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2100000003

第3章 敦煌地理及历史沿革(1)

褚良才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的一朵奇葩。在敦煌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它的先民是谁?他们干了些什么?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为了什么而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光辉灿烂的遗产?为此,首先必须了解敦煌的地理及它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敦煌的地理位置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甘、青、新三省区的交界地带,北纬40。10,东经94。40。敦煌自古以来夹在西域、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三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之间,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和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一大边关要塞。从敦煌东北行过安西,为通向中原的河西大道;西出阳关,沿丝路南道与新疆的若羌县相连;西北行出玉门关,沿丝路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罗布泊;敦煌南行经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逾阿尔金山,则直达青海省的格尔木。

敦煌是丝绸古道上最大的交通枢纽,在宋代新开海外贸易之前,它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文化上联结中原和西域、中亚以及欧洲的“咽喉之地”,当时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续汉书郡国志》引《耆旧记》语)。敦煌也就成为“北中国保存汉族文化最多又是接触西方文化最先的地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2编)之一。

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被誉为“人类文化运河”、“欧亚大动脉”,为中西文化交流之路,处于国际商道的重要地位并发挥着枢纽作用,曾把太平洋文化和印度洋文化甚至地中海文化联为一体,开发、集散首当其冲。而敦煌则成为丝路贸易繁忙的补给站和中转站。

公元前14到13世纪,新疆与内地之间,就有了稳定的交通路线,可以西通西域,东达中原。在战国时期,新疆玉石,经常运往内地。先秦文献中对玉的记载很多,《管子》、《山海经》、《穆天子传》中,都有关于昆仑玉的记载。至于汉代张骞“凿空”通西域之前丝绸进入西域地区的事实,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还有大量实物证实。

《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昆仑、流沙及三危山等。如“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曰昆仑之丘”。昆仑即西域南山,今之昆仑山;流沙即今塔克拉玛干沙漠。皆为途经敦煌到达之地。尽管古籍中对这些记载较为简单,并杂有不少神话,但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我国古代新疆地区与内地之间早有交通往来,而敦煌则是必经之路。古代,这里是一个沙漠绿洲区,水草丰茂,有众多诸如三苗、火烧沟人、羌戎、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徙居这里,从而使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和亚洲、欧洲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关系通过敦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季羡林教授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在敦煌和新疆吐鲁番等地区的建筑、石窟艺术中,到处可以看到外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迹。如在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大量的梵文佛经写本;莫高窟壁画上画着的玻璃器皿,有的表现出萨珊的艺术风格;在新发现的丝织品上也有伊朗风格的图案等等。从许多方面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这四种文化的交会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于“敦煌”二字的解释,历代学者们众说纷転。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m的译音,而都货罗即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族。也有人认为敦煌可能是古代吐火罗人的简译,说是吐火罗人徉《山海经》中被译为“敦薨”。也有学者据“祁连”是匈奴语中“天”的译音,判断与“祁连”相提并用的“敦煌”也应该是少数民族语等等。

“敦煌”一名的最早来源尚难确定。东汉应劭曾解释道敦,大也。煌,盛也。”唐代李吉甫亦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认为这个地方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地区有很重要的作用,故名之曰敦煌。尽管应劭或李吉甫的解释可能异于敦煌的原义,但这一解释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东汉人和唐代人就是这样理解“敦煌”一词的。在敦煌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中,人们对“敦煌”一词的理解就是“大也”、“盛也”,也就是开拓、兴旺、发达。确切地说,就是“开放性”和“兼容性”。“敦,大也”即指其开放性;“煌,盛也”即指其兼容性。我们应该重视“敦煌”一词的这些基本含义。

