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38800000003

第3章 记住,你是“中国派”(1)

1.此岸彼岸

他说,他第一次出远门,就是去了那个“自由世界”……1947年秋天,人民解放军的脚步声已经响遍大半个中国。一个历尽劫难、遍体鳞伤正从血泊里挣扎着站起来的民族,在听到“上帝”把一个王朝的丧钟敲响时,已经望见了新中国的曙光……此时,就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现华山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的盛志勇要横渡大洋到美国去。

那年他27岁。口袋里装着中华民国的护照。他由着名外科学专家沈克非教授举荐,到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室进修。

一些同事朋友疑惑不解地问:

快要解放了,你为什么还要出国呢?

是那个富有美利坚浪漫情趣和探险精神的“彼岸”,对你太有诱惑力吗?

你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

他背起了行装,什么也没说。

细雨绵绵,洒下无限依恋。当远行的身影闪出自家门槛的时候,当海外游子的故事就要在上海外轮码头后程的时候,他只是低声对父母、对妻子说:“我是去进修。”说罢,就头也不回地走了。如今他的夫人张韵秀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告别时的情景。他走得很快,一直走到轮船上连看都没再看她和孩子一眼。

呜--轮船一声长鸣,他仿佛感觉到妻子和父母的心里的颤动:你这一走,真的能回来吗?

1948年冬天,修业期满的盛志勇准备启程回国,可是,他遭到拒绝。是他的导师颇斯(POTH)先生不让他走。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你为什么非要回国?难道……难道这里不好吗?”颇斯先生耸着肩头,执意挽留的表情里不免夹带着遗憾、责怪的色调。一只手牢牢地搭在他肩上,好像一松手生怕他溜走似的。

不能不承认,这里的确很好。在这个国度里,他为医学科技之发达、自己术有专攻时欣喜,却又为在这个“自由世界”里看到那么多的不平等和种族歧视而迷惘郁闷。比如上厕所也分白种人专用和有色人种专用,就连乘公共汽车也区别得黑白分明。

盛志勇曾对周围的同行说:上帝也分白人黑人吗!

同行们无言作答。

显然,他周围的美国同行都是白人,包括他的导师颇斯先生。而颇斯先生对这位黄皮肤的中国人是友善的、信任的--正是这位黄皮肤的中国人靠自己的智慧与勤奋赢得了导师和同行们的青睐。进修不到半年,导师就把重要的研究课题交给他,并邀请他给美国学生上课(他的英语讲得很流利),还破例让他参加临床手术(按规定,进修人员是不允许的,包括进修的美国人)。导师又答应给他一定的酬劳,如果他愿意可以延长进修期限或者长期留下来,这一切都由导师亲自为他办理--但他都一一谢绝了。导师一次又一次地耸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你为什么要回国?”美国同行们这样问他。就像一年前国内的一些同事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出国”一样。而且此时,有不少的中国人士像逃难一样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祈求得到“自由的庇护”。

美国同行告诉他,修业即满,他这位黄皮肤的年轻人就可以成为令人羡慕的外科主治医师。要知道,在美国考取一张行医执照是很不容易的。而主治医师的年薪是1.5万美元到2万美元,那时花1500美元或2000美元就能买到一辆漂亮的小轿车。今天,据说一位外科主治医师的年薪已达15万元美金(如此设想,倘若他在美国至今,该是早已不止千万的大富翁了)。

多么令人骨酥身软的诱惑啊!

但它却永远无法超越历史在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沉淀。

祖国与民族不是一个虚幻的影子,他懂得她的含义,更懂得一个残破的中国、一个贫穷积弱的民族统一在五星红旗下将意味着什么。身在异国他乡的莘莘学子,就更知道她的分量。

弟弟来信了。

弟弟在信中说,东北、华北已经解放,人民解放军的旗帜已在北平的上空飘扬,百万大军很快就挥戈打过长江,全国的解放亦指日可待了。

弟弟劝他赶快回国,像钱学森、李四光等许多爱国学者都陆陆续续回来了。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他知道,弟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新四军。弟弟的来信是在帮他指点迷津。

其实,在进修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买了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那个被西方称作在世界各地游荡的“共产主义幽灵”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从这个宣言中看到了与《圣经》不同的真理的光辉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在此期间,他也得知曾是“上医”校友计苏华等留美学生,在芝加哥、华盛顿发动学生和华人上书美国政府及总统,反对美国向国民党提供借款援助打内战。

