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2100000100

第100章 敦煌石窟艺术的内涵及其价值(1)

霍秀峰

敦煌石窟是以莫高窟为主,包括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及肃北五个庙石窟组成。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400余身,壁画约45000平方米;榆林窟现有洞窟42个;东千佛洞有8个;西千佛洞22个;肃北6个。(见《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按年代的延续一般分为早期(北凉、北魏、西魏、北周);中期(隋,初、盛、中、晚唐);晚期(五代、宋、西夏、元)。(参见《段文杰敦煌艺术论文集》)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到元代的一千余年间,敦煌莫高窟从未间断过修建。它历经十余个朝代,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历史画面。

一、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

敦煌石窟属石窟寺建筑,主要由建筑、雕塑、壁画三大部分组成。它们是互相结合、互相影响的统一体,是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方面段文杰先生及许多研究者都有精辟的论述。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砂砾岩石的条件,决定了敦煌石窟艺术内容的特殊性。

(一)建筑艺术敦煌石窟现存建筑的形制大略可分如下类型:

1.禅窟型:出现在早期洞窟,为数不多。它的特点是有围绕主室开凿的供僧人坐禅修行的小室。如西魏285窟。

2.中心柱式:也是敦煌早期洞窟的主要类型。它是在主室后部凿建有中心塔柱,在塔柱前的窟顶常凿成人字披屋顶的形式,主室的平面呈纵长方形,中心塔柱立于室内后侧的中心部位,方形的塔柱直通窟顶,下部凿出简单的塔座,上承塔身。这种居中凿建塔柱的洞窟也被称为“塔庙”式或“支提”窟。它可供僧人和信徒绕塔观像和供养礼拜。如莫高248、254等屈。

3.覆斗型:在一个平面接近正方形的洞窟中,后壁开一大佛龛,龛顶部虽呈覆斗状但坡度缓和,有穹窿形窟顶之意。早期有249窟,隋唐时期的石窟大多继承了这一样式并成为以后各时期洞窟的基本形制。

4.唐代洞窟一般都有前后室。前室平面多为横长方形,室外多有木构建筑(今已无存)。石室后室(主室)平面呈方形,覆斗藻井窟顶,室内有宽敞的活动空间,供善男信女巡礼瞻仰、参拜和斋会,即所谓“殿堂”式,或称覆斗顶式。这种形制的洞窟,正龛(西壁龛)内置成铺塑像,窟顶中部一般为华盖式藻井,四披画千佛或说法相,也画经变,地面铺花砖。整个洞窟形成一个“净土世界”,与当时盛行的“净土院”“菩提院”具有相同的性质,如莫髙45窟。

5.涅盘窟:这是唐代中期吐蕃时期的一种洞窟形制。平面呈横长方形,荡形顶,正壁下为通壁宽的佛床,佛床上塑卧佛。整个形似一具棺木的内部。比较典型的为158窟。坯有一种为隧道窟,平面也大体呈横长方形,圆券顶,正壁下有佛床,佛床后凿通与人等髙的隧道,供佛教徒们旋绕诵经礼佛。这在一些大型洞窟中可见到。

6.中心佛坛式:晚唐时常见的一种,较宽较长的甬道,主室平面呈方形,中央设佛坛,环绕佛坛四周有通道D佛坛前有登道,后有背屏。坛上起马蹄形佛床,佛像列置在佛床上。背屏直通窟顶,在洞窟里形如佛座背靠。这种形制是大型洞窟的建筑之一,最典型的有16、196等窟。与中心佛坛式相近的还有平面略呈纵长方形,中心偏后置马蹄形佛坛,前登道,后背屏,顶部呈覆斗形饰藻井,窟顶四角均有凹入的浅窝画四大天王图,如莫高85窟。

7.中心圆坛式:主室方形有中心圆坛,坛上塑像,四壁绘满密宗图象,为敦煌藏密洞窟的典型形式,如465窟。

另外还有一种洞窟,窟顶犹如一顶拱形帐篷的顶部,四壁画有支撑帐篷的柱子,整个洞窟如同一顶华丽的帐篷。这在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西夏洞窟中可见到,如榆林3窟。

从以上各类洞窟的形制及其演变可以看出,石窟建筑的形式是随着不同时代,人们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审美情趣,达到共同目的的表现艺术之一。

