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6800000012

第12章 在内华达(1)

1历尽艰险的旅程

马克·吐温在圣路易斯城,跟母亲一起居住在姐夫莫费特家里。

这时,从爱荷华州传来了欧利恩就要去当官的消息。欧利恩性格懦弱,一生谨小慎微,在跟态度专横强硬的人打交道时,他经常委曲求全,难怪马克·吐温埋怨哥哥做事窝囊,可是,欧利恩的政治信仰却非常坚定。

1860年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欧利恩·克里曼斯坚决支持共和党人林肯,他主办的报纸积极宣传林肯的政治主张和竞选纲领,他到处演讲为共和党争取众多的选民。南北战争爆发后,欧利恩毫不犹豫地拥护林肯总统的北部联邦政府,反对顽固维护蓄奴制的南部奴隶主政权。欧利恩结识了爱德华·贝茨律师,两人志同道合,交情不错。如今爱德华·贝茨进入了林肯内阁,被任命为部长。他推荐欧利恩·克里曼斯担任内华达的行政长官,兼管财政、行政和审计,职位仅次于州长。林肯总统还指派了纽约的一个名叫纳依的政客去当州长。

内华达当时称为“准州”,建立不到半年,所辖地区主要是美国侵略墨西哥战争中掠夺的一大片土地,不久前从犹他准州分离出来,处于遥远的西部边疆。

欧利恩认为在内华达准州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施展才能,准备行装即将赴任。他要马克·吐温担任他的私人秘书。

1861年7月底,克里曼斯兄弟俩从圣路易斯乘坐轮船到圣约瑟夫,在那里乘坐一辆长途驿车,前往内华达准州的政府所在地卡森城。

6匹矫健的骏马拉着老式的四轮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马车上满载邮件,欧利恩和马克·吐温坐在一大堆邮袋上。他俩穿着揉皱的沾满泥土的衣服,头上戴着宽边帽,腰带上挎着左轮手枪,完全是淘金者或西部农场主的装束打扮。

兄弟俩通过刚从印第安人手里掠夺的荒野地区,一路上驿车随时有遭到袭击的危险。有天夜里,一名传递快件的邮差骑马从驿车旁急驶而过,突然,枪声打破了四周的寂静,邮差中了弹,他忍住伤痛拼命地驱马落荒而逃。

马克·吐温和欧利恩乘坐的驿车,来到途中的一个小站停宿时,恰巧驿站长在跟隐藏在附近树林里的印第安人进行枪战。这时他们才发现马车夫前天夜里就受了点轻伤,不免有些惊慌,但车夫却满不在乎,他经常驱车行驶在这没有开发的荒凉地带,遭到印第安人或者逃犯、歹徒的伏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次日清晨,在驿站换了马后,马车继续前进,乘客们一路上提心吊胆,到了晚上,进入山高林密地带,周围一片漆黑,只听见风的呼啸声和雨点拍打车顶的声音。

马克·吐温关紧车上的窗户,正想睡觉,忽然传来一阵高喊“救命”的声音,接着是两声枪响和棍棒声,凄惨的哀叫声,令人听了毛骨悚然。他们乘坐的驿车丝毫不敢停留,车夫拼命地挥舞马鞭驱车急驶。直到第二天下午,他们赶到另一个驿站换马时,马克·吐温才打听到,原来是行驶在他们前面的一辆驿车遭到歹徒伏击,那名车夫没有随身携带手枪,失去防卫能力而被活活打死,车上物件洗劫一空。

克里曼斯兄弟俩乘坐了8天的马车,行程800里左右,尽管他们经常24小时不停地赶路,但一昼夜也只能行驶100多英里。到了落矶山脉的高山地区,山坡陡峭,只能把马改换成骡子。6头大骡子拉着笨重的四轮车,慢吞吞地爬坡下坡。呆在阴暗狭窄的车厢里,成天在山路上颠簸着,真是度日如年,十分烦闷。

马克·吐温有时看见由30多辆大车组成的移民队伍,在大路上艰难的跋涉着。他们都是摩门教徒,男女老少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衫,跟在装满行李的大车后面走着,男人们还驱赶着一批批牛群。他们正在进行近1000英里的大迁徙,已经走了2个多月。马克·吐温看到这样的情景,觉得他们乘坐在驿车里可要舒服多了。

