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6000000028

第28章 将军们的“战争”(1)

1 塞纳河边的争吵

1944年8月25日巴黎上空的纳粹旗帜随风落下,第三帝国在西欧已失去了它的控制力。但德国已注定的失败和战争形势的日新月异,不仅没能弥合英、美将帅之间的裂缝,反而使得本已尖锐的争夺向白热化方向发展。

这场盟军高级将领之间的矛盾是以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之争为中心的。

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的气质截然不同,因此难以相处。艾森豪威尔性格随和,喜好交际,蒙哥马利则很孤僻难交;艾森豪威尔为人谦虚内敛,蒙哥马利则有些自负(这种自负不仅引起他的英国同僚反感,更为那些西点军官们所不容)。

作为下级,蒙哥马利对艾森豪威尔也不够尊重,经常让艾森豪威尔屈尊到他的指挥部去谈问题,即使在艾森豪威尔因飞机迫降腿部受伤时,也是如此。有一天,艾森豪威尔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指出:“我是您的上级,难道可以这样对待我吗?”尔后蒙哥马利才稍有改变。

德国失败在即,围绕着诺曼底战役后盟军的战略方针,两人之间发生了严重分歧,这一分歧导致了他们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未来战略之争早在8月下旬就已开始。关于如何渡过塞纳河实施追击,艾森豪威尔主张一种全线挺进、全面出击的“辽阔战线战略”。而蒙哥马利却恰恰相反,他主张由他所在的一翼单一地向北推进到德国的心脏地区,这被称为“单一战略”。8月23日,蒙哥马利就此与艾森豪威尔讨论,请艾森豪威尔支持他的计划。但艾森豪威尔坚持他的“辽阔战线战略”,打算采取两路平推的钳形攻势,他对蒙哥马利所能做的最大让步只不过是向他提供一点增援部队。

这个时候,艾森豪威尔已正式向外公布:他将收回指挥权。蒙哥马利对此也表示不能接受。他说:“最高统帅必须高高在上,以便总揽全局,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包括陆、海、空、民政管理、政治等问题。”他坚持认为,艾森豪威尔不应直接指挥地面战斗,其言下之意是:我应当继续指挥所有地面战斗。艾森豪威尔则表示收回指挥权的决定不可改变。

蒙哥马利虽不大愿意,但还是服从了,这种服从是痛苦的。他说:“数十年戎马生涯使我明白,不能那样干,否则,我们将面临旷日持久的严冬苦战,而使英国人民吃尽不必要的苦头。”

艾森豪威尔要收回地面作战指挥权的消息,不知怎么被一家美国报纸捅了出来,英国对此十分不快。蒙哥马利现在是大不列颠的英雄,英国新闻界把这一消息的公布看成是给蒙哥马利和英国军队的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认为,这是对蒙蒂的不公正的贬谪。各报社论宣称,艾森豪威尔将军不可能既是行政官又是战略家,蒙蒂应该调回来制订战略计划,只有他才堪称冯·龙德施泰特的对手。

为平息种种猜忌和流言,艾森豪威尔于8月31日召集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既要按原计划中止蒙哥马利对地面部队的全面指挥权,只让他指挥英国第21集团军群,又不能让外界把这看作是对蒙哥马利的降职行为。于是,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艾森豪威尔对蒙哥马利大加称颂。

他说,蒙哥马利将军对阿夫兰切斯突围、法莱斯——阿根坦包围战以及强渡塞纳河的作战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同其他人一样是克尽职守的。他决不容许任何人对蒙哥马利在登陆之后在卡昂地区的“缓慢进展”作出哪怕是轻微的一点批评。他说:“卡昂的每一粒土,对于敌人来说都像是无价的钻石;夺取卡昂一寸土地,无异于占领其他地区十英里。”

艾森豪威尔力图向新闻界表明:蒙哥马利失去地面部队的指挥权,是军事形势的发展和盟军联合行动的需要。他说:“现在,当我们从当初的滩头阵地中突杀出来的时候,布莱德雷将军履行了蒙蒂的部分职责,并直接向我和司令部报告工作,任何把这件事不负责任地解释为蒙哥马利将军职位被贬的人,都没有成功地面对现实。”

