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38800000024

第24章 活着,因你而美丽(2)

当盛老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找到院领导,说:心意我领了,但无论如何不能这样搞,不能在党的生日这天为老夫的生日大操大办,这样搞有悖于老夫的心意,我也实难从命!

规模只好压缩,程序只好简化……在他迎来了80华诞这天上午,只是升了一个简单而简朴的座谈会。

啊,亲爱的教授,亲爱的盛老,亲爱的80高龄的院士啊!您为何对自己这么吝啬,这么苛刻,这么“抠”又这么“挤”,难道您这么做,仅仅是对当今那种奢靡之风、摆阔斗富之风、超前享受、豪吞暴敛之风的一种挑战吗!

在这里,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浏览一番盛志勇院士从医58年来荣获的国家和军队的成果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

获奖时间;获奖项目;等级。

1985年;烧伤的研究;一等。

1992年;皮肤储存的研究;二等。

1993年;创作致肠道细菌移位与内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二等。

1995年;创(烧)伤后氧自由基的损伤;三等。

1998年;创(烧、战)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理和动物模型的研究;三等。

1999年;《烧伤治疗学》(第二版);三等。

1999年;几种生长因子调控创伤修复机理及其应用研究;三等。

1991年;组织细胞氧耗测定器;四等。

1996年创(烧、战)伤后多器官衰竭发病机理和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等。

1998年;《烧伤治疗学》;一等。

1999年;《手术学全集》;一等。

1985年;液氤储存皮肤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二等。

1988年;肠缺血所致肝肺损伤机制探讨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观察;二等。

1988年;烧伤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二等。

1988年;烧伤休克期不同复苏方案的临床评价与实验研究;二等。

1989年;烧伤兔和病人红细胞膜的变化;二等。

1991年;创(烧)伤与自由基;二等。

1991年;创伤致肠道细菌易位与内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二等。

1992年;多器官衰竭的病理学研究;二等。

1993年;创(烧)伤后TNF-a、IL-1、IL-2和细胞损伤及某些膜受体的关系;二等。

1994年;创伤后游离氨基酸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二等。

1996年;多肽生长因子与软组织钊伤修复研究;二等。

1996年;平时四肢火器伤初期处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等。

1997年;磷脂酶A2激活和脏器功能损伤的机理研究;二等。

1998年;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防治途径及其意义的研究;二等。

1999年;几种创(战、烧)伤修复材料研制、保存与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二等。

2000年;创伤后内毒素增敏及其机制的研究;二等。

2001年;几种体表创面愈合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促愈合措施的研究;一等。

1997年;大面积烧伤的救治;二等。

2000年;烧伤休克期大面积切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二等。

2001年;严重烧伤脓毒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一等。

亲爱的朋友啊,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这位年届八旬的共和国院士,付出毕生心血、汗水和智慧,创下的累累硕果,是为我们的共和国,为我们这个曾经是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民族,为我们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贡献的宝贵财富!

有人说,做这样的科学家,这一辈子活得太累太累了……是的,他是够累了,他累了一辈子,可他活得竟是如此寂寞而又充实,如此艰辛而又充满激情,如此默默无闻而又震撼人心!他就是这样,把崇髙与朴素,把平凡与特殊,把小事与大事,把生活与精神严密地集合于一身,使他超越了凡俗,成为一尊富有内涵而又性格分明的耀眼的星座!

在这尊星座面前,我们每一位采访者是不是都应该对自己的内心和作为有所反省、有所检点呢?一个人要想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十分困难,一个人要从科学家身上学到某种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则不太困难,只要辛苦一点自己,只要随时去做,只要有点耐心,有点持久性,这样你就会获得人生的某种乐趣、某种超越与升华。

现在,你会惊异地发现:在我们这位院上的身后,是一道巨大的令人难以演算的不等式!

这不等式连接着两个霄壤之别的值:一端是他付出的--一个硕大而辉煌的数字;另一端则是他所需求的--一个轻描淡写的微小的字码。

这微小的需求,抑或是一滴燃烧的烛泪?一只蚕蛾的羽翼?