时局已经很明朗,国内政权更替在即,中美之间随时可能断航……他毅然打点行装,归心似箭。

他驾汽车抵达纽约,然后从东海岸一直奔波到西海岸的旧金山,在这个“自由”的国度里寻找一个中国学者的自由。几经周折,终于买到了回国的船票,并且是“总统号”客轮。可是,就在这当口,西海岸爆发了工人大罢工,所有的航运都停。旧金山以它的阳光、沙滩、蓝蓝的海湾着称。那荡漾着缠绵柔情的海湾哟,却无法使这位中国学者平静,哪怕只是瞬间。

他的心在冒汗……

他的心在呜咽……

他的心像暴风雨中的大洋,波澜翻卷着波澜……

他在码头附近一所小旅馆里住了十多天,等待了十多天,煎熬了十多天。“那真可谓是度日如年啊!”他唏嘘不已。

归去来兮,镂骨铭心的情思,血浓于水!

他像蛰伏在那里的一头困兽,一有动静,迅即出击。他每天都要去码头打探消息,眼睛盯着那个过关的通道。他以近于祈求的口吻对航运调度的一个老板说:“不管什么时候开航,我都会等下去,哪怕是一只小船,我也愿乘坐。”

突然一天早上,他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眼前人头攒动!他本能地掂起行李向码头狂奔而去……他终于搭上了最后一班小型旧客轮。

经过十几天的海上颠簸,在1948年的最后一天,在解放军的炮声响彻在长江北岸的时刻,这位中国学者回到了上海。

“我回来了!我回来了……”他喃喃地像是自语,眼眶里含着的是一个中国儿子投人母亲怀抱的热泪……

2.莫干山之“剑”

1920年7月1目,盛志勇出生在上海市一个自由职业家庭,但他的故乡在浙江德清县庾村。那里有一座很着名的山叫莫干山。他父亲就是从那山坳里爬出来的苦孩子。家境贫寒,父亲7岁时就给人家当放牛娃……牛在山坡上吃草,放牛娃就被莫干山的传说熏陶。那是个被血染透的故事。在放牛娃的瞳眸里,是因为有了这个故事的浇灌,才生长出这漫山遍野的翠竹、绿树、青草。

相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下诏,操练兵马,争雄天下,传令剑师莫邪、干将夫妇率上百入门弟子在此山中炼石铸剑。莫邪、干将夫妇采塔山之精石,冶炼七七四十九天,打造出一柄锐利宝剑。吴王闻之其喜,遂召莫邪、干将夫妇晋见献宝,不料想忽传来噩讯,莫邪、干将折剑自刎,弟子们亦随师傅慷慨而去……

由此,后人便将此山名为莫干山。

莫邪、干将打好了宝剑,为什么又把剑毁了而死呢?

牛在山坡上吃草,放牛娃也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咀嚼这个故事……

倒下的身躯化作了群山,不死的精神承载着一个血染的故事从古传到今……

盛志勇记不清多少次梦回故乡,去寻觅父亲儿时放牛的是印,登山膜拜那故事里的先人……那是十多年前在上海参加完一个国际医学大会后,他偕夫人张韵秀回了一趟老家,依然感受到家乡的泥土里,处处散放出先人们侠骨丹心的香气。盛夏的莫干山凉爽如秋,山间多修竹、清泉,古木参天,云雾出没,如梦如幻。有诗云:

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

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围山色蘸幽篁。

当年莫邪、干将磨剑的剑池仍在,池水清澈。上有飞瀑悬空泻下,水经石限,形成三迭。旁有亭栏磴道,上下盘旋。四壁摩崖题字,多属近人文字。登山眺望,峰峦罗列,拱揖于前,太湖波平如镜,湖上山岛如青螺浮现水面,历历可数。运河如带,天目如屏,钱塘江绕其东南汇入大海……他依然感受到儿时的父亲登上山顶眺望时放飞的心情:一个放牛娃何时能走出莫干山,上看一看山外的世界……

似乎是一个晴朗而平静的上午或是下午,这个穷苦的放牛娃走进了一位美国传教士的视野。

离庾村不远的三桥埠有个教会学校,放牛娃每每赶着生路过校门口寸就好奇地往里张望,张望……牛在山坡上吃草,放牛娃就在教室外偷偷随着那些上得起学的伙伴背诵老师教的内容。

“你为什么不上学呀?”传教士问。

“家里穷,上不起。”他说。

“想上学吗?”传教士又问。

“想上啊!做梦都想上学……”他怯生生地说。

“那好吧,明天你就来学校。”

“真的吗?”