艾森豪威尔成功地保住了联盟的团结,可他的努力差一点又被自己的同胞破坏。

就在那天晚上,蒙哥马利突然收到了丘吉尔首相的一封信,信上写道:

“非常高兴地通知阁下,经我提议,英王陛下极为愉快地批准,自9月1日起晋升阁下为陆军元帅。王室对阁下亲临法国指挥这场值得纪念、也许是决定性的一战役所建立的功勋,深表嘉奖。”

这是蒙哥马利在战争期间在战场上的第二次晋级提升。第二天早上,英国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发布了这个消息。艾森豪威尔立即向蒙哥马利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

蒙哥马利的晋升,却让其他美国将领感到震惊,因为美军目前没有这种军衔。巴顿毫不隐讳地说:“陆军元帅这件事令我不快。”而一向温和有加的布莱德雷,此时也是冲冠震怒,他吼道:“蒙哥马利不过是个三流将军而已。他也从未干出过什么名堂,别人打不赢的战争,他也没有打赢,更不必说打得比别人好了。”

蒙哥马利此时已不再有影响盟军战略方向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悲剧。因为,如果盟军能够尽快地采取他的方案的话,战争可能在1944年底就结束了。这对蒙哥马利来说,他将输给艾森豪威尔5镑赌资,可换来的是更少的人为战争胜利而付出生命。

现在,希特勒得到了喘息之机,他下狠心在战略上做出抉择,决定放弃巴尔干,并开始将部队撤出巴尔干战场。与此同时,他还暂时放弃了法国。他把部队撤回到齐格菲防线,这是5年前修建的一道屏障,里面有碉堡工事及布雷区。随着盟军补给线拉长,加上战略之争使盟军错过了趁德国人做好防御准备之前突破齐格菲防线的机会。此时盟军已弹尽粮绝,加之阴雨和寒冷的天气,甚至连巴顿也泄了气。

因陷入纠纷而显得闷闷不乐的蒙哥马利,决心进行一次作战以显示他也能像巴顿一样的快速前进。结果,他的坦克部队在一周之内向东横扫了250英里。这种大踏步前进像巴顿当初的前进一样,是在只遇到轻微抵抗下取得的。这样,到9月4日,蒙哥马利便进入了安特卫普。

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虽然存在着战略分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认为向北经马斯河、莱茵河直捣德鲁尔工业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攻路线。因此,对蒙哥马利来说,无论最后能否说服艾森豪威尔改变主意,他在这条线上的进攻却是迟早的事。所以,他早在9月3日,就部署了第1空降军,并着手考虑挺进的具体方案。

9月9日,蒙哥马利接到伦敦的通知,说前一天英国再度遭到V—2火箭的攻击,估计它们是从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附近发射的,问他何时能够攻下这一地区。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为蒙哥马利指定了挺进方向,那就是阿纳姆一带。但他认为,这一战役若想胜利,必须解决给养问题。

9月10日下午,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在布鲁塞尔会晤。蒙哥马利再度同艾森豪威尔发生争执。他说:“横渡塞纳河以来,我的总部一直在向北推进,而布莱德雷的总部则向东移去。地面战斗越发显得脱节,不协调。”他接着强调:“如果坚持两个方向的进攻,给养分成两个部分,那么最后一个方向也攻不下来。”为此,他要挟艾森豪威尔,必须在他和布莱德雷的计划中选择一个,予以“支持”。

蒙哥马利最后还是没有说服艾森豪威尔。不过,艾森豪威尔同意向阿纳姆进军。而且,艾森豪威尔也承认这个方向作战倘能成功,将为今后行动打开局面。

第二天,蒙哥马利再次向艾森豪威尔发去电报,要求他改变决定。这一次,产生了令蒙哥马利也震惊的结果。艾森豪威尔好像终于要改变决定了。他派参谋长史密斯去看望蒙哥马利,并且通知蒙哥马利,他已决定根据他的建议行动,停止萨尔方面的推进。3个美国师所属的运输卡车将转为替蒙哥马利的集团军运送补给品。