4.一生能走多远

这又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个巨大的付出:迄今,盛志勇已发表了由他撰写和主持撰写的论文400余篇;出版或合作出版医学专着11部。

看着这一篇篇论文、一部部专着,怎不叫人惊叹,令人遐思?

从某种意义说,他是一位文字巨匠,一位语言大师,一位医学领域里的伟大作家。

如他所说:这些文字,是对我们探索、研究的课题和取得成果一种客观的理性的艺术的再现。

对于医学界的同仁来说,这些论文和专着,不就是供他们参阅、学习、指导临床和研究、提高医术水平的必修“作品”吗!

不消说,在没有从事专业写作的时候,我是一个轻松的读者,很少去想一想一本书耗去的是作者的什么,更不会去揣摩一个作者发表一篇作品或写出一本书的甘苦。对于读者,书是从书店里买来的,或是从图书馆和朋友那里借来的。它们装帧精美,散发着油墨的香气,被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而在它们问世前的艰辛过程,尤其是作者在文字的泥泞里摸爬滚打、劳作挣扎的过程,统统地被洁白的书页掩盖了……直到自己尝试写作才刻骨铭心地领悟了这个过程并轻松;这是一种心路历程的跋涉,并不比在山山水水间行走更加容易。

所以,我尊重一切悉心投入的写作,无论最终是成功了还是默默无闻。

手捧着、掂量着这一部部厚重的专着,我向盛老讨教:您既搞临床研究,又要治病救人,而这些着作又耗费了您多少心血啊!一个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潜力可挖?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能走多远?

他平静而祥和地微笑着:医学专着的写作与作家们的写作都是同样艰辛的劳动啊!同样是被一种精神所驱动,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失败,也不言放弃,写呀写呀,写出来的东西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为同行们所知,而大部分论着和作者没有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样是点灯熬夜、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写出的东西,甚至从来没有变成过铅字……

他说他撰写某篇论文或某部专着时的心态确是这样:写写改改,欲罢不能,常常在焦虑中度过。写之前坐卧不宁,写之中惶惶不可终日,写之后又觉不甚满意,于是又要修修改改。一年365天好像也没几个真正轻松愉快的日子留给自己过。可是却又认为只有这样过,每天才是新的,才是最美好的,并且心甘情愿地将这样的日子一天一天地延续下去……

于是,就有了这400余篇论文,就有了这11部医学专着。

他的论文和专着,与他探索研究的领域和他做出的卓越贡献密不可分,同样是用精血孕育出的一枚枚果实,同样是被汗水泪水洗过的天地良心!

他的专着理论就是这样,以一个探求者的全新口吻讲述他和他的同事他的学生们--对所从事的领域,对身居其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怀疑,对人体的剖析充满了透彻的洞察和感悟,却不故弄玄虚误人子弟,以严谨而诚挚的态度不仅告诉我们,发生在这个领域的某些难题已经被攻克,或者某些正在发生的难题正在被攻克;而且告诉我们那些已经发生的难题还未被攻克和那些还不可能发生的难题对我们的生存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与伤害,这正是他们慷慨以赴孜孜以求的使命所在。

在阅读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大师们的“作品”,不仅会使你获得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且在精神境界上立起一种更高的坐标,那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巨大悲悯和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

--大师们正是以这个境界为底蕴,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领域去探求未知,太溯源解惑,去关注生命的本色和人生的广阔。

当然,我们很清楚,它只是给后继者提供了一种价值取向,生活在现实的人们距离这样一个目标还相差甚远,也许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耗费一生也达不到这个目标,但为广这个目标,还是有一批接一批的探求者加入到了这个跋涉的队伍中来,成为不辞劳苦的一员……而在这个既定的方向上,一个人一生能走多远,仍然得靠他自己对所钟情的事业,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发现与独立思考。

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他就是这样对自己的弟子们讲。

他就是这样看到后继者一个一个走上来,走上来……

谈到论文,谈到专着,也就扯到了一道伤疤。

一道伤疤,永久地留在了他的腿上!