敦煌与丝绸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朝通西域的道路,出河西走廊后,沿沙漠分为南北两路。南路经楼兰(今若羌东北)、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一带,西达阿拉伯半岛上的条支和地中海一带的大秦(今意大利罗马);北道经车师前(今吐鲁番)、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越葱岭到大宛、康居,直抵安息、大秦。南北两道的起点均在敦煌。在这条遥远的通道上,中国的商品不断运往西方,而其中以丝绸最为有名,古希腊人把中国称为“塞里斯”,意为“丝国”,所以,后来欧洲历史学家就把这条联系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这条古路曾经联接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在这条古道上也传播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敦煌正是因此而将古代四大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汇融合在一起,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张骞“凿空”后,中国使者西去和西域商人东来,中国的许多珍贵产品流向西域,而西域的许多珍贵产品也源源不断输入我国,丰富了各个国家与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丝绸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而敦煌就是这一通道上旋转了几千年的中轴枢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二、敦煌的历史兴衰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夏代时,敦煌地区已有人类的活动。据文献记载,约在商周时代,这里居住着羌人、乌孙人和月氏人,战国时,月氏强大,吞并了羌人。秦末,月氏逐走乌孙,独占了敦煌与整个河西走廊。汉初,匈奴打败月氏,并将其残部逐出河西,从此,匈奴单于驻在敦煌一带。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原文误排为“公元前1年”。——编者注),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大军击败西匈奴,河西走廊归入中原王朝版图。汉廷在河西置武威、酒泉二郡。敦煌地区隶属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廷析酒泉郡地置敦煌郡,领敦煌、冥安等六县。又建阳关、玉门关两个军事关隘为通西域的门户,敦煌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和边防军事重镇。为充实敦煌郡,汉武帝几次从内地移民于此。《汉书西域传》云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甘肃永登)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敦煌郡的建立及防务的强化,是我国中西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敦煌既是我国历史上较早外通世界各国的窗口,又是内联中原的枢纽,古丝路三道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从此,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成为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管辖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之一。中原王朝向西进发,西部少数民族东进关陇,华夏文化由此地转向西方,西方文明也通过这里转入内地,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关键枢纽,也是出塞、入关的必经之地。在东西方交往的丝绸之路上起着促进、保护、维护、开发、畅通的重要作用。

西域文化科技(包括西域的音乐、乐器、乐舞及舞蹈艺术)的传入中国,尤其是佛教哲学、艺术的传人,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至今仍然存在的深远影响。同时,中国的丝织品也大规模地向西方输出,中国的蚕丝技术、冶炼技术、凿井技术以及思想文化也传到了西方,对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亦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汉廷罢西域都护。元初六年(119年),又置护西域副校尉,代替西域都护主管西域事务,治所设在敦煌。经过两百多年的经营,从中原迁来的大族望门在敦煌逐渐扎稳了脚跟。同时,中原文化也在这个地区扎下了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许多汉文A籍开始在这里传播。曾在长安师以名儒朱宠的张奂,晚年隐居乡里,传授儒学,有门徒一千多人,推动了儒学在敦煌的传播。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敦煌虽有近20年没有太守,但在当地大族望门的控制下,保持了相对平静。

经过曹魏时期几任太守的努力,敦煌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城市和粮食基地敦煌这种繁荣一直保持到西晋。敦煌的中原文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曹魏时,敦煌人周生烈以名儒身份参加了当时官府组织的注释经传工作。西晋时,敦煌出现了索靖等一批名儒。他们或着书立说,或隐居讲学,各显其能。20世纪初,在敦煌附近的一处遗址中还出土发现了晋代早期天师道的符箓,表明至迟在晋代,道教已开始在敦煌流行了。1944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敦煌佛爷庙发掘了魏晋时期的翟宗盈墓,发现在墓门楼上有浮雕门阙和彩饰的壁画,其内容、形式、风格、技法和内地汉墓出土的壁画一脉相承。这表明中原艺术在这一时期已传入了敦煌。

与中原文化在敦煌扎根成长的同时,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敦煌。据《高僧传》记载,约在公元244年前后,外国僧人竺高座在敦煌收世居敦煌的月氏人竺法护为徒。晋武帝时,竺法护随师游历西域诸国,学会了36国语言和文字,携大量胡本佛经东归。他以后在敦煌、长安、洛阳等地传教译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着名的译经大师。竺法护的弟子竺法乘先随师至长安,后又返回敦煌,建立寺院,广收门徒,宣讲佛法,扩大了佛教的影响。

十六国时期,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曾先后统治河西。五凉政权统治下的河西,在中原扰攘不堪时,局势相对比较安定。在这种形势下,伴随着中原文化的西迁和五凉统治者对学术文化的重视,在继承汉晋传统的基础上,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大放异彩,呈现出了繁荣兴盛的局面。