当驿车爬上高耸入云的山峰时,虽说是在炎热的夏日,马克·吐温生平第一次观赏到山顶皑皑白雪的大自然奇观,这里的花岗石峰海拔10000多英尺,他回忆自己小时候在汉尼巴尔镇,附近的300英尺高的霍里迪山,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最高峰了。时过境迁,感慨万千。

阳光照耀着群山,映出柔和的青蓝色,清澈见底的泉水潺潺流过,空气显得格外新鲜和凉爽,有时,驿车停下歇息一阵,乘客们跳入山泉里痛痛快快地洗澡,冲洗掉浑身尘土和疲劳,这是难得的享受。在沿途驿站上,乘客和车夫吃的都是陈面包、咸猪肉和涮锅水一样的所谓“怪味茶”,有时简直很难吞咽。这时候,在树林里还可以举枪射中几只野兔,点燃篝火,品尝一顿鲜美可口的烤野兔。

不过,马克·吐温和欧利恩看到路旁不少死去的骡子和牛的一堆堆骨骸,还有许多葬身荒野高山的移民的座座新坟,这时候,他们实在不敢耽搁时间,总是一个劲地催促车夫赶路。

在地势险峻的大峡谷附近,马克·吐温看见一支60多人的联邦政府军作战归来,他们前一天跟400多名印第安人发生遭遇战。印第安人撤退后,就隐蔽在这一带地区,随时可能袭击过往的白人车辆。

马克·吐温一行真算幸运,驿车安稳地行驶了11天,来到了犹他准州的首府盐湖城,这是一个气候宜人较为繁荣的市镇,人口1万5千。马克·吐温、欧利恩等在这里的旅馆里休息了2天,在犹他准州代理州长富勒的陪同下,他们还兴致勃勃地浏览了市镇。

盐湖城是摩门教的信徒们在14年前建立的,他们一般都是来自俄亥俄、密苏里和伊利诺斯等州的移民,在家乡视为异教徒受到迫害,这里成为他们避难地。街道整洁宽阔,市镇上开设了不少作坊、工厂和店铺,居民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很少看见游手好闲的人。这一切给马克·吐温耳目一新的感觉。

克里曼斯兄弟俩乘坐的这辆驿车,从密苏里的约瑟夫城出发,西行了20天,完成了1700多英里的漫长旅程,越过荒野、森林、高山和沙漠,终于平安地抵达了内华达州的首府卡森城。后来,马克·吐温在《艰苦生涯》一书里,详细地描述了他生平以来最艰险最漫长的这次难忘的旅程。

2翻山越岭勘探银矿

卡森是一个民风强悍的西部边疆小镇,只有2000居民,一般者是矿工。欧利恩带着他的私人秘书马克·吐温来这里上任之前,内华达已经开采了十几年的金银矿,如今正在掀起新的淘金热。

马克·吐温虽然购买了一些矿区的股票,但他对投机钻营转手买卖等毫无兴趣,他一心想依靠自己辛勤诚实的劳动来赚钱,他跟卡森镇的许多普通的居民们一样,把发家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淘金找矿上。

金沙银矿不会自行滚到地面上来。淘金者们都很清楚,首先是勘探到确有开采价值的矿脉,然后筹集资金买下这块地皮,组织人力挖掘矿石。银矿石一般隐藏在地下较深的岩石层里,开采相当困难。

1861年底,在亨波特尔县发现蕴藏量惊人的特大银矿的消息,在内华达广泛流传,卡森镇上天天有人去那里勘查、开采和争抢地盘。

马克·吐温决定不错过机会,马上跟老铁匠巴鲁和2名青年律师,购买一辆旧马车,装上食物、生活用品和工具,由两匹老马拉着,前往离卡森镇200英里的尤林威尔勘探银矿。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苦跋涉、风餐露宿,经过半个月才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

在4人组成的勘探小组里,只有60岁的巴鲁是老手,经验丰富,马克·吐温和2名青年律师都是门外汉,一窍不通。

他们翻山越岭,在老铁匠巴鲁的指点下仔细探寻,学会辨认银矿石,用镐头、钢钻等挖掘矿苗,用炸药爆破坚硬的岩层。几个星期过去了,虽说勘探到了几处矿脉,但由于矿石埋藏较深,缺乏人力,带去的粮食也快吃完,于是,他们只得把一大堆矿石扔在临时工棚里,决定回家。