“愿上帝保佑你,阿门。”

传教士在他脑门和胸前画十字,又在己脑门和胸前画十字。

放牛娃上了教会学校。从那天起他有了自己的名字--盛清诚。

这个赤足走在田埂上,入学后才知道那长着四个轮像甲壳虫到处跑的怪物称作汽车的乡下孩子,便如此执着地在人生的启蒙中领悟耶稣殉道的大慈大悲和莫干山故事的真谛:不为良相,宁为良医。

后来他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医学院,并与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的罗静安结为伉俪。只因罗氏家道败落,其父抽大烟连家门口的石墩都卖掉罗静安被迫中途辍学,与盛清诚在上海杨树浦开了一个小诊所行医。

杨树浦是外国资本家开办的一个工业区,那些挤挤挨挨破陋不堪的工棚里居住的都是贫苦的工人、童工和难民。

盛清诚夫妇从一张病床干起,扶贫济困,治病行善,逐渐发展到100多张床位,药房、化验、x光透视、手术室……一英俱全。小诊所也取名叫“沪东医院”。

父母的仁爱之心、行善之举和那不朽的莫干山故事,使盛志勇幼小就深受沐浴和启迪,萌发了不小的抱负,立志要成为一一位名医,悬壶济世,普度众生。

冥冥之中,古老的传说和苍苍的京杭大运河之水化为他们父子的血脉,铸造了他们父子的心灵,是自然又不是自然天成。--莫干山传奇与京杭大运河都是人开凿的智慧和良知的酿造,这人造化出的伟岸给予人的只有不间寻常的追索与艰辛。

十年寒窗,盛志勇报考上海医学院。考生近千,录者六十,他欣然考中,名列榜前。时为1936年,他仅16岁。走进医学殿堂,承载的负荷并不轻松,8年的学业,6年必须完成,而且课程除语文外全部用英语授课,择优而学。一年之后,就淘汰了近一半,6年下来,全班只剩23个人了,其中3人还是上一届的留级生。他说,有些同学并不是成绩不好,只是因为英语不过关而被留级或退学。他之所以能顺利过关,是因为上的是美国办的沪江大学附属中学,开设英语课打下了功底。所以,他说“上大学时就占了便宜”。

如今已是85岁的步礼生老人(原上海电子实用研究所工程师,1982年退休),回忆起他和盛志勇在沪江中学学习的情景,一对要好的少年身影仿佛从“昨天”清晰而矫健地走来。

步礼生说:“我俩同班,我在甲组,盛志勇在乙组。我比他大3岁,他只有13岁,是全班同学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活跃的一个,可他学习蛮用功,人也很机灵。因为这个学校是美国人办的,用的课本是英文,所以有的学生学起来很费劲儿,而盛志勇学得蛮有兴趣。每当开新课,老师提问某个问题,他都能用英语回答,让同学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所以大家就叫他‘英语通’……”

步礼生回忆说,那时同学们大都知道盛志勇家办的沪东医院,因为沪江一带既是工业区,又是贫民区,他的父母亲就在那一带行医,给那些有病无钱治的穷苦人瞧病,很多工人、贫民也都乐意去沪东医院就诊,平常,同学们患了什么病需要什么药,盛志勇都蛮热情地给予帮助,或拿来药,或领着同学去瞧病。“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这跟他家庭的熏陶,父母的职业有很大关系。”步礼生则考入沪江大学(与盛志勇的姐姐盛敏珍是校友),从事电子工程研究了。

步礼生老人激动地对笔者说:“请一定代我转达对老同学盛志勇的问候与敬意!”

我说:“一定一定。”

他说:“我为中学时代的伙伴盛志勇如今成为共和国的院士、着名烧伤外科专家感到由衷的目豪和骄傲!同时也祝愿他健康长寿!”

1942年7月,盛志勇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十年磨一剑”,他和父亲一样拿起了手术刀。

莫干铸剑即折剑自刎,是要制止人类的相互争战与杀戮,希望人们都相安无恙地生活着;而他操“刀”,是为那些活着的人医治因战争或非战争劫难带来的创伤与病痛。

那时的许多热血青年、有志之士都把“实业救国”作为人生奋斗的夙愿。

父亲问他:你是在本家行医,还是想另立“门户”?

