转,赋诗着文,信以为真;又在月牙泉畔树立古迹碑,大书“汉渥佳池”四字以示游人。

幸有敦煌莫高窟石室封藏的唐五代敦煌乡土志残卷数种重新出世,渥洼水的所在才有了可靠的着落。

敦煌石室发现的P.5034号《沙州图经卷第五》载:

寿昌海右出寿昌县东南十里,去(沙)州一百廿里,方圆可一里,深浅不测,地多芦芄(蓟)(经询作者,原文“定”,作者初释为“溯”,后在1998年版《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中改释,为“蓟”之俗体。——编者注)。其水分流二道:一道入寿昌县南溉田;一道向寿昌东溉田。旧名渥洼水。《(汉)书孝武本纪》:元鼎四年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天)马之歌。李斐云南阳新野有暴利囷,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圈囝S困囹圔H0B,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利IS先作土人,将鞞勒于水旁。后,马玩习久,人代土人持胖勒,收得其马,献之。[欲]神异其马,云从水[中]出。渥洼水即此海也。”

本卷撰于武后时。此后,晚唐及五代,敦煌又有多种当地地志,亦载此水,皆祖据本卷而加删省,现辑录于下:

寿昌海,县囵田圔,I图围水,屈曲周回一里余,深浅不测。汉得天马处也。

——S.367《沙州、伊州志》

寿昌海,源出县南十里,方圆一里,深浅不测。即渥洼水也,[暴利]长得天马之所。——敦煌祁居温旧藏后晋天福十年写本《寿昌县地境》

寿昌海,县南十里,方圆一里。——P.2691《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

上引诸卷,明确记载在寿昌城南十里的寿昌海,即汉代的渥洼水,为暴利长得“天马”处。同敦煌城南七里的月牙泉,一西一东,相距百余里,本非一处,不得牵合为一。清人不知早在北魏时渥洼水已改名为寿昌海,唐、五代至宋,皆沿用寿昌海之名,强以“月牙”之音释为“渥洼”之音变异写,实属无稽。其实,不仅清人对此不明,即使唐宋时期非敦煌土着的外地学者对此亦甚为隔膜。例如杜佑《通典》、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及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等书,皆在沙州敦煌县条内着录渥洼水,后二书又在沙州寿昌县条内说明寿昌县本汉龙勒县,因县南有寿昌海而改名寿昌县,却对寿昌海即渥洼水只字不提,表明他们也并不知道寿昌海即渥洼7JC,不然的话,就不会把渥洼水记在敦煌县境内了。

唐杜佑、李吉甫和宋乐史等人的失误,可能是导源于东汉史注家李斐。刘宋时史学家裴驷着《史记集解》,于《史记乐书》“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句下引李斐曰“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人数于此水旁见群野马……利长先为土人持勒干于水傍,后,马玩习久之,代土人持勒绊,收得其马,献之,欲神异此马,云从水中出。”李斐本来讲的是发生在汉武帝元鼎四年秋之前渥洼水“得神马”的故事。那时,敦煌郡尚未建立,敦煌县仍属酒泉郡。龙勒县也未建立,渥洼水一带属敦煌县,即李斐所说的“敦煌界”。渥洼水出了“神马”并献给汉武帝后,即元鼎四年之后的某年,才把敦煌西部地区划分出来建立龙勒县,从此渥洼水才归属于龙勒县,即后来的寿昌县。李斐讲述元鼎四年以前的事,说渥洼水在“敦煌界”并没有错。但唐代杜佑、李吉甫及宋代乐史等人仍沿用李斐之说,不知渥洼水早已改属龙勒县,依旧把渥洼水记在敦煌县境内,就未免导人以谬了。清代人把敦煌城南月牙泉推断为渥挂水,其实主要是受了杜佑、李吉甫及乐史等人的错误“启发”而作出的错误推断。

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20世纪40年代莫高窟所出敦煌地志数种渐次披露,考古家方据以重新探寻渥洼水原址。最早要数向达、阎文儒二公。向达着《西征小记》,阎文儒着《敦煌史地杂考》,皆以为渥洼水即敦煌南湖乡破城子(即汉龙勒城,唐寿昌城)南“十里”许之南湖(旧名黄水坝水库,今名南湖水库,又名阳关水库)。向、阎之说,纠正了千余年来将渥洼水记在敦煌县境的错误,厥功大矣。向、阎之说出,遂为海内外学人所接受。敦煌当地亦从之,1984年敦煌扩建南湖水库,即于水库西南涵洞题楣云“渥洼池”三字,左右各刻一天马图像,以坐实渥洼水在此。不少书、刊文章,皆据向、阎之说,指明渥洼水即今敦煌市南湖乡南湖水库。近年中外游人,络绎来此,摄影留念,遂广传中外,殆成定论。