占据敦煌、河西的统治者都能注意起用儒士,提倡儒学,为当地的和外来的士人着书立说、设馆授徒提供便利。如李翯还在敦煌设立官学,使敦煌产生了郭瑀、祁嘉、刘晒、索敞、张湛、宋繇、阴兴等一大批着名学者。一些在中原因战乱而失传的典籍、学说有许多在这里得以保存、延续。后来,这些敦煌、河西学者的一些着作流传到了南朝,有些学者如索敞、江强等由北凉入北魏任官,对北魏乃至隋朝时期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除儒家学说之外,道教也继续在敦煌流传。在敦煌三危山下的十六国墓葬中出土的五谷罐上,发现了与道教有关的铭文。此期中原地区佛教发展迅速,西行求法,东来传教的僧人不断往来于敦煌,大大促进了敦煌地区佛教的发展。据藏经洞出土的写卷记载,公元406年在敦煌城南一次受具足戒的僧人就有20人。至北凉时,这里巳是“道俗交得,多有塔寺”了。受内地禅业盛行的影响,敦煌地区也出现了单道开、释道法、昙摩蜜多等修习禅定的高僧。修习禅定需要安静的环境,因而禅僧多离开城市选择人迹罕至之处去开窟建寺。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禅僧乐傅在距离敦煌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岩上,开凿了莫高窟第一个洞窟稍后,又有法良禅师,在乐傅师窟侧建窟。此后,在莫高窟开窟造像的人逐渐增多。

北朝时期的敦煌经历了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朝代。北魏控制敦煌后,在此设镇,仍把它作为经营西域的基地。正光五年(524年),敦煌镇改为瓜州,以宗室东阳王元荣任瓜州刺史,元荣任刺史历北魏、西魏两代。北周时期敦煌是宇文王朝的西部重镇,武帝灭佛虽曾波及瓜州,但并未影响敦煌佛教的发展。

北朝时期,敦煌的佛荦继续发展。孝文帝时任敦煌镇都大将的穆亮和后来任瓜州剌史的元荣、于义等几位来自中原的敦煌地方长官,都尊奉佛教。元荣、于义不但大兴佛事,还亲自出资在敦煌开窟造像,莫髙窟在北魏和西魏时期可考的洞窟有18个之多,多数是人字披前顶、中心塔柱窟和部分覆斗顶形窟。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渐趋兴盛,使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佛教徒传授教义、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元荣时期开凿的洞窟中,融入了他从中原带来的文化艺术。元荣还广写佛经,以做功德。北周时期,建平公于义再次带来了中原的文化艺术。此时的敦煌石窟艺术巳经突破了西域佛教艺术的规范,开始形成具有敦煌特色的中国式佛教艺术体系。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辉煌前景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我省的文化传播产业按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推动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文化传播良性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文化传播产品日益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为促进文化传播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

    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热门推荐
  • 血族圣女是死宅有什么问题吗

    血族圣女是死宅有什么问题吗

    林栖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穿越会是这种打开方式。林栖词:“……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林栖词:“只是挂个血族圣女的名头?谁家书里的穿越者像我这么惨啦???”林栖词:“我连血都没吸过诶凭什么要把我绑在火刑架上烧死?到底谁才是反派啊!”换了芯子的血族圣女贝尔纳黛特痛定思痛,决定开启自救道路。贝尔纳黛特:“兄长,文化入侵知道吗!《德古拉》了解一下,《暮光之城》了解一下,《吸血鬼骑士》了解一下!”贝尔纳黛特:“没有人能拒绝和英灵并肩作战……什么,你说屠龙者不可能是女孩?”光明圣廷的红衣主教们莫名其妙地发现,最近城里的风气不大对劲儿。王储他痛心疾首:“我们不应当继续这种无意义的战争。”皇女她脸色坚毅:“如果联姻对象不是公爵那样的人的话我是绝不会嫁的!”高等院辩论会上两波人争得面红耳赤:“xx不可能是女孩!”“xx怎么不能是女孩!”把圣城搅得天翻地覆的圣女殿下心虚缩头。月光倾洒的城堡露台上,倚着围栏的审判官轻轻叹了口气,澄金瞳孔于月色下却闪烁着轻快愉悦的笑意:“诶呀殿下,您可真是……给我惹了不少麻烦呢。”
  • 命运契约之轻生