他说:儿虽承袭父业,但我想自己去闯一闯。

3.镂骨铭心的校训

直到与盛志勇教授深入交谈,我才有所了解,目前中国的前辈西医学家大都是从“协和”、“同济”、“湘雅”、“小河沿”等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医学院走出来的。一如旧时中国陆军的“黄埔”、“保定”、“讲武堂”之分。除同济是德国人创办的之外,剩下的多为“美、英、法”派别。比如小河沿为苏格兰传教土创办;协和的创办当然属美国人的事;而湘雅实为美国耶鲁大学在中国的一所分校(即现在的湖南医学院),美国总统小布什的老爸老布什以及克林顿皆分别就读于耶鲁大学。

医学上不同风格的演绎,即透示出各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髓,又体现出本土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吸纳与渗透。同济授导的保学风格自然要与协和、湘雅、小河沿有所不同。比如对常见的骨折治疗,美、英、法派主张开刀复位,而德国人则主张手术复位加牵引。在外科手术方面,美、英、法派很注重“形”,刀开得漂亮,结打得潇洒;而德国人则讲究简练,像踢是球,三传两递,便到了中场,拔脚便射,几乎没有废动作。德国人向来以稳重、秩序着称,一个科室只一名教授,教授即为科里的头儿,兼管行政。而在美国,一个科室里好几位教授,并且所有的人看来都决心要管人,而不要被人管……似是后者竞争意识强、发展快,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快。

盛志勇就读的上海医学院,院长是中国医学教育奠基人颜福庆,曾任职长沙湘雅医学院校长。颜福庆当时有个志向,说一定要办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医学院。于是,几年后就有,国立上海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院长。学习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基本上跟协和、湘雅相同,授课的老师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但大都在国际国内颇有知名度。

盛志勇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颜院长在他们入校新生的一次校训会上讲的话:

中国现在不是医生太多了,而是太少、太少了!少什么?少好医生、名医生,少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很有建树的医生!而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医生却是很难的。我希望你们能够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点什么!

同类推荐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
  • 元帅韬略

    元帅韬略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元帅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蒙哥马利、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战争爆发出任作战部长、受命北非展示军事才华、应邀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从零起步升任集团军司令等。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热门推荐
  • 鹿晗:一生有你便足矣

    鹿晗:一生有你便足矣

    她,慕雨寒。一个容貌并不好看的女孩儿,可却很努力,成为了鹿晗的律师。他,鹿晗。因为慕雨寒而逐渐放弃演艺事业,从事商业,并迅速崛起!!两人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异族仙缘之凤栖三生

    异族仙缘之凤栖三生

    她唱女将之事,让牡丹花开尽。舍去繁华锦绣,却用华年青丝等一世长眠。血染红烛的那一刻起,她香消玉损,她相思成伤,她坠仙成魔。黑化少主,无情沙场,狼烟将乱,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 功夫童星

    功夫童星

    一场意外,肖飞回到了93年却变成了叫孟浩的小孩,这个小孩原来是武校的学生,有一天来了一个导演看中了他,要他去演一部打戏,孟浩因为这次机会而一飞冲天。
  • 天机神相

    天机神相

    从我刚懂事开始,我的爷爷就对我说:“阿杰,我已经推算过了,你将是神秘学的一代宗师。你将会把神秘学发扬光大,从今天开始,爷爷便把毕生所学,麻衣相术、八字预测术、画符术、捉鬼术、奇门遁甲术、风水术等等,统统传授给你,你将会成为神秘学里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天才人物!”
  • The Illustrious Prince

    The Illustrious Pri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与总裁老婆捉鬼的日子

    我与总裁老婆捉鬼的日子

    【吓得弟弟爽哭】英雄难过美人关,小农民栽在美人计家有祖坟遭强拆,竟是放出百鬼夜行人间更可恨的是祖宗骸骨还遭到哄抢幸好祖母显灵,帮俺套了个久经世道的美女总裁当老婆从此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开开心心捉鬼,快快乐乐挖墓跟骷髅王拜把子,跟僵王吹牛,跟鬼王对砍,小农民的夏天,女鬼都穿得凉快
  • 校草的15岁未婚妻

    校草的15岁未婚妻

    “我们回来啦”若影静和她的闺蜜异口同声的说,但是风若静似乎不知道危险.....
  • 国共往事风云录4

    国共往事风云录4

    本书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描述了中国解放、中美建交、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去世等重大事件,展现了国共两党的风雨历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80后农民工

    80后农民工

    三个80后农民工平凡的创业故事。因为不安于现状,他们迷茫过,拼搏着。他们渺小、却又伟大,因为他们有梦,有一个不屈的灵魂。作为农民工,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何实现农民工那渴望已久的小小的梦想?读完这本书或许对你将有所启发。你或许会感觉到文中的主人公有自己的影子,因为这是一本描写农民工的真实生活的书,书中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