得到这些允诺之后,蒙哥马利兴奋异常,他立刻决定把阿纳姆作战行动定在9月17日(星期天),行动代号为“市场—花园”。

2 “市场—花园”行动

向北翼挺进攻夺鲁尔的天然障碍是马斯河和莱茵河。蒙哥马利一直在设想克服这些障碍,强渡莱茵河,乘敌人完成阻止他们前进的部署之前,夺取对岸的桥头堡。

布朗宁中将的盟国第1空降军这时已归蒙哥马利指挥。该军由英第1空降师、美第82空降师、美第101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组成。蒙哥马利将该军置于登普西的管辖之下。

代号为“市场—花园”的进攻阿纳姆的计划,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布莱德雷把它称之为“这次大战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一项作战计划”。蒙哥马利制订的这个计划的特点是:由空降部队组成“地毯式”的进攻,越过五大河流(这些河流都穿过从埃因侯温至乌登、格拉弗、奈梅根直到阿纳姆的公路干线的轴线)。具体部署是:

霍罗克斯指挥的第30军沿着这条“地毯”的轴线进攻,和阿纳姆地区的英第1空降师会合,在该地以北的下莱茵河对岸建立桥头阵地。

然后,第2集团军应在阿纳姆至须德海这一地区向东进击,以便向鲁尔北翼发起进攻。

在第30师沿着空降师的“地毯式”进攻轴线北上时,其他两个军——东边的奥康语的第8军和西边里奇的第12军应扩大前进轴线的两翼。

9月17日,“市场—花园”行动按时进行。空降行动的第一天天气良好,这天一共出动了4430架次的飞机。但是阿纳姆的战斗进行得没有想象的顺利,第1空降师的处境尤为不利。9月19日,当该师正十分需要一支空降部队和给养品的支援之际,天气却变坏了。

蒙哥马利对战斗前景很乐观。他一方面向艾森豪威尔去电埋怨给养危机正在危及他的胜利,但另一方面称战斗的结局不会有问题。

有一个情况是蒙哥马利不了解的。他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艾森豪威尔支持他的计划,但布莱德雷和巴顿却巧妙地抵制了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早在9月11日,布莱德雷就向巴顿说:“如果你在9月14日前过不了摩泽尔河的话,我准备接受艾克的决定。”巴顿得了这样的暗示,立刻使第3集团军跨过了摩泽尔河,造成了一种使总部既不能削减也不能停止其给养的局面。这就使艾森豪威尔答应为蒙哥马利增加给养的诺言无法兑现。

蒙哥马利在阿纳姆投下了赌注,但他失败了。9月25日,他放弃了这次行动。在这次作战中,第82和101空降师伤亡3542人,英第1空降师伤亡3716人,其战果仅仅是通过德军阵地打通了一条60英里长的狭长通道,保住了横跨在默兹河和伐耳河上的桥梁。但是,他最主要的一个目标——阿纳姆城的莱茵河桥,仍牢牢地掌握在德国人手里。

“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为蒙哥马利的反对者提供了打击他的炮弹,指责再次铺天盖地地袭来。

实事求是地说,“市场—花园”计划本来是个可行的计划,它所以没有成功,并非是蒙哥马利一个人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给养方面是最重要原因。如前面所述,艾森豪威尔实际上未能兑现在战役发起前所许下的给蒙哥马利增加给养的诺言,使蒙哥马利的部队在开始突破以后,缺乏持续突击力。

其次,由于艾森豪威尔直到9月中旬才勉强同意蒙哥马利的计划,使这次作战的最好时机错过了,在诺曼底被打得惊魂不定的德军已缓过气来,重新组织起了有效的防御。而盟军,包括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此时都被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所主导,认为德国已经不堪一击。

第三,是个可原谅的错误。盟军情报机构并没有发现,以勇猛顽强的作风著称的德国将军莫德尔恰在这一地区。而历经考验的德第9和第10装甲师也已恢复了元气。最糟的是,在阿纳姆战斗发起前几小时,德军从击落的一名美军军官身上缴获了一份地图,从中掌握了盟军的作战计划。