那是“文革”期间,他参加农村医疗队到了乡下。他看到有的地方医生大肆宣扬、推广所谓的“发明”:用“割治疗法”治疗恶性肿瘤。说是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又一伟大胜利。

真的灵验吗?

在此之前闻所未闻,也许这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地方确有卧虎藏龙的高人……但又转念一想,如果此法灵验,那么多患有各种肿瘤的病人不都一个一个治好了,还派民疗队下来干什么?

他对此深为怀疑。

医疗队回来后,他就在自己腿上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不但没治好病,反而在他腿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疤。为扞卫医学科学的尊严,他撰写论文予以驳斥这种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浮夸讨好的伪科学行为!

然而,等待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那个现代迷信造“神”运动甚嚣尘上的年代,他反倒被扣上“反对科学”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他作为打人“另册”的一类,继续“靠边站”,一日三省吾身向毛主席老人家请罪……他的心在呜咽,声声啼血,为一个时代的创痛而悲悯泣惋!

剥掉笼罩在那层历史上的政治乌云,还原生活本原的情致与生机,我们可看到一个中国医生舍生取义的品格和他惟真惟善的良知!他是那样执着而真诚地唤起人们对科学对真理的尊崇与景仰!进而我们又看到一个在他的叉学生涯中始终坚持科学第一的专家教授那种超越于苦难之上、充溢于天地之间的似乎永远无法用理性去论证去定义去涵盖的人间大爱!他在用自己永远醒着的微笑的灵魂凝聚成一颗沉甸甸的砝码,去掂量我们的民族,去掂量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5.关于手与手术的美学

听盛老的夫人张韵秀讲当年在上海一位妇产科主任是如何挑选助产士的故事:

那妇产科主任是一位信奉基督教的老太太,打一双纤长美丽的手。每次新分来的女生都须经过她的“面试”,最终决定你能否进妇产科当助产士。

姑娘们叽叽喳喳说笑着在走廊里挤作一团,等着面试,那情景像一群将要下湖戏水的雏鸭。

这时候,老太太仪态儒雅而端庄地走到她们中间,带着耶稣降生时的原始宁静,用眼睛的筛子一个一个地“过滤”她们。她看中的常常是其中最美丽的,而判定标准则是看姑娘们的每一双手。

这是有道理的,“上帝”造化出人体结构的精巧和对称,就决定了人的四肢发展应是匀称美妙的。一个手形美丽的女人,身段也必然是美丽的。

老太太看手的方式也特别有讲究,她一定要拿起姑娘的手,将其轻轻贴在自己的手上比试,然后再捏捏手指各关节的灵活度,那情景像揣摩一件件精美的玉雕。若是满意,她会对那姑娘说:你愿意做我的助产士吗?你将是新生婴儿降临人世所看到的头一个人,而你给他(她)第一眼印象是美丽的。

张韵秀讲的是不是她自己当年的经历?

她没有说。

她当年就曾在上海某难民医院当过护士。

医学的境界竟如诗一般美丽而神奇,而手的世界竟如此料想不到与这境界有着一种敏感而奇特的联系。

为此,我特别留意地观察过盛志勇教授和他的学生们的手。形态各异,没有一双是相同的,看上去都很和谐,都很精美,反而让我没有了判定标准。我只能挨个地暗自将它们赞美一番。

大凡外科主刀的手都保养得很好,只有在拇指和食指上有少许老茧。那是长年套扣手术钳、操握手术刀时留下的。

年逾古稀的盛教授写字仍刚劲有力,听他的学生说,他一上手术台手更是一点也不抖。他下刀很准很快,手的控制力极好,兼有男人的力度和女人的轻柔。

从美学的角度看,手术,确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手术大师堪称医学艺术大师。古老的外科手术是智力与体魄的合金。手术外科无疑是医学领域最为惊心动魄的景象,一如血与火的战场。第一位敢将同类的尸体以利刃剖开,探索其中奥秘的人是伟大的。从那时起,人类今天才得以像拆修机器那样熟练地拆修自己。