然而近年来笔者多次踏查,发现破城子至南湖水库北沿,不足6里,其南沿距破城子亦不足8里,与唐代地志未能契合。因疑向、阎新说,仍非确论。

为了确定渥洼水真正的故址,我从南湖水库南沿,继续向南查找,在水库以南2里许,见一沼泽遗址,沮如泛碱,方圆一里有余,四周髙起,中间渐低,形似仰盆。遗址之内,腐殖层厚达50厘米,当地农民切块挖取,晾干堆积,以作薪炭,火力虽不甚强,亦可用来煨炕取暖。就中残存四所大泉:当地俗称北曰亩半泉;中有2泉大体东西相对,形似车之两轮,当地称车轴炉泉(五万及十万分地图误标北曰车轱轳泉,中曰亩半泉);最南一泉,名大泉,直径约15米。泉内一方形腐殖质结块,长约1.5米,宽约50厘米,厚约30厘米,其上满布沙土。初疑为泥质板块,不上不下浮悬于水中,甚觉稀奇。稍稍注视之,发觉此物缓缓移动,更诧其异,以为下有怪物驮负。以木杆探剌,方知为腐殖质结块。审视水底,见有底泉上涌,因悟乃因底泉涌力,推动此物,浮游缓移。当地老农告余,此处40余年前仍为苇湖,芦苹茂密,水深不测,牛马人内,荫蔽不可见。常有牛马陷人泉中,被水草缠绕而溺死者。自1944年扩建南湖水库,为了增加蓄水量,自此苇湖向北开沟,引水入库。此后,多次将水沟掏深并逐渐向南延伸,直通大泉,因而苇湖不能存水,湖底暴露,才发现几处泉眼,现除4处泉眼有水,仍旧往南湖水库送水,其余湖底已退化成沮洳滩涂。原来茂密的芦苇,屡经芟刈,难得再生,已成光滩。

此苇湖在故寿昌城东南十里,方圆里余,与P.5034《图经》所载渥洼水方位、里程、形状、大小俱合。因而推断渥洼水故址,当在此处,比向、阎二公所定之南湖水库向南移远2里。渥洼水之古迹指示标记,亦应改移于此。

至此,渥洼水故址之考订,差可谓得其实矣。

同类推荐
  • 取名

    取名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良名。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涵了人的精、气、神,姓名,传达着天地之玄机。姓名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好名字透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助你树立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你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人的一生。如何为孩子取一个好名字?当名字成为自己人生的阻碍时,如何去改名?当你打算筹建一个公司或企业时,又如何为它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哲学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哲学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国学泛舟(上)

    国学泛舟(上)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挤压、碰撞、交流和融合越演越烈,极大地改变着全球文化地图。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进程中,包括“民主、科学”在内的西方观念,推动了中国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西方观念的普遍影响,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华民族借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价值也面临失落。文化在逐渐转型,传统须重新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热门推荐
  • 太始大圣

    太始大圣

    新书《诸界大道主》已发!!请大家多多去支持!!!……朝廷腐朽,妖物频出,精怪噬魂,江湖混乱,天子吃人……且看苏诚如何搅动风云,平定这乱世!我叫苏诚,诚信的诚!诸天万界中,唯一的大圣!
  • 玄天脉

    玄天脉

    一介废材,无意间闯入雷谷,得获雷电之心,从此踏上强者修仙之路。家族斗武,我看还有谁敢欺负我。学院修习,我是流氓我怕谁。妖城猎艳、凤凰双修,怎么说我也曾左拥右抱风流过这一回。沙场炼魔、雷音纵佛,原来武道殊途同归,我虽入歧图,到底终成正果。纵剑星河、裂灭苍穹,其实高处不胜寒,没有对手真寂寞,不如回家抱老婆。觉醒、现形、幻化、兑凡、登仙、界圣、至通,且看我热血玄天脉,纵横六界。
  • 陛下黑化后超难哄

    陛下黑化后超难哄

    初见时,少年身披皎皎月华,锦袍之上绣着张牙舞爪的凶兽穷奇,姿容凛傲,立在佛寺满殿金身前,慢慢碾碎人骨,气势暴戾,杀戮血腥。自那时起,顾初月便将他和神话里魔王联系到了一起,每每想到,冷汗淋漓。再遇时,少年一身素袍,成了人们嘲弄的权门庶子,落魄至极,还是被“自己”当众退婚脸面丢尽的未婚夫婿,黑化归来,祸心滔天。顾初月惊慌失措的想要逃跑,可是云空方丈说,他是学士府百年劫难的关键,生还是亡,全在他一念之间。蛰伏的野兽已经慢慢露出獠牙。无奈之下,她只好泪眼汪汪的扑进他怀里,小心顺毛,撒娇讨好,还要被咬。再后来,生性凉薄的少年成了粘人精,白日截人夜晚翻墙钻窗,喜欢蹭她的脸,喜欢捏她的手指,喜欢抱着她不撒手,喜欢趴在她的肩膀上,呢喃着:“卿卿,再给我亲一下。” 从此,万里江山成了过眼云烟,如何娶到小姑娘才是他的心头大计。【暴戾醋王权门庶子×可盐可甜机智嫡长女/1v1,双洁,甜宠古言!】
  • 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下)

    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下)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影响世界的重大发明

    影响世界的重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蒸汽机、电灯、电话、计算机的诞生,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牙刷、拉链、牛仔裤、电视机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生活方便而多姿多彩……这些发明创造被刻进了历史的长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们无不凝结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展现了人类的创新精神,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 大虚无天魔主

    大虚无天魔主

    什么是佛?慈悲为怀,虚情假意,为了所谓的仁义道德连爱的人都不能守护就是佛吗?我吴青誓不成佛!只因我无心无情,我只想默默守护着将心带给我的人,即使与诸天神佛为敌,堕落成魔,为天地所不容又如何,因为……我是只为你而存在的啊…什么是佛?慈悲为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鲁班大师智商高

    鲁班大师智商高

    作者本命是鲁班!至今已领略过无数死法,经验丰富,想给自己爱的小卤蛋造一个梦哈哈哈。
  • 萝莉不好惹

    萝莉不好惹

    “老娘现在就是没钱了你能拿我怎么样?”“就踹你小伙伴了你又能怎么样?”“我只是发育不完全,千万不要以为我好惹!”在下萝莉,并不好惹!找事的我都给你们记着,有机会一起算账!
  • 头牌皇妃

    头牌皇妃

    她曾执念,一生一世一双人,却被那个人亲手推入地狱,意外重生,她成了青楼里的头牌妖娆性感,动人心弦。心死情灭,她除了游戏人间没有别的想法,谁知偏偏又缠上两个极品男,自此逍遥人生坎坷重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