    命运契约之轻生

    宛如地狱的曼珠沙华,又犹如人间的蓝色妖姬,超脱现实系列,幻想云游天际。
  • 火云战神

    火云战神

    为大宋血战了十多年的岳云没有倒在战场上,却死在了朝庭的刀下,他发誓,如果有来生,再也不为任何人卖命。一缕不甘的魂魄,重生在大夏国火族的一个备选武士身上。与重文抑武的大宋不同,大夏是个极度尚武的国度,武力最强者可以赢得所有人的尊敬,甚至登上王位,百战余生的岳云能否如鱼得水,一改前世的悲剧命运?强横无匹的巨人战士,百步穿杨的神箭手,所向披靡的象兵,精灵鬼怪的巫师,一一聚集在岳云的麾下,为了一个神圣的使命,他重新竖起了岳家军的战旗,傲啸风云……
  • 魔神真经

    魔神真经

    故事发生在魔界,为了抢回被偷了的魔界三真经。魔界战神轮回转世到人间寻找被偷走的经书,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新书求推荐求人气
  • 蛇蝎尤物

    蛇蝎尤物

    堂堂相府嫡女,竟被未婚夫和庶妹背叛,父亲为遮丑将她生生逼死!穿越而来,她惊艳重生,踹姨娘,整庶妹,手段狠厉;媚入骨,心如蛇,挑唆皇子反目。不想因此招惹了妖孽九皇子,跟在身后娘子唤不停,哼,想娶我,那就江山为聘!
  • 鬼弦

    鬼弦

    死亡,生存,活人,鬼魂,到底哪一种才更可怕?你不是问我是怎么活下来的么?那么好,我告诉你,我是吃着他们的肉,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友情,亲情,爱情,我已一无所有,这个世界上,我还能相信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级都市仙王

    超级都市仙王

    周晓天听到李旭的话后,赶紧走到挂衣柜旁,拉开衣柜门,从里面拿出一套花花公子休闲服,嘴角夹带着诡异的笑容,悠闲地走到夏侯面前,笑着说道:“嘿嘿…昨夜,我们三个算准哥们会来这么一招,所以连夜给你准备了一套,现在就麻烦哥们自己换上它吧!如果你不想换的话,也没关系,反正哥们三个一共有六只手。”
  • 预谋下的爱情

    预谋下的爱情

    有一张揉皱的胖脸,还有一个爱她胜过爱自己的常年患病的母亲。当然,七楼上有一张生机盎然的床,有一个叫林燃的男人盛开在上面。而刘倩要做的,像网络时代的泛滥,冲动地覆盖粘贴,但却永远也无法进行完美的格式化。其实,如花盛开本不属于刘倩,应是珊灵,三年之约的“哥哥”怀着一个惊天的秘密终了没有给她承诺的幸福还有“贱男”马俊,珊灵因以为是自己的“地老天荒”,但他是在用生命演绎一种“大爱”的命题。刘倩与成可,“鬼剃头”风波中,却是一场对现实中“爱要坦荡荡”的最好的考验,天涯海角,是一个适合生长爱情的地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卡丽快跑

    卡丽快跑

    索尔早就告诉过卡丽,在谍战世界要记住两条法则:一、这个行当行会要了你的命,所以永远都不要相信线人或任何人。二、没有——我再说一遍——没有巧合。2006年,贝鲁特。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官卡丽在与代号夜莺的新线人秘密接头时遭遇埋伏,侥幸逃脱。她怀疑贝鲁特站安全受到威胁,于是与贝鲁特站主管对质,陷入激烈的争吵,因而被遣送回到兰利总部。卡丽善于辨别和预料行为模式(她为了保护自己职业生涯而未敢示人的躁郁症,反而让她对这项特长更加精通),因此她益发肯定有人在阴谋策划恐怖袭击。她冒着违抗命令的风险,查出了夜莺与伊拉克基地组织领袖阿布纳齐尔勾结的秘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