盛志勇的学生说:教授的手,好像天生就是做手术的;而看他的手术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他那双手一上手术台有时叱咤风云,有时细雨无声……你尽可以用庄子的“庖丁解牛”来领略他的手术境界……彼节者无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他的手术用语极为简练,简练到一个字或两个字。比如为一例三度烧伤做切痂手术,他看了伤势后,只决定说:“切!”或说:“不切!”从不会说:“试试看吧”、“再等一等”、“稍后再切”之类的话。

的确,高明的手术者在手术间的某些直觉感应是只能领悟,不可传授的。我造访过北京军区某特种部队一位曾夺取国际射击比赛冠军的大队长,他的枪法妙决是:好枪法就是打“感觉”。靠的是心力。心力是眼力的校正器。在举枪击发的那一瞬间,完全能感觉这一枪能否打得上。因为完美的射击往往是心力的一种最和谐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只能体会,不能言传。

嘿嘿,说得好玄奥!

想想,很有道理。

当年抽调过去在盛志勇手下“帮顺手”的郭振荣(后接任盛志勇的烧伤研究所所长兼烧伤科主任职务),似乎也是被老师看出他手的潜在魅力才挑选过来做自己的助手的。三十余年过去了,完全看不出他已是年届花甲之人。这么多年来,这位斯文儒雅的教授一直忠实地服务于老师左右,甘居人梯,却无半点叛逆之心,这就令人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他说他做盛老的辅佐,彼此间似有一种缘分、一种默契,允其是手术台上与教授这样的主刀配合,手与手之间就有这种特殊的感觉。手,也是有语言的。

郭振荣说,盛教授做手术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有效、到位,从不犹豫,那是手与手术刀与患者肉体的完美结合,看着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不像某些医生--也许“年资”太浅,经验不足,上了手术台这里翻翻,那里戳戳,以为反正病人已经麻醉,不知道痛苦了,却让人怀疑他懂不懂解剖,会不会手术。新闻媒体不是有过这样的曝光--把手术钳和纱布缝进了患者的体内吗?这真是一种奇耻大辱!

他是这样讲手术--

一场手术,就像一场战役,往往险象环生,峰间路转,你的心情也必然随之情节跌宕,体验人生的陡峻。彼此配合的默契,心力的融合,虽是浑然于一体,但你时时能感觉到他的挥洒自如,他那坚强的存在,你也不由得受其感染,随之强大起来,信心十足。

同类推荐
  •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五十年前的春天,林为干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来到成都,筹建成电,并在这里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为新中国的微波事业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鲐背之年的林先生,以开创者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了成电的沧桑巨变,为成电的改革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戴笠全传

    戴笠全传

    本书详实的叙述了戴笠一生的罪恶,同时我们也能从书中看到那个风云多变的年代人前人后的明争暗斗。
  • 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新中国是从他们手中诞生的,在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本书首次公布了中央军委确定的三十六位军事家的名单,完整地记叙了他们的戎马生涯和赫赫战功。以全新的资料,让你感受一代中国的军事家们有血有泪的传奇!你想了解铁血硬汉的柔情吗?你想知道昨日传奇的故事吗?你想缅怀战功赫赫的元帅、将军吗?如果你想——那就让它带你去触摸那一张张从容又熟悉的脸庞!谁?千军万马,镇定自若!谁?一声令下,势如破竹!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他,是他们!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本书以全新的资料,让你感受一代中国的军事家们有血有泪的传奇!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 重塑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访谈录