此外,还有些事情也做得很糟糕。第1空降师的师长厄克特原来是位步兵旅长,根本不懂空降突击;而空中支援计划又因电台质量问题,没能很好地执行;执行空降作战的部队基本上是在缺乏空中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的。

撇开这些不说,其实阿纳姆战役在当时发动,本身就有问题。盟军在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战线过长,后勤保障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是尽快开放安特卫普和鹿特丹的港口。这一问题,拉姆齐是注意到了的。

早在第11装甲师夺取了安特卫普时,拉姆齐就向盟军最高统帅部去电,要求尽快肃清安特卫普附近残敌,使该港得以开放。可惜,正在争论不休的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都没意识到不能利用安特卫普就意味着胜利无望。两人争吵的最后结论是向阿纳姆发起进攻,虽然他们也提出进攻安特卫普,但是重视不够,用蒙哥马利的话讲,就是“我们低估了打开安特卫普港以便自由地使用该港的困难。我认为,当我们挥师鲁尔时,加拿大集团军能完成这一任务。但我错了”。

希特勒的反应显然比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要灵敏得多。在安特卫普失守后,他立刻觉察到,通往安特卫普的航道与占领这一城市本身同样重要,因此他下令通过布雷、炮击和派兵据守使斯海尔德河不能通行。

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共同犯下的这个错误,使盟军虽在9月4日完好无损地夺取了安特卫普城和港口,但直到11月28日盟军的船只才能靠上安特卫普的码头。

“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使盟军高级将领的头脑开始清醒了。艾森豪威尔迫不及待地指示蒙哥马利“把打开安特卫普港当做头等大事”。他甚至还指出:“在北面侧翼再掌握一个大港口是最终攻入德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但事后的聪明毕竟难以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

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的争论仍未结束。在如何尽快置德国巨人于死地的问题上,两位伟大的将帅很难达成持久一致。现在,争论变得更加复杂了。

从9月10日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争论是通过信件和电报远距离进行的。有人说,如果一对夫妻发展到要靠写信来协商解决家庭大事的地步,那他们的关系就完了。这种比喻也适合于当时的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

在这场电报和信件进行的“战斗”中,蒙哥马利用语尖刻,直截了当,而艾森豪威尔则态度谦恭,多用外交辞令。

9月15日,蒙哥马利说:“最理想的目标是鲁尔,再经北线直捣柏林。”完成这一任务,“有第21集团军群加上美第1集团军的9个师就足以胜任,但该部队必须获得在给养方面的一切物资”。

9月20日,艾森豪威尔回信试图平息争论。他说:“总的说来,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不认为在战略方针上,我们有什么重大的分歧。”他说,他从未考虑过让所有盟军齐头并进。他选择的路线同蒙哥马利一样,是从鲁尔到柏林。他保证,蒙哥马利将在美第1集团军的支持下,率部向柏林挺进,而巴顿和其他部队则保持一种进攻姿态,拉长德军防线。

同类推荐
  •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的残疾人,更是一个传奇。她是动荡的20世纪中的一道绚丽彩虹。她虽然又盲又聋,但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勇敢地克服了在学习道路上遭遇的诸多障碍。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通过努力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她的文字,时至今日仍然打动着读者的心。她不仅是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纳训一生的爱国热情、理想与追求,以及曲折的人生经历、鲜为人知的遭际命运、不寻常的痛苦和欢乐,作了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并对其文学翻译活动和各译本特色,及其在民族教育与中阿文翻译方面所做的贡献作了介绍。纳训,是我国现代译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阿拉伯文学翻译大家。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悲情词帝李煜传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悲情词帝李煜传

    惊才绝艳的词人,荒唐懦弱的皇帝,似梦非梦的人生,悲欣交集的长剧。在故国的雕栏玉砌边,李煜经历过怎样的春花秋月,留下过哪些令他永生难忘的往事?本书将李煜斑斓悲戚的人生和绝美的艺术才华徐徐展开,让你全景认识这个绝代才子、薄命君王、悲情词人的多面人生,是了解李煜命运、欣赏李煜情词的珍藏读本。
  • 记者之王:埃德加斯诺在中国