(二)雕塑艺术:走过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塑,殷周时期的青铜玉雕,战国的木俑,秦汉时期简练生动、深沉雄大的石刻和陶塑,特别是秦俑坑发现的彩绘武士俑,造型的多样,比例的准确,色彩绚丽,神态逼真,标志着我国雕塑艺术发展的新水平。这在敦煌石窟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雕塑通常分为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这几种体裁敦煌艺术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由于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不能精刻细部,所以从一开始就采用传统的泥塑加上彩绘妆饰,出现了敦煌的彩绘塑像即彩塑。

彩塑是洞窟的主体。主体性的圆雕多为佛教崇拜的主要偶像,它使人们通过修禅、观像的方法“深入禅定”,以达到闭目见佛,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幻想的“佛国世界”,以此适应其精神上的需求和心灵上的满足。敦煌彩塑表现的是宗教神像,相同人物几乎在每个洞窟里都要重复出现,局限性很大,也易于公式化。彩塑的主要对象是佛、弟子、菩萨,其次是金刚力士。通过雕塑要表现出佛的庄严慈祥,弟子的虔诚执着,菩萨的清秀恬淡,金刚力士的威猛粗犷。作为敦煌石窟中附属性的影塑,主要出现在中心柱的四面,有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其次有龛楣、龛柱上的饕餮、龙头、凤首等。它们起着烘托主体性彩塑,加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敦煌彩塑是通过雕塑的艺术形象来传播佛教思想的。佛是佛教的最高领袖。为了表达出庄严,有着严格的造像规范和位置。早期的佛像一般被安设在中心柱的四面大龛中或洞窟四壁的佛龛中,组合往往采用“一佛二胁侍菩萨”的形式。彩塑之佛或菩萨呈对称、安定的风格,创造了一种寂静的神奇境界,与动荡的人间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予信仰者以心灵之安慰。如北魏259窟的菩萨,造型淳朴,头微前倾,嘴角处流露出一丝笑意,神性庄重,似乎已深深浸沉于幸福向往之中。在技法上使用阴刻线式和贴泥条式。衣纹简练概括,富有装饰性。线条细密刻工流畅,衣纹塑造中掺有犍陀罗手法。着色以朱砂、土红、黑、白、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单纯质朴,庄严而沉着。

隋代出现成铺的“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三身佛”(法身、应身、报身)、金刚、力士、四大天王,大型塑像高达四五米。最大规模的洞窟当属莫高427窟。人物的头大、腿短、体壮是此时造像的显着特征。

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力强盛的唐代,由于统治者竭力提倡佛教,“北大像”“南大像”“涅檠像”使观者自下仰视,愈觉得雄伟髙大。佛像的庄严神圣如同当时的统治者。唐洞窟多属佛殿式。正面大龛一般安置一组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和二力士。有主有从,有坐有立r有文有武,成为唐代造像的定制。莫髙45窟就是此时的代表作。佛肃穆端庄,佛右侧的阿难纯稚温良憨厚腼腆,年轻充满自信;左侧的迦叶双眉紧锁,目光炯炯思想深邃,显然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历练老成的高僧;南北侧的两身菩萨,袒胸露臂,翠目秀眉,丰颐洁莹,身姿妩媚绰约。南侧菩萨双肩倾斜,身体呈“S”形,具有扣人心扉的吸引力。菩萨像在唐代塑像中占有重要位置,数量多,制作精细,无论是坐像或立像不似佛像正襟危坐,而是姿态都较自由,身体比例较匀称,面相丰腴,肌肤细腻,双手纤巧,两足丰柔,身饰璎洛,腰围锦裙,处处显示出女性的特征,有菩萨如宫娃之说,这迎合了当时某些世俗欣赏的要求。如莫高194、205窟的菩萨,都反映出唐代艺术所普遍称尚的“浓丽丰肥”的时代风格。天王、力士都是佛教的守护神。他们的职责是保护“天国”的安宁。唐代天王身着盔甲,腿裹行滕,脚穿毡靴,攥拳怒目,威武有力。形象上可分为汉像和胡像两类,衣冠、盔甲也分为中原式和西域式。这些武士们一经艺术家的再塑造,即变为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蒋军形象,如194窟D值得一提的是158窟的捏盘像,虽长达16米,但造型洗练,比例适度,神情恬淡,睡意安详自然,始终保持着唐代的风格。在敷彩方面,唐代塑像面部和肢体常施重彩,一般赋彩而不晕染。菩萨像一般涂白色,弟子、天王涂肉红色或赭红色。以浓墨点睛,朱红涂唇,青绿染衣,鲜艳华丽,对比强烈。色彩上的夸张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绘与塑的巧妙结合,大大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f三)壁画艺术:壁画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佛像为主体,四周布满巨型经变和各种故事画,顶部为平棋或藻井等建筑装饰图案,地面铺满莲花砖的洞窟,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世界。进人洞窟就如同走进了佛国。莫高窟现存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是一座博大精美的民族壁画的艺术宫殿。敦煌壁画以内容而言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传统神话题材、各种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及装饰图案画等几类。这些兼有多项内容的壁画与洞窟的建筑、雕塑交相辉映,仿佛走进了一个远离尘世的神秘世界。