    重塑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访谈录

    从不为人知的低调政客到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且看现任法国“掌门人”如何引领法国前进。本书的主题围绕现任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展开。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自2015年来接受《壹号周刊》杂志三次采访的全记录,其中的第三次采访记录是首次发表;其二是马克龙为法国政治家米歇尔·罗卡尔和亨利·埃尔曼撰写的文章;其三是由法兰西院士、记者和政治评论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撰写的马克龙印象。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第一部分的访谈中坦率地披露了自己走上政治道路的原因,谈到法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想形成、政治观以及对文学、哲学和文化的看法。第二部分的两篇文章出自马克龙之笔,通过他对这两位知名人士的缅怀文章,可以更深入地发掘这位法国新总统所推崇和引以为豪的理念和人生目标。还有三篇从不同视角看待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马克龙主义”的文章,法兰西学术院院士、记者和政治学家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马克龙的形象,让读者对这位饱受争议的总统有更全面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无敌奶爸

    无敌奶爸

    坑爹?往死里坑,就对了!一代枭雄,唯一斗不过的,只有自己的女儿……...
  • 几世玉箫

    几世玉箫

    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家喻户晓。它曾经在1911年被从卢浮宫盗走,后来失而复得,如今仍然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依然迷人如故。你可知道1900年中国也有一幅美人肖像名画在战火中被抢,战后失而复得。复得曾引发当时中国许多上流社会人士一片欢喜。
  • 王妃你是逃不掉的本皇的手掌心

    王妃你是逃不掉的本皇的手掌心

    女主魂穿异世人妖鬼三界,竟是东苍国将军府的废材私生女,世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高贵冷血犹如天神般的人物二皇子居然被这废材私生女偷了心,还带着二皇子和一狼一奶娃潜入天界,搅的天界大乱
  • 战士到哪都是战斗

    战士到哪都是战斗

    一座靠近大山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小李正在拿着刚从汉代古墓出土的古玉仔细查看时,一群不速之客冲了进来,劫持了小李,抢劫了古玉。保安在临死之前,按下了警报,这才使警察得知了消息,根据博物馆监控画面显示里面的劫匪是境外一家专业的犯罪团伙,接着开始一场明暗的较量。
  • 踏尽星辰拥抱你

    踏尽星辰拥抱你

    她经常旷课、迟到、打架,可是却误打误撞的收获了一个颜值爆表,对自己宠爱不停的腹黑校草。
  • 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

    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

    《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从“如何让内心变得强大”出发,以通俗的语言、犀利深入的分析,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常识融入现实生活,分析我们在职场、人际、两性等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心理状态,教会读者如何应对险恶的世界、控制情绪、发掘潜能,修一颗强大的内心,在各种险恶面前笑得云淡风轻,走得自信有力。
  • 来自巴黎的星海钟塔

    来自巴黎的星海钟塔

    传说,巴黎有一座神奇而又美丽的钟塔。传说,巴黎有一座五千年没响过的钟塔。传说,巴黎有一座只有相爱的恋人,才能使它响起钟声的钟塔。但五千年过去了,无数相爱的恋人来到钟塔前,都无法令它响起。为什么呢?难道是他们不够相爱吗?不,不是的。来,把耳朵凑过来,让我来告诉你---------钟塔的秘密
  • 九气

    九气

    在困龙大陆中,存在着一种叫做“本源精气”的特殊能量,这种能量,虽然给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也让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类成为了可与大自然对抗的强者。尤森,一个从地球魂穿来这个世界的穿越者,在一次无意中,发现了一具本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尸体,这具尸体,不单是一条助他爬向强者巅峰的绳索,还是一把可以开启神秘禁地的钥匙,更是一副是他穿越前所使用的身体。
  • 轮回永无止境

    轮回永无止境

    他是一名本领高强的特种兵,只因为一次简单的护行任务葬送了他光荣的军旅生涯,却也为他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古武的复苏,修真的大门皆因他而开启。可是带给他最终的命运却是……这是一场人类身体潜能与人类头脑智慧之间的较量。二者孰优孰劣,究竟哪个发展方向才能最终代表人类未来的极限,又或者……
  • 醉玲珑

    醉玲珑

    [花雨授权]她向往自由,他厌恶束缚,偏偏天不从人愿,月老的一根红绳将彼此萦系。竹林寂寂,箫声幽然。一缕清音拨动了彼此心中埋藏最深的那根弦,不由扪心自问:他和她,挣得开吗?