马克·吐温、巴鲁和一个名叫蒲伏多尔夫的矿工,骑马返回卡森镇的途中,遇到卡森河洪水泛滥,他们赶紧躲进河畔一个驿站的两层楼的木板房屋里,房间里早已挤满了30来名马车夫和士兵。

周围一片汪洋,地势较高的驿站成了一座孤岛,他们被洪水围困了8个昼夜。房间里几十个人挤得无法动弹,经常有人发生争执,吵闹不休,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难闻的气味。马克·吐温感到日子真难熬,等到洪峰刚刚减退,他和巴鲁、蒲伏多尔夫就迫不及待地离开木板房屋,借了一只小船,装上携带的物件,骑马涉水赶路。

他们在荒野上遇到漫天大雪,迷了路,3个人游荡了一天,又回到了原先躲避洪水的驿站附近,看见不少驿车正在涉水渡河,于是,马克·吐温他们决定尾随驿车前进。

到了夜里,又是一场暴风雪,把前面的驿车走过的辙印全部掩埋了,驿车也不知去向。

马克·吐温、巴鲁和蒲伏多尔夫被困在漫天风雪的荒野上,四周一片漆黑。他们打算点燃篝火取暖,巴鲁把仅留存的几根火柴,点了一根又一根,全部用完仍没有点燃篝火,更糟糕的是他们的马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他们在这人迹罕见的荒野上,无处栖身,面临绝境。严寒、饥饿、黑暗、风雪,再加上接连几夜没有睡觉,3人精疲力竭,只要一倒在雪地里,就会被冻僵饿死,马克·吐温在卡森镇听到过人们多次描述这种可怕的情景,想不到他自己这次身临其境,一种恐惧心理紧紧地攫住了他,无论如何不能让睡意袭上身来,竭尽全力保持清醒,坚持,坚持……

他们迈着越来越沉重的步履,后来,蒲伏多尔夫倒下了,接着,巴鲁倒下了,马克·吐温也没能坚持多久,大雪纷飞,积雪掩盖了他们3人。

几个小时过去了,巴鲁第一个清醒过来,大声疾呼同伴,幸而3个人都还没有被完全冻僵,更庆幸的是,离他们15英尺处,一座驿站的木板房屋里,闪烁着桔黄色的灯光,这时天刚刚破晓。

马克·吐温回到卡森镇休息了一段时期,1862年2月,他又跟巴鲁踏上了征途,结伴同行的还有州长的哥哥约翰·纳依,这次是去埃司莫拉尔达矿区。在那里他俩又找了一位名叫希格倍的青年入伙。

他们在山上搭好临时木棚,起早贪黑,漫山遍野挖掘,打了好些坑道和斜井,还申请了几个地段的开采权,经过反复估算,即使开采出了大量的矿沙,也无法支付庞大的冶炼费,于是等待有人用现款购买他们寻到的矿脉的开采权,但始终无人问津。

成年累月地用镐头挖土,炸药爆破,洒尽了汗水,磨破了手掌皮,却看不到经济效益,马克·吐温、巴鲁和希格倍都感到厌倦,有时就呆在工棚里休息、玩扑克或者到附近的村镇上去闲荡。

埃司莫拉尔达镇上,到处是酒馆、妓院、舞厅和赌场,经常有人酗酒闹事,持枪斗殴,从来不曾有过宁静的气氛。为了消磨时间,马克·吐温写了一篇报道矿区生活的通讯,发表在内华达的弗吉尼亚城出版的《企业报》上。有时,马克·吐温给家里亲人们写信,倾诉自己的苦恼。他在给姐姐帕梅拉的信中写道:“我只不过夸夸其谈,其实毫无效益,我只不过浪费资金,其实没赚分文。我的双手至今没有摸过属于自己的金块银锭。这样的境况,你恐怕想象不到吧。”

后来,巴鲁认为在埃司莫拉尔达探矿前途十分渺茫,他一个人转移到亨波尔特矿区去了。马克·吐温和希格倍留下来继续勘探,有一次他俩跟踪在内华达著名的找矿老手后头,总算发现了一处蕴藏丰富的矿脉。马克·吐温和希格倍欢喜若狂,只要申请开采这个矿脉,说不定他俩就会变为百万富翁。