佛像画,指描绘佛教崇拜的各种神像。如各种佛像,各种菩萨像及天龙八部等,大多在说法图中和各种经变画中结合出现。

故事画可有几类,多出现在早期洞窟。一类为描写神化了的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的佛传故事画。如北周290窟的并列式佛传故事画,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传记性连环画。另一类为描写释迦牟尼前世或前生若干世的善行的本生故事画。如舍身饲虎、九色鹿等,以宣传佛教的“因果报应”为目的,而画面本身却展示出一幅幅生动优美的形象。还有一类是描绘佛陀度化众生为主的因缘故事。如沙弥守戒自杀、五百强盗成佛等故事。

传统神话题材的画面集中在一些洞窟顶部藻井四周。主要的形象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雷公、电母、羽人、方士等。这类题材融道教、儒家思想为一体而进入石窟,与佛教思想交织在一起,把原始社会图腾形象演化成了适应广大佛教徒们易于接受的形象。如莫高249、285窟。

经变画是以佛经为依据的绘画,也可称为变相画,是我国佛教艺术的独创形式。在敦火皇石窟中数量最多,一般是以一部经绘成一幅巨型经变画。这种画,在敦煌始于隋,盛于唐。主要有西方净土变、法华经变、弥勒经变、药师经变、捏盘经变、报恩经变、维摩诘经变、观音经变、华严经变、阿弥陀经变等。唐代前期的各种经变形式多样,形象生动,主题较突出,色彩灿烂,境界辽阔,意趣深远,反映了当时的强大繁荣,如220窟。唐后期,经变各宗各派同列一窟,最多可达十五六种,但趋于公式化倾向,如85窟。

佛教史迹画即描绘佛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佛教圣地和灵应事迹。既有真人真事,也有想象虚构。如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伟大历史事件。61窟的五台山图,不仅是佛教胜迹的写生图,而且描绘出了五台山数百里内各阶层人民的社会活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供养人画像即是出资修窟做功德的人的肖像。它的形式较丰富,早期为了突出佛,供养人像一般画于说法图下方,多为小身极不显着。到了唐代,随着人的地位上升,画像渐大,出现了等身巨像,如130窟的都督夫人等。他们有头戴笼冠,身穿大袖长袍的王公贵族;有头裹幞头,身着镧衫,手持香炉或持笏的官吏,按其官职、社会地位、家中身份排列在显着位置。还有持奁、镜、琴的奴婢,庶民百姓形象小,排列其后。有按地位的髙低尊卑,人物形象由大到小,装饰由繁到简排列成一排的顺序;也有以出行图的形式,人物众多,场面宏伟,主题鲜明,色彩浓丽淳厚,反映出封建贵族的豪华奢靡的排场情景。他们中有汉族,也有穿戴各不相同的许多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作者充分表现出了不同民族的面貌和风俗习惯上的特征,也注意刻画他们的精神状态。

装饰图案每个洞窟都有,主要描绘在平棋、藻井上,也用来装饰龛沿内外,还用于同一壁面几种不同内容壁画的分隔以及一些衣饰上。它的色彩和形象在洞窟中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早期的装饰图案一般在平棋和藻井中心倒置一朵大莲花,主要纹样有莲花、忍冬、火焰、云气、棋格、飞天、羽人等。隋代吸收了波斯图案纹样,如联珠纹、飞马、狩猎纹、织锦纹等,风格飘洒绚丽夺目。到了唐代藻井逐渐民族化,演变为华盖,以植物、规矩纹为主的莲花纹、葡萄纹、石榴纹、茶花、卷草纹、方胜、绫锦纹等,亦有双龙戏珠、三兔追逐、化生舞莲、飞天散花等。由于巧妙的变形和严密的结构,加上层层叠晕的色彩,唐时的图案巳达到繁华富丽、金碧辉煌的顶峰。