    记者之王:埃德加斯诺在中国

    斯诺是一个美国人,一个优秀的美国人!临终时,他却用生命的最后力量说出一句话:“我热爱中国,我希望死后我的一部分仍像我活着的时候一样能留在中国。美国抚育和培养了我,我希望把我的一部分安葬在哈德逊河畔,日后,我的骨灰将渗入大西洋,同欧洲和人类的一切海岸相连,我将感到我自己是人类的一部分,因为我知道几乎每一块土地上都有与我熟悉的善良和值得尊敬的人民,他们都是人类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彼岸花忆

    彼岸花忆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彼岸花逝,可渐渐追忆。故人易变,莫等那时栖。终抵不过,年华悄遗失。
  • 微历史:万事万物趣味由来

    微历史:万事万物趣味由来

    稀奇古怪、趣味十足的事情真相,探索未知、消灭无知、增长真知的趣味博物馆。刨根问底,探究万事的来龙去脉,普及趣味知识,娱乐劳苦大众,一书在手,欲罢不能,废寝忘食!
  • 破天之神王者降临

    破天之神王者降临

    在公元二十二世纪,一位天才少年“风云”,当今世上聪明的天才,遭到自己的强敌“广天浩”暗算,无辜牺牲。谁知,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成为了灵家的废材大少爷(灵云)。在异世界的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会在异世界会如何呢?
  • 我家皇后又作妖

    我家皇后又作妖

    虞荣安天生好命,凤格之命!可她的命数被盗了!她立志要将命追回来,将债讨回来,将一方棋局拍个乱七八糟,最后做回她的皇后去!可某小爷却侧卧花丛笑:你喜欢作天作地,爷喜欢掀风搞雨,你我分明天作之合,不如双剑合璧。荣安翻翻眼皮不屑一顾。某小爷:好吧,女人就该被宠,你只要乖乖来爷身后,爷去给你打一个天下,还你凤格还你命!(本文轻松向,已有长篇完结文《掌贵》《嫡女毒谋》,请放心入坑)
  • 查理九世之冰火苍穹

    查理九世之冰火苍穹

    唐晓翼回归,四位异界少年,因魔法穿越到三次元。她们在这lL会发生什么呢,她能找到失散的队友吗?
  • 分别业报略经

    分别业报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纳兰史诗

    纳兰史诗

    张翼孤独地站在望天台边缘,俯瞰着山下繁华喧闹的城市。和山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身后空旷的平台,以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却冷清寂静的皇宫。阵阵酸痛从无力的双腿传来,这是几十年前穿越大兴安岭和圣山雪域留下的后遗症,俗称老寒腿。老啦,他摸了摸花白的胡子,这是他一直不愿面对的事情。他想起了站在同样位置的无数位帝王,他们凭高望远,俯视众生,指点江山,以为自己会和这万里江山一起万年永固。可是最后,他们能和这江山一起永固的——只有葬在地下的皑皑白骨。他蔑视那些帝王,他现在拥有的权力、打下的版图,是所有帝王加起来都无法企及的。而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一个人,为了那个人,他可以毫不犹豫放弃权力。他也蔑视权力,因为权力并没有带来那个人,反而让他众叛亲离,让无数生灵涂炭。威灵顿说过,胜利者的悲惨程度,仅次于失败者,直到现在,他才真正理解。他更蔑视自己,蔑视心中那坚定到变态的执着,因为执着,他变得偏执、自私又冷血。他唯一无法蔑视的是时间,不管是权力、爱情、执念,还是历史和文明,所有的一切都会败给时间,尤其是短暂的生命,一切的终点都是毁灭,哪来什么永恒不朽?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奇间女子在校园

    奇间女子在校园

    绝世容颜,超高智商,极高的经商天赋,表面所能看到的还远远不够,神话般的身份逐渐剥开水雾,这世间的独一无二的奇女子为何要回华夏上高中?
  • 生死恋之爱在你身边

    生死恋之爱在你身边

    缘起缘灭,情定三生,缘来是你,我不相信天生一对,但是我相信我是对你一见钟情也许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包括我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