根据有关规定,凡是新申请的矿脉,必须在10天之内动工开采,否则过期作废。马克·吐温和希格倍决定第二天雇工动手打矿井。

第二天马克·吐温兴致勃勃地去矿脉所在地时,在途中有人告诉他,州长的哥哥约翰·纳依患了重病,急需抢救。马克·吐温总是喜欢救助处于危难之中的人,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从小就养成了这样的高尚品格。

他急忙赶到9英里外的约翰·纳依居住的小屋里,纳依病势严重,离不开人,马克·吐温接连细心护理了他9天。当纳依转危为安的时候,马克·吐温马上赶到埃司莫拉尔达镇上自己住宿的木板房屋里,看到了希格倍留下的便条,告知他俩发现的富矿已经落入别人手里。

马克·吐温和希格倍只做了10天的百万富翁的美梦。

埃司莫拉尔达和亨波尔特并非欺世骗人之地,就在马克·吐温在这一带拼命挖掘的1862年里,从这两个矿区共开采出了价值400万元的银锭,马克·吐温及其同伴却运气实在不佳,从未赚取分文。

他和希格倍仍不甘心,两人继续在埃司莫拉尔达的荒山野岭上奔波了一段时期,他们的钱全部花光,有次马克·吐温几乎饿死,幸而一位朋友救了他。后来,他只得去一家选矿厂当苦工,每星期只能挣10元,在困境之中,马克·吐温想起了曾经发表过他的一篇通讯的《企业报》。

于是,他提笔给欧利恩写了封信,请哥哥转告《企业报》的编辑先生,“我准备寄给他们所需要的通讯之类稿件,只要求每星期付给我10元的稿酬,以解燃眉之急,使我能勉强维持生活……他们愿意采用这些稿件吗?其实,谁又能像我这样为微薄的稿酬从早到晚收集材料呢?”

《企业报》不仅发表了马克·吐温寄去的一些通讯稿,而且出乎意料之外,报馆老板兼主编库德曼给马克·吐温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请这位倒霉的矿工到《企业报》去担任记者,每星期工资25元。

一年多来,在西部边疆的偏僻角落里,马克·吐温跟同伴含辛茹苦,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爬山越岭,探矿觅宝,到头来仍然两手空空,可是,他无意之中却找到了一门合乎自己心愿的职业——新闻记者

3初出茅庐的新闻记者

1862年夏天的某日上午,气候闷热,在弗吉尼亚城的《企业报》编辑部里,闯进来一位青年矿工,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留着长头发,满脸胡须,身穿褪色的粗布衬衫,裤腿掖在靴筒里,浑身尘土,看来,他经过长途跋涉刚刚来到这里,全部家财就是随身携带的几条毯子。他就是马克·吐温。

报馆老板约瑟夫·库德曼,对经常以“乔什”作为笔名在《企业报》上发表通讯和幽默小品的这位青年作者,十分赏识,第二日他就热情地领着马克·吐温参观报馆的设备,使用的是用蒸汽机运转的当时最先进的印刷机,共有23名排字工。编辑5人,一名记者原先一直由内华达州著名的幽默作家威廉·赖特担任,如今他到全国各地旅游去了,库德曼决定由马克·吐温接替他担任记者工作。

当时弗吉尼亚城出版了4种报纸,其中以《企业报》最有影响,发行量遥遥领先,在加利福尼亚州都拥有大量读者。据库德曼介绍,《企业报》承接的广告业务应接不暇,稿源相当充足,报馆每月纯赚6000元。库德曼从前在旧金山当过排字工,4年前他花214元买下一家破产的报馆,办起了《企业报》,今日能达到这样的规模,也的确不容易。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伎女,是歌舞卖笑侑酒酬对的风尘女子。伎女,是幸与不幸的混血儿。其才艺丽质,使多少荡子骚客叹服倾倒;其青楼生涯,遭多少正人君子唾骂嘲笑。可以说,她们是人间沃土绽开的一束艳丽的罂粟花。伎女,是历史的畸型儿,在她们身上交织着封建政治和文化的痕迹。研究历史,不能不涉及她们;撰写历史人物评传不能不给她们以入资格。本书描写评述了从南朝至民国初年1500多年历代的十名伎女,她们是:苏小小,赛金花,小凤仙。她们是女子中的精灵,或才情高卓,名震文坛,如薛涛,董小宛,柳如是:或艺技超群,声满梨园,如李老师,李香君,董小宛,或有胆有谋,参与政治,如陈圆圆,赛金花,小凤仙。
  • 刚柔兼济:刘秀