二、不同时期的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及风格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无印日本:想象中的错位

    无印日本:想象中的错位

    本书对日本人的娱乐、情感、生活、工作、阅读等方面都有细致入微的探讨解析,是作者长期阅读、观察、思考的记录;另一方面,这些文章虽不乏以中国人的关注角度为切入点,但仍然较多地采用日本人的自我认知的视野,来立体呈现一幅日本的生存状态的画面,所以全书行文既不失去日本的内部脉络,避免落入中国人对日本的惯性认知的窠臼,又可反映出中国人对日本的独到关切和见解。
  •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中华美德”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诚实守信》为“中华美德”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诚实守信”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而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
  •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澜忆梦录

    天澜忆梦录

    他是孤儿,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苏杭邂逅一位女子,女子正好是他心中“丁香一般的姑娘”,自此,姑娘的颜容刻在了他的心上。奈何天灾人祸,他死后,依然无法忘记那位姑娘,便要踏破穹宇,以求再见之日。“以我之名,让我们两个的名字响彻天澜!”少年立下宏愿,只是为了以后与女子的相见缥缈之期,且看少年在这条路上,风云相伴!一曲琴音说天澜,万载幽冥亘古传,踏入长生不死地,唯求千年心中兰!血海骨山妖娆翩,此生定与风云伴。九霄云外天外天,堕入凡尘为容颜
  • 误惹豪门:老公闹够了没

    误惹豪门:老公闹够了没

    “明天我婚礼,记得来参加。”他优雅的递过结婚请柬,她只是说了句“恭喜”,手中的怀孕化验单,悄然藏在身后……
  • 缥缈蜀山传

    缥缈蜀山传

    繁华岁月,时间洪流,几经风霜的大地开始苏醒,时光掀开沉睡的面纱,一切都要从一位少年开始,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故事,在密静中慢慢上演。
  • 都市之宠物天王

    都市之宠物天王

    陈烈万般无奈地准备把宠物店转让出去之时,意外激发了来自未来的超级宠物系统,还收到了一只神秘动物!
  • 造化剑神

    造化剑神

    平凡少年陈天笑,历经重重劫难,得到神域大能传承,修习《剑道天卷》执掌玄天神兵,更是在机缘巧合下,获得当世第一至宝从此一飞冲天,与当世无数天才相争锋浩瀚武道,神域天穹,整个世界开始颤抖!陈天笑执剑,诛强敌,得机缘,一步步走向巅峰。本文主打爽快热血,绝无任何虐心情节。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三界燃并暖

    三界燃并暖

    我这里给各位评审团大大简单讲一下我作品的大纲。首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本书的宗旨就是脑洞脑洞大脑洞,全是读者想不到的故事,别说读者了,我写之前我都不知道我会写什么哈哈哈。《三界燃并暖》主题就是很燃又很暖,它是由每一个发生在三界之内,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小故事整合起来的。目前分为三大章节:《外传篇》,《天庭秘史篇》和《三界总篇》其中《外传篇》多是发生在三界中的热血,搞笑,暖心的故事,样章里面有几章,还请大大移步一阅。《天庭秘史》主要记载各个人物的前世今生,当然啦,全是脑洞,爱情的,奋斗的,兄弟情义的等等,属于八卦。《三界总篇》是本书的真正主线故事,其内目前含有两个篇目:《山海经篇》和《灭世篇》。《山海经篇》是本作的第一个故事主线,讲述作品主角神兽白泽奉命追回山海经,收回山海经内逃出的凶兽,每个故事也很暖(我的作品里面,三界之内没有恶人,一如我的理想)。《灭世篇》讲述的是东西方的战争,主要围绕东方地府和西方地狱的战斗来写,西地狱的恶魔才是本书唯一的恶人,唯一的反派。
  • 激励青少年的传奇传说故事

    激励青少年的传奇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民间文学与小说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民间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含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代名女、帝王将相、诗联趣话、现代故事、爱情故事、校园故事、传奇故事等。
  • 秋雨散文

    秋雨散文

    本书收有40余篇散文,其中有《抱愧山西》、《三峡》、《信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