    刚柔兼济: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他才兼文武,豁达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南怀瑾在《原本大学微言》中这样评价刘秀: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以我个人肤浅的认定,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 留学僧

    留学僧

    那个罗里巴嗦,看到妖精喊悟空、看到女儿国国王冒冷汗的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少年聪慧、名满天下的他,为何走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长路?没有白龙马为坐骑,没有能降魔伏妖的三个徒弟,他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霜,多少的生死,才得以完成了十万里的徒步游学?依靠历史文献,《留学僧》作者以不落俗套的见识,妙笔生花的文笔讲述了佛学史上不世出的奇僧玄奘的一生。作者深入史料,运用合理想象,描摹其绚丽多彩、荆棘遍布的传奇人生。语言幽默诙谐,书写言之成理,妙趣横生。
  • 清官贪官各行其道

    清官贪官各行其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论古人;论古贵有新见地,岂可人云己亦云。时移世易千百载,古人早已化灰尘;书生论古君莫笑,不为古人为今人。不为古人空着急,愿劝今人学聪明;古今万事同一理,从来鉴古可知今。欲得古人为师友,欲从史实学教训;今人今人听我语,听我饶舌论古人。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换我来爱你纪叔叔

    重生之换我来爱你纪叔叔

    唔……顾晓晓艰难的从床上爬起来,这里是?心里无数个问号,我不是死了吗?眼前这熟悉的一切,提醒她还活着,转眼看到床左边柜子上的日历,2020年7月19!!!!!十七年前?我重生在结婚前一天了?好,上辈子是我瞎,这辈子换我来爱你,纪叔叔!
  • 一城一人

    一城一人

    当我放弃了眼前,去到远方流浪。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是一次成长,在时过境迁后,他们逐一脱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随波逐流……
  • 暗夜奇侠

    暗夜奇侠

    水人,电帝,吞噬,食人蝶,魔术师,面具人,越南将军……无数的邪恶势力粉墨登场。且看化身暗夜奇侠的薛东城如何击败各种各样的恐怖怪物,战胜无数阴险狡诈的敌人!超级英雄科幻狂潮来袭!
  • 随身携带个APP

    随身携带个APP

    带着未来世界的热门网游穿越到了2008年
  • 天师怪谈

    天师怪谈

    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天师,爷爷为了不让我踏入这个危险的灵异世界所以什么都不肯告诉我,直到我八岁那年我第一次看到了鬼魂,爷爷叹了口气说该来的还是要来啊,虽然我不明白爷爷的意思但是随着我慢慢长大就……
  • 寻寄

    寻寄

    灵、魔、人三界,一场屠戮之战悄然而至,亲情、爱情、友情、权力、仇恨……终归何处?潇洒自在的夜辰,身怀异能的遥思,心机诡秘的炎陵……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落梅之梅花妆

    落梅之梅花妆

    南宫珞梅,被家里送到宫中,离开了让她厌恶的那个家,却发现宫中亦十分可怕。入宫不久便屡屡发生与珞梅密切相关的事,姐妹自杀,宫女刺死。种种事情,还有变幻莫测的对头,到底是偶然所造还是刻意安排。参杂着对一见钟情的邱子城的爱慕,是否还能在宫中侍奉皇上左右。爱情友情亲情,身份地位权贵,到底什么是真正所要。一步步探索身世之谜,谁真谁伪?天下之大,何处容身?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恋恋有情人

    恋恋有情人

    沈岁岁没穿书前的顾初年,冷漠无情,对原主厌恶至极。沈岁岁穿书后的顾初年,两种人格每天变着花样撩她。顾初年挑了挑眉,邪佞的威胁道:“以后还敢不敢逃了?”“不敢了,我保证乖乖做你的贴心小棉袄!”
  • 清秋时节暖洛阳

    清秋时节暖洛阳

    与男朋友分手后,他给予顾清秋最温暖的陪伴。虽然顾清秋知道洛轩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钢铁直男。但为什么就会喜欢上他呢???与自己闺蜜的前男友在一起,会不会不太好啊……?没办法,就是喜欢。就算全世界都阻拦我,那我就去战胜全世界。作者亲身经历改编。因为是网恋,所以男主的戏份比较少(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哪猪平常在干什么,心理活动和他身边的人缘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本书主要围绕女主身边的人和事展开。还有本书绝对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